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探讨目录010203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作用机制与首要症状抗白三烯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白三烯药物的安全性中国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已达17.6%AR发病率已达17.6%中国18个城市AR自报发病率研究通过目录辅助下随机数字拨号法,在中国大陆地区18个城市进行电话号码抽样,同时设计变应性鼻炎电话调查问卷,然后分别在相应城市进行电话访问。2011年终,共计执行47216名电话访问,总体回答率为77.5%。一项针对中国18个城市自报AR发病率的电话调研研究显示1:摘自Wang XD, et al. Allergy.2016 Aug;71(8):1170-80.变应性鼻炎发
2、作过程分为速发相与迟发相2鼻部症状评分过敏原激发13-48-1224激发后的时间 (h)上述过敏反应过程不适用于所有变应性鼻炎患者。速发相过敏原激发后立刻出现迟发相过敏原激发后4-8h24小时组织仍非常敏感3. 张罗,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6): 477-80.4. Peters-Golden M,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5;94(6):609-618.5. Quraishi SA,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 2004;104(5 Suppl 5):S7-S15.血管黏液腺鼻痒
3、、喷嚏流涕鼻塞速发相症状新合成脱颗粒作用肥大细胞过敏原已存在的炎性介质组胺蛋白酶新合成的炎性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敏感神经组胺与白三烯共同参与变应性鼻炎的速发相反应,引起鼻痒、喷嚏、流涕症状速发相阶段的鼻痒、喷嚏和流涕主要由组胺引起的感觉神经刺激症状,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塞3,266. Peters-Golden M,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06;36(6):689-703.7. Holgate ST,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3;2(11):902
4、-914.26. Horak F. Allergy. 2000; 55 Suppl 64: 34-39.白三烯主要参与变应性鼻炎迟发相反应,导致持续性鼻塞4. Peters-Golden M,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5;94(6):609-618.5. Quraishi SA, et al. J Am Osteopath Assoc. 2004;104(5 Suppl 5):S7-S15.6. Peters-Golden M,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06;36(6):689-703.7. Holgate ST
5、,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3;2(11):902-914.肥大细胞过敏原趋化因子(半胱氨酰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IL-5)细胞浸润/炎症前列腺素组胺IL-4、IL-6嗜酸性粒细胞蛋白酶半胱氨酰白三烯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喷嚏流涕鼻塞迟发相症状血管黏液腺敏感神经半胱氨酰白三烯、GM-CSF、TNF-、IL-1、IL-3、PAF、ECP、MBP组胺、半胱氨酰白三烯、TNF-、IL-4、IL-5、IL-6半胱氨酰白三烯、TNF-、PAF、IL-1IL-4、IL-13、IL-5、IL-3、GM-CSF一项在10名20-34岁的花粉过敏患者和10名20-3
6、2岁的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激发试验显示8 :408.2 cm H2O/L/s2014.2 cm H2O/L/s与组胺相比,白三烯更大程度地引起鼻腔气道阻力增加研究设计:一项过敏源激发试验,旨在进一步阐明LTC4和组胺等炎性介质的临床相关性。研究共纳入10名20-34岁的花粉过敏患者和10名20-32岁的健康受试者。研究人员对花粉过敏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进行花粉过敏原激发,然后对5名花粉过敏患者进行组胺和LTC4激发。3. 张罗,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6): 477-80.8. Miadonna A, et al. Am Rev Respir Dis. 1987;136
7、(2):357-362.N=5当应用H1受体拮抗剂后,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消失,表明H1受体参与了变应性炎性反应。而鼻塞症状并未因使用H1受体拮抗剂而全部消失3,27。27. Taylor-Clark T, et al. Br J Pharmacol. 2005; 144: 867-74.过敏原呈递细胞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IL-4TH2GM-CSF、IL-3、IL-5IgE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GM-CSF、 IL-4、 IL-5活化、存活率延长GM-CSF、白三烯、IL-3、IL-5骨髓GM-CSF、白三烯 组胺、 白三烯、 前列腺素白三烯、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趋化变应性鼻炎症状肥大细
8、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白三烯、白介素(IL)-3、IL-5内皮细胞IL-13白三烯中性粒细胞IL-4感觉神经神经肽4. Peters-Golden M,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5;94(6):609-618.变应性鼻炎由组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参与,导致相应临床症状血液移行黏附变应性鼻炎并不仅仅是组胺参与的炎性反应,而是包括组胺和白三烯在内的多种炎性介质的参与,导致了相应的临床症状3。3. 张罗,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6): 477-80.鼻塞是困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首要症状
