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1节第2节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3节第4节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其它有机类毒物中毒及其防治共一百三十六页一、基本概念(一)职业(zhy)卫生毒理学及其研究内容职业卫生毒理学属于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职业卫生毒理学属于毒理学的
2、研究范畴,它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职业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性质和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外推至人类,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发生(fshng)机会与频率,并作出定量的安全性评价。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毒物、毒性及毒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就能引起生理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性指某种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不良效应的能力。毒性大小与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及物质本身理化性质等因素(yn s)有关。进入机体的化学物引起的不良生
3、物学效应,亦称为毒作用或毒效应。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剂量及其效应或反应给予(jy)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量称为剂量,其单位一般为mg/kg体重。按剂量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如下:(1)绝对致死量(LD100)(2)半数致死量(LD50) (3)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 (4)中毒阈剂量(toxic threshold level)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四)中毒及其表现形式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xinxing)称为中毒。职业中毒按毒
4、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等表现形式。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如表3-1所示。慢性职业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zhy)中毒表3-1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毒性分级大鼠经口LD50/(mg/kg)兔经皮时LD50/(mg/kg)对人的可能致死量相对量/(g/kg)总量/g(按60kg体重计)剧毒1或15或50.050.1高毒15
5、05430.050.53中等毒50500433400.5530低毒50050003402810515250微毒500015000281022590151000共一百三十六页 二、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xngsh)与分类生产性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有多种形式,同一种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又有差异,可来自于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分类方式很多。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一)按用途分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毒物,有
6、些是作为原料、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中间产品、有些是作为辅助原料。(二)按化学结构分类在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一般也增大(只适合于庚烷以下)。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chngd)越大,其毒性也越大,如乙炔乙烯乙烷。在芳香族烃类化合物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甲基或乙基所取代,其毒性相应减弱;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具有明显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1.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有
7、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r yng hu li)和三氧化硫等。 2. 窒息性气体 它又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3. 麻醉性毒物 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气和烃类对人体具有麻醉样毒性作用。有苯、汽油、丙酮、氯仿等。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溶血性毒物 该类毒物进入机体后,随血液循环(xu y xn hun)分布至全身,与红细胞结合,破坏细胞膜或形成赫恩兹小体,导致溶血,因溶血可造成对肾脏的损害。有砷化氢、苯肼、苯胺、硝基苯等。5.致敏性毒物 化学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损伤反应,与接触毒物剂量无关,而与发病者
8、的个体敏感性有关。有:金属化合物,如铂盐、镍盐等;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有机磷杀虫剂,如对硫磷、敌百虫等。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四)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1.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3.血液系统 4.循环系统(xnhun xtng)5.肝脏6.肾脏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一)呼吸道 生产性毒物经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由肺泡(fipo)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毒作用发生快。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接触毒物的量,其次是血气分
9、配系数 ;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吸收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此外,肺通气量、肺血流量及劳动强度亦可影响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皮肤 毒物经皮吸收的途经有两种,一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dod)真皮而进入血循环;另一种是通过汗腺,或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屏障到达(dod)真皮。影响经皮肤吸收的因素有: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皮肤的接触部位、面积,环境温度、湿度。(三)消化道 毒物可经整个消化系统的粘膜层吸收。 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四、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化学物在
