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课件海顿_第1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海顿_第2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海顿_第3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海顿_第4页
《西方音乐史》课件海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生平代表作品作品欣赏音乐特征音乐贡献生平17321749,与众相同的青少年时期。17491790,愉快而平庸的音乐仆人。 17901809,享誉世界的幸福晚年。 代表作品交响曲100余部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d小调第101交响曲时钟升f小调第45交响曲告别D大调第104交响曲伦敦弦乐四重奏84部C大调弦乐四重奏皇帝清唱剧2部创世纪四季协奏曲C大调大提协奏曲各类三重奏180部钢琴奏鸣曲50部歌剧14部海顿弦乐四重奏特色海顿同时代人曾经形象地把他的弦乐四重奏比作四个朋友的谈话,很形象地道出了四件乐器各自的分工:“第一小提琴象一位中年的健谈者,总在寻找话题来维持谈话;

2、二提是一提的朋友,竭力设法强调一提话中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参加谈话时,只支持别人的意见,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提琴是一位庄重的学者,喜欢讲道理,用虽然简单却很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中提琴则是一位善良而有些饶舌的妇人,丝毫讲不出重要的意见,却经常插嘴。”C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主题是18世纪末的奥地利国歌,旋律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海顿在1797年2月12日献给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海顿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 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采用装饰性变奏曲式,采用为主题加入对位旋律的手法进行变奏,共变奏4次

3、。 海顿确立的交响曲经典结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世态风俗性。常有缓慢的引子。材料和奏鸣曲快板相联系(有时独立),但常在调式调性上和乐曲主题形成对比。呈示部有两个主题对比并置,但对比不尖锐,只是相互补充。主题常常由清楚的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组成,既有高度完整性,内部又可分裂。展开部以某一主题为基础(有时出现另一主题),以主调方法加以发展,有时也运用复调发展方法。第二乐章,奏鸣或变奏曲式,行板、慢板或广板,世态风俗性。第三乐章,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快板,世态风俗性。渗透着奥地利民间音乐的影响。第四乐章是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快板。具有欢快、活泼的民间舞蹈性质,成为整个交响曲世态

4、风俗性最鲜明的乐章。惊 愕海顿晚年的杰作12部伦敦交响曲中的一首。伦敦交响乐这套交响乐是海顿交响乐创作的最高造诣,体现在以下几点:海顿总是力求音乐能够达到雅俗共赏,而雅俗共赏也是衡量海顿音乐之所以伟大的价值尺度之一,这套交响乐很好体现了这一观点。通过伦敦交响乐,巴罗克时期不确定的双管编制在海顿的作品中被发展完整,并得以确定。成熟的交响乐套曲传统完全奠定。共包含四个乐章,以第二乐章最为著名,这是一首具有奥地利民歌风格的变奏曲,乐章开始时乐队演奏音量平缓微弱,在主题几次反复之后,全体乐队突然奏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和弦,这也正是这部交响曲名称惊愕的由来。海顿为人相当宽厚,但也不失犀利的幽默。海顿时代的

5、贵族听众为了附庸风雅,常常不懂装懂地欣赏交响乐,难免会在舒适的包厢中昏昏欲睡。对于这种情况,海顿很无奈,也有些气愤。在惊愕上演时,海顿对第二乐章的安排几乎惊醒了所有的贵族, 惊愕因此而闻名于世。 惊愕第二乐章赏析行板,主题朴素简洁,一共变奏四次。变奏1,增加了与主题对置的小提琴轻巧的旋律。 变奏2,主题从C大调转入c小调,大调性成了小调性,由于全部木管乐器的加入,并用了两个“ff”的强音记号,使这个小调色彩的变奏,情绪和气氛反倒热烈起来。变奏3,主题回到了原大调,在新节奏上奏出,在轻弱(p)的力度下,跳动的音型使主题更加活泼、轻松。这个变奏的后半部,主题上加入了对位旋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

6、变奏4,在配器(木管加铜管)和力度(ff)上都有所强调。小提琴加入新的三连音节奏。而后,主题用了附点节奏,突出旋律本身的C大调主和弦的性质。尾声,最后一个变奏结束在一个持续和弦,引入尾声。第45交响曲“告别”海顿的主人为乐手们专门准备了居住场所,并制定了一条不近人情的禁令:管弦乐团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1772年夏天,亲王拖儿带女来到郊外的艾斯特哈萨宫避暑度假,自己的宫廷乐队随行。由于有禁令的存在,整个假期乐师们都只能住在宫殿里,无法与自己的家人见面。虽然他们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儿女,但亲王似乎丝毫没有打算离开这里的意思。慑于主人的威严,乐手们又不敢亲自去向亲王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只能

