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软交换7.1 概述7.2 软交换标准协议与接口7.3 软交换工作原理本章重点: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软交换标准协议,软交换工作原理。本章难点:软交换技术的定义及其呼叫控制原理。本章课时:4学时学习本章达到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软交换的产生背景;掌握软交换的定义、特点、体系结构及完成的基本功能;了解软交换所能提供的业务类型、系统指标及其与NGN的关系。2掌握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与信令网关之间、与应用/业务层之间以及软交换之间的各种接口类型及所用的标准协议。掌握软交换的基本协议:H.323协议、SIP、MGCP、H.248/Megaco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软交换的其它协议:BICC、SI
2、GTRAN、SCTP、RTP等。3理解软交换的呼叫控制原理及其基于各种协议的呼叫控制流程。1.传统电信网传统电信网的业务实施中包括两个角色:用户和运营商。用户接受运营商提供的电信服务并为之支付费用,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然也可能是免费的)。 用户终端是“傻瓜型”的,智能性位于运营商控制的网络中。业务的升级、拓展和提供都是由运营商控制的,用户只能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甚至服务特征(功能集)中被动地做出有限的选择。“业务与承载” 不分离, “业务”指高层的应用和业务,不包括诸如Internet接入等基础设施类的“业务”;“承载”包括接入和核心网的承载.运营商提供话音业务的同时也提供话
3、音业务的承载服务,用户在购买话音业务的同时不需要关心承载服务是从哪里来的。 正因为用户使用的是傻终端,承载和业务完全由运营商控制,成为了传统电信网络比Internet更安全、更容易保证服务质量(QoS)、可管理、可运营和可维护的根本原因。2、Internet Internet的业务实施中包括三个角色:用户、Internet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和内容提供商(ICP)。 ISP只是将用户接入 Internet,在用户和ICP/其它用户之间提供传递比特流的承载服务(所谓的“比特管道”)。ICP在用户通过ISP已经接入Internet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ISP和ICP逻辑上可由两个不同的
4、实体运营(当然物理上可以合二为一),用户必须分别向ISP交纳接入费,向ICP支付信息服务费(当然也可能免费)。 Internet从诞生之初就是业务与承载分离的,用户的Internet接人(承载)由ISP提供,内容服务由ICP提供,ISP和ICP所提供的服务是相互依存的。因为用户使用的是智能终端,并且业务与网络分离,因此极大地推动了 Internet的业务创新和蓬勃发展。但是,这种分离在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为Internet带来了不少“致命弱点”,使得Internet业务难以控制、管理、运营和获得利润,安全性和QoS难以得到保证。 下一代网络NGN定义:NGN是一个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它能
5、提供包括电信服务在内的各种服务,能够利用多种宽带且具有保证服务质量能力的传送技术。 NGN是一个定义及其松散的术语,泛指一个不同与当前一代的、大量采用新技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的融合网络。 此网络应使各种与服务有关的功能实现与各种传送有关的技术相对独立。NGN使用户可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同时支持通用移动性,从而可向用户提供一致的和无处不在的服务。 二、NGN发展的两个阶段基于软交换:是NGN的初级阶段,侧重于PSTN业务(电话、会议型业务)和少量SIP业务。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灵活性较差,但技术较成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
6、):是NGN的目标架构,侧重于宽带多媒体和移动业务,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灵活性好,在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IMS即将驶入NGN发展的高速路。它们是同属NGN范畴,采用承载与控制分离的思想,属于向NGN演进不同阶段。 7.1 概述7.1.1 软交换基本概念一、软交换产生背景 软交换技术从1997年开始发展,1999年,国际软交换协会ISC成立,是软交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软交换思想是在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NGN演进的过程中诞生的。其主要思想就是将呼叫控制、业务承载、业务逻辑相分离,各功能实体之间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软件来实现交换与呼叫控制管理。软交换技术以IP网作为核心承载网,采
7、用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简化了信令结构和控制复杂性,具有对网络业务、接入技术和智能业务的开放性,克服了传统电路交换技术在业务提供方面的不足。 电话接续基本信令流程 软交换概念的产生基于以下两种思想:智能网中业务提供与呼叫接续控制相分离的思想;VoIP中IP网关控制与媒体转换相分离的思想。 智能业务: 缩位拨号、热线电话、外出后暂停、免打扰、追查恶意呼叫、呼叫跟踪、语音信箱、记帐卡呼叫(ACC)、被叫集中付费(FPH)、虚拟专用网(VPN)。智能网中,智能业务主要由位于交换中心之外的独立业务点来完成。 二、软交换定义 1国际软交换协会(ISC)对软交换的定义为:“软交换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
