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游褒禅山记_第1页
2-3-10游褒禅山记_第2页
2-3-10游褒禅山记_第3页
2-3-10游褒禅山记_第4页
2-3-10游褒禅山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人),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走近作者记知识链接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主要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这种体裁出现很早,到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 褒禅山,旧称华山。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褒禅

2、山山色翠霭,多洞穴,常有游人。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背景链接课文全解文章脉络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议论的基础记叙的深化游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游洞的经过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不平常 “甫”知识积累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于是”为单音词连用十分之一尽,读shn能承担,禁得起

3、,读shn优美的,读shn胜利,读shn名词,路,道路动词,说,讲名词,方法名词,碑上残存的文字名词,文章动词,掩饰副词 ,有“大概”的意思名词,车盖动词,超过,胜过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代词,自己代词,他们 副词“其乎”是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代词,指古书6.其代词, 他们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形容词,对,正确介词,在介词,对介词,对介词,引出处所,可以不译介词,在介词,对介词,因为 介词,因为 与“上”连用,表方向 介词,因为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用来,表目的 连词,表目的,用来 “

4、以之”的省略,因此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连词,表转折,然而 连词,表转折 ,却连词,表转折,却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副词,于是 副词,才 筑舍定居命名,称呼识其本名在一侧见到的景象到达的人流传的文字收获深度险远的地方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尽、尽兴尽、走到头照明弄错,使错 五、文言句式 2介后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于其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 1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判断) (2)所谓前洞也(“也”表判断) (3)此余之所得也(“也”表判断) 3省略句 (1)而卒葬之(省略主

5、语,应为“慧褒而卒葬之”) (2)有碑仆道(省略介词“于”,应为“有碑仆于道”) (3)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之”,应为“不随之以止也”) (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了主语与介词“之”,应为“余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4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何可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1本文为游记,为何记游甚少?问题探讨 本文真正的记游,只用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三个短句就立刻收住,具体情状不甚了了。文章旨在寄托政治上的进取和对人生执著追求的精神,所以不能把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不然文章就会

6、显得枝蔓芜杂,有损于借事喻理的主题的表达。2文章如何做到记事明理,叙议结合的? 文章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与记叙句相呼应,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第1段记叙“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为第4段“古书之不存”的议论伏笔。第4段的“深思慎取”的议论又是第1段“音谬”的照应。第2段记叙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其好游者不能穷”,悔己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而竟“不得极夫游之乐”,都为第3段议论设伏。 第3段承第2段的记叙,从自己游后洞“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教训中发表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继而论述要领略无限风光,必须矢志不渝,尽力而为;人尽其力,物尽其用。3如何理

7、解“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文中的“志”“力”“物”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志”和“力”属于主观因素,“物”属于客观条件。在主客观两个因素中,主观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起关键作用。虽然有时候,人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志”就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以改变“力不从心”的处境,反之,如果斗志松懈,即使再有力,也会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将“志”放在首位。三个“不能至也”的三层意思,是按三种因素的性能而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志无力有志有力而无物不能能不志力物 4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

8、此有联系吗?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 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

9、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5.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