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_第1页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_第2页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_第3页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_第4页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2011-9-2 9:09:02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王 杰艺术是什么?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有什么功能和作用?艺术的意义究竟是唯一的还是多重的?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艺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在古典美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中都曾经得到系统而明晰的解释,然而,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并未得到真正的说明和科学的解释。阿尔都塞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作用都必须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去理解和说明,才能真正得到科学的解释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理论视角就是一

2、个基本的前提。阿尔都塞认为“如果不采取阶级斗争观点的话,谈论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整个实现过程就仍然会是一种空想,因此要采取再生产观点,就要最终采取阶级斗争观点。”从阶级斗争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艺术问题,那么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审美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等理论问题就成为绕不开的问题,不在理论上作出明晰的回答,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就是没有权力声称自己在理论上的彻底性。一、由“东方情调”讨论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关于以“东方情调”为特征的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意义的讨论,是近年来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话题。由此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后殖民和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本土艺术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用理论语言来表达,*本文*来

3、源*教育城*论文网*近年来,对阿尔都塞学派的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阿尔都塞本人是一个理性精神和批评精神都很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意识形态问题作了深刻系统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批评理论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哲学基础。阿尔都塞学派的批评理论主要由二批受阿尔都塞思想和理论方法影响的批评家所建立和发展。由于西方批评理论有没有复杂社会背景,也由于许多批评家理论素质方面的原因,阿尔都塞学派的批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偏激和理论上的简单化倾向。本文着重探讨这种偏激和简单化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以便对在意识形态理论框架中,人文科学,特别是批评理论有没有共同性这个问题作出思考和回应。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和文化关

4、系中获得解放的条件和可能性是阿尔都塞学派所提出并极力解决的理论问题。从学理上说,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对主体的再生产方式作出批评性分析;其次,对在现代文化中意识启蒙的可能性作出论证。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正好处在这两个方面的联结点上。阿尔都塞的基本思路,不是通过张扬审美乌托邦而强调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从而达到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努力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机制,通过分析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共同基础及其差异,说明主体的再生产与主体审美启蒙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深入地探讨了通过改造主体而改造社会的条件和可能性。在后现代文化条件下,审美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形式,阿尔都塞

5、的思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篇著名论文中,阿尔都塞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通过意识形态这个中介把个体转换为主体的有关问题。关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提出了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命题:1、意识形态表现了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想象*本文*来源*教育城*论文网*34 :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2011-9-2 9:09:02 在这里,“想象关系”和“实践”是最为关键也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想象性是阿尔都塞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指个体的欲望对象必然伴随着想象性变形。意识形态作为个体与社会交流的媒介,或者说个体的社会性对象,也是以想象关系为基础的。

6、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着的有机体,充满着历史的必然要求以及这种要求暂时不可能解决的深刻矛盾,意识形态对这些矛盾作出想象性的解决,使不同的个体相互联系并得到交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生产方式的上层建筑,阿尔都塞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的特点是想象关系,但不是自由的和任意的想象性,而是由一定的阶级利益和现实利益所支配和制约的想象性。通过在视点(立场)、距离、媒介等方面的强有力的规定,意识形态有效地完成并保障了主体的再生产。由于意识形态以想象为其基本机制,因此表面上具有非决定性的形态和特征。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理论分析把握审美意识形态中的支配力量,从而为主

7、体的启蒙和意识解放提供理论支持。问题在于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马克思早就指出,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形式,阿尔都塞也指出,可以区分出伦理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美学的等等不同的意识形式。这些意识形式都以想象性为特点,服从于再生产的要求,那么,艺术与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就成为阿尔都塞学派理论视野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此,阿尔都塞曾经作过不同的解答,在一封论艺术的信中,他明确指出艺术不是意识形态: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复杂很困难的问题。然而,我能告诉你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些方向。我并不把真正的艺术列入意识形态之中,虽然艺术的确与意识形态有很特殊的关系。在抽象画家克勒莫尼尼一文中,他进一步

8、写道: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一种既是美学的又是意识形态的意图产生出来的。一件艺术作品能够成为意识形态的一成分,就是说,它能够被放到构*本文*来源*教育城*论文网*也许人们甚至可以提出下述这样一个命题,由于艺术作品的 特殊职能是通过它同现存意识形态(不论以任何形式出现)的实在所保持的距离,使人看这种实在,艺术作品肯定会产生直接的意识形态效果,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保持的关系比任何其他物体都远为密切,不考虑到它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特殊关系,即它的直接和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效果,就不可能按它的特殊美学存在来思考艺术作品。阿尔都塞从一个角度表达了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来

9、把握问题的实质,从理论上说并不彻底,因为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得到说明。事实上只有对日常生活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作出理论分析,纠缠着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乱麻才可能完全解开,而这一方面正是阿尔都塞学派的薄弱点。阿尔都塞思考的中心凝结在“现实生活关系”这个焦点上,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利益影响和制约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基本意识形态与艺术的区别在于,前者用某一阶级利益和视点来规定并且部分掩盖现实生活关系,而艺术则通过审美手段让人们正视现实生活关系。阿尔都塞认为,人们只有正视现实生活关系,彼此之间才能打破社会的划分而实现深层的沟通。这个要求在哲学和理论学科方面是合理的,对于艺术这种形象性的

