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习题_第1页
自然地理习题_第2页
自然地理习题_第3页
自然地理习题_第4页
自然地理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一、名词解释1. 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2. 人为环境: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二、填空题1.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2.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3. 对应于地理环境的三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学科,即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4.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5.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

2、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6.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三、判断题1. 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它的两个边缘圈层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厚度很大,而两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随高度或深度的不同又具有渐变的性质,因此要在两个地圈中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就很不容易。 ( )四、简答题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第一章 地球一、名词解释1、 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2、 小

3、行星: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3、 矮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4、 恒星月:以恒星为参考点,月球中心连续两次自西向东回到同一恒星方向上所经历的时间,是月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5、 朔望月:以太阳为参考点,月球连续两次“合朔”(或合望)的时间间隔。它是日月会合运动的周期,也是月相变化周期。6、 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封闭连续的封闭曲面。7、 太阳高度: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8、 恒星日:以天球上

4、的某恒星(或春分点)作参考。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或春分点)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时间为23h26m4s,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也就是地球恰好自转360所用的时间。9、 太阳日:以太阳的视圆面中心作参考点。日地中心连线连续两次与某地经线相交的时间间隔。太阳日的平均日长24h,是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10、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地方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所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11、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用时间。12、 回归年: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13、 黄道: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

5、动轨迹,既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视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14、 岁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导致自转轴绕黄道轴旋进,引起春分点西移的现象。15、 章动: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在地轴旋进面的平均位置上附加的一个短周期摆动。16、 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二、填空题1、 回归线为23度27分,北纬30度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33;回归线为23度27分,北纬30度在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27_。2、 当太阳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时,赤道以北太阳高度角为50和赤道以南太阳高度角为34

6、点的纬度分别为40N和56S。3、 由于南北纬3035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一部分气流便流向赤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形成东南风。4、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太阳处于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7. 通常用来测量天体距离的单位有光年、天文单位和秒差距。其中,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用于测定太阳系天体的距离。8.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9. 太阳系8个行星按其物理性质可以分为两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

7、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叫做类木行星。10. 近圆、同向和共面是太阳系8大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重要特征。11. 彗星的运行轨道有椭圆形、抛物线和双曲线三种类型,其中,轨道为椭圆形的多数彗星能够如期回归,称为周期彗星。12. 依据彗星远日点的距离,可将彗星分为四个族,即木星族、土星族、天王星族和海王星族。5、 小行星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6、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包括3个无机圈层和1个有机圈层,分别为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7、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_温度_变化过程密切相关,_放射性_元素的辐

8、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是其内部温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8、 地球的自转周期统称为1日,然而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的自转周期,他们分别是_恒星日_、_太阳日_和太阴日。9、 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月球挡住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_日食_,这一天文现象可能发生的日期是农历的_初一_。10、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时,月球可能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这时一轮满月被地球的阴影逐渐遮掩,就发生了_月食_,这一天文现象可能发生于农历的_十五_。11、 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交点之一上。地球每年_一

9、_月初位于近日点,_七_月初位于远日点。1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不同的。这是由于地点纬度、高度不同,其绕地轴旋转的半径不同。_赤道_ 线速度最大,到_两极_则为零。13、 地球表面地理坐标的确定,是以地球自转特性为依据的。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各点连成的大圆就是_赤道_,而线速度为_零_的两点则是地球的南、北极点;在地球内部自转线速度为零的各点连成的直线就是地轴。14、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_右_方,南半球偏向_左_方。15、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0、,即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应把日期_减去_1日;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从西半球进入东半球,则应把日期_加上_1日。16、 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统称为年。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的年:如恒星年、回归年、食年等。它们对应的参考点分别为:_恒星_、_春分点_、黄白交点。17、 太阳自西向东作周年视运动时,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_春分点_,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_秋分点_。18、 地球在椭圆轨道绕日公转时,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日地连线在地球轨道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在_近日点_最大,在_远日点_最小。19、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