9、9. Shedden A. Treat Respir Med. 2005;4(6):439-446.*儿童与成人相比,P0.05;a小样本人群 (n=69);b小样本人群 (n=68)数据是根据患者对问题“在变应性鼻炎症状中,哪一种症状最有可能让您就医?”、“在变应性鼻炎症状中,哪一种症状让您或您的小孩最想预防发生?”、“在变应性鼻炎症状中,哪一种症状让您或您的小孩最为困扰?”的回答统计而得。一项2004年5月至6月在2002名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9:研究设计:一项2004年5月至6月进行的网络调查,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广告招募参与者。调查人员通过调查问卷对这些参与者进行筛选,以确
10、定他们出现变应性鼻炎症状或是变应性鼻炎患儿(18岁)的监护人,之后进一步筛选以确定参与者仅出现鼻塞。调查共招募2355名参与者,其中2002名出现鼻塞。符合标准的参与者需完成一份网络调查,包括9个个人信息问题和43个与变应性鼻炎症状、并发症以及治疗相关的问题。回答者(%)目录010203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作用机制与首要症状抗白三烯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白三烯药物的安全性抗白三烯药物的分类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白三烯治疗药物分为2类3:3. 张罗,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6): 477-80.28. Parnes SM, et al. Curr Opin Otolarygol
11、 Head Neck Surg. 2003;11:184-91.29. Scow DT,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07; 75: 65-70.30. Drazen JM,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340: 197-206.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1的选择性结合而拮抗白三烯的生物学作用3,28,包括孟鲁司特钠(10mg/次,每日1次)、扎鲁司特和普伦司特,前2个药物被美国FDA列为孕期B类药物3,29白三烯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其活性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LTA4转化3,30,包括5-脂化氧酶抑制剂齐留通等
12、,主要用于哮喘的治疗3,29孟鲁司特显著改善AR患者日夜间鼻塞症状一项为期4周在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10 :P0.01P0.01主要研究终点结果:2周内和4周内日间鼻部症状评分较基线的LS平均变化:孟鲁司特-0.33和-0.43(基线值2.200.46;n=448),安慰剂-0.23和-0.33(基线值2.160.44;n=451),两个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日间鼻部症状评分,0分表示最好,3分表示最差。AR = 变应性鼻炎;LS = 最小二乘法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
13、的平行分组研究, 共纳入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为期3-5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n=448)、氯雷他定10mg/日(n=180)或安慰剂(n=451)治疗4周,其中氯雷他定作为阳性对照。第2周为预定义的主要分析时间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间鼻部症状评分,定义为鼻塞、流鼻涕、鼻痒和打喷嚏四种症状的平均分。次要终点包括夜间症状评分、日间眼部症状评分,总体鼻部症状评分、患者和医师的整体评估、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10. van Adelsberg J, et al; Montelukast Fall Rhinitis Study Grou
14、p. Allergy. 2003;58(12):1268-1276.荟萃分析:孟鲁司特改善夜间鼻塞显著优于氯雷他定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1:11. 陆忆,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49(8):659-667.SAR=季节性变应性鼻炎;NSS:夜间症状评分,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和鼻塞症状评分的均值研究设计:一项荟萃分析,旨在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一用药以及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结局,为临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研究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11项(14809名15-
15、85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终点包括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综合症状评分、日间眼部症状评分以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0倾向于孟鲁司特更好-0.3250.325倾向于氯雷他定更好孟鲁司特较安慰剂显著缓解夜间觉醒时的鼻塞症状,且对鼻塞的缓解优于抗组胺药物一项纳入8项研究针对6003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12:*数据为7项研究汇总分析的结果7项研究汇总分析结果中,夜间症状评分较基线的平均变化 (n=4893):孟鲁司特 -0.28,安慰剂 -0.16,P0.001;氯雷他定(阳性对照) -0.24。第8项研究的分析结果中,夜间症状评分较基线的平均变化 (n=1
16、073):孟鲁司特 -0.35,安慰剂 -0.23,P0.01;氯雷他定(阳性对照) -0.34。夜间症状评分,0分表示最好,3分表示最差。AR = 变应性鼻炎;ITT人群 = 意向治疗人群研究设计:一项针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汇总分析,旨在评估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夜间症状的疗效,共纳入8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平行分组研究,其中3项为II期研究,5项为III期研究。每一项研究中,患者在为期3-7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氯雷他定10mg/日(阳性对照)或安慰剂治疗。7项研究均为期2周,1751名患者接受孟鲁司特、1557名接受安慰剂、1616名接受氯雷他