10、体内的处置过程可简单地分成相互有关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四个过程。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shngw)转运,又可分为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和特殊转运(主动转运、载体扩散、胞饮和吞噬)等两个过程。而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shngw)转化。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一)吸收与分布吸收是化学物通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guchng)。分布是指被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的化学物在体内循环,并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guchng)。影响化学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化学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及所形成的浓度梯度;
11、在组织中的血液流量,决定于血液的血流量与器官的质量之比;有些器官组织具有特殊的屏障功能,主要的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化学物在体内分布不同还表现为其在某些组织和器官中相对集中的蓄积形式,有: (1)血浆蛋白 (2)脂肪 (3)骨骼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通常是通过生物代谢将毒物转变(zhunbin)为极性较强的亲水物质,从而加速其随尿或随胆汁排出,其过程概括为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亦称结合反应。影响化学物生物转化的因素包括物种和个体差异、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代谢饱和状态等。多数毒物经
12、过生物转化后变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通常也将这种转变叫做生物解毒作用;反之叫代谢活化。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排泄 吸收进入机体的化学物,经分布和代谢转化后由体内向体外转运消除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泄的途径有多种,多数化学物主要经尿,其次是经胆汁;气态和挥发性化学物可经肺随呼出气排出;某些化学物可通过分泌腺随乳汁、汗液、唾液排出,或通过指甲和毛发排出。化学物在排出过程中,也可能对排泄器官或排出部位造成(zo chn)继发性损害。例如,肾排出铅、汞、镉等,可致肾近曲小管损害;砷自皮肤汗腺排出可引起皮炎;汞自唾液腺排出可致口腔炎等。第一节 职业(zh
13、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五、生产性毒物毒性(d xn)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一)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机制1.直接损害作用 有些化学物对接触部位的皮肤、粘膜、组织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但此作用常因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异。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 生物化学作用1)进入体内的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常见的主要中毒机制之一。化学物对酶的抑制方式有:与酶分子中的金属或活性基团反应;与酶的激动剂结合;与辅酶的作用。2)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可能是许多化学物引起生物膜受损或细胞坏死的原因,也是致癌的机制之一
14、。 3)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可与机体的重要(zhngyo)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脂类)进行共价结合,从而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4)Ca2+是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细胞的功能。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两个方面。化学物直接(zhji)作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引起免疫抑制作用。如某些大气污染物,如臭氧、二氧化氮、光化学烟雾、生产性粉尘等能降低肺巨噬细胞的吞噬力,使肺部防御能力受损,导致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力降低。 第一节 职业(zhy)
15、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影响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 毒物的特性 毒物以粉尘(fnchn)、烟尘、雾、蒸气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车间空气中,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其危害程度与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纯度等等因素有关。 2. 毒物作用条件(1)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2)毒物的联合作用 (3)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3. 机体因素 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人体对进入的毒物,通过解毒和排毒过程,以消除其毒作用。有些毒物可被体内的酶转化,经过水解、氧化、还原和结合等方式,大多(ddu)
16、成为低毒或无毒物而排泄。也有些先经过转化使其毒性增加,然后再继续解毒而排出,主要在肝脏内进行。 4. 社会、心理、经济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六、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按主要受损系统(xtng)而具不同的表现:1.神经系统(1)中毒性脑病(2)多发性神经炎(3)神经衰弱综合征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2. 呼吸系统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如氨、氯、二氧化硫等急性(j
17、xng)中毒时可引起喉痉挛、声门水肿,甚至发生肺水肿,病情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有些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如氯气等,使鼻粘膜内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极快的反射性呼吸抑制;麻醉性毒物及有机磷农药等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有机磷农药还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呼吸肌瘫痪,呼吸抑制,造成窒息。 3. 血液系统(1)造血功能的损伤 (2)血红蛋白变性 (3)溶血性贫血 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损伤包括口腔病变、胃肠病变和肝损伤。 5.循环系统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dozh)的心血管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有的化学物以心脏为靶器官或作
