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ppt版(共52页)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ppt版(共52页)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ppt版(共52页)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ppt版(共52页)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ppt版(共5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贵州特大桥滑坡吞噬35人一、崩塌防治及监测 传统工程的做法往往是:地质勘查、设计与施工三阶段各自有着明确的任务与职责,相互沟通少。但对于复杂地质灾害体来说,因其地质问题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之地质灾害体的不断恶化,给防治工程增添了许多不可靠性与风险。 因此,十分需要地质、设计与施工相互贯通与融合,即以“地质”为主线,把地质勘查的不确定性带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桥梁,沟通“地质”与“施工”。地质工程必须密切地关注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结合情况,系统地、动态地、多学科地认识和解决地质工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崩滑流防治工程,实质上是对灾害地质体的控制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2、。 对于处在临界状态的灾害地质体来说,不合理的施工进度、工序和服务寿期,将加剧灾害体的不良发展,甚至酿成严重灾难。如在滑坡排水工程中,由于施工质量较差,导致排水沟失效,排水沟反而将汇水引入滑坡体。 崩滑流防治已从单纯采用被动支护,进入到采用主动支护(如桩、墙等),以及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如锚索、锚拉桩等)相结合的阶段。 抗滑桩和挡土墙仍然是滑坡防治工程的主要方法。但是在重大滑坡的防治中,预应力技术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预应力锚索、锚拉桩、锚杆挡墙、喷锚网等技术的采用,因势利导地发挥了灾害体的自承能力。 形成崩塌的危岩体往往出现在高陡险峻的山区,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威胁,同时也是自然景观资源。 因此,防

3、治的原则是对于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危岩体实行避让法;对于中、小型危岩体实行治理工程。 防治的目的是要防止其带来破坏。 要求防治工程: 将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将工程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将工程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具体工程措施有:1)修建拦挡工程 如建设落石平台、落石槽、挡石墙、明洞等,拦截上方掉落的岩土碎块。2)坡面支撑、加固工程 采用墩、柱、墙等或组合形式支撑、加固。3)锚固、灌浆工程 对板状、柱状、倒锥状危岩体,采用上部锚杆、锚索加固,结合灌浆工程。4)排水工程 地表:修建排水沟、截水平台将危岩体范围的地表径流排 出坡外。 地下:修建排水管,导出地下水体,降低潜水位,减弱对 岩土体的

4、软化。5)削坡稳定工程 降低坡度,减轻荷载,增加稳定性。6)软基加固工程 对于含有软弱夹层的危岩体,可以采用对松软岩层进行喷浆护壁、或铺网喷浆护壁(SNS技术)治理。7)生物工程 慎重选择植物种类,宜草不宜树,防止根系对岩土体破坏。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灾害总结以上工程,崩塌的防治可以归纳为: 1.遮挡 2.拦截 3.支挡 4.护坡、护墙 5.镶补沟缝 6.削坡 7.排水 “排、稳、固、挡”。野外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1)调查崩塌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斜坡组构。(2)查明崩塌体的特征,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 寸、体积、规模、 类型、崩落方向、划定崩塌范围(侧 边界和底界)等。

5、(3)查明崩塌体的地质特征: 地层:岩性特征、尤其是软弱层或夹层岩性、第四系覆盖层 厚度、岩土体结构、风化程度等。 构造:结构面(断层、褶皱、节理裂隙等)的产状、组合关 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断层破碎带等。(4)查明水文、地震、地下水的活动,了解崩塌体的水文地 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包括含水层岩性、厚度、埋 深、分布、含水性等,以及它们对崩塌的控制和影响。(5)查明非地质致灾因素(如降雨、采空区、临空面等)的强 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崩塌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6)确定次生灾害的范围。(7)查明崩塌前的迹象、变形特征、崩塌原因,研究崩塌体 稳定性以及变形发育史。(8)调查走访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

6、。6)监测 对于张裂缝的监测,对崩塌可能发生的时间、规模、途径、方向、危害范围作出预报,观察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监测步骤: 1.详细编录危岩体的数量和裂隙。 2.在主要裂隙设置伸缩仪,监测水平和垂直位移量。 3.绘制时间-水平位移、时间-垂直位移的关系曲线图。 4.根据曲线变化,了解危岩体的移动速度。7)评价 评价工作建立在查明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圈定出可能崩塌的范围和危险区域,评价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对于规模大、破坏后果严重、难以防治的崩塌,应采 取避让方法,不安排工作场地。 (2)对于规模较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崩塌,应采取必要的 防治措施、加固处理。 (3)

