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_第1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_第2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_第3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_第4页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的发展技术创新,变革未来数字校园规划与实施系列教材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人类教育史上的五次教育革命及其特点,掌握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认识教育信息化特征、本质、内容、系统构成,了解教育信息化兴起的背景,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了解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发挥着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理解数字校园兴起的背景及发展阶段。主要内容1人类教育史上的五次教育革命及其特点 2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3教育信息化特征、本质、内容、系统构成4教育信息化兴起的背景5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6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7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8数字校园概念的兴起背景9

2、数字校园发展阶段 人类教育史上出现了哪些革命性变革人类教育史上的五次教育革命及其特点体态教育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电子教育信息化教育体态教育:第一次教育革命模仿能力是人类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早期的人类并没有自己的语言,为了生存,会模仿基本的动作,也可以说是模仿的人类文化中最先进的部分。这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体态教育是动物传技授能之普遍方式:老猫抓鼠释放再猛扑,以便幼仔观摩;母鸡带雏扒土啄虫等 。语言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语言的产生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人类感知、反映、接受、交流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语言的产生促进人类大

3、脑的进一步发育,提高了人类抽象、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文字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文字是由于人类为了满足记载传递交流信息的需要产生的。借助文字的教育打破教育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增加了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实现了教育信息较长时间的保存。 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价格相对竹简、绵帛等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促使平常百姓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学习人类的文化。 电子教育:第四次教育革命 所谓电子教育是借助电子媒体的教育方式。19世纪末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发明了大量的电子传播媒体。电子传播媒体陆续进入教育领域,再次引发了教育革命。 有些电子媒体价格比较昂贵,购买和维修这些媒体

4、花费较多。 随着各种各样的电子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它们的优越性逐一显现出来,逐渐得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可和重视。信息化教育:第五次教育革命 信息化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方式)。 信息化教育具有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从教育层面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 在信息化教育方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视、听、触、嗅多种感官接受教育信息,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信息化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以“课本、教师、学生”三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五次教育革命的特点 教育革命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

5、越短每次教育革命都与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密切相关 教育革命的出现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每次教育革命对教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育革命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的全面提升每一次教育革命都有缺陷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 物演通论(子非鱼著)有个说法,物质演变是信息化的结果:原子信息化变成分子;分子信息化变成组织;组织信息化变成器官;器官信息化变成动物;动物信息化组成社会;社会信息化指向地球村。结构化、有条理、抽象思维都是信息化。从历史看,信息化是文明的过程;从人生讲,信息化是提高人生境界的必修课。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信息化使人类

6、逐步的走向了文明。信息化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信息化有两层含义,即借助外物的信息化和事物自身的信息化。信息化可能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翻译Education/Educational Information/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 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Network Based 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 Education(赛博教育),Virtual Ed

7、-ucation(虚拟教育)教育信息化的界定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ICT)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等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张建伟)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的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袁振国)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8、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李克东)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黄荣怀)所谓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

9、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南国农)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在教育领域全面应用技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从技术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基本特征;从教育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黄荣怀教授等认为,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姜奇平认为信息化的本质是为人人服务 。杨晓宏等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化教育”

10、。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把学校建成一种充满信息、方便学习者获取信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教育领域信息化的过程。 (王运武)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栾晓军和杨晓宏总结了以下4个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 目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区域间的纷争、资源争夺、沙尘暴等已经向人类提出了挑战,需要人类解决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和种种恶化问题赛跑,这对人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培养能够走在科学研究的前列,能够解决种种社会

11、问题的人才。教育信息化的出现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从这一层上说,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加快培养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才的速度,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完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估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系统构成 教育信息化兴起的背景 人类全面发展的需求:源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引发教育变革 教育信息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促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1982年,教育部要求在北京大学

12、、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附中开始计算机选修课的试验,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帷幕。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第五次南巡,在上海展览馆观看了两位小学生演示的计算机程序后,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1987年2月28日,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1992年2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改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1996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 。1998年12月24日,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

13、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文件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计划。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该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2001年2月24日,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启动“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

14、002年3月1日,教育部正式发文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决定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2005年4月4日,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规划纲要”)(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

15、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规划纲要”)(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

16、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规划纲要”)(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

17、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序 言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现状与挑战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三章 发展目标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四章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第六章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

18、体系第八章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九章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第十章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第十一章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 行动计划第十二章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第十三章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第十四章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第十五章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第十六章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第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第十八章 完善政策法规第十九章 做好技术服务第二十章 落实经费投入实 施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就斐然高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师生人机比为1.6:1;中职学校85

