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课件_第1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课件_第2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课件_第3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课件_第4页
古代汉语第一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资料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

2、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上古汉语书面语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

3、代的白话小说。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

4、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由此可知,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应当做到既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的

5、各类基础知识,又注重这些知识化为应用能力的转换。古代汉语课如此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考核的着眼点也注重于知识和能力、尤其是阅读古书能力的检验。时常看到有的学生把古代汉语教材里常识部分所阐释的知识理论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背诵得滚瓜烂熟,却不注意结合文言材料对这些知识理论加以消化理解,也就不能指导对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徒劳无功,也决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三、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这三者是有机结

6、合的关系。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有大量文言文阅读的积累。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是古代汉语的实际语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里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文材料里得到印证的。因此,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消化,离不开文言文选的学习。文言文选的阅读是获得古代汉语语感的根本途径。要增进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而这一点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指定教材收入相当数量的文选,就是为我们提供阅读的材料。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言文选篇,把它作为培养自己文言文语感的途径。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常识部分包括有关古代

7、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书注释、古文标点、古文今译、工具书使用、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从古文材料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或经验。以上古代汉语知识和理论,有的与古书阅读直接相关,有的则有助促进古书阅读能力的提高。今天我们学习古文,不可能像古人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必须善于学习,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方法理论指导学习。学好以上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并在大量的文选阅读中举一反三,就是学习古代汉语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执一驭万,增进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由于古今字义的变化,导致有些汉

8、字在古代和现代所记录的词义是不一样的。例如“师”字在古代常表“军队”,今义则仅有“老师”的意思。“抢”在古代是“撞”、“碰”的意思,今义也发生了变化。古今字义的这些差异,给古代汉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阅读古书时,应当有意识地积累古代汉语的词义材料。正如学习外语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单词一样,常用词的积累是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指出的是,常用词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古代汉语的文选,即必须把常用词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来把握它们的用法。教材所介绍的常用词,也都是配合具体的例句即语言材料来加以解说的。切忌脱离语言环境,死记硬背常用词的义项。教材所选讲的常用词,都是在文言材料中出现频

9、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词。要注意常用词的学习和积累,教材所介绍的常用词就是我们首先应当掌握的内容。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一)学习方式学员自学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鉴于网络学习的特点,本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事先指定教材,规定必学内容,要求学员在课前与课后加强自学,预习、理解、消化指定的学习内容。本教材的指定自学内容如下:)文选部分:都是学员应当自学的内容。至于网上加以讲解的10篇文选,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篇目。指定篇目的文选尤其是网上加以讲解的重点篇目,是考核命题时选用语言材料的出处。学员也可把它们作为复习应考的范围。论语八章老子二章五柳先生传

10、祭十二郎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郑伯克段于鄢子产说范宣子轻币簟之战邵公谏厉王弭谤苏秦连横约从冯谖客孟尝君项羽本纪田单列传苏武传肥水之战寡人之于国也许行天论逍遥游秋水五蠹论贵粟疏报任安书七月湘夫人常识部分:网上加以讲解的有关章节。学员对于指定的常识部分的内容应当重点掌握,并注意把知识转换为有关能力。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汉字的构造古书中的用字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代词介词、连词教师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指点或讲授由于网上教学在学员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的内容重复讲授,因而只对有关常识、文选的重点和

11、难点加以提纲挈领的介绍。(二)练习方式学员自主练习及教师的网上答疑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为此,我们在网页上设计了练习题,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在练习的方法上,我们主张采用学员自主练习与教师有针对性的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学员的自主练习在自学完每一章节的常识或每一篇文选后,学员应该利用教学网页上设计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并依据参考答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网上答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与学员实行网上对话,以互动的方式,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或就有关教学内容与学员进行讨论。在考试前,教师还将安排时间,在网上即时回答学员的问题。(三)考核方式对有关知识和能力