18、为靶器官之一。6.生殖系统生产性毒物对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可分为对生殖器官的损害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7.泌尿系统许多职业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 zhn)途径进入体内,对肾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性。 8.皮肤皮肤往往最先接触职业有害物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 9.其他如角膜、结膜刺激性炎症;角膜、结膜坏死、糜烂;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甚至失眠等。有的毒物还可引起骨骼改变等。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职业中毒的诊断1.职业史包括工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和接触程度
19、、环境条件资料。 2.体格检查应根据职业因素所致疾病的特点,如职业史比较明确,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明确,选择(xunz)某些项目重点检查。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实验室检查有些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不明显,需依靠实验室检查,主要有:测定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以检测身体吸收量,如尿、头发、指甲等中的重金属;测定排出代谢物的量,如吸收苯系物后,可分别测定尿中酚、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测定机体受职业危害因素(yn s)作用后的生物学或细胞形态的改变,如对接触苯者检查血常规,必要时检查骨髓像等。此外,对慢性职业中毒,往往需要长期动态随访,才能做出最后判断。对一
20、些病因未能确定的临床表现,要排除职业因素以外的疾病,这是职业中毒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七、职业中毒的治疗和预防1.治疗(1)现场急救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xshu) (3)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4)对症治疗 第一节 职业(zhy)卫生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2. 预 防(1)根除毒物和降低(jingd)毒物浓度 (2)个体防护 (3)工艺、建筑和生产工序的布局 (4)安全卫生管理 (5)职业卫生服务 第一节 职业卫生(wishng)毒理基础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一、金属类毒物概述金属对人体
21、的作用,可以仅有局部作用,也可以有全身反应,有的也可能是过敏源、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每一种金属的毒性都依赖于金属本身的氧化状态;许多金属可以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而这些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与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截然不同;金属还有致癌作用,有充分的流行病资料证实镍、铬、砷对人类的致癌作用。金属毒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一般主要通过和体内巯基及其他配基形成稳定复合物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种特性构成了用络合剂(h j)来治疗金属中毒的基础。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铅中毒及其防治1. 理化特性铅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质地较软的蓝灰色重金属。比重1
22、1.3,熔点327,沸点1525 。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为铅烟。2. 职业接触(jich)机会(1)铅矿开采及冶炼 (2)熔铅作业 (3)铅化合物使用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毒理铅对红细胞,特别是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具有较强的毒作用,形成点彩细胞增加;在铅作用下,骨髓幼稚红细胞可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在细胞内可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干扰多种细胞酶类活性;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使末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jingd);铅可致外周血管痉挛和肾脏受损。第二节
23、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4. 毒作用表现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3)血液及造血系统 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4)其它(qt) 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第二节 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原则(1)降低铅浓度 1)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2)加强通风。3)控制
24、熔铅温度,减少(jinsho)铅蒸气逸出。4)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l u)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3)职业禁忌症 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等。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6. 处治原则对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对轻度中毒,驱铅
25、治疗后可恢复(huf)工作,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对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对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治疗和休息。铅中毒的治疗方法有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汞中毒及其防治 1. 理化特性汞,俗称水银,为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13.5,熔点-38.9,沸点356.6,在常温下即能蒸发,蒸气比重6.9。汞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 2. 职业接触机会1)汞矿开采及金属冶炼 2)电工器材、仪器仪表制造和维修 3)化工生产(shngchn)及含汞药物 4)其它第二节 金属(jns
26、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3. 毒理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吸收率可达70%以上。汞在体内可诱发生成金属硫蛋白;汞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并可经乳汁分泌;进入体内后,与蛋白质的巯基(-SH)具有特殊亲和力。4. 毒作用表现(bioxin)(1)急性中毒 急性汞中毒较少见。一般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发绀、气促、肺水肿等。(2)慢性中毒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5. 预防原则(yunz)
