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_第1页
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_第2页
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_第3页
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_第4页
电路计算机电路仿真分析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xx级电气xx班 学号: xxxxxxxxxxxxx姓名: xxx20xx年xx月xx日预备实验Orcad Pspice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熟悉Orcad Pspice的操作和分析过程二、实验内容、了解pspice的启动,电路图的绘制;、修改元器件的标号和参数;、设置分析功能;、仿真前的准备工作;、仿真过程;、了解库、库元件;、了解分析设置的方法。实验一 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

2、的运行过程等。、学习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二、实验原理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三、实验操作步骤、电路 图1()建

3、立电路、启动Orcad Capture,新建工程Proj1,选项框选择Analog or Mixed A/D。类型选择为create a blank project。、在原理图界面上点击lace/Part或右侧快捷键。、首先增加常用库,点击Add Library,将常用库添加进来。本例需添加Analog(包含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Source(包含电压源、电流源等电源器件),special(包含虚拟打印机等器件)。在相应的库中选取电阻,电流源IDC。点取Place/GND选取Source以放置节点(每个电路必须有一个零节点)。、移动元器件到适当位置,右键单击器件进行适当旋转,点击Place/

4、Wire或快捷键将电路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双击元器件或相应参数修改名称和值。、在需要观察的位置放置探针。、保存原理图。()仿真、点击Pspi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在本例中未设置其它分析,窗口无显示内容,关闭该窗口。、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工具栏按扭,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图所示。、电路2(选做实验)图()建立电路按与(1)相同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电路建立电路。()

5、仿真步骤同(2)。仿真结果如图所示。()直流扫描分析、单击Pspice/Edit Simulation Profile,打开分析类型对话框,以建立分析类型。对直流电路的扫描分析要选择DC Sweep。选中后,打开下一级对话框直流扫描分析参数表,并设置为:Sweep Var.Type选择Voltage Source;Sweep Type选择Linear;Name选择VS1;Start Value输入0,End Value输入12,Increment输入0.5。、运行Pspice的仿真计算程序,进行直流扫描分析。、对于图电路,电压源U1的电压已设置在12之间变化,显示的波形就是负载电阻RL的电流I

6、RL随V1变化的波形,见图。图3、为了得到数值的结果,从“Special”库取“Iprint”(电流打印机),把它串联到测量点上。将“Iprint”的属性设置为“dc=I(RL)”,其余项缺省。当在“直流扫描分析参数”中设置的分析参数“Increment”为“”时,运行仿真。在Capture窗口单击Pspice/View Output File,可得数据输出。所得数据如下所示V_Vs1 I(V_PRINT2) 0.000E+00 5.954E+00 1.000E+00 5.955E+00 2.000E+00 5.956E+00 3.000E+00 5.957E+00 4.000E+00 5.9

7、58E+00 5.000E+00 5.959E+00 6.000E+00 5.960E+00 7.000E+00 5.961E+00 8.000E+00 5.962E+00 9.000E+00 5.963E+00 1.000E+01 5.964E+00 1.100E+01 5.965E+00 1.200E+01 5.966E+00 、从图可以得到IRL 与V1的函数关系为IRL1.4+(1.2/12) V1=1.4+0.1 V1 (公式1-1) 四、实验结果分析、由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对于电路,设和所对应的结点分别为和。对于中间的一个回路有:4*1+1*2-3*2=0,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成

8、立。对于结点有:2+2-4=0,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成立。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仿真一、实验目的:()进一步熟悉Pspice仿真软件中绘制电路图,初步掌握符号参数、分析类型的设置。学习Probe窗口的简单设置。()加深对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理解。二、实验原理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压源的电压Us等于原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电阻Ro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Req。三、实验内容、测量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入端电阻Req和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根据任务中测出的开路电压Uoc、输入电阻Req,组成等效的有源一端

9、口网络,测量其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根据任务中测出的短路电流Isc、输入电阻Req,组成等效的有源一端口网络,测量其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四、实验步骤、在Capture环境下绘制和编辑电路,电路如图所示。图1、为测量原网络的伏安特性,图中的RL是可变电阻。为此,RL的阻值要在“PARAM”中定义一个全局变量var,同时把RL的阻值也设为该变量var。、为测电路的开路电压Uoc及短路电流Isc,设定为分析类型为“DC Sweep ”,扫描变量为全局变量var,并具体设置线性扫描的起点为1P,终点为1G,步长为1MEG。、启动分析后,系统自动进入Probe窗口。增加一坐标轴,分别在两轴上加I(RL)