12、的考核闭卷命题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古文标点题、古文今译题、古文阅读题。)考核内容:古代汉语的知识和能力。词汇、语法、文字是本门课程常识部分的重点考核内容能力方面,既考核学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将采用教材以外的语言材料),也考核学员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分析说明文言材料语言现象的能力。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I、常识内容精讲一

13、)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而康熙字典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修”、“脩”

14、、“倏”、“脩”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0”、“肉”、“犬”、“木”。而辞海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按照音序编排佩文韵府经籍簧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按照号码编排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

15、号码新词典。2、注音方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直音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月屯。龙,音茫。反切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一(或翻)、某某切。如广韵麻韵:善,苦瓜切。”反切的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例如广韵麻韵:善,苦瓜切”可分析为:善(kua)=苦(k-)+瓜(-ua)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

16、音字母注音。3、释义方式,直训: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说文一部:元,始也。描写: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如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收字四万七千多字。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分为214个部首。3、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全

17、书按部首排列。分为200个部首。4、辞源(修订本)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全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5、辞海(修订本)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6、汉语大词典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7、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8、助字辨略清刘淇著。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9、词

18、诠近人杨树达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10、诗词曲语词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五百三十多个。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口、思考与练习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许慎B、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下列工具书,专门解释虚词,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的是A3、下 列工具书,可供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

19、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经传释词说文解字经籍纂诂助字辨略,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B、简明古汉语字典CC、十三经索引D、汉语大字典4、下列工具书,专门收罗以连绵词为主的古汉语双音词的是词诠B、诗词曲语辞汇释商C、康熙字典D、辞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列工具书,按平水韵一零六韵分卷编排的是II善事A、经籍纂诂B、佩文韵府C、经传释词D、辞通E、词诠下列工具书,所收字头按214个部首编排的是A、说文解字康熙字典C、辞源D、辞海E、古代汉语虚词通释3、诗词曲语辞汇释这部工具书的性质是rprpr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词语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词

20、语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词语D、考释元曲中的特殊词语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词语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球A、两字具有双声关系B、两字具有叠韵关系C、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D、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E、两字具有同义关系第三讲汉字的构造容包括:汉字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六书说,六书(重点是前四书)的具体介绍;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其中学习重点是结合具体字例获得对前四书的理解,并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的影响,知道汉字结构和探求本义的关系。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梁东汉汉字的结构与流变。一、常识内容

21、精讲(一)汉字结构分析和“六书”说1、汉字结构分析的依据和意义从书法角度,可以归纳为“永字八法”。也有的从汉字教学角度,把汉字归结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是全包围、半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等结构类型的。还有一种拆字法。如把“兵”字上下部分分拆为“丘八”,因而旧时有称当兵的为“丘八”的。这种分析法,则近乎文字游戏了。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汉字的结构,是从古人在造字时如何通过文字形体来体现文字所表示的意义出发的。也就是说,是从造字的角度出发的。从造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分析汉字结构,其依据是: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按照造字意图,对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参

22、考古代文献语言的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六书”的提出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例如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至于“六书”的名称,在周礼保氏和汉书艺文志里就已出现。而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许慎在说文叙中具体地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后来,经过历代文字学家的总结补充修正,成

23、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人们称之为“六书说”。3、许慎的“六书”说(1)名称和顺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所提出的六书”名称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现在我们在说到六书”时,用的是许慎说文里所用的名称,和里所述六书”的顺序。(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说 用 二 体 四 的 书 六从、 是意 不会 书 、 二 .三尹 六事 “/指, 、 是形 的象注 转 书 二 后为 别 区 的 书 六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具体如下:形声 造字法(体) 用字法(用)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 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四体二用象形一一画成其物,随体诘设指事一视而可识,察而见