27、(1)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 (2)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3)职业禁忌症6. 处治原则患者应脱离汞接触作业,进行驱汞及对症治疗。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四、砷中毒及其防治1.理化特性(txng)砷在自然界中主要伴生于各种黑色或有色金属矿中。砷有灰、黑、黄三种同素异构体,其中灰色结晶具有金属性,质脆而硬,比重5.73,熔点814,615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第二节 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2. 职业接触机会铅、铜
28、、金及其它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砷。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都可接触三氧化二砷粉尘。从事含砷农药(如砷酸铅、砷酸钙)、含砷防腐剂(如砷化钠)、除锈剂(如亚砷酸钠)等制造和应用的工人可接触砷。工业中,在有氢和砷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如有色金属矿石和炉渣中的砷遇酸或受潮时,可产生砷化氢。非职业接触主要(zhyo)来源于砷污染的井水,敞灶燃烧含砷煤以及砷污染的食品。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 毒理职业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吸收入血的砷化合物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砷是一种细胞
29、原生质毒。在体内,砷是亲硫元素,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从而引起食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及功能(gngnng)改变,这是砷中毒重要毒性机制。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性毒物,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溶血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第二节 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 毒作用表现(1)急性中毒 砷化氢急性中毒,可在吸入砷化氢数小时(xiosh)至十余小时(xiosh)内发生,出现急性溶血引发的症状和体征。(2)慢性中毒 职业性慢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除一般类神经征外,主要表现皮肤粘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第二节 金
30、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5. 预防原则生产设备应采取密闭、通风等技术措施;要加强个人外护;尿砷监测、医学监护。6. 处治原则急性职业性砷中毒应尽快脱离现场,并使用解毒剂。经口中毒者应迅速洗胃、催吐,并投予活性炭和导泻。职业性慢性(mn xng)砷中毒患者应暂时脱离接触砷工作,并视病情给予络合剂治疗;皮肤改变和多发性神经炎按一般对症处理。第二节 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六、其它金属与类金属中毒及其防治要点1.锰中毒及其防治要点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继而出现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
31、,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严重患者锥体外系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病样症状。防治要点:1)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和佩带防毒口罩,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jnsh)。2)早期可用金属络合剂治疗。3)肌张力增强者可用安坦或左旋多巴治疗。第二节 金属(jns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 铬中毒及其防治要点急性接触高浓度铬酸或铬酸盐,可刺激眼、鼻喉及呼吸道粘膜,引起灼伤、充血、鼻衄等。慢性接触易使鼻粘膜糜烂、溃疡和鼻中隔穿孔。皮肤可发生“铬疮”,表现为不易愈合的侵蚀性溃疡。铬酸盐中毒的防治要点:1)采取防护措施
32、和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工人对可溶性六价铬化合物接触,以降低对呼吸道和鼻粘膜的刺激;劝说接触铬工人戒烟。2)急性吸入性损伤(snshng)应住院观察,严密注意肾功能改变。慢性鼻粘膜和皮肤溃疡可用10%依地酸二钠钙软膏涂抹。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锌中毒及其防治要点氧化锌烟尘可经呼吸道吸收,食入锌化合物只有20%30% 经消化道吸收。进入循环的锌与血浆中金属硫蛋白(dnbi)、白蛋白(dnbi)及红细胞结合,广泛分布于组织中,但主要在横纹肌。防治要点:1)加强局部通风等措施减少氧化锌烟雾接触。2)金属烟尘热应对症治疗。第二节 金属(jns
33、h)与类金属(jnsh)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磷中毒及其防治要点磷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接触吸收。在肝脏,磷干扰蛋白和糖代谢并抑制糖原储存,增加脂肪在肝蓄积。黄磷和磷化氢具有高毒性。磷中毒防治要点:1)处理(chl)磷化合物时要注意保护皮肤、眼和呼吸道,医学监护要注意口腔卫生和肺、肝、肾功能。2)误服者有0.2%硫酸铜反复洗胃催吐,禁食牛奶、脂肪。颌骨坏死可引流及适当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和骨移植。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一、刺激性气体类毒物概述1.刺激性气体类毒物的一般描述 刺激性气体主要是指对眼
34、、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刺激性的气体。2.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可分为(fn wi)酸、成酸氧化物、成酸氢化物、卤族元素、无机氯化物、卤烃、酯类、醚类、醛类、酚类、酮类、有机氧化物、强氧化剂、金属化合物、军用毒气等。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 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当刺激作用强烈时可引起全身性反应。病损的严重程度与毒物的种类、浓度、溶解度、接触时间(shjin)以及机体的状况有关。4.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1)急性作用1)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