7、对于规模小、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崩塌,应对不稳定危 岩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固处理后,安排工作场 地。二、滑坡防治及监测菲律宾南莱特省特大滑坡,1800人死亡滑坡的防治措施 1.选址尽量避开易滑坡的区域。 2.在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直接整治滑坡,避免滑坡发生。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是避免滑坡发生的重要防治措施。滑坡整治原则1.以防为主,尽量避开滑坡,尽量减少诱发滑坡的不利因素。2.区别情况,综合整治。深入研究滑坡发生的原因和周边条件。3.彻底根治,以绝后患。避免重复出现,长远规划,连续整治。滑坡整治的途径1.终止或减轻诱发滑坡的外部条件。截流排水,卸荷减载,坡面防护。2.改善边坡内部力学特性和物质结构

8、。土质改善,注水泥浆。3.设置抗滑工程直接阻止滑坡的发展。抗滑桩,挡土墙,预应力锚固。具体工程防治措施一、截流排水 1.滑坡体外的水避免进入滑坡体,滑坡体内的水要尽量排出 2.外围截水沟 3.内部排水沟 4.坡面夯实防渗 5.排水孔和盲沟二、边坡防护(一)岩石边坡防护 1.抹面、喷浆、喷混凝土、片石护墙、锚杆喷浆护坡、挂网喷浆护坡 2.避免边坡滑落和冲刷(二)土质边坡防护 1.种草,降低水对边坡的冲刷,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 2.砌片石框架或锚杆护坡 3.土工织物(三)江河湖海和水库边坡 1.边坡经常受到冲刷,以及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滑坡 2.凹岸必防 3.当冲必防 4.软岸必防 5.

9、凡有局部冲刷的地方三、削坡减荷 1.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 2.减小滑坡体坡度 3.削去滑坡体后缘的土体 4.增加滑坡体前缘的重量四、抗滑工程 1.支撑滑坡体,阻止滑坡体在重力下发生滑动 2.档土墙 3.抗滑桩 4.锚杆 5.支撑五、土质改良 1.增加土体强度,防止土体破坏 2.添加材料改变岩土成分 3.其他改变方法 4.直接拌合(沥青,水泥,石灰等) 5.灌浆法六、防御避绕 1.避开滑坡,施工防护结构 2.明硐和御塌棚 3.内移做隧和外移做桥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的力学机制和运动形式不同,对它们的整治措施也不一样。 牵引式滑坡只需针对前部第一块坡体设置抗滑工程就能防治以后的几块滑动。 推动式滑坡

10、需对整个滑体作防治工程。1.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应在滑坡防治总体方案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案。地下排水工程,应视滑动面状况、滑坡所在山坡汇水范围内的含水层与隔水层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动态特征,选用隧硐排水、钻孔排水或盲沟排水等方案。地表排水工程,应根据防护对象等级所确定的防洪标准予以确定,并依此确定排水工程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安全系数。当滑坡体上存在地表水体,且应保留时,应进行防渗处理,并与拟建排水系统相接。巫山移民新县城新县城黄腊石滑坡防治地面排水工程2.削坡稳定工程刷方减载是滑坡防治工程中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目的在于通过减少后缘

11、滑体的体积来降低滑坡下滑力,或通过清除滑坡体表层不稳定滑体,或通过改变坡体形态降低坡角等措施来增强滑坡稳定性。前缘回填压脚是滑坡防治工程中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前缘滑体的体积来增大滑坡抗滑力。植物防护主要指利用植草、植树等来防护滑坡表层并起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在老滑坡体前沿开挖切脚,形成高大30多米的高边坡,由于支护不力,2005年月,挡墙出现大量裂缝,滑坡危及县城安全,多人被迫转移 3.加固工程抗滑桩是滑坡防治工程中较常采用的一种措施。抗滑桩桩长宜小于35m。对于滑带埋深大于25m的滑坡,采用抗滑桩阻滑时,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采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分段阻滑时,每段宜以单排布置为主,

12、若弯矩过大,应采用预应力锚拉桩。1)抗滑桩抗滑桩间距(中对中)宜为5m10m。抗滑桩嵌固段应嵌人滑床中,约为桩长的1/32/5。为了防止滑体从桩间挤出,应在桩间设钢筋砼或浆砌块石拱形挡板。在重要建筑区,抗滑桩之间应用钢筋砼联系梁联接,以增强整体稳定性。抗滑桩截面形状以矩形为主,截面宽度一般为1.5m2.5m,截面长度一般为2.0m4.0m。当滑坡推力方向难以确定时,应采用圆形桩。抗滑桩按受弯构件设计。对于利用抗滑桩作为建筑物桩基的工程,即“承重阻滑桩”,应进行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沉降、水平位移和挠度验算,并考虑地面附加荷载对桩的影响。预应力锚索是对滑坡体主动抗滑的一种技术。通过预应力的施加,增