11、球时(春分-秋分),越_北_昼越长,越_南_昼越短。20、 春秋二分,全球昼夜_平分_,无纬度变化;冬夏二至,昼夜长短达到极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_短_;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21、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地壳、_地幔_和地核。_地壳_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22、 地球上的水主要从早期 大气 中分化出来,彗星的 冰物质 陨落在地球表面也成为水的来源之一。23、 大陆地壳最表层为_风化壳_,其余则自上而下分为_沉积岩_层、硅铝层和硅镁层。24、 海洋地壳上部为疏松沉积物,中部为固结沉积物和_玄武岩_,下部为_硅镁层_。25、 上地幔上部大致在60-250k

12、m深度间,_放射性元素_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并有_软流圈_之称。26、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_大陆_是陆地的主体,_岛屿_是陆地的组成部分。27、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在_最大_的大陆上,最深海沟够分布于_最大_的大洋中,表明了泛对称现象的普遍性。28、 海洋中的岛屿可以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海洋岛又可按成因分为_火山岛_和_珊瑚岛_两类。三、判断题1、 自转轴绕真正的且不断变化的地极旋转的现象称为章动。 2、 大爆炸宇宙模型是当前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其成功之处在于它比其他宇宙学说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如多数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现

13、今观测到的天体年龄比大爆炸温度下降至今的200亿年时间短等。 3、 鉴于用普通的长度单位,甚至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天文单位,都难以表示宇宙空间的距离,人们把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4、 地月系是地球同它的天然卫星月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体。所谓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环绕地球公转,实际是它们相互绕着一个共同的质量中心的运转。 5、 太阳系8大行星中,类地行星的质量相对较小,而类木行星的质量较大。由于质量太小,水星没有大气,酷似月球世界;火星只有极微弱的大气,是一个极其荒凉的世界。水星和火星表面都有环形山分布。 6、 从化学组成上看,类地行星主

14、要由重物质组成,有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则以轻物质为主,因而没有固体表面。木星和土星是流体球,天王星河海王星由于温度太低,一些气体物质冻结成冰物质。 7、 类地行星接近太阳,因而它们有较高的温度;反之,类木行星的温度很低。就这个条件而论,太阳系的生命圈限于类地行星(水星除外)。 8、 类地行星卫星数无或少,类木行星卫星数量多。 9、 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自转方向皆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的自转为倒转,天王星躺着自转) 10、 矮行星与行星的区别主要在于矮行星不能清扫轨道附近其他的物体。 11、 人们关注小行星,是因为小行星与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本身都有密切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小行星曾经多次并可

15、能再次撞击地球。如,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提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大爆炸导致了恐龙灭绝。 12、 如果将地心与某相对静止的遥远恒星相连,必然与地球某一经线相交。该经线连续两次与连线相交的间隔为一个恒星日,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13、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的,傅科摆的偏转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 14、 地球表面地理坐标的确定,是以地球自转特性为依据的。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是地球公转方向在天球上的反映,二者均为自西向东。 16、 恒星月以恒星为参考点,月球中心连续两次自西向东回到同一恒星方向上所经历的时间,是月球公转360所需

16、的时间,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朔望月以太阳为参考点,月球连续两次“合朔”(或合望)的时间间隔。它是日月会合运动的周期,也是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比恒星月长,是因为朔望月比恒星月多转29;交点月比恒星月短,是因为黄白交点每月西移约1.6的缘故。 17、 我国天文四季是以四立为季节的起点,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中点,天文特征最为显著。西方天文四季的划分,更强调与气候四季的对应,以二分二至为季节的起点,四立为季节的中点。 18、 我国天文四季中,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的昼长与正午高度角均介于冬夏两季之间。 19、 地球是梨形

17、是一个剔除扁率而将大地水准面起伏夸大10000倍以上的结果,而并非大地水准面的真实形状。 20、 因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是不均匀的,故太阳日不是常量。近日点处,公转角速度大,太阳日较长;远日点时,公转角速度小,太阳日较短。 21、 地球自转周期统称为1日,在考察地球的自转周期时,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有不同的自转周期。其中,恒星日比平均太阳日短,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使日地连线向东偏转。 22、 地球公转的周期统称为年,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的年,其中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季节更替的周期。 23、 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是地球公转方向在天球方向上的反映,二者均为自西向东。 2

