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LTE组网策略_第1页
9LTE组网策略_第2页
9LTE组网策略_第3页
9LTE组网策略_第4页
9LTE组网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TE组网策略1目录TD-LTE组网思路TD-LTE系统设计指标TD-LTE系统组网性能介绍 上海世博园示范网组网案例TD-LTE系统组网策略 2TD-LTE系统设计指标帧结构设计设备规范指标 【DL:S:UL】DwPTS:GP:UpPTS配置选项12: 1: 210: 2: 2 配置选项23: 1: 13: 9: 2 3TD-LTE系统设计指标系统带宽 系统带宽5M / 10M / 15M / 20MHz 系统支持子载波间隔 15kHz 信息带宽(MHz)1.435101520传输带宽(RB数)615255075100设备标准指标4TD-LTE系统设计指标系统峰值速率(20MHz)瞬间峰值速

2、率标准需求系统支持下行100Mbps201.6Mbps上行50Mbps100.8Mbps系统频谱效率频谱效率标准需求系统支持下行5 bit/hz10.8 bit/hz上行2.5 bit/hz5.4 bit/hz5TD-LTE系统设计指标工作频段TD-LTE设备国内工作频段预计采用2300-2400MHz6目录TD-LTE组网思路TD-LTE系统设计指标TD-LTE系统组网性能介绍 上海世博园示范网组网案例TD-LTE系统组网策略 7TDLTE系统组网性能研究TD-LTE系统组网特性研究覆盖系统间干扰容量系统内同频干扰8最少的投入,最优的覆盖TD-LTE系统覆盖目标是满足边缘用户基本速率要求的基

3、础上获得最大的覆盖距离2300MHz2400MHz所在频段无线电波衰减快LTE偏重高速数据业务,对覆盖和通讯质量要求高如何满足用户覆盖速率,需要获得系统配置策略如何提升LTE系统覆盖能力覆盖研究 必要性覆盖容量同频组网多系统共存9TD-LTE系统支持广覆盖组网特殊时隙比例理论覆盖半径(Km)3:10:1107.110:2:221.43:9:296.4 TD-LTE系统设计上可支持100KM以上的覆盖半径 设备标准配置支持多种小区半径选项10TD-LTE系统无线传播特性频率(MHz)距离(m)10501002005002010175.4 199.1 209.6 220.0 234.0240017

4、7.3 201.6 212.1222.6 236.4 TD-LTE系统所处(C)频段传播损耗较大上述计算依据Cost231HATA密集市区模型隔断损耗混凝土墙混凝土楼板天花板金属楼梯2010131018524001411.51.497 相比B频段,TD-LTE系统所处C频段穿透损耗较大11TD-LTE系统覆盖目标定义的多样性频谱效率定义为通过一定距离传输的信息量与所用的频谱空间和有效传输时间之比。相对于用户的速率目标,频谱效率单位化了用户的传输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 在对TD-LTE覆盖规划时,可以为边缘用户指定速率目标,即在覆盖区域的边缘,要求用户的数据业务满足某一特定速率的要求 调制编码方式及

5、编码速率也可以作为覆盖规划设计的目标。因为调整调制编码方式与编码速率与用户频谱效率直接对应,折射出了了覆盖区域的用户速率等级边缘用户速率目标区域边缘用户频谱效率区域边缘用户调制编码方式12关键技术及参数对覆盖的影响 天线类型RB配置小区用户数设备发射功率CP配置其它技术或参数GP配置13天线类型对覆盖的影响(1)LTE系统使用了多天线,而不同于TD-SCDMA的多天线为智能天线阵,LTE采用了多天线MIMO技术。对于下行公共控制信道,单天线端口的发射方式没有任何特殊处理,其预编码相当于透传,没有额外的增益;那么相对而言,发射分集的发射方式在多个天线端口(比方2、4)上发射,具有分集增益,可以帮

6、助提高公共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14天线类型对覆盖的影响(2)模式1单天线端口 无法获得多天线的好处,可以作为各种传输模式的性能对比参考 模式2传输分集 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带来频率选择增益,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调门限,从而提高覆盖性能模式3开环空间复用 对信噪比要求较高,会使其要求的解调门限升高,降低覆盖性能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 对信道估计要求较高,且对时延敏感,这导致其解调门限要求较高,覆盖性能反而下降模式5MU-MIMO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带来频率选择增益,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调门限,从而提高覆盖性能模式6 rank=1的闭环预编码 解调性能应比mode4