8、”。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院对软交换定义为:“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二、软交换定义 2广义上的软交换泛指一种体系结构,利用该体系结构可以建立NGN框架,主要由软交换设备、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综合接入设备等组成。狭义上的软交换指软交换机,是基于软件提供呼叫控制的功能实体,定位于控制层面。软交换机SS曾被称为呼叫服务器、呼叫代理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但软交换的功能更强大,它除了具有网关控制功
9、能外,还有选路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MGC只是软交换的一个子集。 三、软交换的主要特点1分离性:软交换的最大特点是业务与控制分离,传送与接入分离。开放性:软交换技术采用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简化了信令结构和控制复杂性。灵活性:软交换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网络任意位置,并根据系统容量灵活配置,网络智能可以集中,也可以分布。三、软交换的主要特点24. 互通性:通过媒体网关、中继媒体网关、信令网关等各种网关设备,可以实现软交换网络与现有公共电话网、IP网等网络的互通,有效地延续原有网络的业务和设备等资源。5. 综合性:软交换集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于一体,实现了语音、数据和视频在传输与业
10、务上的融合与统一。6. 经济性:采用软交换设备的组网方式与采用电路交换机的组网方式相比,性价比较高,可大幅度的降低网络建设与运营成本。 四、软交换与NGN的关系 软交换是NGN的控制功能实体,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NGN呼叫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交换位于NGN功能分层结构控制层面的位置。未来VoIP的核心技术将采用软交换。 软交换适配的协议为了实现互联互通,各种设备必须遵循共同的规范和约定,这就是通信标准或协议。 NGN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通信组织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IETF
11、(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d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 国际软交换论坛)7.1.2 软交换分层结构边缘接入核心交换网络控制业务管理边缘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提供QoS保证和大容量的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网络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其核心技术就是软
12、交换技术,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业务管理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以及运营支撑。 软交换系统的结构业务层控制层传送层接入层接入网关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无线接入网关智能终端IP 传 送 网( IP/ MPLS )用户终端现有交换机现有移动交换机软 交 换 系 统业务控制服务器各类应用服务器第三方接口 业务管理网络控制核心交换边缘接入SoftX30003G AccessUA5000IADBroadband AccessPSTNUMG8900SG7000PLMNSoftX3000IP CoreVideo GWUMG8900UMG8900SIP/H.323 PhoneU-Pa
13、thENIPPolicy ServerMRS6100INOSSiManagerN2000LocationServerPSTNswitchSTPOpen Eye2G Terminal3G Terminal华为软交换解决方案 一、接入层 接入层也称为边缘接入层或媒体接入层,由各种网关设备组成。 媒体网关MG: 将各种用户或网络接入到核心网络,是各种网关的统称,负责电话交换网的PCM流与IP网络数据包的转换。根据所连接对象的不同,媒体网关又可分为如下几种网关。中继网关TG:是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主要针对传统的PSTN/ISDN的中继接入,将其接入到ATM或IP网络;接入网关AG:也称驻
14、地网关,一般作为局用网关,置于局端机房,接入批量PSTN/ISDN用户;H.323网关:接入H.323设备;无线网关WG:接入移动网络用户。 信令网关SG:负责将电路交换网的信令转换成IP网的信令,根据相应的信令生成IP网的控制信令,在IP网中传输。综合接入设备IAD:是一种小型接入网关,可以放在办公室或家里,通常具有一个以太网接口和几个模拟电话接口。IP终端:目前主要指H.323和SIP终端,如IP PBX、IP Phone、PC等。媒体资源服务器MRS:一种特殊的网关,类似于传统智能网中的智能外设,为软交换网络提供录音通知等语音资源,并为多方会议提供会议资源。SIP( 会话初始协议)的开发
15、目的是用来帮助提供跨越因特网的高级电话业务。 二、传送层传送层也称为核心传送层或传输服务层,实际上就是公共传送平台,代替了传统电路交换中的交换矩阵,也可视为软交换的承载网络。 目前主要有IP路由器构成的IP网络和ATM网络。 IP路由器(支持MPLS、IPV4、IPV6 等)组成的电信级IP分组网。如中国电信CN2、中国移动IP专网等。三、控制层控制层也称为网络控制层,软交换设备(SS)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如 Softx3000(华为)、ZXSS10SS1(中兴)A5020(Alcatel)软交换主要负责进行呼叫控制,即完成呼叫连接的建立、监视和拆除,相当于传统电路交换机中呼叫处理模块