18、4、 地球自转可视为刚体自转,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刚体的自转必定为定轴等角速度自转。因此,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到处都是每日360,每小时15。 25、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使得昼夜半球和晨昏线也不断自东向西移动,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交替。有了昼夜的更替,使太阳可以均匀加热地球,创造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也使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都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26、 经过国际协议,180经线被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但局部地段有调整。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是前1日的结束,以西是次1日的开始。 27、 地球自转形成潮汐波,方向自东向西,使地球每4万年一昼夜延长1秒。根据活珊瑚每天

19、分泌碳酸钙,形成躯体壳的细小日纹。现代珊瑚每年有365条日纹,而五六亿年前的珊瑚化石每年却有400多条日纹。 28、 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统称为年。在天球上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的年:如恒星年、回归年、食年等。它们对应的参考点分别为:恒星、春分点、黄白交点。由于岁差的存在即春秋分点西移,故回归年小于恒星年。 29、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夜,南半球反之;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反之。 30、 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差。31、 在温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单峰型,极大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二至日。 32、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有两个

20、极大值90,两个极小值。 33、 在上地幔上部大致在60-250km深度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并有软流圈之称。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板块构造等一系列深刻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过程都有此发生。 四、简答题1、 太阳星的行星必须符合哪三个条件?第一,在绕太阳运动的条件下,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第二,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依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似球形;第三,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2、 为什么人们长期以来把彗星当作某种灾难的象征?近年来为何又有科学家认为彗星是地球的福星?近代有人担心彗星可能碰撞地球,造成地极移动,

21、改变地球运动速度,引起巨大潮汐和全球洪水泛滥。还有人认为彗星的慧尾的毒气可能污染大气。近年来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彗星,认为地球水圈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彗星冰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认为彗星是地球的福星。3、 简述月球的自然状况。月球微弱的重力,不能保住大气。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只有极微量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氦和氩。没有大气和水分的调节,月球上的昼夜漫长且土壤的热容量和电导率都很小,因而月面上的温度变化十分剧烈。没有大气、没有水分、温度变化剧烈,因此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高低不平的外貌,以及复杂的结构特征,主要月貌类型有月陆、环形山等。4、 简述地球大小的意义。地球的巨大体积和质量,使它具

22、有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着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5、 简述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使得太阳入射光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导致地表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由此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差异。即: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有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的地带性分布。6、 地球圈层形成的条件。原始地球时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那时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地球的圈层分化,与地球的温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低温状态下,各种物质以固体状态存在,不可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升降;后来,放射性元素在蜕变中产生的热量,以及地球本身因体积

23、收缩产生的热能,在地球内部积累起来,使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增高,使物质具有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物质便发生分异,轻的物质上升而成为外层,重的物质下沉而成内层。于是形成地球圈层。7、 解释地球天文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在天球上自西向东沿黄道的周年时运动是以回归年为周期作往返运动,与之对应的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南北往返运动,这两种南北向的往返运动统称太阳的回归运动。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形成地球四季交替最根本的原因(天文四季),形成原因主要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引起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两大天文因素的周年变化。8、 简述五带划分的依据及五带的特征。太阳回归运动使地球

24、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天文五带,以太阳回归运动这一天文现象反映在地球上的回归线与极圈作为划分界限,天文五带的地学意义在于它是所有自然地理要素纬度分带的基本因素);五带的划分与特征(热带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正午太阳高度是五带中最大的,每年有两次极大值90和极小值介于4308和6634之间,平均年变幅小;南、北温带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呈单峰型;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太阳高度很低,甚至出现负值)。9、 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地球表层一个是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开放系统;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

25、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4)相互渗透的地表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分异结果是形成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即自然区域;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 地壳一、名词解释1、 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叫做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2、 矿物: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

26、本单元。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或结晶格架)裂开或分裂的性质。4、 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不规则破裂并产生凸凹不平的形状。5、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6、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7、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8、 变质岩: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9、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和化学结构与构造

