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辩证法讲义成良斌编著自然辩证法之绪论主讲:成良斌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性质1. 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2. 学科内容 自然观:物质观 自然观 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技观: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技术是福还是祸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模式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技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科学发现的逻辑 观察与理论 科学思维 科学悖论 科学研究的起点3. 学科性质 哲学门类(有争论):属二级学科(群)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交叉学科:哲
2、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史学 桥梁和纽带:联结哲学和科学技术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历史1. 历史渊源(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统称为自然哲学。 泰勒斯(约公元前624-547年):万物的始基是水。 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始基是气。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德谟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古希腊人的宇宙观 有限说(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密封的小箱子;古埃及人认为宇宙象一个长方盒子) 无限说(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等) 地心说(阿那克西曼德等) 地动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等) 混沌说(认为宇宙是从一种最原始的混沌中产
3、生出来的。)古希腊人的自然观: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 自然界是统一的(统一于若干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一切自然物都是“矛盾物”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的整体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哲学分道扬镳,与神学分庭抗礼。观察、实验方法的运用(始于15世纪下半叶)分门别类牛顿力学的发展机械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哲学与自然科学重新结盟)第三阶段:机械自然观向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转变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附录)黑格尔(1770-1831)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费尔巴哈(1804-1872)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1830年赖尔的
4、地质学、1831年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巴斯德的微生物学、施莱登(1838)和施旺(1839)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 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数学手稿(19世纪40年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1876和1878-1883年,1925年出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写于1876-1878年,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报上连载)三、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的关系1. 自然辩证法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关系 古希腊自然哲学直接对自然界作出判断; 自然辩证法则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古希腊自然哲学依靠的手段和方法:直观、猜想、虚构和思辨; 自然辩证
5、法则依靠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果。2. 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 西方科学哲学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但无视或反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特别是不承认自然界有辩证法。 西方科学哲学禁止研究自然科学的本质和客观基础,目中无物。 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是两个极端。3. 自然辩证法可以看着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 自然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 科技观、科技方法论 有人据此把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四大块: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科技与社会。4.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改名(1) “自然辩证法”一词的由来(2)改名为“科学技术哲学”有利于其学科化和与国际接轨,但缩
6、小了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改名为“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 下涉: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史学、科技管理学、科技法学、科技政治学、科技政策学、科技伦理学、科技传播学、科技文化学等。(自然哲学?) 目前,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设有科技学系,其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有:科学哲学、科学史、知识社会学、科技社会史、科技政治史、生命伦理学、技术史、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与普及、公共卫生政策、农业系统生态学、产业政策与创新经济学、美国医学社会史、工程的社会影响等。(4)对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三大块内容的反思四、学习自然辩证法
7、的意义和方法1. 意义 前提和基础 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 提出科学问题 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 方法 (1)增强哲学素质(至少看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书) (2)抓住重点(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 (3)了解有关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史(至少看一本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书) (4)重视应用(实践教学) (5)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五、参考书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李思孟等科学技术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简称科科网):三思