24、意会思一比类合意,以见指摘形声一一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一一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一一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六书”的介绍(一)前四书的介绍和举例1、象形1Hl成其物,随体诘t出“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的“画成其物,“诘设”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画成其物,随体诘设”的意思是,画成那事物的样子,笔画随着所表事物的外型特征弯弯象形所表示的对象一定是看得见、的 N 用字形与意以对象在形体上史有同 wiTji牙形。其就是太阳、隼?定外型的性。例触“日”具体名物,即必古文字像太阳现询有形 “月”再看以下例子:象形字的符号性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它很强调对象特征的突出。如“牛”字突出了牛角,

25、“虎”字强调其张口露齿及斑纹,等。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就其特点来说,指事字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办法是在象形字的相应部位加上抽象的标志符号,以指示所表示的局部的范围。如:“上”、“下”就是分别在参照物的上、下部加上一点(或一短横)来表示意义。象形字的符号性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它很强调对象特征的突出。如“牛”字突出了牛角,“虎”字强调其张口露齿及斑纹,等。

26、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亦(腋)“亦”是“腋”字的初文。在人的两腋加短划指示部位。日字在口上标出短横代表口中发出的言语声音。“甘”字在口中含物(美味),本义是味美。“本”、“朱”、“末”分别是在“木”(树木)的根部、树干部和树梢部加上指事符“刃”字在“刀”的刀刃部位加上指事符号。“寸”字在表示手的“又”上加上指事符号,表示手的寸口部位。指事字依赖具体的形,再加上指事符号表义,所以这种造字法跟象形造字法一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就是指事字在汉字里数量最少的原因。3、会意比类合意,

27、以见指揣会意的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跟每个偏旁的意义都不相同,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没有具体形象的名词(如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这类意义比较抽象,很难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现。分析会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称为:从某,从某。合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从意符会意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形象会意翼(叁)4(4)“朝”字像日、月同现于草莽之中,表示太阳初升而月亮未落的早晨的情景“伐”字从戈从人,像用戈砍人头,表示杀伐。“IT字像两手持畚箕倒垃圾,本义是扫除。“审字是“固的初文,像两鱼交头,表示相遇。“及”字从人,从又,像人的后面有一只

28、手,表示追赶或赶上的意思“即”字像人靠近饭食就食,本义为靠近。“取”字从又,从耳,表示获取。“射”字从弓,从矢,从又,构成张弓射箭的形象。“莫”字是“暮”字的初文,从日,从哪,像日落于草莽之中,表示日暮。“受”字像上下相对的两手传递“舟”(一种容器),具有授受两方面的意思。章”字从两止从口,口代表城邑,上下的“止”象征着有人围着城邑,是“围”的初文“武”字从戈,从止,合起来表示用武力征伐敌人。在文字的象形程度比较高的商周时代,会意字的意符基本上都是由它的形象来会意,而不是通过意符独立成字时的文字意义来会意。这种会意法是会意字的主流。抽象会意劣由少 歪由不 尘由小 尖由小力”两部分构成 正”两部

29、分构成 生”两部分构成 大”两部分构成意思是力量弱小 不正即是歪。 小土为尘。上小下大即是尖战国秦汉以后,汉字的象形性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有许多新造的会意字是用意符的文字意义来会合成义的。但是后一种会意字产生的时代较晚,数量也少得多。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形符(也叫做意符)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分析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从某,某声。例如:梅字,由形符木和声符每两部分组成,分析为:从木,每声分析形声字应该注意的几点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视、祁一一示是声符(剩下的部分是形符,下同),与从示”的福“、祈、神不同。锦、钦一一金是声符。与从金”

30、的铁“、银”不同。钊、到一一刀是声符。与从刀”的割”、剖”不同。问、闷一一门是声符。与从门”的闾“、阎”不同。冯一一欠(bing)是声符。与从炎”的冻“、凉”不同。和一一禾是声符。与从乐”的稻“、穗”不同。蚀一一食是声符。与从寰”的饥”、饿”不同。孟皿是声符。与从仙的盆“、盛不同。形符和声符不能按照自然结构分析脩、倏、脩、修分别从木、犬、肉、0,攸声;形符在右下角。颖、颍分别从禾、水,顷声;形符在左下角。佞从女仁声;形符在右下角。、徒从是,分别是从声、土声;声符在右上角。辩、辨、瓣分别从言、从刀、从瓜,辫声;形符在声符的中间。哀从口,衣声;形符夹在声符的中间。裹、裹、衷一一从衣,分别是里声、果

