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诫子书》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区级公开课定稿)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诫子书》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区级公开课定稿)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诫子书导学案及答案(第1课时)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初步积累、把握作品内容。2.了解作者,读通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写出你知道的关于诸葛亮的诗文。蜀相: 八阵图: 其它故事、对联、诗句、歇后语等:我知道的诸葛亮:对“诫”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说说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感情。1.读准字音。我觉得以下字词拼音应该关注:2.同组内互相听读,纠错。争取读顺畅。3. 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4.解释加粗词。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有:5.划分节奏。静 以 修 身悲

2、 守 穷 庐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朗读提示】读得抑扬顿挫。1.读文章时,分句与分句之间换气,每一个分句内保持气息连贯;2.读“夫”要短暂停顿一下,以引出下文;读“也”要悠长一点,肯定一点。3.相对而言,虚词要读得轻而短,实词要读得重而长;4.从情感角度来说,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通常阴平亲和,阳平高昂,上声强烈,去声哀伤(不绝对,根据文意来理解)6.依据要求练读下面的句子,深入体会年与时驰(声调略微上扬)

3、,意与日去(声调下沉),遂成枯落(声调继续下沉,叹息地),多不接世(声调仍然下沉,叹息地),悲守穷庐(声调反弹,痛苦地),将复何及(声调上扬,无力地)!提示:重心落在去声的声调上,加上文中的“悲”,这部分地情感基调是悲伤与感叹。7.背诵默写全文。(注意书写)8.完成诫子书的学评与补充习题基础部分。诫子书导学案答案(第1课时)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初步积累、把握作品内容。2.了解作者,读通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写出你知道的关于诸葛亮的诗文。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4、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其它故事、对联、诗句、歇后语等:有感(文天祥)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HYPERLINK /authorv_515ea88d1858.aspx 杜甫 HYPERLINK /shiwenv_70e98eb5d973.aspx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三国演义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

5、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事迹: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草船借箭 借东风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三气周瑜)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对联: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我知道的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

6、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对“诫”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说说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感情。说文解字:赦也。从言,戒声。左舌加一小横,表示从口出,由舌头发出的声音。作偏旁多与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右“戒”的下部分两只手,拿着武器“戈”,表示手拿武器警戒的意思。书,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即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书信。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7、,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这一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北伐前,诸葛亮放心不下朝廷,写下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而。”与兄瑾言子瞻书父亲对儿子“聪慧可爱”的殷殷之喜和因儿子“早成”恐其不成“重器”的隐隐之忧。1.读准字音。我觉得以下字词拼音应该关注:(见PPT)2.同组内互相听读,纠错。争取读顺畅。3. 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4.解释加粗词。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本是身体的意思,但在这里,静以修身,声应该是指人的行为举止) 奋不顾身

8、(本领和才能 ) 俭以养德(节俭 ) 非志无以成学( 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成为,变为;形成 )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有:1.能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能联系成语,在语境中理解词义3.能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4.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5.划分节奏。静/ 以 修 身悲 守/穷 庐夫/君 子 之 行,静/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无 以 致 远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枯 落。【朗读提示】读得抑扬顿挫:1.读文章时,分句与分句之间换气,每一个分句内保持气息连贯;2.读“夫”要短暂停顿一下,以引出下文;读“也”要悠长一点,肯定一点。3.相对而言,虚词要读得轻而短,实词要读得重而长;4.从情感角度来说,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通常阴平亲和,阳平高昂,上声强烈,去声哀伤(不绝对,根据文意来理解)6.依据要求练读下面的句子,深入体会年与时驰(声调略微上扬),意与日去(声调下沉),遂成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