16、所完成的功能。 四、应用层应用层也称为业务应用层,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纯呼叫建立之上为用户提供附加增值业务,同时提供业务和网络的管理功能,即提供软交换网络各类业务所需要的业务逻辑、数据资源及媒体资源。该层采用开放、综合的业务应用平台,采用应用服务器灵活的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同时提供相应业务的生成和维护环境。 业务应用层的主要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策略服务器特征服务器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AAA目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业务控制点网管服务器7.1.3 软交换支持的业务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智能网业务开放式业务7.2 软交换标准协议与接口7.2.1软交换协议与接口概述一、软交换分层结构与协议和接口关系软交
17、换各种协议的协议栈 二、软交换协议类型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软交换对媒体网关的承载控制、资源控制及管理,用在SS与各种媒体网关及相应终端之间,有H.323、SIP、MGCP和H.248/Megaco等。信令控制协议:用于传递软交换和信令网关间的信令信息。用在SS与信令网关之间,有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和SIGTRAN(信令传输协议)等。 软交换间协议: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互通,用在SS与SS之间,有H.323、SIP、BICC、SIP-T/SIP-I等。业务应用协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第三方应用平台、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各种增值业务,用在SS与应用层之间,有Parlay、JAIN
18、、INAP、CAMEL、MAP、RADIUS等。维护管理协议:提供软交换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用在SS与网关服务器和策略服务器之间,有SNMP和COPS等。 (COPS: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公共开放策略服务 三、软交换接口类型软交换与各种媒体网关及相应终端之间的接口:此接口可使用MGCP、H.248/Megaco、H.323和SIP等协议。软交换与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此接口可使用SCTP和SIGTRAN等协议。软交换之间的接口:此接口可以使用H.323、SIP、BICC、SIP-T/SIP-I等协议。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提
19、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此接口可使用SIP或API(如Parlay);软交换与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此接口可使用INAP协议;软交换与网管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此接口可使用SNMP;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此接口可使用COPS协议。 (COPS: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公共开放策略服务 7.2.2 H.323协议(1)H.323协议是ITU于1996年制定的IP网络实时多媒体通信协议簇,并分别于1998、1999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H.323系列协议定义了呼叫建立的全部过程,包括信令
20、交互、信令协商、媒体流编解码以及传输过程。H.323协议非常广泛和灵活,应用范围从提供语音服务的电话到支持多媒体功能的视频会议。 ITU即国际电信联盟,是电信界最权威的标准制订机构 一、H.323协议簇:控制信令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H.235多媒体终端的安全和加密;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用于媒体信道控制;H.450补充业务等。视频编解码H.261P64Kbit/s视频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H.263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H.261的改进版。音频编解码 G.71164 Kbps 信道上的语音频率脉冲编码调制(PCM),必选;G.72132 Kb
21、it/s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G.72264 Kbit/s 下的 7 kHz 音频编码,可选;G.72640、32、24、16 Kbit/s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G.7275、4、3和2- Kbit/s 嵌入式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G.728利用低延迟代码线性预测以16 Kbit/s进行语音编码;G.729利用共扼结构代数激励编码线性预测以8 Kbit/s 进行语音编码。多媒体通信 T.120多点数据会议和实时通信,它本身又是由几个协议组成,包括T.121、T.122、T.123、T.124、T.125、T.126和T.127;媒体传输RTP
