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怎么进行互联网的推广_第1页
金融产品怎么进行互联网的推广_第2页
金融产品怎么进行互联网的推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 金融产品怎么进行互联网的推广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中推广也是有肯定的效果的,那么作为金融产品来说,究竟应当如何做互联网的推广呢?下面就和大家来说说吧。一个金融类产品的下载激活平均成本在100500元/位。假如根据每天渠道投放获客1000名,次日留存率40%来算,其次天就会有60%的用户再也不打开我们的APP。这里的损失动辄几百到数万元不等。而对于许多交易型产品来说,引导用户下载激活注册,仅仅是个开头,后面还需要连续引导其转化成为付费用户。由于大部分产品的付费转化率一般在10%以下,所以实际的损失比我们看到的还多。任何公司在用户增长方面,假如只在推广上砸钱,而对沉睡用户漠不关怀的话,不

2、仅是巨大的资源铺张,更是一种慢性自杀。所以,如何唤醒沉睡用户? 对于每一位运营人员而言是一个需要长久关注的话题。好,那接下来我们进入实操阶段。一、唤醒前的预备工作唤醒沉睡用户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梳理用户分类、沉睡定义及沉睡的缘由。1、用户分类基于金融产品的特别性,沉睡用户的基本分类可拆解为:(1)注册后3天内未访问用户;(2)3天内未完成申请用户;(3)7天内有额度未贷款用户;(4)30天内已结清未复贷用户;针对这些用户我们需要下一步运营促活他们。2、沉睡定义怎么定义一个用户是否沉睡呢?通常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再使用产品的用户。但实际上不同产品对于用户沉睡的衡量维度是不一样,很难有一个详细的定义。

3、在运营之光书中提到的定义用户沉睡的三个维度,值得参考:依据运营目标而定;与产品的使用频次相关;与用户群体正相关。其实这三个维度很好的理解,比如,就金融产品的使用频次而言,用户一般1个月使用产品1-2次是比较正常的频次。一个月之内没有达到这个频次,基本上可以视为沉睡。3、分析用户沉睡的缘由用户的沉睡行为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行为,运营者需要正确对待。用户沉睡并不行怕,一旦发觉用户有沉睡的迹象,就需要通过详细分析,找出用户沉睡的一些缘由,然后做针对性地用户召回。(1)产品没有满意用户的真正需求l 一是产品的切入点不对,仅解决表面问题,没有深挖用户场景;l 二是这部分用户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为了尝鲜

4、试试而已。(2)用户没有形成使用习惯对于新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很可能是产品满意了用户需求,但用户并没有形成使用产品的习惯。(3)用户对产品持怀疑态度在没有完全了解产品之前,用户会有很有疑虑,这个产品适不适合我?值不值得购买?假如产品在用户最初使用时没有打消他们这些疑虑,必定会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的动力。(4)操作流程简单,不易上手人都是有惰性的,大多数用户都是懒人。对于用户来说,活动的参加操作流程越简洁越好,繁杂的操作,会磨掉用户的急躁,导致用户中途离开。所以尽量简化操作流程,只有一切从简,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提高使用效率,用户才有使用下去的力量。现

5、在,我们了解了产品的沉睡用户,下一步就要思索:要怎么做,才能够让沉睡用户回来呢?二、唤醒用户的方法目前一些头部金融公司都是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做的,使得用户唤醒更精准,用户更真实,反馈更活跃。1、利用大数据技术洞察沉睡用户,实现精准唤醒打算用户唤醒的质量不取决于谁有用户,而取决于谁更了解用户。用户画像是唤醒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关心我们完成对用户的精准画像分析,从而进行高效的用户唤醒。建立用户画像的精细化行为标签,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划分:(1)用户属性:指用户的基础客观属性,如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2)用户状态:指用户在产品上的当前状态,如:注册用户、已授信未借款用户还是已结清

6、用户等;(3)用户等级:指用户在产品内的活跃状态,按活跃度可将用户划分为高/中/低用户,按付费金额可将用户细分为高/中/低付费用户群或年/季/月卡用户等;(4)用户行为:指用户在产品上有发生过重要行为,如:有多次参加活动偏好、会员价格敏感偏好、活跃周期固定。依据用户的标签,为用户供应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对不同的用户组进行不同的消息或活动推送。比如:l 一个炒股的用户,你始终推送给他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活动,这就是对用户的骚扰。因此,消息推送应当针对用户不同的标签属性进行消息推送;l 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推送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投资小白,推送一些投资基础学问比较合适;而对于投资老手,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自

