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
2、、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
3、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赏析:类比,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济”,渡水,又有救助、拯救的含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坐观垂钓者,
4、徒有羡鱼情。赏析: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总结:乍读此诗可能不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 “平”“涵”“混”“蒸”“撼”等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写出来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这首投赠诗,也因此
5、成为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七、文学常识 律诗的特点 1、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2、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5、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八、 问题探究(1)诗歌首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参考: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好在哪里?参考:“蒸”即蒸腾。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
6、的情景。“撼”即撼动。从听觉和触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诗人感到脚下的城楼都在晃动。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的气势。(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参考: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 “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 “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委婉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九、诗歌主旨这首诗虽是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
7、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阔,语句豪迈清新,委婉亲切,充分体现了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十、板书设计【基础过关】孟浩然(689-740),名浩,字 ,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 ”,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答案】 浩然 王孟【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2)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3)济,渡。(4)端居,闲居、平常家居。(5)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答案】(1)涵虚:指水映天空。涵,
8、包含。虚,天空。(2)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3)济,渡。(4)端居,闲居、平常家居。(5)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八月湖水平, 。气蒸云梦泽, 。2、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答案】1、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2、欲济无舟楫 徒有羡鱼情【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涵”“撼”“楫”“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描写洞庭湖湖面之阔,水天合一的宏大气象的句子是: , 。2、写出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
9、势的句子是: , 。3、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另翻新意的句子是: , 。4、诗人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的句子是: ,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答案】1、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3、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5、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6
10、、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7、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涵”“撼”“楫”“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2018·周口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二期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坐观垂钓者。”诗人巧为设喻,这里的“坐观者”指 _,“垂钓者”指 _。【答案】 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 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
11、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坐观者指诗人自己(孟浩然),垂钓者指居官位者(当官的人)。2赏析诗句并体会加点字的作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答案】 “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蒸”,蒸腾的意思;“撼”,摇动的意思。这两
12、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浪涛奔腾、波澜壮阔的气势。(二)(2018·陕西初二期中)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济,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诗歌首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答案】 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非常阔大。【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
13、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恢弘的景象描绘出来。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解析】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诗句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一要读懂诗句,二要联系写作背景。(三)(2019·福建初二月考)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
14、相,完成下列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景象,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c颈联写诗人欲渡湖无船为喻,表达自己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d尾联巧妙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答案】 c【解析】 颈联写诗人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在圣明时代闲居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自己想要做官却无人举荐,也没有途径,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
15、心情。故选c。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本诗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想要入仕从政的愿望,希望得到引荐推举。【解析】 做此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中要注意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四)(2019·广东初二期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
16、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9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答案】 涵虚:指水映天空;端居:闲居、平常家居。【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涵虚混太清”意思的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端居耻圣明”意思是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端居:安居、闲居。10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 想要渡河,却没有船只;在太平盛世却因赋闲在家而感到羞愧,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要当官却苦于无人推荐的心情,渴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解析】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张丞相即张
17、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中“欲济无舟楫”,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要当官却苦于无
18、人推荐的心情,渴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五)(2019·山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1用现代汉语翻译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答案】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解析】 诗词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可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描绘,使内容或画面更加丰富。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气蒸:一作“气吞”。云梦泽:古代
19、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摇动。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12诗中的“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两句,采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比喻(或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想从政,但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的愿望。【解析】 1)明确手法。从“舟楫”看出是比喻。2)分析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
