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因子对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关系 人为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态因子对植物景观营造的关系人为因子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生态因子的划分是人为的,其目的只是为了研究或叙述的方便。实际上,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生态因子分析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另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也存在着相互补偿或增强作用的相互影响。生态因子在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的
2、同时,生物体也在改变生态因子的状况。去年月下旬,在“千湖之省”湖北的孝昌县花山村,一辆辆消防车正进村送“救命水”。 在湖北,全省一度有个县市的雨量为近年来最少,受旱农田面积达到万亩,约占耕地三成,有万人饮水困难。最近一轮降水过后,全省重旱地区有所减少,旱情有所缓解,但仍有个县市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少,降水对中稻泡田、插秧增水作用有限。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米多。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
3、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大旱调查:人为因素不可忽视长江水利委员会防灾减灾处说明,多年来,南方一些省份农业生产用水很粗放,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也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应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发生灾害性强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时间延长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这对各地水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能抵御区域性突发强
4、降水,还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设,要补的课很多。上图为5月23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下图为5月6日拍摄的长江江西九江段水位浮标的位置情况。生态因子对植物景观营造的关系生物一、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2)消耗性使用价值。 (3)生产使用价值。 (4)娱乐与生态旅游。2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1)生态系统生产力。(2)保护水资源。 (3)保护土壤。(4)调节气候。 (5)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6)物种关系。二、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野生植物资源,以破坏农村生态为代价构建城市生态 (2)生物多样性很低,景观、生
5、态系统和物种单一 三、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生物多样性应用的例子(杭州西湖茅家埠景区)茅家埠景区是示范性的杭州人工湿地公园之一,具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独特的景观营造手法。茅家埠景区共有植物105科、222属、292种。 2茅家埠景区湿地自然景观的营造首先,宽阔水域水体植物景观的营造。其次,小水面精致水景的营造。(2)建筑与植物的搭配茅家埠景区建筑形式丰富,总体风格却都朴素、自然,与湿地景观搭配和谐、融为一体。民居建筑作为景区内的餐饮、商业服务设施,以建筑组团的形式呈现,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在湿地植物、水体的掩映下异常秀丽、朴素。尤其是屋旁水杉等尖塔形树种的搭配,江南风韵倍增。生态因子对植物景观营
6、造的关系地形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不同的起伏形态,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的总称,此类地形地貌也被称之为大地形。微地形是相对于上述大地形而得出得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的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面积较小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微地形可以按照其坡度的起伏的流畅程度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和直线型。曲线型微地形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一)地形(二)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景观结构作用2)空间构成作用3)美学作用4)造景作用5)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1)景观结构作用在景观设计的各个要
7、素中,地形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形是景观设计各个要素的载体,为其余各个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的存在提供个一个依附的平台。地形就像动物的骨架一样,没有地形就没有其他各种景观元素的立身之地,没有理想的景观地形,其他景观设计要素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讲,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决定着景观方案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说在地形的作用下景观中的、轴线、功能分区、交通路线才能有效的结合。2)空间构成作用 众所周知,城市是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是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城市空间给人一种建筑感和人工色彩非常的厚重的压抑感。景观行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是是受到人们对这种压抑的反抗。如明代计成所言凡结林园,无分
8、村郭,地偏为胜,可见今天的城市限制了景观园林存在的方式。地形在改变这一状况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比如,视线开阔地形平坦的微地形可以构成开放的空间;坡地、山体和水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景观公园。3)美学作用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美学作用。地形可以更为容易的模仿出自然的空间,如林间的斜坡,点缀着棵棵松柏杉木以及遍布雪松的深谷等等。中国的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根据地形来进行设计的。 例如苏州园林的名作狮子林和网师园,北京的寄畅园,扬州的瘦西湖等等。他们都充分的利用了微小地形的起伏变换,或山或水,对空间尽心巧妙的构建和建筑的布局,从而营造处让人
9、那以忘怀的自然意境,给游人以美的享受。狮子林网师园寄畅园瘦西湖4)造景作用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起到造景的作用。地形既可以作为景物的背景,以衬托出主景,同时也起到增加景观深度丰富景观层次的作用,使景点有主有次。由于地形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波澜起伏的坡地、开阔平坦的草地、水面和层峦叠嶂的山地等等,其自身就是景观。而且地形的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5)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
10、(三)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处理原则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3)坚持节约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5)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运用抽象的手法,创造出新的景观空间6)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原始自然风光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在进行园林地形设计时,常遇到原有地形并不理想的情况。这就应从原地形现状出发,结合园林绿地功能、工程投资和景观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设计方案。这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坚持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我国造园传统,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著称。造园应因地制宜,各有特点,“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要就低挖池,就高堆山3)坚持节约改造地形在我国
11、现有技术条件下是造园经费开支较大的项目。尤其是大规模的挖湖堆山所用人力物力更大,俗话说:“土方工程不可轻动”,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全面分析,多做方案,进行比较,使土方工程量达到最小限度。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包含了节约的原则。要尽量保持原有地面的种植表土,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尽可能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地的山石、土方。堆山、挖湖要结合进行,使土方平衡,缩短运距,节省经费。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要符合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要认真考虑土壤物理特性、山的高度与土坡斜面的关系以及对岸坡度是否合理等问题。确保工程稳定牢固,避免发生崩坍。不能只求艺术效果而不顾工程质量。同时要使园林
12、的地形地貌合乎自然山水规律,但又不能追求形式,卖弄技巧,力求使园中的峰壑峡谷、平岗小阜、飞瀑涌泉和湖池溪流等山水诸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5)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运用抽象的手法,创造出新的景观空间直线型的微地形是由曲线型的微地形演变而来,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抽象的设计手法,也可以说是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所表达的意境与情趣就完全不同。建筑师高迪曾经说过曲线是属于上帝的,直线是属于人类的,但当曲线的地形与直线的构筑物相结合时,却产生了意想不道的美景。 例子 爱悦广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没有什么特殊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被做成下沉式广场,起到了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其折线、下沉广场加层层升起的平台,极具视觉冲击力。6)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原始自然风光这一原则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地块的原始地貌,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尽量保持地块的地形感,体现当地的乡土风貌和地形特征展现自然风貌。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所模拟地形的高度、大小、外观等地表特征,对设计地块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景观。生态因子对植物景观营造的关系气候因子1、光照2、温度3、水分4、空气光照 (一)阳性植物 (二)阴性植物 (三)中性植物 温度耐寒植物半耐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抽调巡察管理办法
- 村级组织管理办法
- 新解读《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
- 2025年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物流行业技术创新报告
- 202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 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潜力研究报告
- 游戏化教学设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报告
- 文化产业园招商模式变革趋势:2025年可行性深度解读
- 农村农业生产计划执行协议
- 职业培训学校宣传课件
- 餐饮食堂食品安全法培训
- 国企职工待岗管理办法
-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完整版
- 2025建筑工程土石方挖掘与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智慧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网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慢阻肺健康宣教
- 2025《学前教育法》知识题库(含答案)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应用题(178题)(附答案)
- 利通·天鹅湖——白塔湖项目总体策划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