22、实时传输协议,为信息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RTCPRTP控制协议,为RTP提供控制功能。 二、H.323系统基本元素H.323终端:指最终用户设备,包括用户设备界面、视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远程信息处理设备等。网关:负责媒体格式转换。网守:网守完成地址翻译、接纳控制、带宽控制、域管理4个必须功能。网守还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呼叫鉴权、带宽管理和呼叫管理4个可选的功能。多点控制单元MCU:支持三个以上终端进行会议通信。MCU由必备的多点控制器(MC)和可选的多点处理器(MP)组成。mc提供控制功能,如终端之间的协商,决定处理话音或视频共有的能力。mp完成会话中的媒体流的处理,如话音的混合
23、、话音/视频交换。 7.3.2 SIP协议(2) SIP( 会话初始协议)的开发目的是用来帮助提供跨越因特网的高级电话业务。 会话初始协议SIP由IETF于2002年定义。SIP是一个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控制协议,它采用基于文本格式的客户/服务器方式,以文本的形式表示消息的语法、语义和编码,客户机发起请求,服务器进行响应,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 SIP透明地支持名字映射和重定向服务,便于实现ISDN、智能网以及个人移动业务。SIP主要用于SIP终端与SS之间、SS与SS之间、SS与各种应用服务器之间。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24、 Task Force)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底, 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SIP协议作用 SIP是IETF标准进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用来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为了提供电话业务它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标准和协议:特别是需要确保传输(RTP),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连,能够确保语音质量(RSVP),能够提供目录(LDAP),能够鉴权用户(RADIUS)等等。 SIP被描述为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
25、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会话中的成员能够通过多播或单播联系的网络来通信。SIP支持会话描述,它允许参与者在一组兼容媒体类型上达成一致。它同时通过代理和重定向请求到用户当前位置来支持用户移动性。SIP的主要标准有:RFC 3261会话初始协议(SIP),替代1999的RFC 2543;RFC 3262SIP中临时响应的可靠性;RFC 3263SIP:定位SIP服务器;RFC 3264具有会话描述协议(SDP)呼叫/响应模式;替代1999年的RFC 2327。RFC 3265SIP-特殊事件通告。 SIP主要特点有:简单易实现 基于文本消息扩展性 分布式体系结构 消息扩
26、充安全可靠性 丰富的加密和认真方式应用性 Internet应用紧密结合SIP系统基本元素(11.14)用户代理(SIP终端):当接到SIP请求时它联系用户,并代表用户返回响应。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代表其它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媒介程序。在转发请求之前,它可以改写原请求消息中的内容。 重定向服务器:它接收SIP请求,并把请求中的原地址映射成零个或多个新地址,返回给客户机。 注册服务器:它接收客户机的注册请求,完成用户地址的注册。定位服务器DNS、LDAP 为注册服务器、代理服务器、重定向服务器服务。 SIP基本功能用户定位:确定通信终端用户的位置。用户能
27、力:确定通信所采用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参数。用户可用性:确定被叫方是否愿意加入通信过程。呼叫建立:振铃,建立主、被叫之间的连接。呼叫处理和控制:呼叫重定向、呼叫转移、呼叫终止等操作。SIP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SIP响应消息的状态码为100-699的整数,目前有6类响应消息:100199请求已收到,正在处理;200299成功,请求已收到,理解并接受;300399重定向,为完成呼叫请求,还需要进一步动作;400499客户出错,请求有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执行;500599服务器出错,不能执行合法请求;600699全局错误,所有服务器都不能执行请求。 一次典型的SIP呼叫 SIP和H.323协议的比较相同点
28、均可提供呼叫建立、呼叫控制和呼叫删除功能。均可提供基本呼叫业务,如呼叫等待、呼叫保持、呼叫转移等。均支持呼叫能力的协商功能。均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媒体流。不同点协议制定组织:H.323由ITU制定;SIP由IETF制定。设计思想:H.323参照电路交换通信领域的传统思想,进行集中和层次式的控制,所以可以很方便地与PSTN相连;SIP参照Internet的标准和协议,风格简练、开放,并兼容其它一些Internet协议。消息表示: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法;SIP采用基于文本编码格式。复杂程度:H.323相当复杂,因为H.323是一个协议组,包括H.225、H.