35、)喉痉挛或水肿;3)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4)化学性肺水肿;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临床可分四个阶段:原发疾病症状;原发病后2448 h,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出现呼吸窘迫,肺部水泡音,射线胸片有散在的浸润阴影;呼吸窘迫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射线胸片显示广泛毛玻璃样融合(rngh)浸润阴影。(3)皮肤损伤 (4)慢性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呼吸道、眼结膜刺激症状,同时常伴有神经症样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36、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和处治(chzh)原则(1)预 防 1)卫生技术措施;2)组织保障措施;3)个人防护措施;4)保健措施;5)环境监测措施;(2)处 治1)一般处理;2)肺水肿治疗;3)ARDS治疗原则;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常见刺激性气体中毒及其防治(一)氯气(Cl2)1.理化特性 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液氯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达到(d do)6.8atm(l atm =101325Pa)具有爆炸的危险性。氯在高温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可形成毒性更大的光气。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
37、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职业接触机会 电解(dinji)食盐产生氯气;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在造纸、印染、颜料、纺织、合成纤维、石油、橡胶、塑料、制药、农药、冶金等行业用作原料;水的消毒如医院、游泳池等地的消毒;油脂及兽骨加工过程中的漂白。3.毒理 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损害部位与接触浓度、时间有关。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4. 毒作用表现1)急性中毒常见的表现有:接触反应;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2)慢性(mn xng)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上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
38、刺激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的发病率较高。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原则预防措施主要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入手,定期检查设备,防止跑、冒、滴、漏。 6. 处治原则1)立即脱离(tul)现场,保持安静及保暖;2)合理氧疗; 3)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肺水肿;4)维持呼吸道通畅;5)对症支持治疗;6)皮肤和眼灼伤者应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2030min,应特别注意眼结膜穹窿部及头面、手、会阴的冲洗。必要时用4%碳酸氢钠溶液或软膏中和。预防感染和粘连。第三
39、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氮氧化物(NOx)1. 理化性质 氮氧化物除二氧化氮外均不稳定,遇湿、气或热可变为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在职业环境中接触的几种气体混合物称为硝烟(气),其中(qzhng)主要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2. 职业接触机会 制造硝酸或苦味酸等硝基化合物;接触浓硝酸时;含氮物质及硝酸燃烧时;汽车及内燃机尾气含有氮氧化物等。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毒理氮氧化物对上呼吸道刺激性较小,主要作用于深部呼吸道,与粘膜上的水缓慢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
40、烈的刺激和腐蚀,损害肺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使肺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4. 毒作用表现(1)刺激反应 ;(2)轻度中毒(zhng d) ;(3)中度中毒(zhng d) ;(4)重度中毒(zhng d) ;(5)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原则同氯等气体的预防。 6. 处治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静卧休息、保暖,吸氧及紧急处理;对刺激反应者,应观察2472h,并给予对症治疗;积极防治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理氧疗及对症治疗;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应尽早(jn
41、zo)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光气(COCl2)1. 理化特性 光气又称碳酰氯。相对(xingdu)分子量98.9,相对(xingdu)密度1.392,沸点8.2,熔点-118,8.3以上时为无色气体,具有发霉干草样和烂苹果样气味。2.职业接触机会 光气制造;有机合成如制药、合成橡胶、泡沫塑料、染料、农药等的原料;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氯化苦等脂肪族氯烃类燃烧时可产生光气。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3. 毒理 光气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导
42、致中毒,光气毒性比氯气大10倍,属高毒类。光气分子中的羰基(tn j)(CO)同肺组织的蛋白质、酶等结合发生酰化反应,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损伤细胞膜,故对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在肺水肿出现前发生猝死。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4. 毒作用(zuyng)表现(1)刺激反应;(2)轻度中毒 ;(3)中度中毒: 急性支气管肺炎症状;急性间质性肺水肿症状;(4)重度中毒: 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泡性肺水肿;上述情况更为严重;窒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严
43、重心肌损害;休克;昏迷。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5. 预防原则 应密闭生产,管道及反应器保持负压,加强尾气的处理,严格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监测环境;发生大量泄漏应立即用氨水喷雾中和,少量可用水蒸发冲散。 6. 处治原则1)迅速脱离现场,去除(q ch)污染,安静卧床休息。 2)防治肺水肿,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早期应用山莨菪碱(654-2)对改善微循环,防治肺水肿和ARDS有较好疗。4)皮肤污染者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窒息性气体
44、类毒物概述一类是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此类气体本身无毒或毒性甚低,常见有氮气、甲烷、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它又可分为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xbo)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阻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或妨碍其向组织释放携带的氧气,造成组织供氧障碍而窒息,如一氧化碳;后者主要作用于细胞(xbo)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直接阻碍细胞(xbo)对氧的摄取、利用,使生物氧化不能进行,引起细胞(xbo)内缺氧窒息。如硫化氢和氰化物气体。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治疗措施主要有:(1)积极纠正脑缺氧:立即给予吸氧,改善脑组织供氧