31、声、中声;声符夹在形符的中间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其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起来才能起表意或表音功能形声字形符省简的叫省形形声字声符省简的叫省声晨从晶省,辰声;星从晶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豪从豕,高省声;融从鬲,蠹省声;雪从雨,彗省声。(二)后两书的简介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2、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许慎所谓的“假借”指“本无其字”的假借。指的是有些词,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所使用了。任何一个汉字的结构都不出象形、指事、会意、形

32、声四种结构类型。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表明了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它们并没有造出新字,因而是一种用字法。三、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一)汉字书体的演变(二)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变。隶变不仅关系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结构。隶变对汉字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汉字部首形体的变化(表现为许多部首或偏旁形体的简化)人在左为伟手在左为才持倾扶(拜、掰不变)支 在右为攵一一败 牧(敲字不变)水在左为?注灌交 通常为7冷冻寒(寒下面的两点是7的变体)冯火在下或为八、然烈爪在上为B采受事犬在左为3狱狸玉在左为王琢理网在上为回一置罗或为:罔

33、或为:罕刀在右为IJ割判到(切字不变)叫1在上为什荼蓝邑在右为B一部郑(作声符不变,如挹)阜在左为P降除是在左为还远或为:CC、乘 姜氏何厌(魇)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0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复 W第五讲古今词义的异同本讲介绍了古今词义的对应情况,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掌握词的古义的 手段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并能结合常识所举例子 以及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如逍遥遁:我决起而飞,抢榆彷,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 (qi a ng)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 抢(qiang)完全不同。就是 一例。(三)

34、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 本纪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又如: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 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 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 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又如:j腾D、予一一典下列句中字与后面括号里的字关系与“佗他两字关系相同的一组是A、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公子取(娶)季,生伯僮、叔刘。(二)多项

35、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出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I_|,普富A、反xH-B、-ixC、归一一债D、E、知一一智指出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A、时伺IB、脩一一修C、伯佰D、月羊E、矜一一鳏m出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I答.A、溪一一谿B、TtSHoC、遁D、隙一一除E、敛一一殓(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组字哪些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并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条件:村邨雕局彳睹荔1tH斗JUM脩修泪道游答: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有以下几组:村一一邨睹一一mrnma泪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指读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义(通常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相同,而形

36、体不同的文字。脩一一修”在古书中的通用只是同音通假的关系,雕一一账“避一一游”二组字虽然在某些用法上相同,但是它们的本义和其他义项并不相同,n一一斗”的本义也不相同,它们只是繁简字的关系,所以它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古今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括号中的字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请指出它们的关系属于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中的哪一类。臧宣书逆晋师,且道(醇)之。(

37、左传簟之战)古今字公惧,陈()于车,伤足。(左传公孙无知之乱)古今字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瓢)数。(周易.系辞下)异体字尺蟆之屈,以求信(伸)也。(周易系辞下假借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古今字子曰:德之不脩(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假借字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而归。(论语先进)古今字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揖(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异体字)为肥甘不足于口舆(欺)?轻烦(暖)不足于体舆(欺)?(孟子.梁惠王上)古今字洪水横流,氾(泛)滥

38、于天下。(孟子.许行异体字(12)孟子曰:无(毋)或(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假借字;假借字;古今字(13)不临深谿(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异体字(14)故不积一(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异体字(1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假借字(16)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期(4U)养。(韩非子.五蠹)异体字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简化字,并将它还原为繁体字。(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绘(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