13、强滑带的法向应力和减少滑体下滑力,有效地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预应力锚索主要由内锚固段、张拉段和外锚固段三部分构成。预应力锚索材料宜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加工,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GB/T5224-2003)标准。2)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设置应保证达到所设计的锁定锚固力要求,避免由于钢绞线松弛而被滑坡体剪断;同时,应保证预应力钢绞线有效防腐,避免因钢绞线锈蚀导致锚索强度降低,甚至破断。预应力锚索一般规定预应力锚索长度一般不超过50m。单束锚索设计吨位宜为500kN2 500kN级,不超过3 000kN级。预应力锚索布置间距宜为4m10m。当滑坡体为堆积层或土质滑坡,预应力锚索应与钢筋砼梁、

14、格构或抗滑桩组合作用。预应力锚索一般规定格构锚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砼或预制预应力砼进行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滑坡综合防护措施。格构技术应与美化环境结合,利用框格护坡,并在框格之间种植花草,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应与市政规划、建设相结合,在防护工程前沿,可规划为道路、广场或其他建设用地,在护坡工程体内,可预留管网通道。3)格构锚固根据滑坡结构特征,选定不同的护坡材料a) 当滑坡稳定性好,但前缘表层开挖失稳,出现坍滑时,可采用浆砌块石格构护坡,并用锚杆固定;b) 当滑坡稳定性差,且滑坡体厚度不大,宜用现浇钢筋砼格构+锚杆(索)进行滑坡防护,应穿过滑带对滑坡阻滑; c) 当滑坡

15、稳定性差,且滑坡体较厚,下滑力较大时,应采用砼格构+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并应穿过滑带对滑坡阻滑。格构锚固一般规定巫山秀峰寺滑坡治理工程推广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滑坡和高边坡整治方法,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范例巴东黄土坡滑坡防治工程奉节边坡格构防护工程巫山县胡家包边坡绿色设计重力挡墙适用于居民区、工业和厂矿区以及航运、道路建设涉及的规模小、厚度薄的滑坡阻滑治理工程。设计挡土墙应与其他治理工程措施相配合,根据地质地形条件设计多个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比后,确定最优方案,以达到最佳工程效果。挡土墙工程应布置在滑坡主滑地段的下部区域。当滑体长度大而厚度小时宜沿滑坡倾向设置多级挡土墙。4.重力挡墙挡土

16、墙墙高不宜超过8m,否则应采用特殊形式挡土墙,或每隔4m5m设置厚度不小于0.5m、配比适量构造钢筋的混凝土构造层。墙后填料应选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当采用粘土作为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石块且夯实,密实度不小于85。重力挡墙一般规定根据滑坡体具体环境,可选用注浆加固工程措施。注浆加固适用于以岩石为主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岩溶角砾岩堆积体,以及松动岩体。注浆加固目的在于通过对松散岩体注入水泥砂浆,以固结围岩或堆积体,从而提高其地基承载力,避免不均匀沉降。其他防治工程地质灾害宏观应急调查必须注意的问题 调查重点放在对危及学校、集镇、居民点、工厂和重要交通干线等的后山岩土体。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 不得

17、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 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不合理开挖坡脚易导致斜坡失稳、发生滑坡 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在滑坡体上随意泼水增加了下滑力,容易引发灾害 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滑坡后缘洼地水塘未经防渗处理,池水易于渗入滑坡中,加剧变形(云南新平,2005) 应急抢险处置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利用塑料布铺盖滑坡后缘拉裂缝,防止雨水直接渗入 总之,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脚掏蚀; 二、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即改变滑

18、坡外形,降低滑坡重心和修建支挡建筑物而增加滑坡抗滑力。一般的治理措施为: 砍头滑坡上部削坡卸载。 压脚滑坡下部加重压实。 捆腰滑坡中部锚固灌浆。 具体可以归纳为四个字 “挡、排、削、护、绕”。滑坡的监测与预报(一)滑坡的动态监测 1.位移观测 监测坡体的水平位移和累积位移,掌握滑坡体变形情况。 2.水文观测 监测滑坡体地下水位是否有明显变化。(二)重要的异常现象 1.地下水位异常活动 2.坡体出现裂缝 3.岩石开裂和挤压声响 4.滑坡体周围土体出现坍塌和松弛 5.位移明显加速 6.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张开滑坡的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主要进行(1)查明滑动面(带)的位置。(2)查明地下水的位置、流向和性质。(3)在滑坡体、滑动面和稳定层位中采样进行试验。具体为:(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对滑坡体以及周边区域进行地质测绘和调查,调绘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1:10001:200),整治时选用1:500 1:200。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貌、气象、地质、水文、地震、人类活动,滑坡形态要素、周界范围、演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泉水、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