7、己投资项目的状况,行业动态,相关企业动态等等。2、从用户场景动身策划营销文案给用户发送的消息表面看是运营者单方面与用户主动沟通,但假如能将用户精细化分群然后做精准的消息推送,表现出来的则是运营与用户双向沟通。实现这种双向的效果,需要依据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流失用户的特征,尽可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思索,给用户一个使用产品的理由。所以打磨一个优质的营销文案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X保险APP】医保用户优先体验,重疾险,每年35元起,赔付最高50万!实话说,这种营销短信激不起用户的任何爱好,由于他们太尬,太自说自话,太硬,难以召唤起用户的共鸣。一条优秀的营销文案应当满意两点:场景共鸣+趋利。l 趋利很好理

8、解,就是文案内容直接写明能给到用户的利益。l 那场景共鸣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文案能唤起用户对详细生活场景或者使用场景的共鸣。比如:【XX理财】动动手指每天早餐钱就有了,50000元体验金已放入你账户,快去领取收益!早餐钱就有了,特别切中用户的生活场景,50000元体验金已放入账户,是趋利点。这就是一条符合场景共鸣+趋利的营销文案,而且规律特别通畅。3、Deep-Link深度链接,自然激活沉睡用户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将产品打入冷宫,假如强制的广告唤醒反而会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厌烦度,所以在对沉睡用户进行唤醒的过程中,符合用户体验习惯的自然激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Deep-Link深度链接直接把用户带至其

9、特定相关详情页,平稳过渡,自然连接。让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频率自然提示用户。不会对用户造成困扰,实现有效转化,突显唤醒沉睡用户的实际价值。三、推送渠道的选择了解唤醒用户的方法之后,我们需要对发送消息的渠道进行选择。目前常见的消息发送渠道有四种:APP Push、短信和EDM(电子邮件营销)、客户回访。这四种方法各有优劣,需依据自身产品组合来打。1、APP PushAPP Push是最常见、也是金融产品应用较多的一种推送方式。其优势主要为打开率相对较高、几乎没有其他成本,且推送的消息可以做到精细化运营,可以针对用户的分级、归类进行不同的内容推送,敏捷多变。该触达方式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好,能

10、够提高用户活跃度,反之会暴露出很多缺点。如:不恰当的时间推送以及高频率的推送,会令用户反感,关闭通知或卸载APP;内容在形式上是比较单一的,只能靠好的文案来抓眼;用户对于APP的消息推送已经麻木,假如内容不吸引他,基本都直接忽视掉。2、短信信任大家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垃圾短信,尽管吐槽声不断,但它依旧是我们做唤醒沉睡用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短信的优势主要在于内容送达率较高,实现比较简洁。对于已经卸载APP的用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要用户注册号码还在,短信都会到达。而且短信中可以嵌入链接,用户点击就会跳到商店下载APP或者优待活动页面,让用户可以直接参加进来。缺点在于成本比较高,发个短信的价格往往在几

11、分钱,但由于短信的转化率奇低无比,导致许多APP短信召回一个老用户的成本可能都需要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而且不断攀升。故在进行短信召回时,尽量筛选出更简单唤醒的人群,提高召回率,削减无效投入。3、EDM(电子邮件营销)EDM主要优势为成本低、邮件可传达的内容多。在内容呈现方面比较多样化,可以是文字、视频、图片、跳转连接、文档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是产品功能的更新通知、产品使用说明、优待券使用或到期提示、活动邀请等等。但由于国内用户的邮箱使用率较低,用户不肯定会留邮箱,邮箱有效性和打开率普遍低下;EDM发送设置有肯定的技术支持,不然简单被系统屏蔽。4、客户回访在其它手段无法唤醒用户的状况下,使用客户回访很简单联系到用户,依据用户的反馈来分析为什么其它手段无法转化的缘由。目前使用电销机器人的效率很高,而且一般用户无法辨别。但是这种方法很简单被手机软件拦截或显示骚扰电话,排解这些因素,用户即使接了电话,说不到几句也会惨遭挂断。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用户对客户回访很不待见。消息推送的渠道还有许多,除了以上盒子菌列举的4种,还有群、微博、弹窗等等方法。但不管采纳哪种推送方式都要留意把握推送频率,我们都要留意:在不恰当的时间推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