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_第1页
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_第2页
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_第3页
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_第4页
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艺术创新设计历史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人类从事手工劳作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最早的工具也许是较易加工的木、石、骨器,可以说人类的文化最早是写在木、石、骨上的。 设计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局部:一是自原始社会以来至 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产品和设计;二是工业革命以来所设计的产品和设计品类。无论是手工业时代的产品还是大工业时代的产品,它们都是设计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一).陶瓷艺术设计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陶瓷造物。陶瓷包括陶与瓷两种品类,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下,外表有的有釉,有的无釉;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

2、,烧造温度在1200度以上,外表有釉。在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如紫砂器等。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如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马厂、马山等彩陶。 中国的瓷器在两千余年的开展历史中,品类丰富,一般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类。 中国隋唐时代的陶瓷生产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最辉煌的时代,前所未有的庞大瓷业系统形成了众多的名窑名品,最著名的是“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最杰出的民窑体系,除生产白瓷以外,还兼烧黑、花、青瓷。 景德镇自元代起作为中国的瓷都而闻名中外,最著名的产品是釉下彩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明代青花装饰上承宋、元之

3、风而又具清秀典雅之象,造型渐趋小型化、日用化。民间青花装饰率意自然,具有大写意的风格。 瓷器真正的百花齐放是在明清时期,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彩瓷百彩流芳。二.青铜器设计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经过15世纪,其特点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这种时代文化和文明的物化形态,代表了三代社会物质文化的最高水平。三.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木器如在木碗上涂上采自漆树上的漆,从此写下了中国7000年的漆工艺设计史。 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工艺十分兴旺,秦汉统一后,漆器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髹涂、描绘为主的漆

4、器及工艺,如大型的木器家具、车具、建筑彩饰等;二是以木、卷木、皮、竹、藤、铜、夹纻等材料为胎骨的容器类漆器,此类漆器工艺设计和加工复杂,漆艺的品质极高。 唐宋开始,器皿类的漆器开始退出使用的领域,而向陈设方面开展,形成了以雕漆为主的工艺设计新模式。元代是雕漆工艺开展的顶峰时期,浙江嘉兴出现了张成和杨茂两位巨匠。 汉代以后,尤其是唐宋时代,使用金银等贵重材料制作碗、杯、盘、瓶等一类的容器成为贵族阶级的风气。 中华民族以其独有的智慧在造物生产和文明进程中,不仅设计和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玉器,成为中国造物文化的一局部,并形成和培育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崇尚玉器品德的观念和意识。 中国古代家具以竹木为主

5、。宋代以前的家具以低矮型为主,自宋代起,开始流行高坐家具。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明式家具被誉为中外家具设计的典范。二.西方的艺术设计一.西方的古代设计 中国古代的设计与造物可作为东方设计的一个代表。在西方,古代的造物和设计同样精彩。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方的狩猎民族已经制作出带动物型的投枪器一类的工具。新石器时代,欧洲出现了陶器,新石器时代中期,出项了彩陶,同时,金属工艺亦兴旺起来。陶器以古希腊的黑绘、红绘和白底彩绘最负盛名。 与古希腊陶器媲美的是古罗马的银器工艺,采用錾刻方式装饰着复杂的画面。 中世纪欧洲的的工艺造物和设计以金属、玻璃等工艺最为突出,家具设计水平极高,装饰豪华。文艺复兴时期,工艺设计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了以浪漫风格为特征的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