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科读,是语文学习的童子功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唐义华“读书”一词在很多时候就是“求学”的意思。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读书了没有”或者问“读几年级了”,事实上就是问“是否上学了”、“上几年级了”。为什么“读书”可以代替“上学”呢?这是有历史沿革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学子的主要课程就是与今天差;不多的语文课。“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学校“读文章”熟读文章成为学子们每日必修的功课;遇到学生上课不认真,私塾老先生训斥“学生大多也是忿忿的两字:读书!”于是就有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经典名言。前一句是讲要多读,后一句是讲要读得多。古人对读书是颇有心得的:“读经味如
2、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说读四书五经之类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如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则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能深得这“读书三味”也算是读到火候了。可见文章是用来读的,文章是需要读的。这种读,绝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而是需要“心到、眼到、口到”的极虔诚的品读。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诵读,二是默读,并且都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融入个人的独特情感。从这点意义上说,阅读,是个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的探究性的学习.1但是“读书”的本意在今天已经逐渐淡化了。连“书声琅琅”这个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都已经用滥了的词汇在今天的学生作文中却难得一见了。并非今天的学生
3、有了更丰富的词汇,而是“书声琅琅”这一情景早已不复存在了;语文课堂成了严肃的政治、学术会议。学生对于这种即使是工具的语文的使用,今天也显得相当的笨拙。语文的精华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几个字、几个词、几个句子成了被榨干了的甘蔗,既没了甜味,也缺失了营养。少、慢、差、费是语文教育界对一段时期里语文教学现状的最精辟的总结。我们的学生,不说名著、名篇读得实在是少得可怜,单是书本上的几十篇课文就没有认真的读过。从前人研究古文,特别着重朗诵,清姚鼐说过:“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又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朱光潜也说:读有读的道
4、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可见,有声的诵读是历代大家都极力提倡的。有些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语文,除了认识可怜的几个字,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甚或一些初中学生写张请假条都难做到文从意顺。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毫无疑问,没有必要的吸收,哪有自然的倾吐。同时,忽略了“读”,脱离了一种语文情景,语文学习绝对是枯燥乏味的活,所以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是越来越少。语文有别于自然科学,教语文是需要激情的,学语文也是需要激情的。而这种激情从何而来?在抄写一些字、词中可以迸发激情吗?我看很难,激情是需要源头的,这2个源头就是那些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精选文章。好在
5、语文教学现状亟待改革已形成了广泛共识,对语文教学的评估也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语文考试中阅读与写作的分量越来越重。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的独特体验只有在“多读”中才能得以实现。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教会学生怎样“读”开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只有目以观之、口以诵之、心以识之才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并楔入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首先,阅读能够陶冶人的情
6、趣,增长人的见识,有厚积薄发的功效。近年来,美国兴起的构建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有一个叫平纳的人说过:“要获得个体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经验”。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语文课成了教师独特体验的自作多情的演讲台,教学过程被各种现成教案捆绑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被无形剥夺。因而,许多字字珠玑的名篇尽管教师分析得天花乱坠,学生听来还是味同嚼蜡。其实,由于年龄、3经历、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同,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教师的体验是无法代替学生的体验的。鲁迅先
7、生在谈到读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一篇课文的解读如果只局限于教师的个人行为,获得的体验就只能是教师本人的,教学行为无异于强奸民意。本身就具有美感的中国文字对读者绝对具有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视觉冲击力,而糅合了儒、道、佛多元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饱读诗书不一定能成为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但要成为一个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广纳博采。广泛阅读可以增加人的见识,开阔人的视野;用心品读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其次,阅读能够不
8、断提升人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我在读初一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性的阅读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和诗刊等杂志,并熟知了一大批中国现、当代的作家和文学家。我读得很投入,常常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所感染,也从中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所以我开始喜欢语文,尤其是上作文课。因为我能够将所读的消化过的东西用到我的作文中,老师非常欣赏,我因之经常得到“才思敏捷”之类的评价,这对于提高我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非常有帮助。到了上师范,我便广泛涉猎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之类的古典文学。到后来,读得多了,偶尔也会写些古诗、古4文附庸风雅,写些散文和朦胧诗投寄报刊杂志。虽然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如不能长期浸淫于其中,就很难萌发出这种雅兴。我现在做语文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废气催化燃烧技术环保产业发展报告
- 自媒体技术使用合同范本
- 游戏行业临时工合同协议
- 江苏招聘教师就业协议书
- 用吊车维修楼房合同范本
- 门市房出租协议合同范本
- 舞蹈机构合作人合同协议
- 门窗代加工项目合同范本
- 祖屋继承公证协议书范本
- 港龙文化体育合作协议书
-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技巧
- 辅警考试题《公安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脱式计算、应用题复习、期中、期末检测试卷(含部分答案解析)
- 《城市轨道交通》课件
- 合伙人散伙分家协议书范文
- 《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会课件
- 助理工程师答辩演示
- 企业项目规划书样本
-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个案护理
- 【赠送】江苏自考教材大纲:06187农业概论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共两套】完整详细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