20、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3)情感。表达了自己想从政,但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的愿望。(六)(2019·江苏淮安田家炳中学初二期中)阅读下面诗,完成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3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言外之意是_。【答案】 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并体味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是孟浩然赠给张九龄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
21、专指张丞相。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出仕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帮助和引荐。据此理解填写作答。1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备受后人赞赏。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答案】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
22、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洞庭湖水气蒸腾、烟波浩渺,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的景象,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本题也可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赏析。(七)(2017·四川初二期中)诗歌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5请说说“气蒸云梦泽,波
23、撼岳阳城”中加点字的妙处。【答案】 “蒸”是“蒸腾”的意思,“撼”是撼动的意思从视觉和听觉、触觉上写出了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的博大气势,雄浑壮阔,极富感染力。【解析】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境方面考虑。16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设喻、用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解析】 诗歌
24、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诗用设喻、用典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八)(2019·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9“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答案】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圣明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
25、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浩大声势。语句“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圣明”指的就是指的“太平盛世”。据此理解可填写作答。20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答案】 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歌的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云梦二个大湖上,水气蒸腾,放眼望去,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波涛
26、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通过描写突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在突出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的同时,寄寓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企盼能够得到张丞相引荐,从而实现出仕做官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九)(2018·全国初二单元测试)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答案】 秋水涨满,与岸齐平,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水汽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
27、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一定要把烟波浩渺汪洋壮阔的景象描绘出来。22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答案】 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做官的愿望和无人引荐、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解析】 考查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对抒发感情的作用。“欲济无舟楫”是比喻修辞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用典,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
28、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十)(2019·山东初二期中)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
29、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描写出了云梦泽水气蒸腾, 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雄浑壮阔景况。【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气蒸云梦泽”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岳阳城”,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使岳阳城都感到震撼。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云梦泽水气蒸腾, 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雄浑壮阔的景象。据此理解作答。45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用典,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想出来做官
30、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而从政的心愿。【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的尾联中的“坐观垂钓者”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出仕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张九龄举荐,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据此理解作答。4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答案】 c【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孟浩然西游长安,
31、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后四句委婉含蓄地表达的这种愿望,所以“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十一)(2019·吉林初二期末)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
32、时的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答案】 b【解析】 b. “欲济”句中“济”即渡,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故b错误,选b。24品味“蒸”和“撼”的妙处。【答案】 “蒸”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笔力千钧,使人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的场景,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1)解释字的意思。“蒸”蒸腾的意思,“撼”是摇动的意思。2)解读语境意思。“蒸”这里指水汽蒸腾弥漫云梦泽,“撼”这里指水波摇动岳阳城、3)分析效果。“蒸”写出了水汽之大,写出湖
33、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撼”采用夸张的手法,借岳阳城的动来衬托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4)感情。本诗从题目和尾联看出其具有请求举荐的政治目的,所以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5“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言外之意是_。【答案】 想要做官却没有途径 希望借张丞相一臂之力 【解析】 本题考查主题。最后两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
34、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十二)(2018·全国初二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8下列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颔联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颈联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尾联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
35、语。【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来梳理内容。b. 颔联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39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表达效果。【答案】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使岳阳城天摇地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这两句诗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歌名句,需要从句子的含义、句子采用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入手分析。做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
36、境。结合关键词“蒸”“撼”来分析。“蒸”,蒸腾;“撼”,摇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蒸”字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烟波浩渺的样子,“撼字写出了洞庭湖波浪力量巨大,要将岳阳楼城摇动似的。(十三)(2018·甘肃初二月考)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3这首诗的体裁是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答案】 五言律诗坐观垂钓者 徒
37、有羡鱼情【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的体裁,及用典的写作手法。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本诗是七言律诗。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4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答案】 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对重要经典语句的赏析,赏析诗歌名句,需要从句子的含义、句子采用的艺术手法、表达
