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世界的本质_第1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世界的本质_第2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世界的本质_第3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世界的本质_第4页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世界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栏目索引第3课时世界的本质课标版课标版 政治政治栏目索引1.哲学的物质概念和世界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和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教材研读教材研读意识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物质性物质性栏目索引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2)二者关系:运动是物质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

2、是运动的承担者。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 、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 和相对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 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过程过程 固有的根本属性固有的根本属性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暂时的暂时的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物质物质栏目索引4.规律规律(1)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规律具有 和普遍性。(3)要求尊重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3、律发生作用的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固有的固有的客观性客观性违背规律违背规律条件和形式条件和形式栏目索引1.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2.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答案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答案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4.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答案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防灾减灾。5.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和创造规律。( )答案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和创造规律。栏目索引考点一正

4、确理解物质的概念考点一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考点突破考点突破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特别提醒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栏目索引 哲学上的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2.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

5、态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栏目索引特别提醒 (1)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典例典例1 (2014课标,21,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

6、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栏目索引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C.D.答案 B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错误;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特别提醒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栏目索引(3)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

7、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 (2016河北衡水质检)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栏目索引答案 A此题考查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选。栏目索引1.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正确理解

8、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考点二哲学上的运动概念考点二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特别提醒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栏目索引 运动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

9、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联系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提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栏目索引特别提醒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10、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典例典例2 (2016湖南岳阳一中入学考试)“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栏目索引答案 C此题考查物质的运动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排除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D。通过人与自然的变化,可见物质世界的运动属性,故答案为C。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

11、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栏目索引答案 A本题考查运动方面的内容。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切题,答案选A。变式训练变式训练3 (2015河北保定模拟)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日方中方睨

12、,物方生方死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栏目索引答案 D此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该诗蕴涵的哲理是物质是永恒运动的,D与此相符。A、C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栏目索引1.理解规律的概念理解规律的概念(1)不能把现象等同于规律。规律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和认识规律。现象可以通过人的感官被直接感知到,而规律必须运用人的抽象思维才能被把握。(2)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外部事物强加

13、的。规则、法律之所以不是规律,是因为它是人制定的,符合规律并不等于规律。(3)规律是必然的联系,不能把偶然的联系当作规律,犯守株待兔的错误。(4)不能把哲学上的规律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栏目索引2.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具体表现正确理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随着

14、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栏目索引(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

15、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错误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栏目索引典例典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

16、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栏目索引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在审题时抓住“规律”这一关键词,然后从合理性、严谨性两个方面对“经济不景气

17、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进行评析。方法技巧如何解答有关规律的试题首先要点明规律的概念,明确规律的内涵。其次要立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栏目索引再次要凸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最后要强调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变式训练变式训练4 (2015陕西西安质检)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赤潮不能被消灭但能被有效扼制赤潮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扼制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治理赤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A.B.C.D.栏目索引答案 C赤潮的发生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规律具有客观性,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规律就会呈现,故排除。但是,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防止赤潮的出现,故错误。变式训练变式训练5 (2015江西南昌质检)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