7、在多层多码字传输时要好 ,相对mode1的覆盖性能应该仍然会有所下降 模式7 单天线端口(端口5)该模式应该具有较好的覆盖性能 对于下行业务信道,不同的传输模式其覆盖方面的性能有差异15设备发射功率对覆盖的影响目前的链路预算,下行按照20MHz带宽最大46dBm发射功率,且按照每RB均分;上行按照终端最大23dBm发射功率来考察覆盖性能如果不考虑多小区间干扰的影响,那么发射功率越大,越能够补偿路径损耗和信号衰落等的影响,则其覆盖越远,覆盖性能越好。但是实际组网必需考虑小区间干扰的影响,发射功率不可能随意设置 16CP配置对覆盖的影响224576Ts21024Ts3ms3224576Ts 624

8、0Ts 2ms224576Ts 21024Ts 2ms124576Ts 3168Ts 1ms0Preamble格式 时间长度TcpTseq Preamble配置及支持的小区半径715.625us 196.875us 515.625us 96.875us GT107.34375 29.53125 77.34375 14.53125 可支持半径(km) 4096Ts 448Ts 157.292us 4(仅FS2) 9.375us 1.40625 17GP配置对覆盖的影响010203 TD-LTE中,特殊时隙内上下行转换点保护间隔GP将影响系统的最大覆盖距离 覆盖距离CGP/2,C为光速;根本时间单

9、位Ts1/(150002048)秒0.032552083us对于常规CP和扩展CP而言,同一特殊子帧配置下的GP可支持的小区半径根本是在同一量级的,但常规CP的GP支持的半径略大于扩展CP的GP支持的半径。通常采用常规CP的配置即可18RB配置对覆盖的影响对于下行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同等条件下,RB配置增多引起两方面的变化,一个是EIRP的增大,另一个是下行信道底噪声的抬升。EIRP增大可增加覆盖半径,而低噪声的抬升会减少覆盖半径,两方面的作用是相互消减的,这使其对下行覆盖的影响并不大对于上行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同等条件下,RB配置增多会引起上行信道底噪声的抬升,而对于终端其最大发射功率是有限

10、的,因此这会减少上行覆盖半径同等条件下,不同RB配置对于上下行信道的影响并不相同19小区用户数对覆盖的影响 小区用户数可以认为是系统负荷的折射出了,系统负荷升高,则系统干扰水平上升,所需的干扰余量越大,基站覆盖半径越小LTE在组网规划时,需要考虑容量与覆盖的折衷,找到两者的较佳结合点,从而降低投资本钱,提高费效比PDCCH不同格式的配置对应不同的聚合等级,占用的资源不同,使其可支持的用户数也不同。而不同的聚合等级又会影响PDCCH的解调门限,从而影响其覆盖性能。 对于PUCCH,如果需要支持多用户则需要配置更多的时频资源,对于上行信道,RB资源配置增大引起底噪声抬升,从而会使其覆盖性能下降20

11、其它技术或参数对覆盖的影响(1)天线挂高和下倾角的影响对固定的下倾角而言,基站天线挂高与覆盖距离成正比 21频率复用系数的影响其它技术或参数对覆盖的影响(2)频率复用系数越大,小区间干扰越小,则CIR可到达的极限也越大,对应覆盖半径应该越大,有助于改善覆盖性能。典型的情况如频率复用系数为3,异频组网的情况,CIR极限较大,此时影响覆盖性能的主要是系统噪声,也即噪声受限频率复用系数越小,小区间干扰越大,CIR可达到的极限也越小,对应覆盖半径应该越小。典型的情况就是频率复用系数为1,也即同频组网时的情况,CIR极限最小,此时影响覆盖性能的主要是C/I,也即干扰受限22灵活的系统资源配置支持不同场景