7、求助于乐长海顿。海顿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不能得罪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又深切体会到自己下属思念家人的情感。海顿灵机一动,便创作出这首著名的告别交响曲。作品采用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在海顿的指挥下全体乐师为亲王演奏。第一乐章是精神抖擞的快板音乐,接着是温和宁静的第二乐章和明亮的小步舞曲第三乐章。最后的第四乐章却是耐人寻味的。起初是悲切而急速的曲调,但中途却骤然平静下来,音乐的节奏趋于缓慢,且越来越宁静,乐手们按照预先的安排,逐渐离开自己的座位。亲王和在座的观众看着乐师们悲戚的表情只觉得莫名其妙。首先是乐团的第一双簧管和第二法国号乐师把谱架上的蜡烛吹熄,拿着自己的乐器离开了舞台。不一会儿,低音管的团

8、员也退去了,接着第二双簧管、第一法国号和低音提琴也相继默默离去,舞台上越来越冷清。随后大提琴走了,小提琴也跟着退去,中提琴也不见了。最后只剩下两位第一小提琴仍然留在台上,面无表情地用微弱的琴音把最后一段旋律演奏完,然后也吹熄蜡烛离去。清唱剧四季海顿晚年在英国访问时因受亨德尔雄伟的清唱剧的影响,回国后于1797年4 月开始创作他最后一部清唱剧四季。题材取自英国诗人汤姆生的叙事诗四季,以奥地利农民和大自然的生活为背景,借农夫席蒙、女儿汉娜,以及汉娜的情人鲁卡斯三人,用美妙的歌声透过大自然向神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全曲由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构成,每一个季节由管弦乐展开序奏,刻划出各个季节的情景与农民的

9、生活作息,再以强有力的合唱结束。第四部冬,一开始的序曲,以从容缓慢的小调音乐,描写冬季浓雾笼罩的情景,三位主角分别述说着冬天荒凉的自然景象,之后音乐从小调转至大调,村民们同聚一堂在室内边工作边说笑,随后以咏叹调唱出严冬带走了幸福与希望,紧跟着加入的重唱与合唱,歌颂了惟有道德才是人生永远的目标,祈求神的引导,最后以强而有力宣誓信仰的合唱结束全曲。 (17:20)音乐特征从音乐的整体特征来看,海顿的音乐基本倾向是乐观、明快有朝气的,甚至有幽默感,但是缺乏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强烈情感表现,这同他属于大革命前的人物有关。他的音乐不表现英雄气概,喜欢在音乐中表现自然和日常生活的乐趣,不参杂强烈的激情和内心的

10、争斗,表达得更多的是旋律的美、音响发展的美。经常用德、奥、匈、捷等国的民间音调进行创作,富于民间色彩,接近农村质朴、粗犷的精神风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音乐贡献作有交响曲100余首(有108、140、150之说),确立了近代交响乐的经典模式,确定了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因而有“交响曲之父”的称号。创作84首弦乐四重奏,不仅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经典模式,还将四件个性不同的乐器放到相同重要的地位去考虑。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作业试论海顿生平与其音乐贡献与风格的必然联系D大调第104伦敦交响曲伦敦交响乐这套交响乐是海顿交响乐创作的最高造诣,体现在以下几点:海顿总是力求音乐能够达到雅俗共赏,而雅俗共赏

11、也是衡量海顿音乐之所以伟大的价值尺度之一,这套交响乐很好体现了这一观点。通过伦敦交响乐,巴罗克时期不确定的双管编制在海顿的作品中被发展完整,并得以确定。成熟的交响乐套曲传统完全奠定。D大调第104伦敦交响曲 1795年创作,海顿12首伦敦交响曲最后一首交响曲,是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引子,庄严肃穆,篇幅较大。呈示部主部主题,民间舞曲性质,很短小。连接部,兴高采烈的、意气风发的,篇幅较大。副部主题,和主部几乎一样,只是移到了属调,具有调性的对比。结束部,柔韧的,轻柔却不乏力量。展开部,呈示部主题动机式的发展。再现部,除了副部移到主调,材料基本不变。尾声,充满生活情趣的欢乐中结束呈示部,材料来自主部主题。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A明朗而安谧的。B忧郁的小调,音乐响着戏剧性高潮推进。A装饰性再现,音乐有了一丝惆怅之情。尾声,一切归于平静。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3/4。A第三拍的弱拍音强奏,使人想起舞蹈者用脚使劲蹬地的舞蹈动作,给欢乐的音乐增添了幽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