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问题 你知道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那么,校训中的格言出自哪呢?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2、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一、大学来源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原来分别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章,小戴礼记也即“十三经”中的礼记。 在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到了唐代,韩愈、李翱(a)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ho)、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学和中庸。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和中庸,一个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是“孔门传授心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孟
3、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三、“大学”的定义 “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
4、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四、大学讲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 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方法)译:明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大 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5、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 学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 学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结论)上自帝王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八目”结构图 大 学止于至善 明 德新 民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正心格物致知
6、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 学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格 物研究万事万物大 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传)致 知获得知识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大 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意念真诚意诚大 学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 心思端正正 心大 学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修 身修养品性大 学 “家”指居所,引申为大夫及其家族或封地;后指家族。 齐 家大 学 “国”是执戈以保卫城邑之意; 引申为诸侯的封地,后指国家。 治 国平天下大 学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天下 世界 当“天下”遭遇“世界大 学 朱熹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三纲八目”展开。小 结课后小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仁学院《研学旅行培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云计算平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魏碑临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燕京理工学院《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酒类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男生羽毛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就业指导考核复习题库58题含答案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地方公共政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摩根大通金融科技支出
- 《井巷掘进作业》课件
- 提高铝合金外窗防渗漏施工一次合格率
- 银行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TCPIP协议基础》课件
- 农村砍树赔偿合同模板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工程造价基础知识课件
- 2024年相机租赁合同书范本
- Python快速编程入门(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南航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