12、覆盖用户带宽N*RBMCS等级上行:29级下行:32级时隙比例系统提供9种空间秩数单/双流系统资源TD-LTE用户可用带宽灵活分配,边缘用户分配带宽会影响上下行覆盖半径时隙结构时隙配置越多,可改善用户覆盖传输流数采用单流发送分集或者单流赋形方式,可增大下行覆盖距离调制编码(MCS)等级降低用户的调制编码等级,可以提升覆盖用户目标速率 TD-LTE系统可灵活采用多种系统资源配置方式,支持不同场景的覆盖 TD-LTE试验网演示期间,需要覆盖用户期望获得高速率的体验覆盖原则可采用高MCS等级+多带宽方式根据数据业务需求确定用户覆盖目标速率23TD-LTE系统室外链路预算链路方向下行上行用户目标速率6

13、4kbps64kbps子帧配置2:1:22:1:2用户带宽7RB7RB调制编码等级QPSKQPSK最大发射功率46 dBm23 dBm天线数目eNB:2T UE:2ReNB:2R UE:1T区域覆盖率90% 90% 覆盖距离3.5 km0.54 km TD-LTE系统室外覆盖,用户终端功率较低,且单天线发射,造成上行信道受限24TD-LTE系统覆盖原则与策略覆盖的提升策略对室外较大区域覆盖场景,为eNB配置更多天线数目为用户配置充足的带宽资源,即使用户工作在较低调制编码等级下也可满足下行目标速率;利用小区间干扰协调,改善本区与邻区的信干比环境。覆盖基本原则根据用户规模合理配置边缘用户带宽资源根

14、据数据业务需求确定用户覆盖目标速率参照网络区域的信道环境选择合理的MCS等级25TD-LTE覆盖性能评估参数下行参考信号的RSRP参考信号的RSRQ业务信道的SINR覆盖性能评估参数上行接收干扰功率热噪声26TD-LTE系统组网性能研究 容量 TD-LTE系统容量目标使系统可提供最大的吞吐数据量使用户体验到最高速速率的吞吐量支持最大的用户数目 TD-LTE系统容量研究内容网络需要支持高速的数据吞吐量研究提升系统容量的时、频、天线措施研究改善边缘用户的速率性能研究扩大用户规模覆盖容量同频组网多系统共存27影响LTE系统容量的因素MIMO技术带宽资源分配方式CP长度分组调度算法基站功率容量28带宽

15、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1.LTE系统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要支持更大的系统带宽。目前系统支持的典型的带宽为:1.4MHz、3MHz、5 MHz、10 MHz、15 MHz 、20 MHz 2.系统带宽与峰值速率成正比,由于调度增益的缘故,用户吞吐量和接入用户数这两个量与系统带宽的关系比正比关系再高一些带宽的影响29分组调度算法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常见的分组调度算法 轮询(RR) 正比公平(PF) 最大C/I(MaxC/I) 轮询算法最公平,但算法的资源利用率不高,系统吞吐量比较低 综合考虑了用户的信道条件和用户之间的效劳公平性,能够在系统吞吐量和效劳公平性之间取得一定的折中 获取的吞吐量最大

16、,但其公平性最差 30基站功率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 LTE下行采用了半静态的功率分配策略,对于较为密集的市区场景(站间距较小),提升TD-LTE系统基站功率对于容量改善不大,因此在保证覆盖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发射功率不仅不会对系统容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可以防止导频污染;对于郊区和乡村以覆盖为初期首要目标的场景(站间距较大),提升基站发射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容量31CP长度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CP长度容量CP长度的选择必须遵循2个原则:一方面必须足够长,以防止严重的符号间和载波间干扰;另一方面又不能过长,否则过大的CP开销会带来额外的频谱效率的损失。通常情况下,使用短的CP,允许有限的I

17、SI,有利于实现高的系统容量CP的引入也带来一些影响:1)功率损失,只有的接收信号功率真正应用于OFDM解调;2)带宽损失,CP的插入使得OFDM符号速率降低,但是信号的传输带宽没有变换,造成频谱效率的降低32资源分配方式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半持续调度第一次资源分配采用动态调度,后续资源分配采用持续调度。其特点是只在第一次分配资源时进行调度,以后的资源分配均无需调度信令指示,节省了信令的开销,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容量。但是持续调度虽然能大大减少控制信令开销,但资源分配灵活性不够,且会造成一些资源冲突,资源利用率不高动态调度下资源分配采用按需分配方式,每次调度都需要调度信令的交互,这种方法比