8、科学网站 : 科学网:成良斌博客:第一讲 悖论与科学发展主讲人:成良斌一、什么是悖论 悖论是英文paradox一词的意译。从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从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p或pp)。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其特殊性表现在: 1.悖论是相对于一定的背景知识而言; 2.悖论是从某些公认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3.悖论是指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p或pp)。 下列方框内的语句即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语义学悖论的例子。它完全符合上述悖论概念的三个要点。在
9、该悖论面前,经典逻辑学的基本大法矛盾律、排中律失效。本方框内的语句是假的。本方框内的语句由十五个汉字组成。本方框内的语句由十六个汉字组成。历史上人们对悖论的称谓:难题(说慌者悖论)不可解命题悖论或二律背反(“悖论”在英文中还有一个词antinomy,这个词在哲学文献中又译为“二律背反”。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把自己所发现的悖论称为“二律背反”(德文antinomie)。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由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组成,当人类运用作为知性固有的先天思维形式的范畴,试图去把握世界整体,即认识进入“理性”阶段时,必然陷入二律背反。)怪圈(1979年,美国数学家霍夫斯塔德(D.R.Hofstadter)
10、认为悖论就是一个“怪圈”(strange loop,又译为奇异的循环),它是由于“自我相关”而导致的。这种怪圈不仅存在于数学和思维中,也存在于绘画和音乐中。)生活和艺术中的怪圈; 怪圈坏的效应:电话或收音机的噪音; 怪圈好的效应:电视的屏幕。 科学中的怪圈。 数学上,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 设A=X|XX,B=X|X不属于X,如果BA,则根据A的定义,BB,反之亦然。 理发师悖论:给且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二、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1 一种重要的证伪手段从逻辑上讲,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满足相容性,当人们在该理论中发现了某个悖论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种相容性已遭到了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理
11、论也就被证伪了。落体悖论之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罗素悖论之于康托尔集合论就可以看着是这种证伪。2 科学问题的生长点 在一个科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并不一定就立即证伪了该理论,因为理论有一定柔性,它可以提出辅助性假说以限制或消除悖论;甚至可以暂时视悖论而不见,把悖论暂时搁置起来,留待今后去解决。但无论如何,悖论就是悖论,人们不可能永远不正视它,研究它:讨论悖论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悖论等问题。因此,悖论正是科学问题的生长点。 3完善、发展原有理论 消除悖论的过程常常是完善、发展原有理论的过程。贝克莱悖论曾严重威胁着微积分的真理性(仅指内真理);双生子悖论曾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形成有力的挑战,但后来
12、终被解决,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双生子悖论(twin paradox): 设甲、乙是一对年满20的双生子。 甲留在地球上,乙乘宇宙飞船以相对于地球为0.99c的速度作星际旅行,10年后返回。 往转弯 返合计甲从地球上看地球上的钟35.44 035.4470.88飞船上的钟 5 0 510乙从飞船上看地球上的钟 0.7069.480.7070.88飞船上的钟 5 0 510 4导致科学危机当一个理论出现悖论时,其真理性(内真理)就遭到怀疑,而当这一理论在科学大厦中处于重要地位时,就会导致科学危机。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悖论而引发的。 毕达哥拉斯悖论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贝克莱悖论
13、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 罗素悖论诱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5产生新理论,诱发科学革命 伴随悖论的解决,还常常产生新理论;当重大理论诞生时,就预示着科学革命就要到来。对光速悖论的解决,就导致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并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物理学革命。可以预言,对EPR悖论的彻底解决也必将产生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 EPR悖论: E: 爱因斯坦(A. Einstein) P: 波多尔斯基 (B. Podolsky) R: 罗森 (N. Rosen)1935年5月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否完备?三、悖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 1悖论产生的根源 从哲学的高度看,悖论根源于认识对象所固有的矛盾和主客观之间的
14、矛盾。由于认识对象本来就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人类思维在认识世界时又具有必不可少的割离性。因此当人们把这些割离开来的东西又重新结合在一起时,就为悖论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另外,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科学理论的这种局限性也是悖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悖论产生的必然性 由于悖论根源于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和认识对象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因此要想彻底消除悖论是不可能的;换言之,悖论的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哥德尔(K.Godel)定理(对于一个包含自然数的形式系统,如果是相容的,则是不完备的,而且其相容性不可能在该系统内部得到证明)也深刻揭示了悖论产生的必然性。该定理证明,任何复杂到一定程
15、度的理论,如果是完备的,则是不相容的;如果是相容的,则是不完备的,而且其相容性不可能在该理论内部得到证明。这就是说:任何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科学理论无法证明自己不包含悖论;而且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必然包含悖论,虽然人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发现它。四、悖论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悖论的产生既然有某种必然性,那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就不能回避或惧怕悖论的出现,相反,要象伽利略和爱因斯坦那样在传统理论中寻找悖论,构造新的、更好的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主动地、有意识地发现悖论,寻找传统理论的破绽或突破口,是从逻辑上发展、完善传统理论,创立新理论的重要方法,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 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回归说出发构造其
