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5篇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5篇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5篇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5篇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5 篇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人教版 5 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 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 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 神。二、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

2、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三、教学准备:(1)vcd 光盘(2)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读课题。3.过学习,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气壮山河 惊心动魄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 的情景。(二)第 2 节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 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 生找、画、读 全班交流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 们呐喊、助威、加油呢? 师总结

3、: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 齐读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 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4.读第二节。(三)学习第 3、4 两节。一、教学目标: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 分别活动 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四)习第 5 节。1.做批注2.全班交流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 4.齐读

4、全节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 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 练背指名背齐背。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五)观看 vcd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四、教学结束:作业: 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2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三、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

5、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_ 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 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 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 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 交流、总结。(二)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

6、、四、六、 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 题目。(四)检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i y )磅礴(pg b )岷山(m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齐读课文。(六)整体感知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7、,理解诗歌大意,体 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 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 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 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七)文本赏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 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_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 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

8、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 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 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 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 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 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 险

9、滩。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 是全诗的_。“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 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 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_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 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 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_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 任。(八)合作探究。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

10、“征 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 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 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 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

11、哪里可以 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_却说: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_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 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_同 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 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九)总结归纳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

12、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 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 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 “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 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 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

13、义风格。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3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的英勇精神,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 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以及详略得当的表达 方式。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和爱憎分明。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三、教学方法讲授、自学、交流四、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背景资料2、学生:搜集抗日战争中有关小英雄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抗日战

14、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个 例子来吗?(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机智勇敢的海 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从而引入新课。(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通读课文,感知张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兵?2、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自读,并把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3、分小组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看法。4、现在,你能说说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小兵吗?(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哪几件事?哪一件事写得最详细?2、从第一、第二件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张嘎?3、读 6 11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知张嘎这一人物形象

15、。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重点词句?它们分别表现了张嘎的什么品质?【重点词句:、“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快预备饭啊!”、“说时迟栽在台阶上。”、“就连老鹰抓小鸡也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抢在手里。”、课文三处写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渴望。】【张嘎的品质:聪明、机智、勇敢,爱憎分明】5、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深入感悟张嘎的品质。(四)、总结拓展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英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板书设计:痛失奶奶嘎子身世- 略写成为小兵 机智小兵张嘎 勇敢诱敌进屋 爱憎分明勇斗鬼子- 巧妙周旋 详写机智夺枪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4教学目标3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1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 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 的崇高品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1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 精神。 )2 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4讲

17、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板: 江姐)4 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 感受,了解江姐。5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 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1 轻声细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2 读后交流:(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

18、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 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 1 段)。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 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 移的实质)5 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6 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 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

19、1 用心默读 2?5 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2 读后交流。 (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3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 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 读指导)4 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 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 (板:深情话别)(1)出示 7 15 段(11、12、13、14 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 问难友扮演者:

20、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 8 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 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5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 12、13 自然段 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板:激励战友)6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起走进最后一段。 (出示,指生读 )(1)透过这些文字,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

21、受到了什么?(生谈感 受)(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1 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2 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 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3 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板书设计塞好提纲梳妆打扮从容不迫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激励战友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 5学习目标:1.认读“韩、忌、懦、暮、溃、歼、虏”7 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3.理解课文内容

22、,知道齐军取胜的原因。重点: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生活故事梗概。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的军事谋略在战斗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以前学过空城计这个故事,知道你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巧妙地躲过 你一场灾难。其实,类似运用计谋作战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是谁巧妙地应用你什么计谋,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一起 来学习吧。二、检查交流,检查字词。出示:韩国、田忌、怯懦、暮色、溃不成军、全歼、俘虏学生认读,自主学习。强调“韩、歼”韵母是前鼻音,“虏”生母是边音。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自读课文,理清层次。故事背景(1、2 自然段)故事经过(3 至 6 自然段)2.默读看课文,介绍梗概。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精读课文,知道什么是“减灶示弱”,了解它对战争起读影响。(1)出示“减灶示弱”。学生边读边想: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 想到这个计策呢?(2)合作交流。出示:“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 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分析魏军:素称剽悍,以为我军怯弱(骄傲、轻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孙膑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