18、较简单,灵活性高,如不考虑调度信令资源的限制,资源利用率是最高的,但动态调度的信令开销很大,限制了系统容量33MIMO对LTE系统容量的影响空间复用显著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传输分集可以提高链路传输性能,提高边缘用户吞吐量波束赋形可以提高链路传输性能,提高边缘用户,双流的波束赋形也可以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34TD-LTE容量规划根本原则1容量规划必须首先满足覆盖需求:TD-LTE建网初期以覆盖目标为主,分步建站,后期逐步提高系统的容量。2容量规划需要明确不同场景对网络容量的要求,灵活地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对于孤立小区、热点和室内场景,对网络容量的要求就是提供尽可能高的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 对于多

19、小区蜂窝网络环境,对网络容量的要求就是可以在提高系统容量和提高小区边缘性能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 35TD-LTE系统吞吐量分析TD-LTE系统理论吞吐量链路方向不考虑公共信道开销考虑公共信道开销系统配置下行101 Mbps72 Mbps上下行子帧配置:2:1:2 特殊子帧配置:10:2:2 系统带宽:20M(100个RB) 调制方式:64QAM 编码率:下行0.93 上行0.77上行33 Mbps25 Mbps天线方案小区平均吞吐量系统频谱效率用户平均吞吐量边缘用户吞吐量仿真配置基站:1+1,012.74 Mbps1.281.274Mbps514Kbps站间距ISD:555 m(密集市区)系统带

20、宽:20MHz , 100 RB子帧配置:5ms配置2个下行子帧基站功率:46 dBm小区调度用户数:10基站天线极化方式: 双极化,UE 2天线接收基站:2+2,0.516.50 Mbps1.651.650Mbps722Kbps基站:4+421.22 Mbps2.122.122Mbps978KbpsTD-LTE系统仿真吞吐量36TD-LTE系统容量特性 VoIP理论用户数 VoIP仿真用户数37TD-LTE系统容量策略TD-LTE系统组网容量策略业务面容量的改善措施扩充系统带宽,考虑同频组网,合理利用频率资源根据业务需求配置上下行时隙比例采用高效合理的调度策略,支持边缘用户提升速率采用高性能

21、的多天线技术优化天线自适应算法,采用SDM方式支持中心用户获得高速率体验, 采用SFBC或BF方式提升边缘用户的吞吐量采用MU-MIMO方式,提升小区吞吐量eNB采用8天线配置 控制面容量的提升策略 增加系统带宽,扩充频点数目抑制控制区域小区间干扰可支持更多的同时调度用户下行采用功率分配,上行采用功率控制 采用发射分集技术,增强信号接收38TD-LTE系统容量指标峰值速率小区频谱效率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小区最大激活用户数小区最大RRC连接用户数39TD-LTE系统内同频干扰eNodeB 1eNodeB 2TD-LTE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小区内同频干扰TD-LTE系统存在较严重的小区间同频干扰TD-

22、LTE的同频干扰:来自邻小区的相同RE上的干扰TD-LTE用户受到的同频干扰来自邻小区本小区无同频干扰覆盖容量同频组网多系统共存40同频组网是TD-LTE系统大规模组网的挑战 业务面影响 影响系统吞吐量 影响边缘用户吞吐量 控制面影响影响公共信道解调 影响用户规模 影响用户QoS 影响系统时延小区间干扰导致系统的载干比C/I性能恶化 同步信道广播信道控制信道参考信号 无法识别小区 无法同步 无法获得BCH配置无法获知系统配置信息和邻小区信息某特定用户无法获知自己的调度信息,上行传输的反馈信令等控制信息信道估计不准,数据接收误码率升高,影响用户QoS,造成传输时延扩大41解决同频干扰的组网策略(

23、业务面)业务面措施 小区间干扰协调边缘用户吞吐量提升幅度大,其误块率和QoS改善明显,上行系统吞吐量和用户速率都改善明显 波束赋形、IRC有效的改善边缘用户的信道质量,使用户速率改善明显功率控制上行系统吞吐量和用户速率都改善明显42小区间干扰协调 静态干扰协调 半静态干扰协调 不需要在X2交互负载信息 固定为每个小区的边缘用户分配相互正交的资源 X2接口交互负载信息 灵活的调整为边缘用户分配的资源 集合划分资源集合时,根据一定的原则尽量减少资源碎片,保证调度增益43功率控制上行功率控制决定用来发送某物理信道的一个DFT-S-OFDM符号上的平均功率。上行链路需要进行功率控制的信道/信号包括有:

