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西方经济学》课件NO14_第1页
本科《西方经济学》课件NO14_第2页
本科《西方经济学》课件NO14_第3页
本科《西方经济学》课件NO14_第4页
本科《西方经济学》课件NO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知识目标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了解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学会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解释失业的原因;了解失业的经济影响,以及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类型;掌握导致通货膨胀的不同原因;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能够运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一、 失业的含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规定的调查时间范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的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工作年龄为1665岁。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新加入劳

2、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第一节失业 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7天未得到工资的人;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一个人要被算作失业,他不能只是在想着要得到工作,如在那儿琢磨如何制作一部电影或当一名摇滚歌星之类,第一节失业 他还必须比这做得更多一些,他要报告为找工作所做的具体努力,如递交个人简历或接受面试等。衡量一个经济社会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第一节失业 失

3、业人数是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数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各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也略有不同。例如,美国是通过对 60 000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来估算出失业率,并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发表上月的失业率估计数字。第一节失业 尽管失业率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一是有些失业者由于未登记而未算入失业人数中,二是用抽样调查来估算有一定的误差),但它仍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失业的严重程度。一般地,失业率在经济衰退期间上升,在经济复苏期间下降。第一节失业二、 失业的类型第一节失业1.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

4、,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流动的成本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经济中大量存在的职业介绍所等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及招聘和求职广告等都是减少摩擦性失业的重要措施。第一节失业2.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约翰逊政府为了解决阿巴拉迁地区人民由于普遍缺乏技术和训练而导致的大量失业问题时提出来的一个失业概念。后来,宏观经济学就把由经济结构变动引起的,现有劳动力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也就是说这种失业是在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一致时产生的。第一节失业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

5、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有其一时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劳动力的供给就不能迅速地做出调整,从而出现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第一节失业3.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在经济繁荣的时期,社会总需求会上升,在经济萧条的时期,总需求就会不足,所以这种失业常与经济周期同步,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下降,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上升,因此呈现周期性。政府稳定经济的需求管理政策就是要减少周期性失业,实现充分就业。三、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一节失业自然失业率

6、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现代宏观经济学经常使用的自然失业率概念中的失业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和。在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中,产出的构成在不断地变化,各个厂商对劳动力数量和技能的需要也就在不断地变化,第一节失业同时,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信息的传递不可能十分完备。因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自然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才被称为自然失业,可以说,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经济的必要副产品。所以,自然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社会难以清除的。这

7、种失业率的存在和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第一节失业与自然失业率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然就业率,其含义是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按照这一界定,显然,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之和为100%。这意味着知道两者中的一个,就可以推知另一个。所以,自然失业率又被称为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四、 失业的原因: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第一节失业 凯恩斯认为,决定社会实际就业量大小的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8、总供给价格是社会全体厂商雇用一定量工人进行生产时所要求得到的商品总量的最低卖价。总需求价格是全体厂商雇用一定量工人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商品总量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的均衡。总供给价格小于总需求价格时,1. 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实际就业量第一节失业 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当总供给价格大于总需求价格时,厂商就会压缩生产,减雇工人,只有在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厂商才既不扩大生产也不压缩生产,既不增雇工人也不减雇工人,社会生产在这时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社会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它决定了一定时期内社会就业的数量。凯恩斯采取的是短期均衡分析方法。第一节失业

9、凯恩斯认为,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就业量不一定是充分就业量。均衡可以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也可以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如图14-1所示。在图14-1中,D表示总需求价格,S表示总供给价格,N表示就业量,D1D1和D2D2分别代表两条不同水平的总需求曲线,SS是总供给曲线。图中,总需求曲线D2D2与总供给曲线SS相交于F点,2. 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存在的原因第一节失业第一节失业 在F点上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达到均衡,社会就业量为N2,那么,F点所代表的均衡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但是,如果社会实际水平的总需求曲线是D1D1,而不是D2D2,那么D1D1与SS相交于E点,决定社会实

10、际就业量为N1,N1小于N2,由E点所代表的均衡就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社会上存在着失业(N2-N1)。第一节失业 D1D1 所代表的总需求水平低于D2D2所代表的总需求水平,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如果社会实际总需求水平是D2D2而不是D1D1,就不会有失业的存在。由此得出结论,失业存在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第一节失业 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产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又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的。(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 灵活性偏

11、好规律。3.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五、 奥肯法则:失业的经济损失第一节失业20世纪60年代,曾任美国总统约翰逊首席经济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利用美国1947年第二季度至1960年第四季度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对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估算,从而得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第一节失业奥肯法则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奥肯法则揭示了产出市场

12、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第一节失业奥肯法则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与潜在GDP保持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失业率上升带来的损害对不同的阶层、工业部门和地区往往也是轻重不一的。六、 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在潜在产出一定且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的条件下,只要增加需求,就可以增加实际产出,从而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如图14-3所示,当潜在产出yf和总供给曲线AS一定时,不断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到AD2,再移到AD3,那么实际产出就从y1增到y2,再从y2增到y3,随着实际产出的增长,失业率相

