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创伤,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共10页)_第1页
冲突,创伤,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共10页)_第2页
冲突,创伤,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共10页)_第3页
冲突,创伤,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共10页)_第4页
冲突,创伤,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冲突,创伤(chungshng),防御机制和症状形成3.1初级过程(guchng)和次级过程Renate Franke, Michael Wolf精神分析的主要议题是关于(guny)现实性,而不是经常被认为的关于非理性。现实性的概念(根据Freud所说的现实性原则)指的是对真实的感知。(有别于精神检查发现的错觉、思维障碍等其他精神异常。)这也是我要提到的对事实的社会性感觉和认知。这是Oedipus情结的主要含义,现实性涉及到个体对性和世代之间以及其所处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序列地位之间存在区别这一点的基本性接受。享乐原则(Freud:通过释放张力获得愉快满足的普遍倾向),现实原则同样与驱力有关是修

2、饰过的享乐原则。因为受到与驱力满足有关的各种现实条件的影响,有时驱力满足有所延迟或者做一些修饰。是否心理内容和过程的所有部分都已经构画出来了?尤其是所有情绪状态是否都可以按照通过释放来放松这一相同原则而被当作驱力的直接衍生物来理解?“我们相信,从一开始起,个体的心理发育并不单纯受趋愉避恶这一倾向的影响,根据我们的观点,要获得感觉舒适、安全的倾向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Joffe和Sardler)因此Argelander更强调安全原则相对于快乐原则,而Kohut创立了关于自体的独立的心理学理论。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在本我倾向和自体需要之间有某种质的区别。源自充足的自尊和同一性的良好自我感觉与驱力释

3、放后的放松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由此我们更容易理解,驱力需求和自恋性自体需求这两者之间,尽管通常来说本应该是相互一致的,有时候却会有对抗和冲突,(例如,坠入爱河的人自恋性狂妄自大感)。同时,这种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说明,驱力满足有可能通过某种自恋性满足而替代性获得,反之亦然。就如同一个小孩以放弃某种驱力满足而获得母亲的表扬的情形。我们今天要对驱力发展和自恋性发展作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辨认说明。而客体关系的发展又是这两者的基础和媒介。心理发展(fzhn):驱力、客体关系和自体大致年龄(岁)0-1234-5过程初级过程初级/次级过程次级过程原则快乐原则快乐/现实原则现实原则驱力发展口腔肛门阳具自恋婴儿-生

4、殖器客体关系“共生”或二元性关系“分离”个体化自我中心三角关系自体系统自体与客体表征出现分化部分客体夸大自体部分客体完整客体理想化客体理想自体真实自体真实客体超我理想自我表格3-1与心理(xnl)发展相关的过程和原则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心理发育不同阶段,遵循快乐原则的初级过程(guchng)和遵循现实原则的次级过程。 Freud的术语“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所命名的是精神结构中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执行程式。初级过程,直接受到驱力的激励,服从于享乐原则,致力于实现心理能量的自由流动。次级过程,则以束缚心理能量为先决条件,作为一种控制和调节系统来介入,从而为现实原则服务。精神生活完全由这两

5、种类型的过程之间的均衡态势来调节,这种均衡态势在不同个体以及不同时间都会有变化。(例如清醒和意识清晰对应于幻想、梦境状态、受到药物影响以及其他退行性精神状态,如精神病时幻觉渴望状态的思维活动等等。) Freud早在他的科学(kxu)心理学设计(1985)一文中已经提出对这种二元性的预期。简略地来说,他把欲望或者说愿望的释放当作某种释放的过程(guchng),不过,因为精神结构的“前意识(y sh)阶段”尚没有能力对某个不见了的客体的心理表征与对它的真实感知作出区分,所以,愿望的满足是幻觉式的,“需要别的某种标准来帮助区别感知和想法”。初级系统的活动属于初级过程,旨在使大量的刺激能量获得自由释放

6、;而属于次级过程的次级系统的活动,则成功地抑制这种释放。在详细指明了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对立之后,他由此断定享乐原则只会是暂时为主,Freud后来写道:“我们理所当然反对那种看法,这看法认为,某种组织结构,它隶从于享乐原则又忽视外在世界的现实,这样的组织结构是不可能维持存活的,那怕是极其短暂的时间,因此这样的组织结构可能根本不曾存在过”。他随后所做的回应是通过把母-子关系带入理论思考,这为心理发生理论在整体的当代发展奠定了基础。初级与次级过程之间的对立或统一最早由Freud以经济学术语来描述。另外,他还将此与一种地形构造学特性相对应。在关于潜意识(1915)的论述中,他特别说明:前意识结构

