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1页
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2页
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3页
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4页
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动物的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一、神经元:1、组成: (1)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中心。(2)突起:又称胞突,有2种树突(dendron)axon)。 树突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胞体;轴突则传导冲动离开胞体。2 神经细胞:3 有的轴突外围有髓鞘(myelin sheath)和神经膜包围,称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ied nerve fiber);无鞘者称为无髓神经纤维(nonmyelinated nerve fiber)。4神经纤维的结构:52、功能: 是神经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内外刺激和传导兴奋(冲动)的能力。6神经胶质

2、: 神经胶质细胞是一些多突起的细胞,但不分轴突和树突。功能: 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7 二、反射弧 神经调节的最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学结构基础。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8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al reflex): 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一些有着固定反射弧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 是个体所特有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形成的反射活动。9三、神经的冲动与传导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活的细胞或组织,不论是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伴有电位差的存在,即有电现象,所以叫做生物电。生物电包括: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RP) (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101、静息电位(RP) 细胞在安静的条件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端的电位差,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RP)(或RMP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膜内较膜外为负。 (生理学中常把膜外电位规定为0,因此膜内为“负”)11静息电位12几个概念: 极化(polarization): 指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depolarization): 指

4、膜内负值的减少。即:|RP|减少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指膜内负值的增大。即:|RP|增大132、动作电位(AP)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RP的基础上产生短暂的可向四周传播的电位变化,此电位变化称为AP。 AP是兴奋的标志,神经冲动(impulse)就是沿神经纤维传导的AP。14(二)生物电产生的原理:1、RP产生的原理 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情况: K+内K+外 约30:1 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高,对Na+,Cl-通透性低,而有机负离子(A-)则不能通过细胞膜。 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比对Na+的通透性大50100倍15因此: 由于浓度差,K+

5、外流,而A-却留在膜内,从而造成“内负外正”的状态,形成电位差,而这种电位差又能阻止K+进一步外流,即: a.因浓度差,使K+外流 b.因电位差,阻止K+外流 当a.b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RP。162、AP产生的原理: Na+外Na+内 约12:1 电位差:内负外正。Na+有内流的趋势17 刺激使膜的Na+通道被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比静息时突然增大500倍(远远高于对K+的通透性),Na+顺浓度差,电位差大量、快速地进入膜内,使膜电位上升,极化消除,进而倒转,细胞膜两侧由“内负外正”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状态。18(三)AP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局部电流(local cu

6、rrent)学说: 产生AP兴奋部位的反极化和静息部位的极化之间出现了电位差,因而必然会产生局部电流,这个局部电流起到外加电流的作用,刺激相邻的部位,引起新的AP。如此顺序连续推移,就表现为AP的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为“跳跃传导”。 AP在同一细胞范围内的扩布称传导,如涉及到两个细胞则称传递。19AP的传导20(三)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突触(synapse): 两细胞间相互接触并且能传递信息的部位。 神经肌肉突触是突触的一种形式,又称为“神经肌肉接头(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211、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态结构:22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 当A

7、P传到神经末梢,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在Ca2+的作用下,囊泡释放乙酰胆碱(Ach),Ach从前膜释放出来后合通过扩散作用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改变(与产生AP的原理一样),造成去极化(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上升到一定水平时,通过局部电流的作用,可使邻近的肌膜去极化,产生AP。 23兴奋在细胞之间的传递24Ach的清除: 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AchE)可以使Ach在2ms内降解。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使终板膜暂时去极化,引起一次AP,产生一次肌肉收缩。25第二节:神经系统 一、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腔肠动物: 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

8、262、扁形动物: 梯形神经系统。出现了原始的神经中枢,前端有“脑”,向后发出数条神经索,神经索之间由横神经联络。273、原腔动物: 与扁形动物处于同一水平。由脑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和纵神经组成。284、环节动物: 链状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腹神经链组成。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295、软体动物: 也属链状神经系统类型。由脑、侧、脏、足4对主要神经节和其间的联络神经所构成。306、节肢动物: 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现象,脑发达,可分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31二、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一)组成: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周围

9、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32CNS:包括脑(brain)和脊髓(spinal nerves).PNS: 根据解剖分: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脊神经 (spinal nerves) 跟据功能分:传入神经(afferent nerves) 传出神经(efferent nerves)33CNS:机体的管理机构PNS:传递信息 传入神经:感受器CNS 传出神经:CNS效应器34(二)脑: 均为五部脑端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351、鱼类: 延脑发达,大脑半球没有完全分开,无大脑皮层。362、两栖类: 大脑,视叶发达,大脑半球完全分开,开始有了大脑皮层(原脑皮),小脑不发达。373、爬行类: 大脑出现新脑皮,机能高级,原脑皮仍存在。384、鸟类: 大脑、小脑均发达,新旧(原)脑皮同时存在。395、哺乳类: 大脑皮层高度发达,出现沟和回,出现了胼胝体和脑桥。原脑皮退化(残留的称“海马”)。40(三)脊髓: 位于椎管内。分两部分: 灰质细胞体,树突,突触,神经胶质都位于灰质。 白质没有细胞体,主要是大量的轴突。 脊髓的功能:(1)传导冲动。(2)实现反射活动。41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