27、的变化。10、 构造运动: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球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11、 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12、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13、 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但仍保持其连续完整性。14、 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使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15、 地震:地壳岩层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周围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二、填空题1、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2、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

28、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物理现象,包括颜色、_条痕_、透明度、_光泽_等。3、 矿物新鲜粉末的颜色称为矿物的_条痕_,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矿物擦碎成粉末后,可以消除_假色_,减弱他色,故矿物条痕的颜色较为固定。4、 矿物的光泽分金属光泽、_半金属_光泽与_非金属_光泽三类,后者有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5、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_解理_、断口、弹性、挠性和_延展性_性等。6、 在已知的3000余种天然矿物中,_硅酸_盐类与其他_含氧_盐类各占1/3,质量分别占75%和17%,是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7、 地壳

29、主要造岩矿物包括_石英_、钾长石、斜长石、_云母_、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8、 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超基性_岩、基性岩、中性岩、_酸性_岩四大类。9、 如果岩浆侵入地壳,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_侵入_岩。在地下深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在地下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_浅成_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10、 岩浆在压力减小和温度骤然降低条件下,随挥发性成分不断散失和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在岩石中所留下来的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等孔洞,这种岩浆岩构造称为_气孔_构造。如气孔被岩浆期后的一些次生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所充填,称为_杏仁_构造。11、 固结成岩作用

30、包括几种途径:_压固_作用、胶结作用、_重结晶_作用、新矿物生长。12、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大小及结合方式。常见的结构有以机械沉积为主的_碎屑_结构;以化学沉积为主的_化学_结构;介于两者之间的泥质结构及以生物沉积为主的生物结构。13、 沉积岩的构造是岩石成分和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引起岩石在宏观上的特征。沉积岩构造复杂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_层理_和_层面_构造。14、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_温度_、压力和_化学活动流体_。15、 岩石在变质作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岩石_重结晶_或产生了新的矿物;二是某些矿物在一定_压力_下呈定向排列,产生片理构造。因此,变质岩

31、是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重结晶的岩石。16、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的结果是形成褶皱和断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_造山_运动。垂直运动场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又称_造陆_运动。17、 海侵层位指海水向大陆方向侵入形成的地层及其位置,其特点是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_粗变细_,形成海进超覆现象,该现象发生于地壳_下降_的背景下。18、 海退层位的特点是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由_细变粗_,形成海退退覆现象,该现象发生于地壳_上升_的背景下。19、 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在垂直剖面上构成颗粒由_粗变细_又由_细变粗_的有规律的变化,表明该区域地壳曾

32、经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20、 倾斜岩层产状用产状要素来表示。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_走向_、倾向和_倾角_。21、 一线天为一种天然自然景观,武夷一线天为中国最长的一条天缝。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压应力的影响,产生轻微的断裂,这种断裂在地质构造中称为_节理_。这种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逐渐扩大、延长,形成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22、 天津蓟县一带浅海相岩层厚度达10000米,这说明_ 地壳大幅度下沉_23、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可以推断地壳运动,如角度不整合的地层接触关系说

33、明其地壳运动的情况是_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_。24、 东非裂谷因为地壳_下沉_,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四地。这在地貌上称为_地堑_。东非大裂谷从非洲之角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亚境内,最深处达2000千米,号称地球上最大的伤疤。科学家们推测,东非大裂谷的“伤口”将越来越大,最终变成海洋。2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_大陆漂移_学说、_海底扩张_学说、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26、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地壳运动以_水平_为主;而槽台说与低洼说则主张地壳运动以

34、_垂直_为主;地质力学学说则将地壳运动的主导因素归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在这种主导因素下,全球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27、 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_洋中脊_、转换断层、俯冲带和_地缝合线_。28、 勒比雄曾将全球分为6大板块,即_欧亚_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_印度洋_板块和南极板块,其间还有一些小板块。29、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_扩张_(或增生)型边界、_俯冲_(或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30、 俯冲型板块边界可分为两种:一种为_岛弧海沟_型边界,多火山、地震、超深断裂及叠瓦式逆掩构造,如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另一种为_地缝