13、应下降。第一节失业1. 增加总需求第一节失业 在实际产出越来越接近潜在产出时,提高总需求所带来的产出效应越来越小,而提高物价的效应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降低失业率,就必须提高潜在产出和总供给。当潜在产出和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以后,就可以使实际产出增长,降低失业率。如图14-4所示,当潜在产出由yf1提高到yf2时,总供给曲线也相应地从AS1移动到AS2。这时,总需求曲线与新的总供给曲线相交,都提高了实际产出,同时也可以降低失业率。第一节失业2. 增加总供给第一节失业 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首先从劳动力的供给角

14、度做文章,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劳动力需求。任何形式的失业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劳动力需求总量,因此,失业治理的首要问题也就是如何控制劳动力的供给规模。第一节失业3. 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这时可以采取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推迟青年人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直接起到缓解失业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降低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第一节失业第二节通 货 膨 胀一、 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类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性地上升。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必须把握以下四点:(1) 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是各种物品的平均价格水平,即P=P1+P2+Pn/n,不

15、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物品的价格,而是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物价水平。(2) 物价有“相当幅度”上涨。(3) 物价“普遍”上涨。(4) 物价“持续”上涨。1. 通货膨胀的含义第二节通 货 膨 胀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具体而言,就是用消费价格指数(简记为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简记为PPI)来反映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1) 消费价格指数。(2) 生产者价格指数。2. 通货膨胀的衡量第二节通 货 膨 胀西方经济学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通货膨胀进行了不同的分类。(1)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2) 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进行分

16、类。(3) 按照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进行分类。3. 通货膨胀的类型二、 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二节通 货 膨 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图14-5常被用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1.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虽然可以解释从失业状态向充分就业调整过程中的某些通货膨胀,却不能解释长期的滞胀局面。于是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来解释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滞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

17、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因而把这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称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还有一种由于利润提高造成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用图14-6说明。第二节通 货 膨 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下所示的交易方程:MV

18、=Py式中,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它被定义为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之比,即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平均一元钱用于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次数;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收入水平。3.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 货 膨 胀上述交易方程左方的MV反映的是经济中的总支出,而右方的Py为名义收入水平。由于经济中对商品与劳务支出的货币额即为商品和劳务的总销售价值,所以方程的两边相等。由该交易方程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m-y+v式中,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速度;y为产量增长率;v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第二节通 货 膨 胀从该关系式可以看出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

19、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潜在的水平上,则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第二节通 货 膨 胀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4. 结构性通货膨胀三、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二节通 货 膨 胀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人们可以完全预期,则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

20、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第二节通 货 膨 胀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1) 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第二节通 货 膨 胀(2) 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3)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四、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第二节通 货 膨 胀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归根

21、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政策是对付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政策之一。简单来说,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影响经济的政策手段。1. 货币政策第二节通 货 膨 胀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节通 货 膨 胀根据总供求模型,政府财政支出是总需求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当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造成价格上涨。那么,利用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就是进行反方向调整,即减少政府支出,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以降

22、低价格水平。2. 财政政策第二节通 货 膨 胀收入政策针对的主要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当劳动工资水平提高时,会推动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既带来物价水平提高,又造成产出下降,那么,当政府采取一定手段限制工资水平上涨时,就能够抑制成本上升,使总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从而改变滞胀的局面。收入政策的基本方向是控制工资水平,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手段:3. 收入政策第二节通 货 膨 胀(1) 工资-物价指导线。(2) 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3) 强制性措施。第二节通 货 膨 胀所谓收入指数化,就是把所有的收入项目,如工资、利息、资本收益及其他收入都与物价指数联系起来,使各种收入随着物价指数的

23、变动而变动。当收入与物价指数是一对一的联系时,称为全部指数化;当只与物价指数的一部分联系起来时,称为部分指数化。4. 收入指数化政策第二节通 货 膨 胀收入指数化政策是一种适应性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所谓适应性是指该政策能够保证收入结构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不变或较为稳定,缓解通货膨胀对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通货膨胀的趋势,反而有加速通货膨胀的效应。一、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收集和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率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负相关的关系,并描绘出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失业

24、率与货币工资率的相互替换关系。如图14-7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值。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新古典综合派随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反映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曲线,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新古典综合派对最初菲利普斯曲线加以改造的出发点在于如下所示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根据这一关系,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2,第

25、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可由图14-8中的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下移2得到。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可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据非常吻合。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整个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深信不疑。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打破了这种简单的替代关系,新古典综合派开始用菲利普斯曲线的右上移动来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长期关系。第三节失业与通货

26、膨胀的关系二、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经过改造之后,迅速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例如,只要能够容忍高通货膨胀,他们就可以拥有低失业率;或者他们可以通过高失业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具体而言,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社会的决策者不用采取调节行动,如在区域外,则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调节。在图14-9中,假定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4%以内时,经济社会被认为是安全的或可容忍的,这时在图中就得到了一个临界点(4%,4%),由此形成了一个四边形的区域,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称其为安全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如果该经济的实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落在安全区域内,则决策者无须采取任何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