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专题练习_第1页
《爱莲说》专题练习_第2页
《爱莲说》专题练习_第3页
《爱莲说》专题练习_第4页
《爱莲说》专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专题练习文言词语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颐】yí 【淤】y 【濯】zhuó 【涟】lián 【蔓】màn 【噫】y 【鲜】xin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世称濂溪先生。句式修辞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2、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慨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结构线索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阅读探究1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

3、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中咏莲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照,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

4、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4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5、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作用: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3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明确: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

6、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说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陶渊明独爱菊,说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说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6“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明确: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

7、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说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

8、、“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 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 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 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10、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明确: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

9、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11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明确: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12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

10、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迎风冒雪,“凌寒单独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单独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

11、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5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6、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

12、:“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克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8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9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10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 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但要

13、求是说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 11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稳固练习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益”字与“香远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获益匪浅 B延年益寿 C日益发达 D良师益友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 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C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 D爱

14、莲说这篇短文说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以下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对以下句子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D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是说难道独独只我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吗?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句是说只有富贵的人家才养得起牡丹。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是说像我这样喜爱莲花的人还有谁呢?5对本文中心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C A通过赞美“独爱”的精神,表现不同流合污的精神。B通过对莲的描写,说明自己喜

15、爱莲花的理由。C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说明自己的人格操守。D通过说明“独爱”的情况,慨叹难以找到知音。6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不是 D A文中,作者先举菊花来衬托下文的莲花,并以爱菊闻名的陶渊明来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B文中,作者举出牡丹来衬托下文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C文中“予独爱莲之”中“独”既和上文的“独”“世人”照应对照,又和下文的“同予者何人”“众”等词语照应。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相照应。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个“独”字又表现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B文中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写这些花的作用是映衬。C文中的三个“而”都是表递进的连词。D“中通外直”的“通”是“没有阻碍”,可译为“空”。8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