45、;(2)降低颅内压和解除脑水肿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脱水剂。(3)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微循环; (4)钙通道阻滞剂。(5)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cjn)脑细胞恢复。(6)对症及支持治疗。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四、常见(chn jin)窒息性气体中毒及其防治 (一)一氧化碳(CO)1. 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28.01,密度0.967g/L,微溶于水,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2.574.2。不易被活性炭吸附。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
46、一百三十六页2. 职业接触机会 主要有煤气(miq)制造,炼焦,冶金工业中进行冶炼、铸造 ,采矿爆破,机械锻造,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制备各种化工产品,主要有煤气(miq)制造,炼焦,冶金工业中进行冶炼、铸造,交通运输使用煤、油料产生燃烧尾气,建筑材料制造、熔烧等。3. 毒 理 一氧化碳从呼吸道进入血液,吸收迅速,与血红蛋白(Hb)发生紧密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了携氧的能力。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毒作用表现(1)急性CO中毒 轻度中毒、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2)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CO是否可引起慢
47、性中毒尚无定论. 5. 预防(yfng)原则 设立CO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体防护,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6. 处治原则(1)纠正缺氧,立即给予氧疗(2)防治脑水肿 (3)改善(gishn)脑组织代谢 (4)对症支持治疗 (5)迟发脑病的治疗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硫化氢(H2S)1. 理化特性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样气味气体,相对分子质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
48、2.9,沸点-61.8。对各类织物(zhw)有很强的吸附性。2. 职业接触机会 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废气,在石油开采和炼制,含硫矿石的冶炼,含硫化合物的生产如农药、染料、制药、化纤、橡胶、造纸、皮革、制毡、食品加工等行业均可有硫化氢产生。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3. 毒 理 H2S为剧毒气体,在血液内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为硫血红蛋白,与眼结膜、角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接触后,迅速溶解形成氢硫酸和硫化钠,引起明显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造成(zo chn)眼及上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和肺水肿。4. 毒作用表现 (1)接触反应;(2)轻度中毒;(
49、3)中度中毒;(4)重度中毒;(5)长期接触低浓度H2S 。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5. 预防原则 生产过程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硫化氢及含硫的工业废水排放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在疏通阴沟、下水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应尽量(jnling)通风;进入高浓度场所,应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6. 处治原则(1)现场急救;(2)氧疗;(3)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4)对症支持治疗;(5)按中毒程度不同分别处置;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氰化氢
50、(HCN)1. 理化特性(txng) HCN为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气体,分子量27.02,相对密度0.94,熔点-13.2,沸点25.7,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水溶液呈酸性,称为氢氰酸,氰化氢在空气中可燃烧,当含量达到5.612.8(V/V)时,具有爆炸性。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职业接触机会 含氰化合物在化学反应(huxu fnyng)中尤其在高温或与酸性物质作用时,能释放出氰化氢气体。3. 毒理 氰化氢以及其它氰化物的毒性主要是体内解离出的氰根离子(CN-)所引起。CN-可抑制42种酶的活性,但它与细胞呼吸酶的亲和力最大,能迅速与
51、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引起细胞内窒息。 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 毒作用表现(1)接触反应;(2)轻度(qn d)中毒;(3)重度中毒:1)前驱期; 2)呼吸困难期;3)痉挛期;4)麻痹期;(4)慢性影响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5. 预防原则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及进入现场抢救时,应佩带防毒面具;含氰废气、废水应经处理后方能排放。6. 处治原则 (1)防止毒物侵入(
52、qnr) (2)氧疗(3)解毒 (4)对症支持治疗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五、有机溶剂类毒物(dw)概述(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2.化学结构3.吸收与分布4.代谢与排出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1.皮肤2.中枢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和脑神经4.呼吸系统5.心脏6.肝脏(gnzng)7.肾脏8.血液9.生殖系统10.有机溶剂能致癌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六、常
53、见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一)苯(C6H6)1. 理化特性 苯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w s)液体,分子量78,沸点80.1,极易挥发,蒸气相对密度为2.77。自燃点为562.2,易着火。爆炸极限为1.48。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 职业接触机会 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原料;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油漆等制造等。3. 毒理 苯的毒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节作用;二是氢醌与纺锤体纤维蛋白共