24、共享信道、控制信道、探测参考信号、随机接入信道等。包括小区间功率控制(Inter-Cell Power Control)和小区内的功率控制(Intra-Cell Power Control)44波束赋形对于下行方向,基站可以使用发射端波束赋形技术将波束对准期望用户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提供期望用户的信号强度;降低信号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如果波束赋形时已经知道被干扰用户的方位,可以主动降低对该方向辐射能量。45解决同频干扰的组网策略(控制面)改善上行信道质量,提升信道的检测成功概率功率控制功率分配小区ID规划用户规模控制提升本区信道信号,减弱邻区信道同频干扰有利于控制采用较低编码率,提高抗干扰性能

25、有利于干扰随机化,优化信道时频位置,改善干扰状况46TD-LTE系统小区ID配置相邻小区要采用不同的主同步序列 不同小区SSC循环移位均不相同 不同小区的小区专属参考信号的频域shift不同 不同小区的上行参考信号跳频图案、序列移位图案不同 PCFICH对于CELL_ID的要求,最好是保证相邻小区频域起点位置完全错开 小区ID配置的约束条件对于PDCCH、PHICH和PUCCH、PRACH,暂时不予考虑对于小区ID配置的约束 邻区使用相同ID会产生干扰,所以不同小区的ID应该不同47同频组网是TD-LTE大规模组网的关键大规模组网时做好小区ID的规划分层网络采用不同频点部署采用ICIC算法优化

26、小区间干扰利用波束赋形提高边缘用户抗干扰性能试验网建设初期保持轻度的系统负荷48TD-LTE系统与其他系统共存干扰分析系统间干扰类型杂散干扰(发射机带外干扰)阻塞干扰(强信号干扰)互调干扰(最强干扰信号)覆盖容量同频组网多系统共存49多系统间隔离度要求杂散和阻塞干扰隔离度干扰系统被干扰系统杂散隔离度要求(dB)阻塞隔离度要求(dB)TD-LTEGSM9002638TD-LTEDCS18002646TD-LTEWCDMA3061TD-LTETD-SCDMA2861GSM900TD-LTE3030DCS1800TD-LTE3030WCDMATD-LTE3027TD-SCDMATD-LTE3022

27、多系统合路器或 POI指标应满足隔离度要求 防止TD-LTE与其他系统上下行时隙碰撞,可大大降低系统间干扰的强度,减少共址或者共天馈部署的工程难度50 TD-SCDMA(B)与TD-LTE的三阶互调信号对DCS1800(上行)有干扰 TD-SCDMA(A)、 TD-SCDMA(B)和WCDMA(下行)的三阶互调信号对TD-LTE有干扰 对于上述系统共存的场景,如室内、地铁,可采用收发分缆的方式消除互调干扰的影响多系统间互调干扰互调干扰分析DCS1800上行TD-SCDMAA频段TD-SCDMAB频段WCDMA下行TD-LTEC频段被干扰系统51如果共址,优先垂直部署天馈,再选择平行部署天馈,防

28、止天面正对多系统共存组网策略1 优先保证系统间时隙对齐,防止系统间交叉时隙,可大大降低工程隔离难度 优先采用空间隔离,再考虑共址,然后考虑共天馈系统间干扰控制策略如果考虑共天馈,可考虑采用带通滤波器设计合路器件指标,保证提供足够的系统间隔离52目录TD-LTE组网思路TD-LTE系统设计指标TD-LTE系统组网性能介绍 上海世博园示范网组网案例TD-LTE系统组网策略 53TD-LTE与TD-SCDMA协同覆盖TD-LTE可以采用与TD-SCDMA共站址的方案TLRU02TLB60ATLRU02TLB60A54TD-LTE与TD-SCDMA覆盖能力比照TD-LTE 2天线TD-LTE 8天线T