10、和V(RL:2)。扫描结果如图所示。图2分别激活显示电流和电压的坐标轴,显示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测得最大值即短路电流Isc=130mA,V(RL:2)最大值即Uoc为3.5455V。则入端电阻Req=3.5455/0.13=27.273。、回到Capture界面,按测得的等效参数修改电路参数图所示。图3、重新设定扫描参数,扫描变量仍为全局变量var,线性扫描的起点为1P,终点为10K,步长为10K。重新启动分析,进入Probe窗口。增加两面三刀个坐标轴,设置横轴为V(RL:2),并分别在三个纵轴上加I(RL)、I(RLd)和I(RLn)变量。显示结果如图所示。图4显示坐标值列表,点击I(RL)

11、、I(RLd)和I(RLn)前面的小方块,数值列表中将显示相应坐标中的坐标值。用鼠标拖动十字交叉线,可显示不同电压时的相应电流值。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如图所示)可知,图中的三个电路对于负载电阻来说,其伏安特性是基本一致的,从图可以看出,三个图的短路电流均约为130mA、开路电压均约为3.5455V及斜率均约为-27.273。即三个电路的外特性相同,对外是等效的。由此可知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实验三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和交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PSPICE进行正旋稳态电路的分析和正旋稳态电路的交流扫描分析。二、实验原理对于正弦稳态电路,可以用相量法列写电路方程(支路电流法

12、、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有效值)和初相位(初相角)。PSPICE软件是用相量形式的节点电压法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的。三、实验操作过程 (1)正弦稳态分析。实验电路图为图1。图1A、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电源采用vac,LI-VALUE,L2-VALUE位感抗,COUPLE位耦合系数。 B、设置仿真,AC sweep type选择 Linear, sweep parameters设置为START FREQ输入 1592 ,END FREQ也是1592,total pts输入1。 C、运行,在PROBE窗口显示交流扫描分析结果。在两个回路中分别设置电

13、流打印机标志符,得到数值的结果。FREQ IM(V_PRINT1)IP(V_PRINT1)IR(V_PRINT1)II(V_PRINT1) 1.592E+03 2.268E-03 8.987E+01 5.145E-06 2.268E-03FREQ IM(V_PRINT2)IP(V_PRINT2)IR(V_PRINT2)II(V_PRINT2) 1.592E+03 2.004E+00 8.987E+01 4.546E-03 2.004E+00(2)选做实验、电路如图,对正旋稳态电源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求出各元件的电流。 图2、仿真,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图3C、电路如图4,电容可调,试着分析电容多大

14、时,电路功率因数为1。图4D、仿真分析得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四、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所给出的实验步骤,用 PSPICE做例题后,得到了数值的结果,由此结果可看出电源回路中的 电流振幅近似等于0,负载回路中的电流振幅等于2A,与课本上结论一样。(2) 对图2做计算机分析,求出各元件的电流如图3所示,对仿真结果进行判断:例,由图知,I(R1)=44A,I(R2)=6.4A,I(R3)=14A,I(R4)=22A,则对由这四个电阻构成的结点做KCL分析得,44约=6.4+14+22,所以仿真结果大致正确。(3)对图4进行仿真,因已知当功率因数为1时,电源输出电流最小,所以以电容值为变量,电源输出电

15、流为因变量,得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则观察曲线可知,当C=14.27uf时,电源输出电流大致为最小。实验四 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PSPICE编辑动态电路、设置动态元件的初始条件、掌握周期激励的属性及对动态电路仿真的方法。2、理解一阶RC电路在方波激励下逐步实现稳态充放电的过程。3、理解一阶RL电路在正弦激励下,全响应与激励接入角的关系。二、原理与说明电路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当条件改变,就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新的稳定状态往往不能跃变,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过程的,这个物理过程就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电路的过渡过程往往为时短暂,所以电路在过渡过程中的工作

16、状态成为暂态,因而过程又称为暂态过程。三、实验操作过程1、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容初始电压为2V。图1(1)方波电源是SOURCE库中的VPULSE电源。为分辨电容极性,电容选取ANALOG中的C_ELECT,电容Ic设为2V。方波激励的设置为:V1=0,V2=7,TD=2ms,TR=0.001us,TF=0.001us,PW=2ms,PER=4ms。(2)设置分析类型为TRANSIENT。其中MAXIMUM STEP设为2ms,Run to设为40ms。(3)设置输出方式。设两个节点电压标识符以获取激励和电容电压的波形,设置打印电压标识符以获取电容电压数值输出。(4)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经仿真

17、得到图形输出如下图2所示:图2TIME V(N00337) 0.000E+00 2.000E+00 2.000E-03 1.146E+00 4.000E-03 3.645E+00 6.000E-03 2.089E+00 8.000E-03 4.185E+00 1.000E-02 2.399E+00 1.200E-02 4.363E+00 1.400E-02 2.500E+00 1.600E-02 4.421E+00 1.800E-02 2.534E+00 2.000E-02 4.440E+00 2.200E-02 2.545E+00 2.400E-02 4.447E+00 2.600E-02