35、合线_型边界,多强烈地震,分布亦广,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喜马拉雅山系。31、 火山喷发型式有两类:一是_裂隙式喷发,二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32、 烈度是地震中地面实际破坏程度,据烈度表调查得知。与_震级_、地面建筑物的坚固程度、_地质地貌_条件等有关。33、 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首先约70%的地震分布在_环太平洋_地震带,第二个地震带是从_地中海到喜马拉雅_地震带,第三个地震带是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34、 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四个火_环太平洋_火山带、_地中海_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带和东非火山带。三、判断题1、 大

36、陆地壳平均厚度与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相差不大。错,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大洋为5km。2、 自然界中的单质矿物为数极少,化合物构成的矿物占绝大多数。大部分矿物为晶质固体,亦有少数呈液态和气态。对3、 大陆型与大洋型地壳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大陆型地壳厚,玄武岩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有些地方缺失)及其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大洋型地壳厚度较小,玄武岩层之上只有很薄或者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是单层结构。对4、 地壳上升时岩相从海相向陆相转变,沉积物粒级增大,厚度变小,形成海退层序;反之,地壳下沉则形成海侵层序。对 5、 地形有时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在更多的情况下,是

37、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 对6、 条痕是矿物新鲜粉末的颜色。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为固定,对鉴别不透明矿物比较有效,能够辨别自色,减弱他色,消除假色。对7、 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其中长石、石英和云母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造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较常见。 错(云母)8、 三大岩石中,沉积岩分布在地壳表层,呈厚薄不均地(不)连续分布;岩浆岩分布在地表与地下深处;变质岩则分布在地壳强烈变动区域或岩浆岩周围。 错9、 全晶质结构是岩浆在温度变化缓慢的条件下结晶而成,主要见于侵入

38、岩,特别是深成岩中。岩石由结晶物质和少量玻璃质组成称为半晶质结构,多见于浅成岩或部分喷出岩中。玻璃质结构是由于岩浆温度快速下降,各种组分来不及结晶即冷凝而形成,主要见于喷出岩或部分超浅成侵入岩中。对10、 块状构造和斑杂构造是常见的侵入岩构造。前者为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分布是均一的,不显示方向性,为喷出岩所具有。后者为不均匀构造,岩石的不同组成部会在结构和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对11、 按SiO2含量对岩浆岩分类中,从酸性岩到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增多(减少),钾、钠减少,铁镁钙减少(增加);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分别呈现渐减(增)和逐增(减)的趋势,因而岩石颜色逐深变减。错12、 花

39、岗岩是由显晶等粒的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组成,具块状结构的深成酸性岩类;玄武岩则为隐晶斑状的以辉石等矿物组成,石英很多(少)的,具流纹状、气孔状等构造的喷出岩。错13、 泥裂是岩石表面由干燥气候形成的保存原始沉积物因干燥失水收缩而裂开的痕迹,常见于泥岩中,其特征是平面上看呈多角形裂缝,从剖面上看裂缝上宽下窄呈楔形,并经常被后来的沉积物所充填。对14、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温度因素系指热力高温而言。在高温影响下,岩石质点重新排列,晶粒变粗,发生重结晶作用。受高温影响,还促进原岩矿物成分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高温变质矿物。 对15、 导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在静压力作用下

40、可以产生体积减小而比重增大的新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不仅可以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片理构造。对16、 化学活动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化学因素。主要源于岩浆中分异出来的物质又渗入围岩中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对围岩进行的变质作用。其结果导致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对17、 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特点。对18、 沿着岩层面倾斜方向向下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向表示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对19、 岩层倾斜角度40,山脊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明显不对称的地貌称为单面山。该地貌构