29、245、G.728等控制及语音、视频数字化和压缩标准,在特定方式下利用其它协议提供服务;SIP相对简单。呼叫信令和控制:在H.323中呼叫建立过程和进行媒体参数等协商的信令控制过程是分开进行的;SIP会话请求过程和媒体协商过程等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短。H.323为实现补充业务定义专门协议,如H.450.1、H.450.2、H.450.3等,而SIP只要充分利用已定义的头域,必要时对头域进行简单扩展就能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SIP的信令传输用UDP,利用重传机制保证可靠性;H.323的呼叫信令使用TCP协议保证可靠性,占用更多的网络资源。结论:SIP具有协议简单、易实现、扩展性
30、好以及和现有的 Internet 应用联系紧密等优点,因此在实际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7.2.4 MGCP协议(3)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1999年由IETF提出(RFC 2705),2003年用RFC3435代替了2705。它将早期的H.323网关分离成媒体网关(MG)与媒体网关控制器(MGC),MG仅负责简单的媒体格式转换功能,MGC负责呼叫连接和释放,MGCP则用于MG与MGC之间的通信。 MGCP是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和IP设备控制协议IPDC结合的产物。MGCP命令与响应目前,应答都携带参数,参数定义了5个范围的值:000099响应证实;100199暂时响应;200299成
31、功完成;400499暂时出错;500599持久出错。7.2.5 H.248/Megaco协议(4)H.248/Megaco均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由ITU-T和IETF共同制定,用于替代MGCP,ITU-T称之为H.248,IETF称之为Megaco。二者在协议文本上相同,但在协议消息传输语法上不同,H.248采用ASN.1语法格式,Megaco采用ABNF语法格式。H.248/Megaco命令H.248/Megaco与MGCP比较MGCP主要用于语音的连接管理,扩展性较差;H.248/Megaco通过增加分组定义对协议功能进行扩展,扩展性好。MGCP协议只支持文本编码,H.248/ Mega
32、co 协议支持文本编码和二进制编码,协议的适应能力强。在事务处理方式上,MGCP协议一个事务中只有一个命令,H.248/Megaco协议一个事务中可以有多个动作,每个动作中又可以有多个命令,支持更多命令的处理,允许更大的规模。MGCP协议不支持多媒体业务,H.248 /Megaco协议支持多媒体业务。MGCP协议只可在UDP上传输,H.248 /Megaco协议可在TCP、UDP和SCTP上传送,甚至可使用ATM上的AAL2/AAL5等多种传输层。安全性方面,MGCP使用IPSec协议,H.248/Megaco 在IPSec 无效的情况下可使用认证报头协议AH和密钥交换协议IKE。H.248/
33、Megaco与MGCP比较结论:H.248/Megaco与MGCP相比较,H.248/Megaco具有简单,功能强大,扩展性好等优点,在SS与MG之间采用H.248/Megaco协议的优势比较明显。 7.2.6 SCTP协议(5)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由IETF(RFC 2960)提出,该协议是为克服TCP的缺点而产生的,主要任务是在无连接方式的IP网络上可靠地传送PSTN公共信令消息,该协议可以在IP网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SCTP可以在IP网上承载No.7信令,完成IP网与原有No.7信令网和智能网的互通。 SCTP特点:SCTP是一个单播协议,数据交换在两个已知端点间进行;SCTP
34、定义的定时器间隔比TCP协议的短;利用SCTP偶联的机制来提供网络级的故障情况下,用户信息可靠传送的保证;SCTP可以避免拥塞,可对网络拥塞作出响应,并按需要阻止回传;支持捆绑:可以把多个用户的消息复用到单个SCTP的数据块中;支持划分:单个信令消息可被划分为多个SCTP消息;以面向消息的形式定义数据帧的结构,而TCP协议在传送字节流时不强调结构。7.2.7 SIGTRAN协议(6)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 由IETF制定,用在IP网上传送PSTN/ISDN信令,用于将PSTN中的No.7信令通过SG以IP网作为承载透明传送至SS,由SS完成对No.7信令的处理。 SIGTRAN采用SCTP
35、实现PSTN信令在IP网络上的传输,为No.7在TCP/IP网上传送提供可靠的连接,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比TCP、UDP协议可靠、安全。SIGTRAN协议是一个协议栈,包含协议传输协议与适配协议。传输协议为SCTP,适配协议包括M2PA、M2UA、M3UA和SUA等。 M2PA协议把No.7 MTP3层适配到SCTP层。M2UA协议从No.7信令的第二级对消息进行适配。M3UA协议把No.7 MTP3层用户信令适配到SCTP层。SUA协议对No.7信令的SCCP消息进行适配。7.2.8 BICC(7)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由ITU-T提出,属于应用层控制协议,可用于建立、修改和终