16、物理学理论,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伽利略在大学时代就对此表示了怀疑,传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扔球的实验(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在他写的伽利略传记中提到),但至今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伽利略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个实验。实际上,伽利略并不需要做这个实验,他只要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发现一个落体悖论即可。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1638年出版)中,伽利略阐述了发现这个悖论的思想实验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由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所导致的,也有人多次向爱因斯坦提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其狭义相对论有多大影响的问题。爱因斯坦
17、认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其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并无直接影响,其狭义相对论直接来源于对光速悖论的发现和解决。爱因斯坦在其自述中写道:“经过十年沉思以后,我从一个悖论中得到了这样一个原理(指同时的相对性原理),这个悖论我在16岁时就无意中想到了:如果我以速度C追随一条光线运动,那么我就应当看到,这样一条光线就好象一个在空间里振荡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可是,无论是依据经验,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从一开始,我就清楚地看到,从这样一个观察者的观点来判断,一切都应当象一个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观察者所看到的那样按照同样的一些定律进行。因为第一个观察者怎么会知道或者能够判明他是处在均匀的快
18、速运动中呢?人们看得出,这个悖论已经包含着狭义相对论的萌芽。今天,当然谁都知道,只要时间的绝对性这条公理仍留在潜意识里,那么,任何想要澄清这个悖论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爱因斯坦光速悖论的发现和解决,EPR悖论的提出,充分反映了爱因斯坦别具特色的“悖论”研究方法。第二讲 观察与理论主讲:成良斌一、观察的特性观察(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观察(感觉知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辨证统一。观察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关于观察的特性,历史上有两种错误观点:1否定观察的客观性。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 中世纪一些经院哲学家;近代唯理论笛卡尔:蜡
19、块2否定观察的主观性。 经验论者和一些科学家 (培根、洛克、赫胥黎); 逻辑经验主义:中性的观察 (逻辑经验主义把科学理论分为观察层次和理论层次)观察的主观性是由观察的概念和主体感知的特性所决定的。 否定观察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否定感性认识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使科学认识失去了源泉和基础。 否定观察的主观性,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观察者在观察中的主观能动性,否定理论对观察的指导;实质上就是否定理性认识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使科学认识陷入盲目。观察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观察者)与客体(被观察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海森堡:盲人摸雪花与正常人认识电子 观察都是受理论影响的,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1766年,
20、卡文迪许:易燃空气=燃素; 1773年,普利斯特列:脱燃素空气;1777年,拉瓦锡:氧气;阿米巴、病毒、电子的可观察性。 二、观察的主观性观察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感觉的局限性和错觉感官都有一定的感觉阈值,只能接收有限范围的信息。感官的反应速度有限,难以及时、准确地观察和记录高速运动或瞬时出现的自然现象;对运动极慢的物体也很难察觉。感官的感觉灵敏度也不高,不能进行较精确的定量观察。由于感觉的局限性还常常产生错觉(见图)。2知觉的选择性在观察过程中,对同一现象,由于知觉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往往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主体印象。知觉的选择性就是选择某一或某些事物为观察对象,而把其它的事物作为观察背
21、景;由于选择的不同,观察对象和背景又可以相互转换。对象与背景;信号与噪音:1965年彭齐亚斯、威尔逊关于3K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往往决定了主体能够观察到什么。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没有必要背景知识,就往往导致观察失误,甚至视而不见(X光片、化石、听外语)。4观察仪器 观察仪器对观察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人的感官延长,大大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观察的精确度,克服了直接观察的局限性、主观性和模糊性;另一方面,观察仪器又会引起观察失误。观察的主观性也决定了观察的易谬性(观察主观性的两重性)。三、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科学事实的客观性(即这些
22、科学事实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实现观察客观性的主要条件有:1观察必须具有可重复性一般来说,在观察(包括实验观察)中发生的事件能够被反复检验,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观察结果的客观性(1965年韦伯声称发现了引力波);从科学角度看,可重复即为真(巴斯德)。2观察必须以正确理论为指导 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的,在观察中如果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之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其表现主要有先人之见、无意过失和假想等。双盲法则:严新气功现象:镅(Am)-241的衰变计数率因受气功影响上升0.28%或下降1.35%,实验误差