41、造中与岩层倾向一致的山坡叫顺向坡,坡度较陡(缓),坡面较平整,坡体也较稳定;与倾向相反的一坡叫逆向坡,其特点与顺向坡刚好相反。错20、 顺向坡如果岩层中有软弱夹层时,容易产生滑坡。但是顺层坡的坡面长,有利于开挖成大面积的梯田。逆向坡面不容易产生滑坡,但是开挖梯田时,只能是小块梯田,不可能连成大片田地。对21、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为:地幔物质对流是地壳运动主要动力;大洋与大陆壳边缘(大洋中脊)是大洋壳增生的地方;大洋中脊(大洋与大陆壳边缘)是洋壳沉入对流圈的地方,并形成海沟、火山、地震、岛弧和山脉;洋壳2-3亿年更新一次。错22、 扩张型板块边界是新地壳增生的地方,喷出物多为玄武岩;以张应力

42、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主;地震震源较浅,烈度也不大。如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等。对23、 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块汇聚、消减的地方,多火山、地震分布。对24、 火山与地震都是快速构造运动,不仅发生在地壳中,还涉及更深的构造圈。对25、 裂隙式火山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陆上则仅见于冰岛拉基火山等个别地方。对26、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地面实际破坏程度,一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都只有一个(一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但不同距离的烈度不一)。错27、 火山几乎无一例外地分布于大小板块边界上,扩张型(汇聚型)板块边界上火山活动尤其强烈而频繁,但火山并不分布于岛

43、弧(海沟)附近,而是在与之有一定距离的海沟(岛弧)一侧。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三大岩石的物质循环。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矿物或元素集合体。按照它们的成因进一步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

44、过程之中。2、 简述三大岩石的成因。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变质岩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3、 沉积岩按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对比分析各自的物质来源、沉积作用的方式和结构特征的差异。沉积岩按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和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碎屑岩类以母岩机械破坏碎屑和火山喷发碎屑为来源,沉积作用方式为机械沉积,结构特征为沉积碎屑结构和火山碎屑结构;黏土岩类以母岩化学分解过程中形成

45、的新生矿物即次生黏土矿物为来源,沉积作用方式为机械沉积和胶体沉积,结构特征为泥质结构;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以母岩化学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可溶性物质和胶体物质为来源,沉积作用方式为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为主,结构特征为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4、 形成桂林象鼻山的岩石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象鼻山的形成原因。形成桂林象鼻山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它是在岩石中产生的大量断裂、节理(裂隙),经长期的流水冲刷、溶蚀风化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中间的软弱岩块受两条垂直的裂隙控制,其底部被冲刷侵蚀成洞,上方失去支撑而悬空,渐渐地发生崩塌,成为穿洞,石梁端部留下沿垂直节理的另一侧成为残留岩柱,经侵蚀风化呈浑圆状,形如象身,前端残留石

46、柱上部呈弯曲状失去棱角形似象鼻,构成了这尊栩栩如生如同豪饮泉水的巨象。5、 简述变质作用的主控因素及其对岩石的作用结果。温度: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脱水,脱碳,形成变晶结构与新矿物;压力:导致岩石体积压缩,产生结构与构造变化;化学活动流体: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与围岩的交代作用使后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6、 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主控因素。(1)动力变质作用压力;(2)热接触变质作用温度;(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化学活动流体;(4)区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流体;(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过渡类)7、 简述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1)岩相分析法 横向和纵向的,横向

47、的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沉积环境的差异;纵向的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沉积环境的差异;(2)厚度分析法 获得地壳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3)沉积建造法 分析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可以获得地壳运动的方式;(4)地层的接触关系 尤其是沉积岩间的地层接触关系,可以分析地壳的复杂运动方式和主要过程。8、 简述三种沉积岩接触关系的含义及反应构造运动的特点。(1)整合接触,指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相互平行,地层时代也是连续的。这种关系反映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当地没有发生显著的升降差异运动;(2)假整合(平

48、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这种关系表明它曾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上升时使老地层形成风化剥蚀面(即不整合面),中间缺失的地层标志地壳上升的期间,但后来下降又沉积了上覆新的地层。(3)不整合,又称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这反映出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动(褶皱)和上升运动(受剥蚀),中断沉积后它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了上覆新地层。总的变化较为复杂。9、 简述褶皱构造按轴面产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产状具有哪些特点。褶皱构造按轴面产状可分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四种类型。(1)直立褶皱

