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9章电子学习教案_第1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9章电子学习教案_第2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9章电子学习教案_第3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9章电子学习教案_第4页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9章电子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实用模拟电子技术(jsh)教程第教程第9章电子章电子课件课件第一页,共32页。第1页/共32页第二页,共32页。(1)明确(mngqu)电路的基本功能 (2)了解应用电路的基本结构(3)了解电路各部件供电情况 (4)找出不熟悉的部件或元器件 2、画出整机框图3、框图单元电路分析4、反馈电路分析5、核对主要的功能和特性第2页/共32页第三页,共32页。2、以晶体管或者(huzh)场效应管为核心划分框图3、根据交流信号流程和变化确定各框图之间的关系4、根据反馈电路的类型确定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5、先直流后交流逐一分析单元电路第3页/共32页第四页,共32页。电路中各元件(yunji

2、n)参数:R1=1k ; Rc1=7.5k;Re1=1k;Re2=1k;Re3=1k;C1=10F;Ce1=100F; Ce2=220F;C2=10F, RF=10 k前级信号放大 后级功率放大第4页/共32页第五页,共32页。 金属膜和驻极体上表面(biomin)组成电容,驻极体是固定电极,金属薄膜是活动电极,电容量约几十pF作用:将话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特点:灵敏度高、体积小,输出阻抗高第5页/共32页第六页,共32页。 若进行有效传输话音信号,RS与Ri要匹配,如果话音信号等于(dngy)10mV,而主机输入端得到的话音信号为5mV。周围空间的50Hz电磁场作用产生很小的感生电流,为

3、1nA。 如果使RS和Ri都降为1k,主机输入信号还是5mV,而干扰电压下降为1nA1 k=1V,工频干扰就不会影响话音信号。 假设RS=10M,该电流在主机输入端产生的50Hz工频干扰电压等于感生电流和Ri的乘积,为10mV,比有用信号还要大。第6页/共32页第七页,共32页。(a)共漏极 :话音信号从源极输出,对外有三只引脚:正电源、地、话音信号输出端。特点:输入阻抗很高,输出阻抗很低,对话音信号没有放大(fngd)作用。(b)共源极 :漏极电阻及输出耦合电容外接,对外只有两只引脚 。特点:对话音信号有放大作用,第7页/共32页第八页,共32页。 由此可以画出前置放大电路的框图如图9-5所

4、示,它由驻极体话筒(hutng)、VT1等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VT2等组成的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组成。电路实现话筒(hutng)信号的放大,再输出至后级进行功率放大。 第8页/共32页第九页,共32页。 (1)静态分析 电阻Rc1上的电压(diny)降,加VT2管发射结电压(diny)0.7V,加Re2上电压降,再加Re3上的电压(diny)降,应等于电源电压(diny)12V,由此可得方程: 12)(7 . 0)(31222121eBQEQeEQcBQCQRIIRIRII 此外,电阻RF上的电压降加上VT1管发射结电压0.7V,加上Re1上的电压降,应等于Re3上的电压降,因此: 312111

5、)(7 . 0eBQEQeEQFBQRIIRIRI 将各电阻数值代入,并假设两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均等于100,即1=2=100,式(9-1)、(9-2)化为: 第9页/共32页第十页,共32页。 忽略了IEQ1和ICQ1的差别(chbi),忽略IEQ2和ICQ2的差别(chbi)整理上式,可得:3 .1193. 149. 721CQCQII7 . 011. 121CQCQII)(03. 11mAICQ)(84. 12mAICQ121)100/(17 . 05 . 7)100/(12221CQCQCQCQCQIIIII1)100/(17 . 010)100/(1211CQCQCQCQIIII

6、电路中各元件(yunjin)参数:R1=1k; Rc1=7.5k;Re1=1k; Re2=1k;Re3=1k; C1=10F;Ce1=100F; Ce2=220F;C2=10F; RF=10 k; 将各电阻数值代入,并假设两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均等于100,即1=2=100,式(1)、(2)化为: 解上式得:第10页/共32页第十一页,共32页。VT1管静态发射极电压等于集电极电流在Re1上的压降:)(03. 1103. 1111VRIUeEQEQVT1管静态集电极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Rc1上的压降: )(2 . 45 . 704. 112)(1211VRIIEUcBQCQCCQ由此求得VT