17、定治疗;1项研究为期4周,448名患者接受孟鲁司特、451名接受安慰剂、180名接受氯雷他定治疗。12. Meltzer EO, et al. Am J Rhinol. 2005;19(6):591-598.P0.001P0.001n=4893 (ITT人群)孟鲁司特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塞和睡眠的改善程度优于抗组胺药物*13. Philip G,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02;32:1020.*对比安慰剂,P0.003;*对比安慰剂,P0.001所有症状使用量表估算,0分为最佳,3分为最差较安慰剂的LS平均差异难以入睡夜间惊醒醒时鼻塞总体夜间症状氟雷他定 10
18、 mg (n=602)孟鲁司特 10 mg (n=348)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阳性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共纳入1302名15-81岁的春季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3-5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n=348)、氯雷他定10mg/日(n=602)或安慰剂(n=352)治疗2周,其中氯雷他定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定义为鼻塞、流鼻涕、鼻痒和打喷嚏四种症状的平均分。次要终点包括夜间症状评分、日间眼部症状评分、患者和医师的整体评估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其他终点包括日间总体症状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主要研究结果
19、提示:孟鲁司特、氟雷他定和安慰剂组的日间鼻部症状评分较基线降低分别为-0.37(-0.43-0.31),-0.47(-0.52-0.43)以及-0.24(-0.29-0.18),与安慰剂组相比,孟鲁司特组和氟雷他定组均P0.001。一项纳入1302名15-81岁的春季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阳性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显示1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全面改善鼻部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备较高的全身利用度,从而可在全身变应性炎症反应发生的早期,抑制造血祖细胞的增生、缩短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降低细胞因子的产量,并抑制呼吸道重塑3,313. 张罗,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 2008; 43(6): 477-80.鼻塞流涕喷嚏鼻痒全面改善日间鼻部症状与安慰剂相比P0.001研究设计:一项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这项荟萃分析纳入17项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6项为孟鲁司特临床研究),包括6231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这些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日间鼻部症状与夜间鼻部症状(包括评估总体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和生活质量。14. Rodrigo GJ, Yaez A.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6;96(6):779-786.31. Busse W, et al. Chest
21、. 2005; 127: 1312-1326.一项纳入17项研究(其中16项为孟鲁司特临床研究)针对6231名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14:孟鲁司特全面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日间鼻部症状P0.001P0.05P0.001P0.001日间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三种症状。日间鼻部症状评分,0分表示最好,3分表示最差。LS = 最小二乘法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共纳入1992名15-85岁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为期5-7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n=1002)或安慰剂(n=990)治疗6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
22、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定义为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三种症状的平均分。次要终点包括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RQLQ)、患者的整体评估。其他研究终点包括夜间症状评分、每日鼻部症状评分、日间鼻痒症状评分等。一项为期6周在1992名15-85岁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15:15. Patel P,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5;95(6):551-557.P0.001主要研究终点结果:2周内和4周内日间鼻部症状评分较基线的LS平均变化:孟鲁司特-0.33和-0.43(基线值2.200.46;n=448),安慰剂-
23、0.23和-0.33(基线值2.160.44;n=451),两个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夜间症状包括鼻塞、难以入睡和夜醒三种症状。夜间症状评分,0分表示最好,3分表示最差。LS = 最小二乘法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 共纳入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为期3-5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n=448)、氯雷他定10mg/日(n=180)或安慰剂(n=451)治疗4周,其中氯雷他定作为阳性对照。第2周为预定义的主要分析时间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定义为鼻塞、流鼻