39、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征徵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同乡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台耋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孟子.许行迁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关雎)钟金童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采邑名)禄万钟。孟子.滕文公下钟金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七月)获穰狄人伐瘠咎如,获其二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获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复W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I、重点和难点提示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

40、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汉语词义对应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如矢“、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竽“、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说文:钓,钩鱼也。”即用鱼钩钓鱼。又:枇,不成粟也。”意思是枇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词义有继承性的一面。(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主要有以下几

41、种情况:旧词的死亡有一类词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韩非子五蠹:关山居而谷汲者,腹月匐而相遗以水。月ft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语言中腹”这个词也就不用了。还有的词,由于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的福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狷优”也就不用了。古今同字异词有一些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现在则泛指所有的

42、睡觉。古今词义的差别有时可以相当细微,容易造成误解。对于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学习中尤应注意分辨。例如动”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簟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知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劲”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43、。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现代文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词义范围的扩大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说文:焚,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就是一例。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44、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警 古代的意思是回声, 色”一古代的意思是脸色, 江”一古代为长江的专名, 河一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后来泛指江河。后来泛指江河。等等。3、 词义范围的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 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 换。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 义发生了转换。狱”本来指案件,如

45、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后来指监狱。词义发生了转换。(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词义轻重变化恨”的古义轻,今义重。它在古代的意思是遗憾、不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私恨”即内心私下的遗憾。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亡所恨”即没有什么遗憾。今天恨”的意思是痛恨、怨恨,词义比古代重多了。怨”的古义重,今义轻。它在古代的意思是怨恨、痛恨。如: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用入骨髓来形容怨,的程度,可见怨”在古代的词义比今义要重得多了。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用副词甚“来修饰怨,可见怨恨的程度之深。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搜神记:兴安中谣言曰:见

46、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谣言”指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天则指品德恶劣,并且有明显的贬义。又如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现在指说大话,并且含贬义。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今天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帮凶”了。也有的词古代含贬义,而现代转变为褒义的。如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现代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这一意义,而且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从字形上分析。如物“从力“不从若”,可见它的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

47、勉力、奋力。醒”与醉“、酣”等字一样从酉,所以字义与饮酒有关。因此醒”的古义是酒醒。从语境上分析。即根据词所处的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分析。如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足以说明睡”是打瞌睡,而不是躺下睡觉。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左传庄公十年: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财”。后代联合式复合词的词素一般都是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如复合词觉醒”说明觉“与醒”同义,它的古义是睡醒。又如复合词寒暄”中的词素年”古义

48、是温暖,与寒相反。对于这类复合词,我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词素意义去了解考察另一个词素的古义。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如揭义为举”,成语有揭竿而起。走”有跑义,成语有走马观花举”有全义,成语有举世无双”。等。口、思考与练习第四讲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1、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所用意义与今义完全不同的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CB、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C、愿无伐善,无施劳。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

49、、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D、裁:古义为“裁衣”,今义为“裁断”走劝 宫3、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古义为“勉励”、“勉力”,今义为“劝阻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坟 货 色 睡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转移现象的是古义为“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为“掩埋尸体的土堆古义为“财物”、“财产”,今义为“商品”、“货物”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古义为“打瞌睡”,今义为“睡觉”5、以下各组成对的反义词,其反义关系与今义一致的

50、是A、Wj低B、穷一一达C、D、治一一舌L6、以下各句中红色的字,其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是A、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二B、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CC、操虽名汉相,其实汉贼也。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I7I7LI7R下各句中红色的词语,意义与今义不同的是IA、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B、夸父与日逐走。C、且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D、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E、互抱马脚不得行。2、以下各句中红色的词语,意义范围后世已经有所扩大的是17占一,厂A、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B、反,

51、诛屐于徒人费。C、饮于河、渭,河、渭不足。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E、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下各句中红色的词语,意义范围与今义已经有所不同的是水之行,避高而趋下。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器械不备也。妹,邢侯之姨。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三)简答题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1)子为父死亡所恨。(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3)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答:“恨”和“怨”二词在词义发展中意义的轻重起了变化。“恨”的古义轻,今义重,古义为遗