54、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三是损伤DNA诱发突变或染色体的损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因骨髓增生(zngshng)不良,最终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4. 毒作用表现(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 2)造血(zo xu)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zo xu)系统。 3)其他 皮肤脱脂、变干燥、脱屑以至激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脱脂性皮炎。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
55、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原则(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tng fng)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4)注意职业禁忌症 6. 处治原则(1)急性中毒 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急性期应卧床休息。(2)慢性中毒 无特效解毒药,根据造血系统损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二)甲醛(ji qun)(H2CO) 1. 理化特性 甲醛又名蚁醛,分子量30.03,比重0.815,沸点-21,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具特殊刺激性气味
56、的气体。易燃,易溶于水、醇和醚。其37水溶液称“福尔马林”。 2. 职业接触机会 制造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模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等以及在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可接触。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3. 毒理 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甲醛在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中很快反应,与不同的功能基团(j tun)结合或开始聚合反应。 4. 毒作用表现(1)刺激反应 (2)轻度中毒: 具有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一至二度喉水肿。(3)中度中毒:持续咳嗽、咯痰、胸闷、呼吸困难;三度喉
57、水。(4)重度中毒: 肺水肿;四度喉水肿。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5. 预防原则 生产环境应加强通风和局部换气,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设备(shbi)密闭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甲醛溶液;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有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眼病患者及对甲醛过敏者,不应从事接触甲醛的职业。第三节 危险气体(qt)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6. 处治原则1)现场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对受污染的皮肤(p f)使用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2)短期内吸入大量的甲醛气体后,出现上呼
58、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48h,避免活动后加重病情。3)保持呼吸道通畅;4)合理氧疗,对症处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三)汽油 1. 理化特性 汽油为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臭味的液体。蒸气相对(xingdu)密度33.5。易挥发、易爆、易燃,易溶于苯、醇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溶于脂肪,不溶于水。其主要成分为脂肪烃。 2. 职业接触机会 职业接触汽油的机会大致可分为燃油汽油和溶剂汽油。 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3. 毒 理 汽油具有去脂作
59、用,能引起中枢系统细胞内类脂质平衡障碍,对其有麻醉作用,使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gngnng)紊乱。急性中毒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gngnng)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第三节 危险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zhng d)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4. 毒作用表现(1)急性中毒 1)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tu yn)、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烦躁。 2)重度中毒。表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化学性肺炎;反射性呼吸停止。 3)吸入性肺炎。汽油液体被吸入呼吸道:剧烈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呼吸
60、困难。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2)慢性中毒 1)轻度中毒。表现:四肢远端麻木,出现袜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2)中度中毒。除上述外还有:四肢肌力减弱至3度或以下,四肢远端肌肉(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 3)重度中毒。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丧失等;中毒性精神病,类精神分裂症; (3)皮肤损害 5. 预防原则 对有汽油蒸气逸散(y sn)的作业场所应加强通风和换气;加强个人防护。第三节 危险(wixin)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及其防治第三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共一百三十六页 6. 处治原则1)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SDGs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私人租车给公司合同范本
- 香港签署cepa协议书
- 特殊发热膜销售合同范本
- 签股权协议在哪签订合同
- 电厂设备装卸合同协议书
- 机关食堂供货合同协议书
- 父子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合作合同协议书
- 节电设备安装协议书模板
- 光伏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苏教版3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 工会集体协商合同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机考终结性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2
- 沉降观测示意图-沉降观测记录表
- 免疫治疗笔记
- 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测试题-(2)可编辑
- 低压电工作业复审培训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 体位性低血压的康复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