18、2.548E+00 2.800E-02 4.449E+00 3.000E-02 2.550E+00 3.200E-02 4.449E+00 3.400E-02 2.550E+00 3.600E-02 4.450E+00 3.800E-02 2.550E+00 4.000E-02 4.450E+00 最后电容电压输出波形稳定在最大值为4.45V,最小值2.55V。2、如下图所示,改变电容值为0.2uF。改变时间常数为原来的0.1倍,观察时间常数对电容电压波形的影响。图3经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图4TIME V(N00337) 0.000E+00 0.000E+00 2.000E-03 1.476

19、E-05 4.000E-03 5.935E-02 6.000E-03 1.175E-01 8.000E-03 1.746E-01 1.000E-02 2.305E-01 1.200E-02 2.854E-01 1.400E-02 3.391E-01 1.600E-02 3.918E-01 1.800E-02 4.435E-01 2.000E-02 4.941E-01 2.200E-02 5.437E-01 2.400E-02 5.924E-01 2.600E-02 6.400E-01 2.800E-02 6.868E-01 3.000E-02 7.326E-01 3.200E-02 7.775

20、E-01 3.400E-02 8.215E-01 3.600E-02 8.646E-01 7.968E+00 1.913E-04 7.970E+00 1.875E-04 7.972E+00 1.838E-04 7.974E+00 1.801E-04 7.976E+00 1.766E-04 7.978E+00 1.731E-04 7.980E+00 1.696E-04 7.982E+00 1.663E-04 7.984E+00 1.630E-04 7.986E+00 1.598E-04 7.988E+00 1.566E-04 7.990E+00 1.535E-04 7.992E+00 1.505

21、E-04 7.994E+00 1.475E-04 7.996E+00 1.446E-04 7.998E+00 1.417E-04 8.000E+00 1.389E-04改变电容值为20uF,时间常数变为原来的10倍图5得到仿真结果如下所示:图63、R=1k,C=100uF。接入峰值为3V、周期为2s的方波激励。 图7 图84、R=1k,C=100uF。接入峰值为3V、周期为2s的方波激励。图9图10 四、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发现电容电压波形受R,C元件参数及时间常数的影响。其中时间常数对波形的影响从图上看:1,波形由方脉冲尖顶波变为弧行脉冲,电容冲放电过程由近似的直线变成明显的与电压

22、成非线形关系。2,随着时间常数的增大,电容一次充电和放电的时间间隔明显增大,如图2和图4,从0增加到0.5s。(2) 由示例实验及实验3,4知道,不同参数的RC串联电路,由不同方波激励的仿真影响时,所得到的电容电压与激励的波形是不同的,即它们的冲放电过程是有差别的。当然,激励的大小不同,所得到的电容电压的最值也不同。 (3) 对电容电压的零状态响应及全状态响应:零状态响应时,电容电压的初始值为0,全状态响应时,电容电压的初始值不为0,具有一定的数值。(4) 对图8来说,电容充电大约上升到稳态值的45.67%时所需时间为一个时间常数t=0.1s,对放电也需大约衰减到稳态值的45.67%。(5)

23、通过做实验,复习了电路的暂态分析理论,巩固了电路的相关知识实验五 二阶动态电路的仿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 电路参数与其暂态过程的关系;(2)、观察二阶电路在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二种情况下的响应波形。并利用波形计算有关参数;(3)、掌握利用计算机仿真与示波器观察电路相应波形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为二阶电路。三种状态:过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三、实验操作过程1、研究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波形 利用 PSPICE分析图1所示电路。其中电容C1中的IC设为10V,电感元件中的IC为0,电阻R1的value设为val,设置PARAM的va

24、l参数为1欧。在设置仿真参数文件的全局变量时,设置Parameter name :为val.选Value list 为0.00001,20,40,100。仿真分析得以下结果: R=0.00001 欠阻尼情况 R=20欠阻尼情况R=40 临界阻尼情况R=100 过阻尼情况2、选做实验研究方波信号作用下的R,L,C串联电路。利用PSPICE分析电路图5.5,元件设置如图,这里的 C1和L1的初始状态均为0,设置暂态仿真时间范围时0-8ms,分别选取val=-0.5欧,0.1,1,10,40,200欧,观察Uc在这些参数下的波形。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R1=0.5R1=0.1R1=1R1=10R1=

25、40R1=200四、实验分析1在RLC串联电路中,因R取值不同,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出现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情况。选做实验中不同R值对应的不同的暂态过程,也反映了不同的能量转换过程。2在选做实验中,计算的R1=40 时为临界阻尼状态,R40时是欠阻尼,R40时是过阻尼,故会出现不同波形差异。3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出现的各不同波形的原因理解更深。实验六 频率特性和谐振的仿真一、实验目的1、 学习pspice软件仿真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2、 掌握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谐振研究。3、 了解耦合谐振的特点二、实验原理在正弦稳态电路中,对于含有