7、是次级过程的核心位置,而且它们对反映了潜意识特征的初级过程发挥了调节功能。正是次级过程的这种调节,凝结了投注能量用以形成心理表征,并因此使认知功能得以发展、变迁。认知功能的发展经历了由事物表征到语词表征的变迁。当然,思维活动,经由“小部分的心理能量置换”来执行任务,要求那些它据以工作的心理表征保持稳定而又有明显区别。如果心理能量可以随意流动,而且以凝缩和置换为特征的初级过程占据优势的话,思维活动就没有可能了。 因此用Kernberg的话来说:心理功能的两种模式,或者说心理功能连续谱的对立两个极,都是以客体关系为基础,并且与客体关系有相互关连,要么是更“原始”或“古老”的一种(以初级过程为主),

8、要么是更精巧而细致的一种(以次级过程为主)。接受现实原则,以及遵从次级过程的心理功能的建立(jinl)不会在向上登越心理发育的阶梯时一步完成。那是在解决Oedipus情结之前,要经历的一个比较(bjio)漫长的过程。Oedipus情结的解决必须通过对狂妄自大(初级过程)、驱力愿望(娶母、轼父)的放弃以及(yj)经由接受“乱伦禁忌”(现实原则)对个人在性别和世代序列上的特殊地位予以成功内化。心理结构发挥最佳的功能并不仅仅依靠“抑制”与早期驱力愿望相关联的心理能量释放来实现。自恋性的满足也会有助于把那些“抑制”转化为“自制”。那些自恋性的满足可以从诸如学校中获得的学业进步和成就以及在运动或者其他的

9、身体活动才能方面超越了核心家庭成员。等等这样在另外一些形式的使人满意的事上得到奖励的机会而获得。3.2冲突 在整个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当中,精神发展过程有许多特殊的冲突需要被解决。冲突作为正常发展中的一部分,其词源来自拉丁语“confligere”一词,意思是“撞击”,a作为一种矛盾撞击b。冲突的解决就是发展中的进步而未解决的冲突使得正常的发展停滞。个体会试图通过压抑冲突来延续心理发展,但大多数冲突无法更久地被防御机制所抑制而产生痛苦的症状。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关于内心冲突及其解决方案的心理学,首先我们要区分:外部冲突(存在于与其他人或规则、或事物、或动物等之间)以及内部冲突(精神的不同部分或亚系

10、统之间,如自我和超我之间)外部冲突引发以下:内部冲突指向外部的行为内心世界能够或不能够成功解决-调整环境或产生以下-成功解决冲突-力比多,自我或客体关系的退行-积极适应现实-固着点的婴儿本能的重现或-理想自我的调整对自身采取行动-超我的责难-自体调整-通过症状形成来解决-延迟满足-用暂时性的幻想满足表格3-2 外部(wib)和内部冲突(Mertens 1981, p.130,由Wolf修改(xigi)什么叫做力比多等的退行(tu xn):意味着倒退到生命周期中前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阶段、冲突阶段。最有名和最有差异的冲突模型是E.H. Erikson(1959)的模型。其中提到的冲突必须要在它们特

11、定的阶段被解决,否则就会持续并阻碍自由的发展,还有也会阻碍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冲突解决。阶段/年龄冲突类型口腔-感觉,婴儿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肌肉-肛门,幼儿自主对害羞、怀疑运动-生殖,游戏创造性对内疚潜伏期,小学勤勉对自卑感青春期,青少年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疏远成年期慷慨对自私成熟,成年后期整合对厌恶生活表格(biog)3-3生命周期的各种( zhn)冲突类型(Erikson1959)在其他(qt)题目上我们(第二和七章)我们使用Eriksons的分类模型.另一个当代的有关冲突的分类是(操作性心动力学诊断体系,OPD)的分类模型。OPD提出了下列的冲突分类,与前一个相比较,它将生命周期的

12、发展进行线性排列。1.依赖对自主2.服从对控制3.照顾他人对自我照顾(闭关自守autarcy)4.自尊的冲突(自恋冲突,自体价值对客体价值)5.超我和内疚的冲突(利己主义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ies)6.俄狄浦斯-性(生殖)冲突(竞争)7.同一性(对Erikson归纳的不协调和其他不成熟的缺陷)表格3-4:OPD轴3:重复的功能性冲突 另一个冲突的概念是“社会心理性安排与共谋”。因为心理发展总是与其他照顾者相关联。所有这些冲突也可以被理解为与人类关系及其典型冲突的纠缠结果。但是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自有其特殊性,实际上,人类互动中的双方甚至更多方都不仅仅在一个真实层面上互动,