49、:轴面直立,倾向相反,倾角相等,层序正常;(2)倾斜褶皱:轴面倾斜,倾向相反,倾角不等,层序正常;(3)倒转褶皱:轴面倾斜,倾向一致,倾角相等,层序一侧正常,一侧倒置;(4)平卧褶皱:轴面水平,层序一侧正常,一侧倒置。10、 简述槽台说和地质力学学说的基本观点。槽台说: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振荡运动,而水平运动则是派生次要的;驱动力主要是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上升造成隆起,下降则造成凹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和地台两类。地质力学学说:全球地质构造的展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一定的方向与方位。在地壳运动的一定动力方式的作用下,必将形成相应形式的构造力场与构造体系。该学

50、说确立的构造体系有三种: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并认为地球自转及其角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是推动地壳构造变动的主导因素。11、 简述地球上火山分布的特点。目前全世界有2000余座死火山,500余座活火山,它们在地球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火山几乎无一例外地分布于大小板块边界上。大洋中脊裂谷中的任何一地都可能喷出熔岩,汇聚型板块边界上火山活动尤其强烈而频繁,但火山并不分布于海沟附近,而是在与之有一定距离的岛弧一侧。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四个火山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带和东非火山带。12、 简述地球上地震分布的特点。世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

51、常一致。但扩张型边界上地震带较窄即最集中,汇聚型边界上地震带较宽,大陆碰撞型边界上地震带尤其分散。全球地震能量的95%都是通过板块边界释放的,其中很大部分又来自汇聚型边界。在汇聚型边界上,震源深度与洋壳俯冲深度有关,即从海沟附近至岛弧内震源深度逐渐增加,地震多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海沟中。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首先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第二个地震带是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第三个地震带是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一、名词解释1、 水体的更替周期:是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

52、的时间。2、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现象。3、 潮流: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运动。4、 波浪: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5、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6、 河流: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称为河流。7、 水系:由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水道系统,称为水系。8、 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9、 河流的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10、

53、水位:指河流中某一绝对基准面或测站基准面上的水面高程。11、 径流:是指大气降水到达陆地上,除掉蒸发而余存在地表上或地下,从高处向地处流动的水流。12、 湖泊:地面积水洼地形成的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13、 沼泽:指过度湿润的平坦或低洼的地面。14、 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15、 冰川: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16、 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是雪线。二、填空题1、 水循环涉及_降水_、水汽输送、_凝结降水_、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2、 水量平衡

54、方程是水分循环的数学表达式,根据不同的区域可建立不同的水量平衡方程。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式可以确定_降水_、蒸发、_径流_等水文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估计研究地区的水资源数量等。3、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面称为_大洋_。世界大洋可分为四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_北冰洋_。4、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_气体_的水溶液,海水中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_悬浮_固体物质。5、 海水主要是靠吸收太阳光能的辐射热来增温。_大气 对海面的长波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 大陆径流_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热量来源。6、 海水热量消耗以海面_蒸发_为主,海面向 空气_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流

55、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7、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_吸收_和_反射_状况。8、 沿岸海水多呈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是由于_生物_丰富和河水带来的_泥沙 所致。9、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_高潮_与_低潮_的落差最大时,叫大潮,反之叫小潮。10、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与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的落差为_潮差_,它是以_朔望月_为周期性变化的。11、 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每月的农历_初一_、_十五_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12、 在一个朔望月内,_上弦_(农历初八)和_下弦_(农历二十三)日,太阳、地球、月球三个星体的中心几乎成一直角位置,地球受到的引潮力相当于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之差,潮水位不高,成为小潮。13、 潮流是伴随潮汐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流动,按其变化周期潮流可分为_半日_潮流、混合潮流和_全日_潮流三种。14、 在外海和开阔海区,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回转流。回转流的方向在北半球为_顺时针_方向,在南半球则为_逆时针_方向。15、 波浪包括波峰、波谷、_波长_和_波高_四个要素。16、 波浪按成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