38、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入手分析,据此解答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本题注意对“蒸”字的赏析。35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案】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张丞相的引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三、课外诗歌鉴赏(一)(2019·江苏初二期中)阅读诗歌,回
39、答问题。归故园作唐 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释:这首诗是唐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弟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青阳:指春天。岁除:年终。永怀:悠悠的思怀。虚:空寂。42“松月夜窗虚”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借景抒情。借迷蒙空寂的夜景抒发了内心落寞
40、惆怅,衬出了怨愤的难解。(如从双关角度也可以。)【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松月夜窗虚”的意思“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43首联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分析态度是否相同。【答案】 不相同。“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诗人对求仕的心灰意冷,他打算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欲济”“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积极出仕
41、,渴望被举荐。【解析】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态度是否相同。首先明确态度,然后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理由。归故园作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二)(2018·陕西初三)诗歌鉴赏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7请用“/”划出下面这首诗的朗读节奏。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答案】 遥 望 洞 庭 / 山 水 翠【解析】 七言绝句,节奏划分一般是四三的
42、节奏,即遥望洞庭/山水翠。18诗歌第二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都描写了洞庭湖水的情状,请简单分析。【答案】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之作,“八月湖水平”,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发出“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刘禹锡的望洞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在远处看,湖面还像白银盘,君山就像青青的田螺,在盘子里盛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叶月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面对浩瀚的洞庭
43、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此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2016·甘肃初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
44、6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时代)诗人_,字 ;被世人尊为“ ”【答案】 唐代 杜甫 子美 诗圣【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27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答案】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坼、浮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解析】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45、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坼、浮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2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解析】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四)(2018·浙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浣溪沙宋·张元干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注
46、)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度(dù):指遮挡。萧萧: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1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很明显是化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两句的诗意。【答案】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根据首句的意思“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可知此句化用的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的诗意。32从“欲三更”“到天明”,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结合词意回答。【答案】 示例:“欲三更”,写出
47、词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之久;“到天明”写出词人散发独坐,沉吟达旦;从众读出词人既有沉浸在山水自然风光中的意趣,又有自由潇洒的超脱情怀。【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从疏通诗歌的意思,了解内容入手。“欲三更”,写出词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之久;“到天明”写出词人散发独坐,沉吟达旦。从这两个词语中,可看出词人既有沉浸在山水自然风光中的意趣,又有自由潇洒的超脱情怀。四、诗歌对比鉴赏(一)(2019·湖北初二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
48、鱼情。(乙)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注释)孟夫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轩冕:荣华富贵,仕宦。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事君:待奉皇帝。高山:即“高山仰止”。清芬:清高,芬芳。4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四句写景,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委婉得体,不落俗套,表“赠张承相”之意。b甲诗尾联表面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诗人以隐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在仕途遭贬后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c乙诗颔联中的
49、“弃”字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块择。d乙诗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子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答案】 b 【解析】 b.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
50、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仕途遭贬”错,当时孟浩然还无此遭遇。48甲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越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答案】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解析】 赏析诗句。读懂诗句大意后可分析诗句的手法或品味词语。“气蒸云梦泽,波越岳阳城”两句特写湖水声势。该句句式对仗工整,
51、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49结合甲诗来看,你同意李白在乙诗中“迷花不事君”的说法吗?【答案】 示例一:不同意。从甲诗来看,孟浩然不甘心闲居无事,想要出来做
52、一番事业,只是苦于没有途径,因而渴望得到当权者的引荐,并不像李白所评价的“迷花不事君”。 示例二:同意。从甲诗来看,孟浩然固然也曾渴望受人引荐,出仕为官,干一番事业。但历经仕途失意,便鄙弃富贵,归隐自然。【解析】 赠孟浩然中“迷花不事君”: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李白由上文的隐居写到不事君。表达了李白不屑于做官的思想。当然这也是对孟浩然的赞美。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等句说的是渴望受人引荐,出仕为官,干一番事业。所以李白在乙诗中说孟浩然“迷花不事君”的说法不对的。(二)(2019·山东初二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
53、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意思是秋水增涨,几乎与岸齐平,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为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能把岳阳城撼动。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为诗人临河垂钓,非常羡慕别人已经钓到了鱼,自己却一无所获。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写两人挥挥手从此分离,马萧萧长鸣,似乎也不忍离去。【答案】 c【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坐观垂钓
54、者,徒有羡鱼情”表面意思是说: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其实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企盼张丞相能引荐入仕做官的思想。据此,c项的理解是错误的。4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写诗人身处太平盛世却端坐家中、报国无门的忧愤心情。b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从政、求张丞相帮忙的心愿。c送友人前两句写送别时的环境,山静默,水绕城,都暗示了离别之意。d“落日故人情”,写西洋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其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答案】 a【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欲济无舟楫”,是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舅舅房子赡养继承协议书
- 肇庆手提电脑租赁协议书
- 朱砂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碧桂园开发的合同协议书
- 网络服务代理合同协议书
- 苏陕两地协作框架协议书
- 肉牛供应买卖合同协议书
- 联合种植香芋协议合同书
- 阁楼钢结构制作合同范本
- 纸箱送货如何写合同协议
- 农艺工技师实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跌倒坠床管理培训
- 借用对公账号协议书
- 陪诊员培训课件
- 胆总管结石治疗
- 《企业培训与发展课件-人才储备与管理体系》
- 桥梁安全知识讲座
- 2024年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2025年浙江衢州市大花园集团招聘3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天水市麦积区事业单位遴选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