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田家炳中学201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重庆江津区田家炳中学201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重庆江津区田家炳中学201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重庆江津区田家炳中学201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重庆江津区田家炳中学201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36分) TOC o 1-5 h z 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 1.6m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 7mC.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约为8c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

2、,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青山”的走”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江上的竹排B.山上的树 C.河岸D.地面.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

3、不需要介质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TOC o 1-5 h z .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一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路程,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300m路程,则该电动车在这 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A. 13m/s B . 15m/s C. 16m/s D . 18m/s.人们常用 放声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高“、低”主要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 D .音色 T

4、OC o 1-5 h z .为宣传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 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6km.则()A .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小丁的家距学校 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 1.2m/s B . 1.25m/s C. 2m/s D. 2.5m/s.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象如图所

5、示.由图象可知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29分).小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8.2;(2)教室的宽度约为 30.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的长度为 cm.剑桥同学用分度值为 1mm的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 25.86cm、25.82cm、25.87cm、25.97cm、25.84cm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这个数据是 cm,则物理书的长度是 cm.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6、就是要看物体跟你所选的参照物的 是否改变.小宇来 上课时乘坐班车来学校. 在班车行驶时,以班车为参照物,小宇是 的;以路旁 的树木为参照物,小宇是 的.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传播最快,传播最慢.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表小的物理意义是:(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2)雷声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3)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 5?

7、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 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 可以传声.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 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 ;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工厂里 的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叭: .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 m/s.我们在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 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而裁判员认定,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获得冠军,这是采用 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A、B两个

8、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 1,运动路程之比是 3: 2,则A、B两个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1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 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 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 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 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 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

9、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3)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填天”或小”)的坡度.(4)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由上述 实验得出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

10、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 大”或 小”).四、计算题(每题 6分,共18分)28.公路旁,我们经常看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1)讨论并说出 A、B两牌的含义;(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到长江大桥最快要多长时间?A B29.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是 24m,前一半路程用时 4s,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2m/s,求:(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2)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1800km,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8: 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 18: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

11、,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 30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田家炳中学八年级(上)第 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36分)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 1.6m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 7mC.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约为 8c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 12m/s【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 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

12、成年人小一些,在 1.6m左右.故A符合实 际;B、一层楼的高度在 3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故B不符合实际;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 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

13、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 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 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 B. 12.34cm C. 12.35cm D. 12.36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 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

1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 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 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35心/12 36cn=i2.35cm .3故选:C.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

15、由于真空不能传声【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声与能量;电磁波的传播.【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波能够传递能量;(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成为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4)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但电磁波能在真空传播.【解答】解:A、正确,发声体振动能产生声音;B、正确,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C、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D、正确,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只有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 故选C.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 青山”的走”是以下列

16、哪个物体为 参照物()A.江上的竹排B.山上的树 C.河岸D.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由题意知,青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青山的位置相对于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就寻找一个位置相对于青山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解答】解:A、江上的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在变化,结合机械运动的定义,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故 A正确.B、青山相对于山上的树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树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B错误.C、青山相对于河岸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D、青山相对于地面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17、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色;声与能量.【分析】A、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B错误;C、中考期间,学

18、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即从声源出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故C正确;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D错误.故选C.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分析】对于v-t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s-t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答】解:对于v-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 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 速直线运动;对于s- 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 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

19、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 一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路程,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300m路程,则该电动车在这 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A . 13m/s B . 15m/s C. 16m/s D . 18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2求出电动车的行驶时间,v(2)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电动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电动车行驶前100m所用时间t1=L=/=10s;Vj lOro/s电动车在后300m路程上行驶的时间,曳 300m “t2=WL=15s;Vj 20id/s(2)电动车在这

20、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 /; : =16m/s11 +t IOs+IEs12.人们常用 放声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高“、低”主要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频率D .音色【考点】响度.【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放声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低; 故选B.为宣传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 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

21、是 0.6km.则()A .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运动快慢的比较.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解:小王速度 10m/s=36Km/h .1一Km/h 二 3 6K it/k小李速度t 1.,60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故选D.小丁的家距学校 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 1.2m/s B , 1.25m/s C. 2m/s D, 2.5m/s【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

22、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一段时间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且来计算,t本题可以求出小丁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加求出总时间t,用已知的路程s除以总时间t算出平均速度,选出正确的选择项.【解答】解:s=600m,小丁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L=300s,/ lin/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1=:一 =200s,L 5d/s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i+t2=300s+200s=500s,小丁上学的平均速度 v=且=更独l=1.2m/s.t 500s故选A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23、,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 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 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 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 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S 甲 1 KeS 乙 1 Qtti由图象知 v甲=二U=0.2m/s , 乙的速度 v乙=0.1m/s