24、涕、鼻痒和打喷嚏四种症状的平均分。次要终点包括夜间症状评分、日间眼部症状评分,总体鼻部症状评分、患者和医师的整体评估、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孟鲁司特全面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夜间症状P=0.002P0.01P0.05P0.0110. van Adelsberg J, et al; Montelukast Fall Rhinitis Study Group. Allergy. 2003;58(12):1268-1276.一项为期4周在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10:与氯雷他定相比,孟鲁司特显著持续改善变应性鼻炎夜间症状10. van
25、 Adelsberg J, et al; Montelukast Fall Rhinitis Study Group. Allergy. 2003;58(12):1268-1276.主要研究终点结果:2周内和4周内日间鼻部症状评分较基线的LS平均变化:孟鲁司特-0.33和-0.43(基线值2.200.46;n=448),安慰剂-0.23和-0.33(基线值2.160.44;n=451),两个时间段孟鲁司特与安慰剂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夜间症状包括鼻塞、难以入睡和夜醒三种症状。夜间症状评分,0分表示最好,3分表示最差。LS = 最小二乘法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
26、慰剂对照研究, 共纳入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为期3-5天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人数以5:2:5的比例分别随机接受孟鲁司特10mg/日(n=448)、氯雷他定10mg/日(n=180)或安慰剂(n=451)治疗4周,其中氯雷他定作为阳性对照。第2周为预定义的主要分析时间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定义为鼻塞、流鼻涕、鼻痒和打喷嚏四种症状的平均分。次要终点包括夜间症状评分(定义为夜醒时的鼻塞程度、难以入睡和夜醒次数三种症状的平均分)、日间眼部症状评分,总体鼻部症状评分、患者和医师的整体评估、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摘自van Adelsberg J, e
27、t al; Montelukast Fall Rhinitis Study Group. Allergy. 2003;58(12):1268-1276.一项为期4周在1079名15-82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10:治疗时间(周)夜间症状评分LS较基线的平均变化(SE)孟鲁司特持续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一项为期12周在60名2-6岁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中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显示16:主要研究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孟鲁司特和西替利嗪均可显著改善总体鼻部症状、小儿鼻炎生活质量、鼻腔气道阻力和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
28、比。夜间睡眠质量评分标准:0=睡眠良好且没有夜醒,1=睡眠不太好或夜醒1次,2=睡眠较差或夜醒2-3次,3=睡眠很差或夜醒超过3次。研究设计: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平行分组研究,共纳入60名2-6岁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史至少半年的患儿,他们随机接受西替利嗪5mg/日(n=20)、孟鲁司特4mg/日(n=20)或安慰剂5mg/日(n=20)治疗12周。研究终点包括总体症状评分(TSS)、小儿鼻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RQLQ)、血清IgE、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鼻腔气道阻力(NAR)、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夜间睡眠质量等。16. Chen ST
29、, et al.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6;17(1):49-54.P0.001P0.001P0.05P0.001P0.001P0.001P0.05P0.001孟鲁司特+鼻用激素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塞症状TSS:鼻部症状总评分研究设计: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共纳入100名12-50岁的墙草属花粉引起的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患者接受鼻用激素200g/d (n=20),或鼻用激素200g/d+西替利嗪(早晨给药1次) (n=20),或鼻用激素200g/d+孟鲁司特钠(晚上给药1次) (n=20),或西替利嗪(早
30、晨给药1次) +孟鲁司特钠(晚上给药1次) (n=20),或相对应的安慰剂 (n=20)。研究终点包括症状的评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鼻腔细胞学分析,鼻液ECP评估和花粉计数。17. Di Lorenzo G,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04;34:259267.一项纳入100名12-50岁的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17:症状评分P0.001P0.001P0.001孟鲁司特联合鼻用激素更显著改善鼻塞症状研究设计: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旨在比较鼻用激素、鼻用激素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或孟鲁司特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
31、究共纳入56名17-67岁的中至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接受糠酸莫米松200g/日(n=14)、糠酸莫米松200g/日联合左旋西替利嗪5mg/日(n=21)或糠酸莫米松200g/日联合孟鲁司特10mg/日(n=21)治疗1个月。研究终点包括鼻部症状评分(流涕、喷嚏、鼻塞和鼻痒)、Mini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主要研究结果提示:治疗1个月时,糠酸莫米松组患者的鼻部症状和mini鼻结膜炎症状未获得改善,而糠酸莫米松+左旋西利替嗪组和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组患者的鼻部症状和mini鼻结膜炎症状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一项为期1个月在56名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研究显示18:18.