26、电感L和电容C的无源一端口网络,若端口网络和端口电压同相位,则称该网络为谐振网络。谐振既可以通过调节电源的频率产生,也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的参数产生。电路处于谐振时,局部会得到高于电源电压数倍的局部电压。三、实验操作过程1、双T型网络如图1所示。分析该网络的频率特性。图1仿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图2如图,这是一个带阻滤波器,低频截止频率近似为182HZ,高频率截止频率近似为3393HZ,带阻宽度3211HZ。2、选做实验(1)图3所示为RLC串联电路,测试其幅频特性,确定其通带宽f。图3仿真分析得以下结果:图4(2) 改进电路,如图6所示,其耦合电感参数设置如下L1=L2=100uH,

27、耦合系数=0.022,观察其谐振频率。图6四实验分析在选做实验中,RLC串联电路的通带宽小于40 KHZ,故要改进该电路,得到磁耦合谐振电路.仿真得到的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实验七 三相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基本的星形三相交流电的供电系统实验,着重研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三相制,并对某一相开路、短路或者负载不平衡进行研究,从而熟悉星形三相交流电的特性。二、实验原理 1利用三个频率50HZ、有效值220V、相位各相差120度的正弦信号源代替三项交流电、 2星形三相三线制负载不同时的电压波形变化及相应的理论。3星形三相四线制:三项交流源的公共端N与三相负载的公共端相连。4当三相电路出现若干的故障时,对

28、应电压和电流会发生什么现象去验证理论。三、实验操作过程1、电路图如下所示,其中电源为三相对称电流源。负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三相对称负载,此时R=100 ohm,另一种情况是不对称三相负载,此时R=10 ohm.a .绘制电路图,V1 V2 V3设置为 AC=220V, Vampl=311v,freq=50hz,Voff=0,phase分别=0,-120,120.b.设置Transient分析的run time 为40ms.c.运行仿真,其中R1阻值改变得到不同的波形,得到电压波形分别如下:R1=10KR1=5KR1=1Kd.令R1=10K,R2=100K,R3=50K,形成三相不平衡电路

29、,得如下电压波形:2增加中线,并且绘制电路如下图所示:按照与第一步相同的原理得到以下电压波形:R1=1KR1=5KR1=100KR1=50K3、选做实验a .一相短路 中线正常 将短路换作小电阻即可,否则会报错,系统无法分析,故令R1=1 得电压电流波形如下 b .中线正常 一相开路 . C.没有中线 一相短路 d.没有中线 一相开路e.中线有阻抗R5=50K 电路如图:(1)一相短路(2) 一相开路 R1断开五实验分析1三相三线制电路中,负载与电压成正比关系。随着R1阻值减小,其所在的相的电压也减小,其余两相的电压不变。在三相不平衡电路中,负载最大的那一相电压最高,负载最小的那一相电压最低。

30、2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因有中线贯穿,电压不会随负载的改变而变化。在选做实验a中,因中线正常,故不管负载是否对称,电压输出均不改变,而电流输出则与负载关系密切,一相短路时,即R1=0时,R1和R2上的电流均为0,R3上电流不改变。实验b中,开路电压输出不影响,所在开路相的电流为0。3三相三线制电路中,各相的电压电流互不影响。在实验 c中,所在短路相的电压为0,电流比另两相大。实验d中,所在开路相的电流为0,电压比另两相大。4在中线有负载的情况下,负载改变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又有所不同。在实验e 中,因R5的分流或者分压作用,使得开路和短路实验的电压电流输出与无R5时不同。5在实验中,连接中线和不连中线

31、的电压电流与负载关系各不相同,通过本次实验,也认识到了中线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八 受控电源的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1)用PSPICE测试受控电源的控制系数和负载特性。(2)加深对受控电源的理解。二实验原理 受控电源是一种二端口元件,按控制量和被控制量的不同,受控电源可以分为:电压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控制系数为常数的受控电源为线性受控电源,它们的控制系数分别为u、g、 r、B。 本实验是运用运放和固定电阻组成上述四种受控电源。其中,电压控制电压源的控制系数u=(1+R1/R2). 电压控制电流源控制系数g=(1/R)。电流控制电压源控制系数 r=-R。电流控制电流源B=(1+R1/R2).三实验操作过程(1)电压控制电压源和电压控制电流元的仿真设计。a.电压控制电压源用PSPICE绘制以下电路,并且设置符号参数。R11k0R21kVV1varU1OPAMP+-OUTPARAMETERS:以下是R1 R2取不同的比值的时候的不同图形 ,同时也有不同的u 值。设置U1为分析变量,进行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