7、1管静态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等于:)(17. 3111VUUUEQCQCEQ类似地可求得VT2管静态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等于:)(33. 8183. 1184. 112)(312222VRIIRIEUeBQEQeEQCCEQ电路中各元件(yunjin)参数:R1=1k; Rc1=7.5k;Re1=1k; Re2=1k;Re3=1k; C1=10F;Ce1=100F; Ce2=220F;C2=10F; RF=10 k;第11页/共32页第十二页,共32页。电路(dinl)中各元件参数:R1=1k; Rc1=7.5k;Re1=1k; Re2=1k;Re3=1k; C1=10F;Ce1=100F; Ce

8、2=220F;C2=10F; RF=10 k;233)22. 25 . 7100(22. 2122. 21usA)(22. 2)03. 1026. 01013 . 0/(10/1krRRbeFi上式Rc1是电阻Rc1和输入电阻的并联,由于下一级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其输入电阻很高,因此用Rc1代替Rc1。输入电阻Ri1等于RF和rbe1的并联,因此有 代入(1)式 )(111111iciSiusRRRRRA第一级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R1是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电阻,也是放大电路信号源的内阻,即RS=R1=1k(1) 第二级共集电极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为1,因此电路总电压放大倍数即近似为233倍 第

9、12页/共32页第十三页,共32页。(3)、反馈(fnku)电路的作用判断反馈的方法: 如图假设VT1基极(j j)电压瞬时极性为“+” 直流反馈:反馈电阻RF接在VT1基极和VT2发射极电阻Re1和Re3连接点之间,由于旁路电路Ce2并联在Re3两端,这一连接点交流接地。引入的负反馈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那么电阻Re2、Re3连接点极性也为“”,与原来的“+”极性相反,因此属直流负反馈 第13页/共32页第十四页,共32页。RP1=5k,R1=3 k,R2=300,R3=240,R4=51,R5=100 电路(dinl)的功能是:当光强超过设定的上限值时,发光管VD1不发光,VD2发亮光;光

10、照强度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发光管VD1发亮光,VD2不发光;光照强度处于上下限值之间的正常状态时,两只发光管都发光,但较为暗淡 光强下限的设定:在低限光强下,电位器RP1从高调低,直至VT2刚好截止(jizh),VT3饱和导通,VT4截止(jizh)。光强上限的设定:可以通过电阻R1R4的调节来实现。第14页/共32页第十五页,共32页。R40-16是超声接收(jishu)传感器,J1是继电器 第15页/共32页第十六页,共32页。1、超声传感器结构(jigu):前端面是一个金属丝网,起保护作用,里面是压电晶体,后面有两只引脚。 引线:线圈2根,常开触点(ch din)1根,常闭触点(ch d

11、in)2根,公共端1根。2、继电器 组成:线圈、铁芯、衔铁、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图(b)工作原理:若线圈失电,衔铁处于释放状态,公共端与常闭触点接触,马达M没有电流通过,不会转动。线圈通电,铁芯被磁化,衔铁被铁芯吸合,常闭触闭合,电源经该触点形成回路,马达通电转动。 第16页/共32页第十七页,共32页。1、电路(dinl)框图 电容C4和二极管VD1作用:组成(z chn)检波电路,检出直流分量。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阻容耦合直接耦合VT4和VT5的作用:作电子开关,用来带动继电器工作,控制玩具马达的转动。第17页/共32页第十八页,共32页。2、单元(dnyun)电路分析 (1)静态(jngti

12、)分析 VT3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与前级的耦合方式是阻容耦合,因为这一级与前后级之间都有电容进行直流隔离 ,不需要稳定静态工作点。 VT4和VT5管没有静态偏置电阻,静态时(无超声信号输入时)VT4和VT5管都没有电流流过,因此,流过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为零,继电器衔铁处于释放状态,活动端处于常闭触点位置,马达不转 第一、第二级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通过电阻R2引入了极间直流负反馈,来增加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第18页/共32页第十九页,共32页。(2)动态分析 超声信号由传感器R40-16接收后转换成电压信号,该信号经VT1和VT2管组成的二级共射极放大(fngd)电路放大(fngd),从VT2

13、管集电极输出。输出信号经电容C3耦合至第三级放大电路继续放大,第三级共射极放大电路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电阻为R7。由于是并联反馈,有降低输入(shr)电阻的作用,其目的是减小干扰。为了不因输入(shr)电阻的降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放大倍数,第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被设计得较低(VT2集电极电阻为510)。此外,在第三级放大电路输入(shr)端VT31基极并联电容C3也有利于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第19页/共32页第二十页,共32页。 从VT3集电极(图中的A点)输出的是放大后的40kHz正弦波,正半周时经二极管VD1、电阻R4、R5放电(fng din),因此,在VT4管基极B点得到的电压波形