32、Tatar E, et al.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3;65(Suppl 2):333-337.孟鲁司特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P0.01孟鲁司特联合鼻用激素可获得更佳的鼻部症状改善19. Pinar E, et al. Auris Nasus Larynx. 2008;35(1):61-66.一项为期3个月在95名15-48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的开放性研究显示19:第3个月时的总体鼻部症状评分结果:糠酸莫米松 11.93 (n=25);糠酸莫米松+地氯雷他定 11.24 (n=25);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 11.1
33、8 (n=25);安慰剂对照组 3.53.53 (n=20);Friedman检验显示4个治疗组与基线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00);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4个治疗组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1)。研究设计:一项非随机、非单盲、安慰剂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共纳入95名15-48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200g/日(n=25)、糠酸莫米松200g/日+地氯雷他定5mg/日(n=25)、糠酸莫米松200g/日+孟鲁司特10mg/日(n=25)或生理性鼻喷雾(安慰剂对照组,n=20)治疗3个月。研究终点包括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
34、质量评分(RQLQ)和鼻吸气峰流速。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P0.05*与基线相比,P=0.000基线1个月基线1个月基线1个月基线1个月孟鲁司特联合鼻用激素更有效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20. Goh BS, et al. J Laryngol Otol. 2014; 128(3): 242-8.随访随访总体症状平均评分总体QOL平均评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128名1351岁的AR患者,随机分为2组,孟鲁司特组中,患者接受孟鲁司特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n=64),安慰剂组中,患者接受安慰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n=64),患者在第4周(第2次随访)和
35、第8周(第3次随访)时返回诊所进行随访。使用鼻炎生活质量问卷和症状量表评估疗效。主要终点为症状评分,次要终点为生活质量评分。一项针对128名1351岁的AR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20:摘自 Goh BS, et al. J Laryngol Otol. 2014; 128(3): 242-8.安慰剂+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丙酸氟替卡松* P=0.01目录010203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作用机制与首要症状抗白三烯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白三烯药物的安全性孟鲁司特整体安全性优NNH = number need to harm,在特定治疗期内,因治疗所致1例不利事件发生前需要治
36、疗的患者数,也即每治疗N例患者就(才)会发生1例因治疗所致的不良事件。NNH用于评估治疗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可用于比较干预措施与阳性药物比较的相对获益或受损22。研究设计:一项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回顾分析,研究者对使用非镇静性抗组胺药、鼻喷激素、孟鲁司特、氮卓斯汀、过敏原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双盲研究进行检索和分析。21. Portnoy JM, et al.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4;4(6):439-446.22. 吴泰相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9):669-672.一项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37、的回顾分析显示21:孟鲁司特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23. Okubo K, et al. Allergol Int. 2008;57(3):247-255.一项为期2周在945名15-65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23:孟鲁司特的一般推荐剂量为:15岁及15岁以上变应性鼻炎患者:10mg片剂,每日一次,每次一片;6-14岁变应性鼻炎患儿:5mg咀嚼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2-5岁变应性鼻炎患儿:4mg颗粒剂或4mg咀嚼片,每日一次,每次一袋或一片。研究主要终点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孟鲁司特5mg/日与孟鲁司特10mg/日显著改善总体鼻部症状评分(
38、第2周较基线时的CNSS变化:-0.37 vs -0.47 vs -0.47,P=0.001)。研究设计:一项在日本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剂量探索研究,共纳入945名15-65岁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患者接受孟鲁司特5mg/日(n=318)、孟鲁司特10mg/日(n=310)或安慰剂(n=314)治疗2周。主要研究终点是总体鼻部症状评分(CNSS)的每日平均值。次要终点包括日间鼻部症状评分、夜间鼻部症状评分、总体鼻塞评分。孟鲁司特用于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安全性良好这项研究共纳入19952004年间7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后注册研究,共包含2751名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变应性鼻炎
39、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哮喘的6个月14岁患儿,研究终点为孟鲁司特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一项纳入19952004年间7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后注册研究,包含2751名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变应性鼻炎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哮喘的6个月14岁患儿的研究显示24:24. Bisgaard H, et al. Pediatr Pulmonol. 2009 Jun;44(6):568-79. 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214岁变应性鼻炎患儿(治疗2周)孟鲁司特的行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在35项针对成人和11项针对儿童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25:孟鲁司特的行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与安慰剂相比无显著差异25. Philip 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9; 124(4):699-706.一项纳入35项针对成人和11项针对儿童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11,673名患者接受孟鲁司特,8,827名患者接受安慰剂,主要纳入哮喘(44%)患者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38%)患者。主要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