29、D-SCDMA1.14km0.54kmTD-SCDMA实际建网站间距为500米TD-LTE(2天线配置)可与TD-SCDMA共站址覆盖室外注:上述链路预算不考虑室外穿透覆盖室内55TD-LTE系统室外覆盖天线方案22、82 LTE双极化天线,2发2收或8发2收81 TD-SCDMA8阵元智能天线或4+4双极化天线,8发1收21 GSM双极化天线,1发2收11 GSM前期单天线,1发1收88、44 LTE-Advanced8天线或者4天线,8发8收或4发4收多天线是天线技术发展的趋势56不同天线方案性能比照 无线环境 密集市区( 站间距ISD=555 m ) 系统带宽20MHz , 100 RB

30、 子帧配置DL:UL=2:2 基站功率46 dBm 小区调度用户数10 UE2天线接收 垂直极化 基站天线 4+4双极化型态,(2、4、8通道设置)57不同天线方案仿真比照天线方案扇区平均吞吐量用户平均吞吐量边缘用户吞吐量基站:1+1,012.74 Mbps1001274Kbps100514 Kbps100基站:2+2,0.516.50 Mbps1291650 Kbps129722Kbps141基站:4+421.2 Mbps1662122 Kbps166978 Kbps19058不同天线方案比照TD-SCDMA建网时建议直接采用兼容TD-LTE频段的宽频44双极化天线,便于后期TDLTE建设时

31、共天馈TD-SCDMA没有宽频天线时TD-LTE可以选择共站址,天线采用窄频44双极化天线也可以选择共天馈部署,将原有天线替换为宽频44双极化天线TD-LTE建网初期使用双通道基站保证根本的覆盖与容量,后期升级为八通道,进一步提升上行覆盖和下行容量,天线无需再升级扇区吞吐量系统天线方案性能比照边缘用户吞吐量成 本双通道到4通道再到8通道,平均30%的比例递增平均40%的比例递增平均20%的比例递增吞吐量/本钱2通道为基准:14通道:1.188通道:1.36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基站44双极化天线& 8通道基站TD-LTE系统天线方案建议59TD-LTE系统基站与天线部署策略TD-SCDMA已有现网

32、TD-SCDMA新网建设TD-SCDMATD-LTE分用窄频天线TD-SCDMATD-LTE共用宽频天线TD-LTE8天线基站 TD-SCDMA升级为宽频44双极化天线 TD-LTE与TD-SCDMA共天馈TD-LTE使用2天线基站 TD-SCDMA延续使用窄频44双极化天线 TD-LTE独立建设C频段4+4双极化天线 TD-LTE与TD-SCDMA共站址 TD-LTE使用2天线基站 TD-LTE升级为8天线基站 天馈系统不再升级60TD-LTE与TD-SCDMA共天馈 目前业内已有支持A+B+C三个频段的4列双极化智能天线产品 该类型天线各频段的驻波比以及天线增益均满足TD-SCDMA和TD

33、-LTE的需求,便于网络的平滑演进TD-LTE 4列双极化智能天线产品参数61TD-LTE系统室内组网双通道布线方案(SU-MIMO)分层SDMA方案(MU-MIMO)单通道交叉布线方案(SU-MIMO)室内MIMO实现方案62双通道布线方案 将现有2G/3G单缆分布系统改造成上下行分缆的分布方式,目前的2G/3G上下行分缆系统方式为上下行分开,通常TD-SCDMA接入上行分缆。目前考虑TD-LTE基站两个通道引入此类上下行分缆系统,具体实现可有三种方式。该方式对现有2G/3G系统影响较大,需要两套完整的系统,相对本钱较高。较适合地铁、隧道等采用多种制式POI合建的双缆式分布系统的大型场馆或楼

34、宇等场景。63直接合路于Tx和Rx 将TD-LTE MIMO两路信号分别与室分系统的Tx与Rx进行末端合路。能充分折射出了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 无需对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任何改动。 Rx一路TD-LTE上行时隙受多系统下行信号影响,互调干扰严重; 假设将WLAN独立组网将增加原室内分布系统的投资本钱。64Tx/Rx更换双极化天线 将原单极化天线更换为双极化天线,增加一路馈线合入TD-LTE的一路信号,其另一路信号与原室内分布系统的Tx后端合路。能充分折射出了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 无需增加天线布设数量和位置,仅更换 Tx天线类型; 多系统合路干扰较小。对多系统使用新型双极化天线存在风险和协调难度; 全向双极化吸顶天线需研发,待测试验证其可行性; 对于线槽方案已施工的建筑,增加一路馈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