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课件_第1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课件_第2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课件_第3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课件_第4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届“求是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目录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应对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预估1234“”结论与老龄化应对第一部分人口的快速老龄化10%1.31亿老龄人口世界第一2000年末中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15.5%2.12亿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2-3个老龄人口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快速老龄化2014年末中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老龄人口按比例增加了50%人口老龄化与严峻后果人口红利结束养老压力扩大第二部分应对政策“全面二孩”相关政策探讨全面二孩2015年11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单独二胎2013年11月18日,十八届三中全会VS曾毅假定2

2、012年前后实现“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老年人比例在2030、2050年与2080年将比政策不变方案分别降低5.6%、15.6%与38.4%史佳颖、胡耀玲等 从2015、2030、2050年分别放开普遍二孩,发现愈早放宽生育政策愈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第三部分政策的效果预估数据质量验证通过年龄移算法和现有研究发现数据存在漏报情况,因此: 主要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数、分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分年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数据;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人口统计数据 特别说明:诸多研究认为全国及其各省的“六普”数据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年龄结构、生育率和死亡率等数据

3、上都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尤其是0-9岁低年龄组存在严重漏报重报从而导致总和生育率偏低。基础数据: :相差人口回填年龄(岁)原始男性原始女性男性漏报女性漏报男性回填女性回填074611996325235106367090104585248697226280185749737082982666371692345924134477753272850769771096783855324218888893229753156638272491697831436045737290086329487351214482462066973835378588340609862479473144445798815167

4、4398618046420905381686156953039680344526770018457724538359849217673083777729230061368612984844146687590784655152987423559624339752750645827476309630797997726203652262260779143847783339946961099884.5万人表3.1 对“六普”数据0-9岁人口进行回填之后的情况 (人)为何这样测算测算方法与思路:年龄移算法、PANDIS-INT人口预测预测周期:以2015年为预测基年,跨度为2016-2065年,周期为5

5、0年。预测方法:第一阶段:政策调整初期,采用年龄移算法; 第二阶段:“政策性突变期”之后,使用PANDIS-INT人口预测软件。政策性抑制致使目标人群具有明显的二胎“生育潜能”,假定未来5年逐步完成“生育潜能”的释放。政策放开后出现较为集中的释放,形成政策性“出生堆积”。剧烈的、非常态的生育率变动要求特殊算法。政策突变期年龄移算法: 第一阶段符号含义Px(t)t年x岁的人口数Px+1(t+1)预测年度t+1年x+1岁的人口数Pw-1(t+1)预测年度最高年龄组之预测人口数SxX岁的存活率第二阶段PANDIS-INT参数设定:生育水平低方案:2016-2020年全面二孩的释放比例为23%在二孩“

6、累积效应”释放完毕之后,由于政策惯性以及当下生育成本较高,实际的生育行为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总和生育率回落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前水平约为1.6中方案:2016-2020年全面二孩的释放比例为28%基于我国近十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综合来看平均理想子女数大多接近但是不到1.9生育“潜存能量”不复存在,生育率有可能会出现回落,2020年以后生育率回落到1.9高方案:2016-2020年全面二孩的释放比例为33%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国家继续调整生育政策,甚至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假定生育率长期稳定在2.1参数设定: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死亡水平 参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

7、5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5岁,其中男性77.6岁,女性81.5岁。2015年的死亡水平根据终点值采用线性内插法进行估计得出男性为74.78岁,女性为77.69其他年份同2015年计算死亡模式Coal-Demany西区模型生命表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17.94为基点,每年下降超出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上限(107)部分的10%自2008年以来出现连续下降,2015年下降到113.51假定2020年开始出生性别比将恢复到107的正常水平。中间年份出生性别比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出。参数设定:出生人口性别比图3.2 基准方案和政策调整生育率三种方案下未来人口老龄化水平变动小结基准方案下,

8、预测期内未来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势头不减。 “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后,不同生育率方案下人口老龄化水平相比基准方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得到缓解。图3.3 基准方案和政策调整生育率三种方案下未来老年抚养比变动小结基准方案下,中国老年抚养比持续快速上升,到2055年达到74.5%峰值,相比2015年增加约50个百分点。政策调整生育率低、中和高三种方案下老年抚养比相比基准方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供养负担因政策调整得到“稀释”。两种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基准方案政策调整方案相对基准方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正效应”明显 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年龄人口的缩减速度,

9、增加劳动力供给第四部分结论与延伸性讨论年份方案少儿占比(%)劳动力占比(%)老龄化水平(%)老年抚养比(%)潜在扶助比(人)2025基准方案16.02 62.30 21.68 34.80 2.87 低方案17.32 61.33 21.34 34.80 2.87 中方案18.21 60.68 21.11 34.80 2.87 高方案18.93 60.14 20.93 34.80 2.87 2035基准方案13.00 57.48 29.52 51.36 1.95 低方案13.57 57.53 28.90 50.24 1.99 中方案15.92 56.05 28.03 50.00 2.00 高方案1

10、7.27 55.24 27.49 49.76 2.01 2045基准方案12.22 54.99 32.79 59.63 1.68 低方案12.95 55.25 31.80 57.56 1.74 中方案15.12 54.64 30.24 55.35 1.81 高方案16.40 54.32 29.28 53.91 1.85 2055基准方案12.53 50.11 37.36 74.55 1.34 低方案13.89 50.46 35.65 70.64 1.42 中方案16.02 50.95 33.03 64.84 1.54 高方案17.65 50.96 31.39 61.61 1.62 2065基准

11、方案11.89 51.77 36.34 70.19 1.40 低方案12.95 52.91 34.14 64.52 1.55 中方案16.20 53.42 30.38 56.88 1.76 高方案18.03 53.76 28.22 52.49 1.91 表4.1 基准方案和政策调整生育率三种方案下预测结果比较结论1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萎缩 老龄人口及比重快速增长,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结论百分比年份结论2“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结论百分比年份结论3结论“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水平变动对老年抚养比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图4.3 基准方案和政策调整生育率三种方案下未来老年抚养比变动育龄妇女对政策调整的响应程度: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强度 未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究竟能否得到缓解,主要取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核心假设:生育政策调整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生育水平的变动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预测结果:生育水平回升的程度越高,政策调整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效应越强。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政策的执行力度预测结果政策调整并非“一放就灵”缓解老龄化速度和水平老龄人口数量巨大“放大效应”政策“滞后效应”人口老龄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