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应试策略及精选130首 这是一份不错的中考诗歌复习资料,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个部分,既有诗歌赏析要点说明,又有例题供学生训练,适用于中考诗歌阅读复习。约9800字。 一、古典诗歌阅读: (一)诗歌内容 1、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和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 2、咏史诗: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以借古讽今。 3、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5
2、、闺怨诗:对远行人的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 (二)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6、忧郁愁苦的形象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7、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形象如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诗歌情感:惜别之情、思
3、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咏景之情、恋友之情。 (四)诗歌语言 1、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3、清新雅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或诗画结合,或有形有声有色,或气势雄伟,或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诗。 (五)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
4、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等;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特点:先景后情、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主要的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
5、、反复、衬托等。 4、写作技巧:赋比兴、象征、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3、 (六)艺术风格: 1、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预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二、现代诗歌阅读技巧 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 (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0 回复 1楼 2006-10
6、-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一)古诗的主要类别 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
7、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 (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 1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 2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质的对比 3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 4比拟:或拟人、或拟物 (三)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反映诗人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闲适恬淡之情 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炼、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
8、、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对仗工整、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5.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等 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
9、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10、一声长叹。 【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11、。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回复 收起回复 2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
12、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
13、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
14、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
15、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
16、,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回复 收起回复 3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
17、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
18、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
19、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20、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
2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回复 收起回复 4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
22、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
23、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又读(xi),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
24、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
25、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
26、题。(6分)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回复 收起回复 5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
27、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
28、“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7、阅读
29、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8、
3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
31、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回复 收起回复 6楼 2006
32、-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
33、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
34、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分)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35、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
36、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答:(1)AD(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答案要点: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共2
37、分,每问1分。如对这段用字有非议,言之成理亦应赋分。) 回复 收起回复 7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2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
38、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_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
39、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
40、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25、阅读唐代诗人刘*的两首小诗,完成(1)(2)题(6分) 偶书刘*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1)受
41、到压抑的正义感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处,1分;第处,2分,缺“古代传下来”扣1分。填写的文字意思对即可。)(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以景写“幽
42、”(“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回复 收起回复 8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43、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 28、阅读下
44、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
45、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2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
46、、工整。(答出三点即可分,每点2分) 30、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
47、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3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夜怀吴中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回复 收起回复 9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
48、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3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
49、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答:“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 3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
50、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51、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
52、,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回复 收起回复 10楼 2006-10-13 20:42 举报| 我也说一句 江北倦客 核心会员6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赔偿协议书范本
- 借名买车协议书
- 防水工程承包合同完整版模板
-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合同
- 甘肃省兰炼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试卷
- 2019高三数学(人教A版理)一轮教师用书专题探究课4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 08包含二力或者多力平衡问题的力学综合计算-2022中考物理力学压轴计算题难题专练(原卷版)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的区别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GB/T 18281.7-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7部分:选择、使用和结果判断指南
-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护理
- 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及答案指导
- 【课件】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外科学》教案:第四十二章 门静脉高压症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