10、存在来说,形象本身与现实生活关系就隔了一层,而且由于感觉和情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人们之间怎样实现相互交流和沟通就是一个有待说明的问题。二、阿尔都塞学派的批评实践及其理论阿尔都塞是一个严谨的学院化哲学家,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他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和阐发,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重要贡献。在美学方面,除了一封论艺术的信和两篇评论文章以外,没有更进一步的阐发。把意识形态理论在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加以拓展和发挥的工作,主要由一批深受阿尔都塞思想影响的文学批评家所承担。由于阿尔都塞学派主要活跃在政治理论和哲学领域,也由于阿尔都塞学派是一个松散的理论流派,作为一个学派的统一性主要是理论基

11、础和方法论的一致性。然而,80年代以来,阿尔都塞的理论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影响十分广泛,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性理论,对不同的文学批评影响的程度与方式又很不相同,因此,阿尔都塞学派的文学批评在外延上不像法兰克福学派那样简单明确。这个学派的主要批评家有法国的马歇雷、让路易博德里、柏利巴、克丽斯托娃,美国的保罗德曼、詹姆逊和英国的伊格尔顿等。马歇雷是与阿尔都塞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名著文学生产的理论和著名论文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都是在阿尔都塞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与阿尔都塞一样,马歇雷的文学批评理论以1968年“5月风暴”为界线,划分出前后有别的两阶段,后期撰写*本文*来源*教育城*

12、论文网*34 : 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视野及其局限2011-9-2 9:09:02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马歇雷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主要是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吸取了语言学研究有关成果而展开的。在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一文中马歇雷主要吸取了R柏利巴划分职业性语言实践和更高一级语言实践的理论。马歇雷指出,文学作为更高一级语言实践,对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通过“想象性”机制来加以协调和解决的,这种想象性和精神性的语言通过系统的文学教育而得到连贯性的表达,或者说,获得自己的实践基础。文学即是多种语言矛盾的统一体,又是这种矛盾的产物,文学作品通过把矛盾冲突统一起来从而超越了单一语言视

13、角的局限,从而呈出现实生活的矛盾。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学修养,而且需要科学的态度和能力,即通过分析这种语言的冲突而把握现实生活关系的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过高的、充满学院化色彩的要求,因为现实的日常生活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的理论。因此,一般大众的意识启蒙以及更新生活的愿望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就成为马歇雷理论的一个盲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想象性关系的物质基础,从再生产角度,研究了主体与意识形态以及现实生活关系的复杂联系,或者说,多元决定关系。在分析浪漫主义文化的社会作用方面,阿尔都塞的观点和方法较卢卡契和法兰克福学派要彻底而深刻,为建立马克

14、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要真正回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的特殊性,以及它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还有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有待说明,马歇雷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詹姆逊的理论较好地深化和丰富了阿尔*本文*来源*教育城*论文网*如果此说不谬,那么个别意识形态就不是“出生”于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中,而是来自阶级斗争搏斗的社会各阶级的存在状况,比如他们的实践、他们的斗争经历等等。阿尔都塞学派的文学批评精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分析,然而严格地说这种理论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在给魏特曼的信中马克思曾经说过,阶级的发现并不是他的

15、功劳,在他之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把阶级的存在、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与生产方式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并且找到了分析这种内在联系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中简单地强调对抗事实上只停留在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水平,并不能达到对问题的真正解决。理论的任务就在于对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出分析,在这里,现实的经验就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作为阿尔都塞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家,詹姆逊在中,阿尔都塞把马克思的理论方法表述为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决定一种结构的因素,以及与这些因素的结构性关系,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影响的这些关系的所有效果。”在这里,阿尔都塞用结构的概念代替了生产

16、关系的概念。虽然在后期的论文中阿尔都塞改变了这种表述,但是,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仍然是其理论的内在的基础。在把阿尔都塞的思想方法具体运用于第三世界文学研究时,结构关系的概念也就表述为“民族寓言”的概念。对于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来说,“民族寓言”是一种对抗性的力量,它表征着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国际关系以及现代文化背景中的悲剧性境遇、抗争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民族寓言h作为第三世界民族文学艺术的特征,的确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倾向构成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结构关系,并且在作品的主题、题材、语言风格等形式方面表现出来。阿尔都塞学派文学批评的理论特长,就在于能够较好地分析这种关系。然而,正如马克思在论述

17、古希腊艺术时说的,困难并不在于说明这种形式与一定的社会形式相联系,困难在于说明为什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难以作出直接分析的。关于“民族寓言”的特殊审美魅力,詹姆逊是这样解释的“他们的日常生活现实是建立在团体相互依赖的原则之上的”。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在理论上仍然是较为初步的。根据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阐释,这样一种“日常生活现实”属于非现代化的“过去”,因此,在对待第三世界民族的日常生活的态度方面,应该说詹姆逊的价值尺度是分裂的:肯定其团体性原则而否定它在历史进步维度上的“落后”,我认为,这种价值分裂根源于阿尔都塞理论的结构性原则。事实上,用结构性原则来解释历史,只能是理论分析的一部分。在阿尔都塞学派的理论中,时间性的维度被暂时悬置起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并不进入意识形态的结构关系中。由于忽视了时间性和历史性这个维度,对意识形态冲突双方的统一性就难以作出分析。没有联系的环节和某种统一性,那么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就是不可能的。具体在美学方面,阿尔都塞学派把批评的中心转向本文,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来说,理论分析的基本目标是作为本文基础的社会关系,这是阿尔都塞理论分析的盲点之一。我以为,本杰明对“韵”的理论分析虽然没有系统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