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论文_第1页
居家养老论文_第2页
居家养老论文_第3页
居家养老论文_第4页
居家养老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 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 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 析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 分担的价值理念,多层次发展、配套性支持的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资源、拓宽筹资 渠道等方面,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随后被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所借

2、鉴,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良方。养老方式正逐渐从 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 中英国为9515%,美国为9613%,日本为981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印尼为 84%,马来西亚为88%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经 济社会的转型,同时也为适应/社会福利社会化0改革,社区居家养老在全国各地 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定义所谓居家养老,就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 化养老模式

3、。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 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家庭历来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主要 载体。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降临我国。据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最新资料显示,目前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以每年平均312% 的速度递增。尤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经达到1300万,占65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例接近14%,并以年均514%的速度递增。据人口学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 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25%; 80岁及以上人口

4、达1114 亿,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3416%。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老年人健康余年的减少, 护理周期的延长,生活不能自理或只能半自理老人数量的增加。其次,居民的家庭 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 化,家庭结构开始趋向小型化、核心化。2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一)养老服务的种类和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社区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偏重于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 较多地关注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而精神慰藉等服务发展不足。当前,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 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 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

5、服务满足率为3.16%。社区基础设施 功能不完善、规模小、层次低。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规模 小、素质低,大部分服务人员均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只能从事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简单的康复护理等,难以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这样的 现状既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需求,也不适应社区居家养老长久发展的需 要。(二)服务供给主体较为单一虽然各地政府在服务供给的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无论以何种方式,政府都 在其中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在具体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还体现出一 定的行政色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的投入,政府承担基本责 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公众

6、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 中会产生政府失灵问题,比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不 断下降等。而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门,虽然也有地方鼓 励、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供给中来,但效果不明显,不少地区仍存在 非营利组织“缺位”现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程度也严重不足。志愿者群体主要 由学生、普通党员、社区成员、低龄健康老人等组成,其中,学生和普通党员群 体不固定,社区成员的志愿参与度更低,只有低龄健康老人成为一支比较固定的 志愿者团队,专业 服务人员也比较缺乏。(三)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在做,其他部门与

7、民政部门缺乏 有效的配合和协调沟通。我国除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民政部门主导、其余 各部门协同辅助外,其他地区均只有民政部门承担,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投 入、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很难形成积极有效的配合与合作。比如,只有在为了解 决提供服务岗位、解决失业问题时,劳动部门才参与其中,这种举措明显是缺乏 效率的。(四)作为需求方的老年人参与不足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通过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来实现,但是笔 者在北京市一些社区走访时发现,有很多老年人并不了解居家养老,对居家养老 服务中心(点)的性质也不是十分了解。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应当实 现一种规模效应,但是由于老年人的参与不足,

8、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呈 萎缩状态,更不用说实现规模效应了。这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 展都是相当不利的。三、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1)有利于节约社会养老成本社区居家养老具有投资少、服务广、收费低、见效快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家 庭原有的物质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而且还可以按照 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饮食起居,既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有关老年人经济状况的调查表明,自己及配偶已成为老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 总体上老年人的经济水平较低,无力承担机构养老的高额费用。居家养老弥补了 机构养老收费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服务范围小、养老设施发展滞后等缺陷

9、, 有利于节约老人的养老支出和社会养老成本。(2)能够更直接地为老人营造健康平台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处于健康的边缘,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极易受到疾病的威 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患慢性病的比例不断上升。关于“生活中最为苦恼 的事”调查中,15.05%的老人为健康不佳而苦恼,在“生活中第二苦恼的事”调 查中,42.70%的老人为健康状况不佳而烦恼。可见,健康状况影响老人的生活质 量。老年人的部分病症重在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居家养老有助于子女随时了解 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与支持和照顾,减轻老人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 增强抵抗疾病的心理素质,提升健康状况。(3)保留家庭养老的优势社区居家养老保

10、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有利于赡养人秉承传统的敬老思想和 孝道观念,尊老、敬老、爱老、养老不仅体现家庭代际间的情感沟通与互动,而 且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中国人价值观和情感模式的文化继承。子女是老年人最为信 任、最为依赖的对象,居家养老作为不脱离家庭的养老方式,有利于增强老年人 的安全感、亲情感、归属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难以适应闲置的生活, 老人居住在家里通过帮助子女做家务,照顾孙子女等形式,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 的角色,减轻失落感、孤独感,生活有了寄托和充实感。家庭对老人情感上的交 流和抚慰以及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的生活勇气和信心,促进 家庭和睦。同时,有关老年人是否愿意进入