14、如图中的UB所示。 于是,在B点就形成(xngchng)相对于电源电压来说为负的平均电压,在这个电压作用下,VT4管形成(xngchng)基极电流,经放大,在电阻R8流过的是放大了4倍的集电极电流,这一电流又成为晶体管VT5的基极电流。 由于很大的基极电流注入,T5即进入饱和导通状态,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衔铁吸合,常开触点接通,马达M通电转动。 第20页/共32页第二十一页,共32页。(3)电路功能(gngnng)应用 将上图所示的超声接收电路用于遥控玩具汽车的方案如下:将接收电路安装于玩具汽车,继电器触点按图(b)所示的方式连接,使用时电路一直处于开通状态。无超声信号时,消耗的是静态电流(d

15、inli),马达不转。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于电动窗帘的遥控。 按下超声送器按钮,接收电路即接收到超声信号,经过三级共射极电路的放大,C4、VD1检波,控制继电器吸合,马达通电转动。只要超声发送器按钮一直按着,继电器就保持吸合,马达就连续转动。按钮释放,继电器衔铁就释放,马达失电立即停止转动。第21页/共32页第二十二页,共32页。VT1为晶闸管,VT2为单结管,VDZ1为稳压(wn y)二极管,M代表风扇电机,VD1VD4为整流二极管 第22页/共32页第二十三页,共32页。假设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输入交流电压电压的极性为上方“+”,下方(xi fn)“”时,电流流动的方向如图所示,在电流经过

16、B点时,电流分为两路,一路流向晶闸管,另一路流向电阻R1,流过电阻R1的电流决定于BC两点之间的电压,晶闸管导通情况下其两端的电压降(即BC点间电压)很低,一般在0.6V1.2V之间,R1的阻值为15k,因此流过R1的电流可以忽略。+第23页/共32页第二十四页,共32页。+若输入交流电压电压的极性为上方(shn fn)“”,下方“+”时,电流的方向是从下方输入端VD3VT1VD1回到上方(shn fn)输入端。可见,无论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只要晶闸管导通,电机(dinj)就有电流通过,流过电机(dinj)的是交流电,流过晶闸管的是单向脉动电流。假设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忽略流过电阻R1的电流,则

17、流过电机的电流为零。可见,只要控制流过晶闸管的电流,也就实现了对于电机电流的控制。 第24页/共32页第二十五页,共32页。2、如何控制(kngzh)晶闸管的电流 图中单结管VT2和电阻R2、R3,电位器RP1,电容(dinrng)C1组成触发电路,晶闸管的导通与否即受这一触发电路所控制。 R1的阻值为15k,稳压管选用2DW12E,稳定电流5mA,稳定电压值10V左右。B点的电压是桥式整流后的周期性单向脉动电压, 其波形如右图(a)所示,当B点电压从零开始增加到10V以上,经R1通过稳压管VDZ1的电流达到或超过5mA时,A点的电压即稳定为10V,从而为单结管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第25页/

18、共32页第二十六页,共32页。 在每半个周内,A点电压从零开始上升,达到稳定电压后即维持不变,经电位器RP1向电容C1充电,电容电压不断上升,电压上升到单结管的峰点电压后,即发出一个脉冲(michng),图中(a)所示的是B点电压波形(假如晶闸管始终处于阻断状态)。 (b)是单结管电路(dinl)加到晶闸管触发极的触发电压。在触发电压的作用下,晶闸管即进入导通状态,这时,晶闸管两端电压降迅速降至0.6V1.2V,电源电压几乎全部降落在交流电机M的两端。 图(c)是晶闸管两端的电压降,触发导通后降到0.6V1.2V的数值;图(d)是流过晶闸管的电流。第26页/共32页第二十七页,共32页。 如右

19、图电机(dinj)两端的电压是周期性的交变电压,每半个周期中,都有一段时间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这时加到电机(dinj)两端的电压趋于零,另一段时间,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电网电压才加到电机(dinj)两端。 右图是电机M两端的电压降,晶闸管导通以前,电网(dinwng)电压几乎全部加到晶闸管两端,晶闸管导通期间(由图中导通角表示),电网(dinwng)电压几乎全部加到电机M的两端。 第27页/共32页第二十八页,共32页。 导通角:描述有多少时间(shjin)晶闸管是处于导通状态的位相角 导通角越大,每半个周期内电机得到电网电压(diny)的时间长,电机的转速就越高。导通角决定于单结管电路电容C1充电的速率,即决定电位器RP1的电阻值和电容C1的乘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