24、, 丫甲丫乙,故 A 错t 甲0 St 乙 1ZS误.B、读图可知,经过 6s,甲运动了 1.2m,乙运动了 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 - 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丫甲丫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 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 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29分).小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 8.2 mm ;(2)教室的宽度约为 30 dm .【考

25、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1)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 10m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略小于10mm,在8.2mm左右;(2)教室的宽度约 3m=30dm .故答案为:(1) mm; (2) dm.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A的长度为 2.0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

26、为1mm;(2)物体A末端刻度值为 2.00cm,物体长度为 2.00cm - 0.00cm=2.00cm .故答案为:1mm; 2.00.剑桥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6cm、25.82cm、25.87cm、25.97cm、25.84cm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这个数据是25.97 cm,则物理书的长度是25.8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五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其准确值应该相同,分析准确值得出错误数据;排除错 误数据,其它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物理书的长度.【解答】解:比较五个测量值 25.86cm、25.82cm

27、、25.87cm、25.97cm、25.84cm”,除 25.97cm 以夕卜,其 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 25.8cm,而25.97cm的准确值是25.9cm ,所以25.97cm是错误的,应 该舍去;物理书的长度为L=/J工一二.二二 44=25.8475cm = 25.85cm.故答案为:25.97; 25.85.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就是要看物体跟你所选的参照物的 相对位置 是否改变.小宇来 上课时乘坐班车来学校. 在班车行驶时,以班车为参照物,小宇是 静止 的;以路旁的树 木为参照物,小宇是 运动 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

28、体和选定为参照物 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是要看物体跟你所选的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小宇相对于班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班车为参照物,小宇是静止的;小宇和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宇是运动的.故答案为:相对位置;静止;运动.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 鼓声是由鼓面 振动 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 传播到人的耳朵.【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

29、传播.【解答】解: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固体 传播最快,气体 传播最慢.【考点】声速.【分析】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关系填空.【解答】 解: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故答案为固体,气体.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 音调高 .(2)雷声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响度大 .(3)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音色好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

30、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而尖的刺耳的声音音调高,低沉而浑厚的声音音调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分辨物体音质的好坏.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含义判断此题.【解答】解:(1)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小孩是声音尖的刺耳,音调高.(2)雷声振耳欲聋”说明声音很大,说明响度大.(3)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故答案为:(1)音调高;(2)响度大;(3)音色好.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传外能量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31、.根据具体实例,对声音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 回声 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液体 可以传声.【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解答】解: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

32、飞机残骸时,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飞机残骸在大海内的深度和位置,同时搜救人员的这种做法也说明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回声,液体.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 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工厂里的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33、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3 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 3 m/s.【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m得到速度.t【解答】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v=-=3m/s;t 10s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所以它在第6s末的速度也是3m/s.故答案为:3; 3.我们在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时,

34、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 采用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 而裁判员认定,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获 得冠军,这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考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同的路程比时间.【解答】解:运动员同时起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跑的快,即相同的 时间比路程;裁判员在终点,他是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时少来比较快慢,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A、B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 1,运动路程之比是3: 2,则A、B两个物体运动速度

35、之比为3: 4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分析】(1)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填空;v=即可求出速度之比.(2)已知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解答】解:(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已知:Sa: Sb=3: 2, tA: tB=2: 1;SAVA_ XA _ SA rE_ 31_Q 4= = x = X =3 4SB SB U 2 2彳故答案为:快慢;3: 4.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17分)2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 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弹跳起来 ,它说明了 发声体在

36、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如图 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 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如图 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 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越来越小 ,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困明图图【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

37、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 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 (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 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38、;(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 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27.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7=三 进行速度计算的.1一(2)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和 停表 ,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距离 和 运动时间.(3)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

39、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小 (填 大”或小”)的坡度.(4) AB段的平均速度为0.2 m/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0.5 m/s,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快.(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选填 大”或 小”).【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公式v=且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t(2)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9,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t和停表测量运动时间;(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4)读出AB段和BC

40、段以及A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注意长度要有估读值.(5)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解答】解:(1)公式V=巨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t(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旦;其中s代表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代表t小车运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1=4.0dm=40cm ,所用时间为t1=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丫1=皂=延史=20cm/s=0.2m/s; :- BC段的距离是S2=5.0dm=50cm ,所用时间为S2=1s,所以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乙=50cm =50cm/s=0.5m/s ;Is比较AB、BC段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5)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 v=巨知,平均 t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 7=旦(2)刻度尺;停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