52、憾,不满。如例句(1)“亡所恨”,即无所遗憾。例句(2)“私恨”,即内心的遗憾。今义“恨”为怨恨,仇恨,较之古义加重了很多。“怨”的古义重,今义轻,今义为埋怨,不满,而古义为怨恨,仇恨。如例句(!)“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可见“怨”的程度之深。例句(4)“甚怨”,用程度副词“甚”来修饰“怨”,也说明“怨”的语气之重。2、根据以下例句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3)下流多谤议。(4)下流之人,众毁所归。(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6)冯唐已老听吹嘘。(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

53、而择也。(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答:所举例句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意义上起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义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是褒义词的情况。例句(1)(2)的“谣言”意义均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现代“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例句(3)(4)的“下流”在古代指地位低下或处境低下,没有包含贬义,而今义则指品德恶劣,并且有明显的贬义。例句(5)(6)的“吹嘘”在古代用于人事或言语多指替人宣扬,称扬,为中性词。而今义“吹嘘”指说大话,并且含有贬义。例句(7)的“爪牙”

54、在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则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帮凶”了。以上四例都是由中性变贬义的情况。也有由贬义而变为中性或褒义的。如例句(8)(9)的“锻炼”,指的是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为贬义词。而现在“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贬义,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3、说明下列例句中红色的成分的意义,并指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什么不同。(1)虽然,何以报我?虽然: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是连词虽“和代词然”的连用。现代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连词。为此诗者,其知道乎?知道:懂得道理。是动词知”和名词道”的连用。现代知道”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地方;土地纵横见方。方”是古代计算

55、面积的用语。现代地方”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指地上的区域。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消息:消”是灭的意思,息”是生的意思,消息”相当于说消长”,指事物的增减生灭。后来消息”用来指音讯,信息,成为一个复音词?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果然:果然这样。果”是副词,然”是代词,二词连用。现代果然”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相当于古代的果。且下之化上疾于景警。景警:景”,后来写作影”,指日光下的阴影。警”是回声。两词经常连用,用来形容感应迅速的事物。后来凝固为一个复合词,指对人或物起某种作用?数犯主之颜色。颜色:颜面之色,即脸色。后来成为一个复音词,指色彩。4、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现代还用,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与今义有

56、什么不同?(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举:发动。今义为举起。去:离开。今义为到去。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同上)丈夫:成年男子。今义指夫妻中的男方。燕兵犹追北。(战国策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北:败逃。今义只指方向。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同上)币:礼品。今义指货币钱币。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簟之战)险:地势不平难走的路。今义指危险。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谤:公开批评指责。今义指诽谤污蔑,有贬义。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谢:辞别,道歉。今义指感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同上)婚姻:儿女亲家。今义指夫妻双方的关系项王、

57、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同上)讲解:讲和,和解。今义指讲述阐释问题。(10)帝乃除超为兰台令使,后坐事免官。(同上)除:任命。今义指排除,扫除。坐:犯罪。这里是因犯罪”。今义指坐下第六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讲介绍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识部分所举词例的意义特点,以及能对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I、常识内容精讲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

58、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四鄙之萌人。一一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焚符破玺,而民朴鄙。一一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一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一一“鄙”的意思是贪吝。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唱B”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以上诸义,都是从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

59、鄙”的本义是边邑。2、探求本义的途径(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而词的本义,一般来说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例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2)考察文献语言用例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例如:薨“(毙”的繁体字)字,说文作噢,表示向前倒下。人被杀死则倒下,所以又引申为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从死,敝

60、声。从文献用例来看,先秦古书里的薨”多表示仆倒义。如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又如簟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都可以证明薨”的本义是仆倒,而不是死。又如愤”字从心,贲声。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二、词的引申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例如铜”(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引申义的特点(1)引申义和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