19、%联网,生机比为9:1,师机比为2:1;中小学49%拥有计算机教室,生机比为18:1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接入100多所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已基本建设一轮基础教育的“校校通”工程已初见成效中西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告一段落教育电子政务蓬勃发展高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53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52.7的高校、10%的中职学校建有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100%的高中、90%以上的初中、20%左右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发布了40多项教育信息化标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上已从实验试点进入推广普及阶段(以7级评价,总体上3级附近)

20、,从目前情况看,资源、应用、管理与政策机制仍然是发展中的“短板”。要从信息化推进各要素入手,全面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使各要素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娄晶 关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2009年5月7日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来源:19992003年数据来自教育部全国电化教育观馆长会议,20012004;2004年数据来自2004年全国范围教育信息化调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多数学校具备应用条件 生机比的学校分布 师机比的学校分布 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等设备使用率普遍较高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教学资源需求集中,总体使用率“一般”常为教

21、师使用的几种数字资源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学科应用困难集中于硬件、教师技能、资源、时间和支持 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育信息化的巨大投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窥见一斑。2002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208亿元,比2001年增长10.6%。2003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总投资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硬件投资比例达到70%;软件投资比例达到22.4%;服务投资比例达到7.6%。2004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总投资突破250亿元。8据计世资讯研究(CCW Research),2005年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为272.6亿元,增长8.7%9,2006年

22、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299.4亿元10,2007年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会达到336.7亿元。教育信息化20022007年投入约1592亿元,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我国教育信息化称为“千亿工程”。王运武,陈琳.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导致教育信息化效益不高;(2)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3)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4)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性建设,标准

23、化低,整合与共享难。数字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5)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意识不强,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力度不够;(6)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适应。各类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同发展需求不相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发展要求;(7)信息化观念不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有关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对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不深。 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对策(一)增强“成本”意识,坚持“效益”优先策略 大多数院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

24、,没有充分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好像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越好的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越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由此产生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性建设,应用水平不高的现状。要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必须增强“成本”意识,坚持“效益”优先的策略。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对策(二)以基础设施为基础,促使从应用到有效应用 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正处在从“应用”到“有效应用”的过渡期,或者说从重视“应用”到重视“效益”的过渡期。“有效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教育信息化能否得到“有效应用”,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败。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对策(三)投资要实现“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25、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够。 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如何有效支撑教与学的研究不足,缺乏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撑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由此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深度不够,表现出来则是教育信息化的巨大投资,没有换回相应的效益。我国教育信息化产出与投入不相匹配、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支撑度不高、绩效不高等问题。 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数字校园概念的兴起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e-campus计划;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期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了“数字校园计划(The Ca

26、mpus Computing Project)”的大型科研项目;1998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演讲,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 自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等项目,在这些项目带动下,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类应用建设蓬勃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走上新的台阶。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提出建设数字化大学的战略。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也以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为发展目标,带动了一大批高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将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逐步推向

27、了深入发展的方向。在此情景下,一些意识超前的中小学校开始了数字校园建设,北京、上海、扬州、宁波等地都开始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尝试。北京从2006年开始,陈经纶中学、朝阳区实验小学、星河实验小学等进行了数字校园试验工作;上海的上海中学、七宝中学等也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宁波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争取到2011年全市基本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达到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扬州于2006年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并于2007年提出3年内投入3亿元全力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我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宁波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战略 2003年起,宁波市全面推进数

28、字化校园建设,形成整体推进的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校园,通过提升学校校长、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的信息素养,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应用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综合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水平。力争到2011年,全市基本实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全面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jy/system/2008/12/08/005906724.shtml 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宁波市鄞州区提出建设“星级数字化校园” 五星级100分及以上、四星级90分及以上、三星级80分及以上。 教育局将对星级数字化校园给予一定的奖励:五星级数字化校园10万元、四星级数字化校园8万元、三

29、星级数字化校园5万元。 /bencandy.php?fid=26&id=2752 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final/szhxy/default.asp 已建成数字校园161所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扬州中小学数字校园战略2005年,中小学全面实现“校校通”,全市生机比为12:1;2006年,全市范围内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首批42所创建数字校园的中小学通过验收正式挂牌;2007年,提出3年投入3亿元全力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全市已建成 “数字化校园”102所,形成多达5720个成果。至2008年底全市将创建“数字化校园”200所,用五至六年时间使80%的学校创建为“数字化校园”,达到整个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2007年11月2324日,中央电教馆在扬州召开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2009年3月16日,扬州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展示暨创建动员会。邗江区33所中小学全部创成“扬州市数字化校园”,成为扬州唯一中小学全部创成数字化校园的县(市、区)。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中区域整体推进的先进经验:目标要明确、硬件要超前、培训要靠实、指导要及时、应用要常态等。/Item/16733.aspx 国内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行动姜堰市中小学数字校园战略 力争在2-3年内,使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达到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