36、结呼叫。7.2.9 SIP-T/SIP-I(8)电话会话初始协议SIP-T 由IETF定义,包括RFC3372、RFC2976、RFC3204、RFC3398等。它对原SIP进行扩展,主要支持基于IP网络的语音中继,属于一种应用层协议。 该协议的提出是为了实现在IP网上透明地传送ISDN用户部分(ISUP)消息,以促进PSTN与IP网的互通,解决PSTN信令在IP网上的协议转换和传送问题,主要通过封装和映射两种方式实现。 ISUP 封装会话初始协议SIP-I 由ITU定义,包括Q.2815和Q.1912.5。 SIP-I协议簇重用了许多IETF的标准和草案,内容不仅涵盖了基本呼叫的互通,还包括
37、了BICC/ISUP补充业务的互通。 BICC协议与SIP-T协议的比较7.2.10 API(9)应用程序接口API是软交换与计费中心、数据库、目录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该接口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提供对数据库、目录服务器等的访问,并向计费中心提供计费信息等。 目前已提供了各种API,如JTAPI、JAIN、Parlay、CPL、CGI和Servlet等。这些接口开放、灵活的特性使得在创建、管理和部署新业务时不必更新或升级软交换设备,减少了业务提供的周期和费用。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API是Parlay。 Parlay API是一组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为网络业务的创建和开发提
38、供一种标准化、安全简便的方法,从而实现业务的可携性。如在2G移动通信中开发的业务同样也可以用于3G移动通信。Parlay应用编程接口与具体的网络技术和协议无关,第三方业务开发商、独立软件提供商可以利用Parlay所提供的资源对网络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生成新业务的目的,使大量新业务的应用成为可能。Parlay应用编程接口主要适用于混合网,具有简单、易扩充、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和业务的特点。7.2.11 RADIUS(10)远程认证拨号用户服务协议RADIUS 是应用于SS与AAA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协议。 它由IETF定义(RFC2865和RFC2866)。RADIUS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协议,以客户端/
39、服务器方式工作,这样,任何安全系统和厂商都可以使用。RADIUS已经被广泛实施在各种各样的需要高级别安全且需要网络远程访问的网络环境。RADIUS是目前最常用的认证计费协议之一,它简单安全,易于管理,扩展性好,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7.2.12 INAP(11)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是应用于SS与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之间的接口协议。它是一种专门供业务交换功能SSP、SCP、IP之间通信的一种协议体系。 7.2.13 SNMP(1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ANMP是软交换与网管服务器间的接口协议 它包括了监视和控制变量集以及用于监视设备的两个数据格式:管理信息结构SMI和管理信息库MIB。SNMP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管理等。 7.2.14 COPS(13)通用开放策略服务协议COPS COPS是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协议。它是一种简单查询和响应协议,用于策略服务器与其客户之间交互策略信息,提供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7.3 软交换工作原理7.3.1 软交换呼叫控制功能控制基本呼叫的建立、保持和释放,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呼叫控制相关信息,支持呼叫的建立和监视。提供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逻辑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福建南平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甘肃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及拟录用情况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4年12月泉州市惠安生态环境局环保协管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7.3 信息的安全和保护1-浙教版
- 第15课《青春之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山东青岛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方案
- Q∕SY 13006-2016 招标项目标段(包)划分指南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1~4级,5~6级)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 1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 手机开发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