13、而是在不同内心阶段进行某种交换(情感,冲突等)这种交换工作可以被某些特征性的机制概括:投射,内投射,投射性认同等。所有这些被称作社会心理性安排(Mentzos 1982)或是一种共谋(Willi 1975)。将这些安排最好理解成施虐和受虐人格之间或是自恋者及其环境间的共谋。这也被称作补充性自恋者。3.2.1 冲突,过份(u fn)需求和应激 心身有机体持续处理对需求(xqi)和兴趣的满足和对危险的抑制。弗洛伊德的享乐原则/厌恶原则和现实原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感受(gnshu)快乐和厌恶以及其后的分化(喜悦,热情,幸福,自豪,欢欣等,另一方面包括恐惧,悲伤,羞愧,自责等等)在复杂的调节系统中发挥

14、指示作用。这些情绪指标显示了由快乐或厌恶以及恐惧或安全所构成的经验并且导致某些特定的反应。张力最好维持在一个理想(并非一成不变)的程度。这些张力的过度波动由平衡机制来规范。假如不可能调节这些张力,紧急机制会被激活以及某些功能可能会失去控制。所有这些反应形式可能成为我们所了解的心理或心身症状或障碍。冲突与精神障碍急性发作阶段有着显著的关联,因为它们强烈考验了心理生理机制的调节能力。其有能力补偿更加严酷的外在和内在刺激以及由此产生的负担。但是来自内部的冲突非常容易造成负担。 并非巧合的是内部张力和激惹性(此外还有其他症状)是许多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在冲突和深陷其中的矛盾性包含了各种动机总和。在这种增

15、长的张力中有强烈的倾向保持相互抑制。总长远看,这是一种难以让人忍受的情形堪比严重生理应激,这也是为什么在有些情形中有身体应激急性反应伴随发生的缘故。因此,防御机制被动员起来了,并为了呈现神经症障碍的临床表现而达成妥协。(Mentzos 1982pp.75-77)3.3创伤PTSD以及Freud1893关于创伤的概念 尽管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对于创伤反应的观察一直都在进行。 举例来说对于Achilles面对他的朋友Patroklos之死的反应,描述在古希腊诗人荷马有关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的战争的伟大史诗Ilias中就可以读到。但是,直到1980年之后,PTSD才成为国际性的相关疾病诊断体系(比如DS

16、M和ICD)中的一个正式的诊断类型。 从那以后,对于极端难以应付的情绪体验所发生的典型心理(xnl)反应被归类成PTSD。这个(zh ge)诊断既适合于个体性体验(如亲友死亡、受袭击、强奸、严重的躯体疾病等),也适合于由诸如战争、种族清洗、强奸、屠杀、折磨等“人为(rnwi)”的灾难以及诸如地震、台风、事故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群体性体验所引发的反应。浏览了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新发展,关于创伤的精神分析理念至今仍然有用。同时,精神分析从建立开始,就是为了更恰当地理解创伤性体验时发生了些什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治疗实践技术和理论概念。回顾Freud与Breuer在1893年在他们的癔症的研究中有关创伤的

17、概念那是在精神分析转向驱力理论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冲突理论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天,这个概念依然有现实相关意义。摘录Freud (1893):我们认为有必要指出与心理创伤有关记忆会以某种怪物的方式产生效力,在创伤已经过去很久之后,仍然产生象创伤刚刚发生那样的影响。我们还发现令我十分惊奇如果碰巧对与发病当时相关情况的记忆被彻底唤醒,而发病当时伴发的情绪也同时被唤醒,并且如果病人对过去的事件和当时的强烈情感能够用语言来表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歇斯底里的症状会忽然消失,而且不再复发。3.3.1创伤和冲突 Freud早先的神经症理论模型包括了创伤理论(作为病因)。根据这一理论,神经症是对于某个(可能的)创伤

18、性处境所形成难以招架的情绪体验不能应对的结果。在对于某个特殊构建的情景所引起的急性情绪反应的正常反应处理模式中,可以看到有肌肉紧张释放反应或其他各种有细微形式差别的特别反应,比如倾述、哭泣或心怀报复等等。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处理,那么不会形成其他并发症或异常。如果不能够,那么只有选择将这种情绪压抑下去,并且在思维联想中与此情绪相关的许多想法和画面也一并压抑掉。因此,以后相关思维联想激活了被压抑的内容(记忆),会同时把以前没能够或没有充分处理的情绪一并激活,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引起另外必要的甚至更加强的压抑。 “与心理创伤有关的记忆,会像一个怪兽那样,在创伤侵扰(qnro)已发生了很久之后,依然被当作真实的创伤那样,产生影响。”(,)尽管当时冲突模型尚未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形成概念,一种更接近的看法揭示的事实是,从那以后,把内心世界的冲突确定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并非环境冲击本身也不是由此产生的情绪,而是对这种情绪的消除反应和处理(chl)所遇到的阻碍具有致病作用,这种阻碍以及压抑是由自我所诱发。(以后那被称作主导形自我意识。)在精神分析进一步发展中,这种神经症的创伤理论并未被放弃,而是得以补充、修饰,最后甚至被整合进了结构模型。(自我,本我,超我)。创伤如今不需要再被理解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