23、0.19%。3观察必须全面、系统这就是说,应当从事物的空间分布上,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全体;从事物本身的关系及其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上,观察事物的整体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表现;从事物的时间演化上,观察事物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或全过程。竺可桢物候学1974-1978年,泰勒等,射电脉冲双星(PSR1919+16):经上千次观测,发现其轨道周期减少率为万亿分之三。4必须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和条件由于客观事物往往非常复杂,其本质常常被纷繁的现象所掩盖,所以,要想顺利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暂时撇开与当前观察无关的内容,撇开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事物的自然状态变成比较纯粹的形态,让其主要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见图
24、)。雷默的光速、孟德尔的豌豆、摩尔根的果蝇。5必须选用完备、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现代仪器越来越完备、先进,其精度和可观测范围也越来越大,这样就能更准确、更客观地记录客体的运动状态。而且,由于先进技术、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的运用,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已不是原始的图象和数据,而是经过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这样,既扩大了观察的视野,又避免了某些主观差错。四、观察渗透理论1958年,科学哲学家汉森明确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theory-loaded observation)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了理论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理论对观察目的、观察手段、观察对象和观察结论的全面渗透。1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25、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是大脑对一系列感觉判断(如视觉印象)进行解释和组合的过程而形成的,具有选择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的。知觉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观察的主观性,也就决定了理论对观察目的和对象的影响。(1)观察结果与背景知识矛盾:导致科学发现(伦琴的X光,氰亚铂酸钡);(2)对理论预言的检验成为观察的目的,理论预言的对象成为观察的对象(广义相对论预言光线弯曲);(3)目的不同,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看书、画,听音乐;(4)实验观察: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过程、方式;也决定了观察的结果(电子的位置和速度;理论上有突破、创新往往是导致重大发现的前提。如 正电子、中子、电磁波的发现就是这样。很多人被传统
26、观念禁锢了头脑,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安德逊发现正电子之前,多人都看到过,但不知是什么)。 2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在科学史上,常发生这样事情:有的人虽然在观察中遇到了新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而犯了“丢失结论”的观察错误;而另外的人由于对这一现象作出了正确的理论解释,却得到了重大的科学发现。脱燃素空气与氧气;电火花与电磁波(赫兹1888);正电子(狄拉克与安德逊)。3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观察 观察是可错的,对错误的观察,只有靠观察和理论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纠正(布朗的花粉、孔子与颜回、开普勒的火星)。4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语言分为物质外壳和语义; 任何观察的结果只有用语言陈述出来才有科
27、学价值,而观察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的。当使用语言时,理论的框架也就出现了;科学发现或陈述必须进入或依靠科学概念系统。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否定了观察的绝对客观性,有一定合理内核。但他又进一步认为理论在先,观察在后;理论支配观察,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观察在先,理论在后。从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来看,观察和理论是融合在一起的。1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于观察实验科学定律是普遍性的经验定律,科学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将经验材料概括和整理的过程。其基础是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竺可桢物候学的创立与他数十年的系统观察是分不开的;开普勒关于
28、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就是运用了他的老师第谷的观测材料;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惯性原理离不开斜面实验。科学理论一般也是从大量的观察材料概括、总结出来的,是从感性认识抽象出的理性认识。许多科学理论,如机械力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氧化理论、热力学理论、遗传学说,本身就是观察实验的概括和总结;许多重大理论的突破,如基本粒子理论、宇称不守恒定律、遗传基本理论等,都是在观察实验有所进步的条件下取得的;许多科学发现,如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核酸等,都是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新事实后作出的理论推断。随着现代科学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作为建立科学理论的直接事实源泉,观察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科学理论或假说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在新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但仍有许多不完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配电技术》第4章 教案
- 论语关于礼读后感5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建筑工地年终个人总结
- 私人汽车买卖合同2024年(30篇)
- 简单版出租房屋合同
- 新机遇演讲稿
- 中老年征婚文案范文
- DB12-T 1114-2021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 广东省肇庆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深圳市不动产登记申请表
- 装修垃圾清运单
- 急性胸痛的急诊处理ppt课件
- 公路工程纵断面高程检验表
- 车位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参考计算表(XLS12)
- 岗位价值评估方法(共15页)
- 现有或拟新增加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明细表
- 焊 接 与 切 割 安 全
- 改性活性炭吸附硫化氢性能研究_图文
- 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查账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