11、养老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44.48%的老 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因此,居家养老作为老年人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的养老 方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4)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年人养老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共享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用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惠及老人,有 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和社区和谐,进而推动和谐 社会建设。四、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各地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老年人的一系列问题,如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 受到市民的欢迎,特别是得到

12、曾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及家属的肯定和较高的 评价。但是,由于此项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 问题。(1)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问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资金 投入的严重不足。一些地区开展此项服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街道的补助、社区 办公经费的占有及募集,但基层财力毕竟有限,居家养老工作发展艰难。经费的缺 乏导致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标准较低。目前各地补贴标准平均为每人每月150 元左右,仅够为老年人每天提供不足一小时服务的费用,满足不了老年人基本的 生活照料需要。(2)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服

13、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较低,居 家养老的服务队伍难以扩大。尽管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 部分失业下岗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但这对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来说,这 无疑是杯水车薪。此外,像日托、饭菜加工等较受社区老人欢迎的服务项目,由于 经费、场地缺乏等原因也难以在广大社区中开展。据调查,上海目前有90%的老 人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有1819%的老年人、714%的子女认为需要托老所,而实际 托老所的覆盖面仅占被照料老年人的015%。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3)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问题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围绕精神慰藉、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三大类。目前 服务项目偏重于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

14、服务,也就是说对物质生活帮困需求的关注 要大于对精神慰藉的要求,而医疗保健服务设施较少,精神慰藉服务尚未引起足 够的重视。但是,老年人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4)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实施政府对困难老人实行居家养老补贴制度,但尚未建立 相应的制度化的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估机制。上海虽然业已建立,但评估 工作还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服务机构自行评估,容易造成角色混乱。绝大多数的 评估员由社区中的退休医生、街道社保科工作人员担任,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 评估技巧。五、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仍存在较多问题,甚至在不同地区间存在一些共

15、性。以下 针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1)针对不同年龄、类型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居家服务年龄段、性别、配偶是否健在、残障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社区应当根据这些特点,从老年人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居家服务。 一方面,通过服务人员的善爱之心为老年人提供家庭一般的照料,从人性化的角 度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力求做到使老年人有较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另 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老年人制定相应的服务选项,可以让老人自己(包 括家属)选择或者提出自己希望得到的服务种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机构养老的弊端,真正实现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提升居家

16、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充分发挥社区功能,逐步实现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社区居家养老要努力实 现政府、民间组织、志愿者、企业等不同力量同时参与。在引入市场机制方面, 要尽快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监督约束的机制,进而体现财政支付的公平性。我国 民间组织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发掘社区的功能, 鼓励民间组织的形成。它们可以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的任 务,并且组织广大志愿者低价或无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壮大志愿者的队伍。 此外,在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方面,要尽量避免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垄断行 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

17、还能够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3)促进社区养老福利设施的体系化、多样化、现代化在国际上,养老服务已经呈现出体系化、多样化、现代化等趋势,社区居家养老 作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之一,硬件设施的完备必然会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 量。社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尤其是针对存在康复可能的老年人以及有 锻炼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设施和器材,帮助他们恢复和增进体能,为老年 人的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此外,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设施或者通过社 区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场所还可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为实现公民“老有所养、 老有所为”的目标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8、4)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人才保障政府应当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在初期应当投入专项经费,对自愿参与 的人员(包括老年人的子女)进行资格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学护理常识、生 理和心理常识、家政和药学常识等。日本采用的“介户制度”可以作为我们参照 的对象。“介户制度”是由政府出资对拿到资格证书的“介户员”由户籍所在地 区役所登记造册,提供上岗岗位,“介户员”的报酬也较高,这有力地保证了高 素质服务人员的供给。只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才可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才可能增进老年人享受服务的满意度。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人员无疑是我国老年事 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才智力保障。(5)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社区居家养老是近年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保证老年人的参与率是实现其稳定持 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老年人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就不强,效率就 很难提高。所以,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居家 养老的便利性等特点,从老年人自身需求的角度提供相关的服务,提高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并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六、参考文献许义平,何晓玲.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192.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