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明确考纲要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课前自成体系专题十 人口与城市课堂讲义部分课下检测部分考点一考点二考题感悟考题冲关考点三考点四例1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1)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 D.3%(2)国目前的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模式 ()A.“高高低”模式 B.过渡模式C.“三低”模式 D.
2、“高高高”模式(3)缓解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解析第(1)题,通过计算即可作答。第(2)题,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模式。第(3)题,国人口再生产处于“三低”阶段,并且为负增长,劳动力短缺,所以应采取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政策,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1)B(2)A(3)C 本题主要会因为四个国家而受到干扰,习惯与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逐一对应,从而把国判断为“高高高”模式而导致错误。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
3、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表所示: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高高低(原始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高低高(传统型)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低低低(现代型)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
4、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区别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从特征上区分,现代型是三低,传统型是高低高,原 始型是高高低。(2)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低;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与原始型有本质不同。(3)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人口增长很快。2.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
5、会负担加重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2.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
6、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较尖(乙图);(3)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宽(丙图)。3.析变化(1)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2)异常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处)。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
7、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处)。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例2(2011苏北四市调研)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当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市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市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B.C. D.(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交通压力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左图可知,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约占总
8、流入人口的16%,根据右图可知,四川迁出人口约占总流出人口的16%,即上海和江苏迁入人数之和与四川迁出人数大致相当;左图中人口迁入的6省市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第(2)题,农村劳动力的迁入,会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可能会增加当地交通压力,带来环境问题。答案(1)C(2)D 本题主要会因为读图不准确而出现错误,尤其是下边的“玫瑰图”,要读准坐标和数值。第(2)题,也有些同学易忽略“对迁入区”的影响而出现错误。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
9、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客观影响改变人口分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人种基因交流例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分别是 ()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2
10、)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政策、劳动力B.市场、劳动力C.地价、市场 D.交通、地价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并与图中信息建立有效联系。第(1)题,首先从总体上看曲线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用地;再观察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曲线在市中心处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曲线在城市郊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工业用地。第(2)题,观察工业用地变化曲线,在距市中心4千米地方离市中心较近,有市场优势;距离住宅用地较近,有劳动力优势。答案 (1)C(2)B 本题中第(2)题易误选C或D。主要是因为忽视图中住宅区曲线这一因素,而对于工业区位因素中的交通、市场
11、等因素过分关注形成定式思维。1.城市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影响自然地理因素地形平原: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区;山区:河谷地区气候气温:中低纬度气温适宜;降水:临海地区(湿润半湿润)河流供水功能、运输功能、军事防卫区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资源新兴矿业城市交通沿线及枢纽政治首都及行政中心军事宗教历史时期兴起旅游科技现代某些城市的区位因素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首先应考虑这个城市刚形成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3.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对比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
12、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景区、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在进行城市功能区规划和评价时,要抓住各功能区的特别要求:(1)商业区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群体,交通便利。(2)住宅区生活需求便于满足、环境较好。(3)工业区空闲用地面积大,兼顾环境要求。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判
13、读这类图时,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租的两个重要因素。(1)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2)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内凹,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3)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例4读下表,回答(1)(2)题。年份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507.3429.24.4753.82.8717.0196010.3134.25.7160.54.
14、6022.2197013.7137.16.9866.66.7325.4198017.6439.67.9870.29.6629.2199022.3442.68.7772.513.5733.6200028.5446.69.5074.419.0439.3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1)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减缓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进程减缓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 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2)上表中发达国
15、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更明显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城市人口总数与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但此阶段世界城市总人口并未超过农村人口。第(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答案 (1)D(2)C 该组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图表中数据信息的提取不足,不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二是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其特点掌握不准。1.世
16、界城市化进程及差异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问题较少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趋势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分布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 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 地理环境
17、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 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 和观念。3.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
18、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考情分析 本专题涉及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及其对
19、地理环境的影响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体现。2012年备考中,要注意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我国人口结构及其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重点掌握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甲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项目年份2000年2010年全省总人口(人)74 382 89078 659 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
20、0苏北43.1737.82(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 是 ()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B.C. 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及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名师精析第(1)题,根据表中2000
21、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因为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是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第(2)题,从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增长减慢;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老,劳动力充足。易错分析本题主要会因为对图表资料分析失误而出现错误。第(1)题,主要会因为对于“比例”变化与“人口数量”变化分析不当而误选C。用2010年的比例与2000年的比例进行加
22、减,容易得出苏南人口增加的百分点为7.67,等于苏中和苏北人口比例减少的百分点,但因两次比例的分母是不同的,故计算方法不当,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不相等的。第(2)题,会因三角形坐标图的读图方法不熟练而导致错误,还会因对于“就业压力增大”与“老龄化进程”分析不当而失误,就业压力增大是现实状况,老龄化进程是发展趋势。答案(1)B(2)B2.(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 相同B.19822000年,两
23、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 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 是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 B.C. 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判读分析以及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名师精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纵、横坐标的数值都大于乙城市,1982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服务范围都大于乙城市;从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可以看出,甲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在变小,人口向郊外迁移;而乙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在变大;城市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生物质发电监理服务合同三方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与安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影投资融资代理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初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安全实验报告安全防护方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销售区域保护与竞业禁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专用防水材料招投标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研发合作与成果共享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钢结构工程节能合同范本下载3篇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施工现场水电费协议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法院后勤部门述职报告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