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_第1页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_第2页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_第3页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_第4页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二、为什么要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总体上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前,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唯一的,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教师“教教材”就能达到获取知识的目标。所以,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中只需有教材的概念就够用了。课程改革以后,除了知识与技能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成了课程目标的重要诉求,这样的目标,光靠教材的概念很难涵盖,仅有“教教材”的做法很难达到。课程目标的变化导致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需要不断丰富,也导致教材体制、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课程评价与管理等都要发生变化。课程资

2、源的提出反映了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时代对人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对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迫使教育界必须采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三、课程资源的提出对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课程资源的提出及其深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使我们对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直接导致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有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以后,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他们学的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

3、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可以是学习的资源。分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非常大。与过去那种只关心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学习过程相比,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受到重视,教学由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四、课程资源的分类: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

4、本身的直接来源,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当然,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更多的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资源就是如此。目前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加工、转化

5、和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甚至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十分狭隘。2、按科学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划分校内课程资源:实物形态的有,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水文站、工厂、农村、部队

6、以及科研院所等。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以往我们忽视了如社区和家庭等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今后应该高度重视。就整个基础教育范围而言,“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将是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五、当前课程资源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认识问题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需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从当前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两个方面的认识问题。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概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一直是我国学校

7、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过去,人们将教材等同于课程资源,将教材奉为教学活动的圣经,不但将教学活动变成单纯的传递教材内容的过程,而且对课程质量、教学效果的选定也以它为神圣的标准。但是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已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课程资源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所以,在认识上我们应纠正教材是惟一课程资源的偏见,克服课程资源开发在主体、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单一性,合理建构课程资源的结构,即使是对教材的开发,也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无论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都是

8、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究竟哪些课程资源是最为基本的?哪些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资源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呢?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来说,必须首先保证的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课时保证和基本的安全而必需要的场地、物资和设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条件保证,就谈不上课程实施的问题。在具备了这些基本前提条件之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则要量力而行。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其中,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

9、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一)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倡导不受某一种教科书的束缚,吸

10、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选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参考、比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有选择地利用这些资源。各种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了解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报纸,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

11、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等。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托里拆利实验录像。音像资料可以使用一些动画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但不宜过多。音像资料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帮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挂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应该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资料。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

12、倡智能型软件,学生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教师应制作适合物理教学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重点开发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件。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三)开发实验室的课程资源标准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因此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

13、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成功的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实验保留下来。广大的农村课程资源相对贫乏,能够拥有图书馆、科学馆、实验室、互联网实属不易。实验室里的器材大多缺乏且老化过时,用之不是误差过大就是现象不明显。作为教师要善于改进及利用身边的物品替代,让学生更加亲切的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一支铅笔可用于研究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即使是鞋刷也能用来演示摩擦力的方向,用鸡蛋做大气压实验、水滴作透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器材的不足,为将实验课搬到教室

14、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四)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电视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如CCTV10科教频道),例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预报某个节目,建议学生收看并写出记录或进行讨论、交流。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另一方面,要通过电

15、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例如,看到我国“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后,组织学生了解火箭、飞船以及它们环绕地球地球飞行的有关知识,探究其中能量转化的关系,并且利用实验室和生活中器材去制造火箭模型。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探究活动,他们提出的方法虽然可能很不完善,有的甚至是不可行的,但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将使他们永生难忘。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

16、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及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恐怕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不光要重视条件性课程资源,更要重视素材性课程资源,特别是要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运用;即使是条件落后的地区,素材性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这类课程资源是指教学的素材或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

17、内化的对象,又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的。可预设的如教材,不可预设的就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往我们很不重视这一块,师生之间缺少真实的交往,所以才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很乏味。比如,原来许多教师上课不许学生看书,也不许学生预习,因为如果那样,教师就不知该讲什么了,或者讲的也没有人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及他们的问题和困惑都不会受到重视。而如果我们用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情感与体验等都是课程资源时,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忽视或轻视变成受重视,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人就有了可能。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

18、程,而是变成了不光是使用教材,同时也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学生的问题、困惑、感受、见解等不再是教学的“绊脚石”,而是教学的“生长点”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我们研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时发现,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非常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表面上看,你用这个教材我也用这个教材,我理解的知识点、重点与你理解的知识点、重点都差不多,甚至是统一好了的,而教学效果却两样。差别在哪里呢?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重视与运用的程度不同。如何把握与捕捉那些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让那些有意义的问题进入课堂、加以扩展,这对教师的要求比纯粹的只教知识高多了。现实是,多数教师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或潜质,却没有这样的意识。有了课程资源这个视野,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尝试,去摸索,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教学。、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