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系统架构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系统管理4个部分。(1)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种专题数据的初始建库的数据检查与入库管理和对已有空间矢量数据的访问,提供数据检索、查询、专题符号化、数据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根据各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设省级或市级或县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与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
2、等服务。(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与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与山洪可能危害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与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与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与应急指挥子系统包括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管理、灾情信息管理、社会经济管理、预警应急支持体系、灾点搬迁治理情况、预警应急信息、防灾综合信息、灾调基础数据与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等数据与地灾图形发布,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持。(4)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交
3、换子系统包括外网数据交换和外部数据交换。外网数据交换系统支持通过手工或网闸自动摆渡的方式进行网网数据交换。外网网络网络部署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政府部门实行外网网络隔离。本系统中,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子系统等系统部署在网,外网部署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外网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辅助手工方式或通过网闸自动交换实现。二、功能需求1、角色分析本系统的用户有以下几种,市、县(区)国土局、乡镇国土所的工作人员,这些用户统称为专业用户。专业用户是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发布的人员。社会公众只是具备浏览系统
4、发布成果的权限。系统管理员是对系统的用户、用户权限以与系统维护的进行管理。2、业务功能2.1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图形通用功能:提供图形操作的通用功能。基础地理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理数据,提供基础数据检索和专题分析。基础地质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质数据,提供基础地质数据的分析。雨量站点信息管理:管理气象和水文提供的雨量站点信息和降雨量数据。地灾专题数据管理:管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发灾、防治数据。影像数据管理:提供对国土局数据中心已有的不同时相的正射影像与高程数据的访问,并与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显示,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地质灾害点的现场情况。综合信息管理:调用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库、雨量数据库等
5、基础数据库,分析区域孕灾环境、雨量信息、人口与经济等基础信息。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或者重质隐患点的监测信息。其他信息管理:管理人类工程活动信息、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地震数据信息。图2-1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用例图2.2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预报预警模型维护:管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需要的社会经济信息和人类工程活动信息数据。雨量数据维护与统计分析:气象、水文、水利雨量数据的查询、过程时段的统计与导出。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应用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生成相关预警信息。预警成果专家修正:提供灵活、方便的图形编辑工具,支持预报预警专家结合经验对预报预警成果图进行修正。预警成果签批发布:将
6、预警结果按照国家相关图件要求输出为信息发布用的成果文件和自动分析生成预报预警信息,并经签批后在国土资源政务网与外网、PDA上发布,供国土资源部门相关人员与社会公众查询、浏览。图2-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用例图2.3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灾点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方案等基础信息的网络远程上报、维护、更新、发布管理。灾情信息管理:实现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灾情信息的网络远程上报、维护、更新、发布管理。预警应急体系管理:管理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的防灾网络信息。灾点搬迁治理管理: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工程治理情况数据。灾点应急信息管理:利用网络
7、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后,对相关应急体系人员提供防灾指引,与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能形中标互沟通,提供应急信息上报、更新、维护,应急方案的发布实施。防灾综合信息管理:管理和发布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发布的防灾快递、明传电报、防灾新闻、属地法律法规等信息。统计报表:统计预警信息反馈表、灾情报告表、地质灾害一览表、灾害灾情汇总表、成功预报实例报表、隐患报告表、灾害治理情况一览表等报表。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结合视频会议系统,将灾害点图文数据、应急支持数据、预报预警数据与相关图象资料等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同步发布,支持保存每位专家的会商意见和会商过程。GPS定位跟踪显示:管理GPS设备资源,并提供GPS坐标实时传
8、输到数据中心,结合图形动态显示所持GPS设备人员或车辆的路线轨迹,支持数据历史回放。灾调基础数据管理:管理灾调基础数据,包括灾调表信息、防治规划、易发区图等信息。地灾图形发布管理:发布灾点分布图、防治规划图、易发区分布图等图形,供行政管理人员查看。图2-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子系统2.4数据交换子系统、外数据交换: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网系统和外网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同步工具。外部数据交换: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容,一是把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的过程雨量、预报雨量的数据传送到国土部门的服务器;二是把灾害预警结果传送给气象部门,供气象部门制作预报预警产品。图2-4 数据交换子系统用例图3、系
9、统非功能需求3.1软件需求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主要有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和GIS服务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整体易用性较好,选用Windows Server版本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采用IIS5.0+dotNet实现,后台数据库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10g,GIS平台选用ESRI产品,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ArcSDE V9.3,WEB GIS软件采用ArcIMS V9.3,企业级GIS服务器采用ArcGIS Server,前端软件包括ArcInfo 9.3和ArcGIS Engine-Developer Kit-V9.3-I。3.2硬件需求
10、本系统的硬件需求主要要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WEB服务器采用IBM X3650M2机架式服务器(标配1个四核Intel Xeon X5560处理器,8MB共享三级缓存;6GB 存),可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数据库服务器采用IBM X3650M2机架式服务器(标配2个四核Intel Xeon X5560处理器,8MB共享三级缓存;12GB存),可以满足系统数据库运行要求。三、系统总体功能1、总体架构图 3-1 系统体系架构图(1)在网络层上,以市国土资源广域网为主,以Internet外网网络和3G/GPRS无线网络为辅。政府机关单位用户通过网访问,未接入政务网的政府机关、社会用户和PDA
11、系统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两个网络实行物理隔离,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通过网络交换设备,如网闸等设备进行外网交换)或手工方式实现数据交换。(2)在数据层上,网数据中心采用Oracle数据库+ ArcSDE9.3存储管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海量空间和属性数据管理,外网数据中心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侧重于属性数据管理。背景数据、规划与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地灾管理数据库等各类数据为核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支撑。(3)在业务层上,围绕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子系统、PDA查询子系统。(4)门户层:通过系统门户,采用CA认证、密
12、码认证、电子印章等技术安全手段,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统的网上安全访问,提提供地灾灾情上报、信息查询,发布地灾信息功能,等为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2、总体功能图3-2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2.1灾点基本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地质灾害点其本信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对地质灾害点的基本情况进行管理与维护,包括:显示和维护本行政区所有地质灾害点(包含隐患点)的数据库记录,包括行政区、统一编号、野外编码、类型、灾点名称、XY坐标值、地理位置、发现时间等信息;可以查看选定隐患点的特征信息,灾害级别、稳定状态、隐患规模、隐患级别、微地貌特征(坡高、坡度)、灾点处的岩土体特征、地下水
13、汇水面积(km2)、地下水出露和变化情况(水位、泉流量、浑浊程度)、不稳定(潜在位移)土方量(m3)、灾点变形迹象(拉裂、下错、滑动等)等信息;获取隐患点危害信息。威胁人数、威肋户数、威胁财产等信息;调出地灾分布图,并聚焦到图上该灾害点,获得隐患点位置信息;灾害点还可以关联多媒体文件与灾调表、图件信息等,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照片、录像等附件信息;发展趋势与防治措施等。以与两卡(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的发布与维护、灾害信息反馈等信息。2.2灾情信息管理本功能是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给用户,对灾害点发生的灾情进行维护、上报、管理的功能模块。本功能提供录入表格,代用户对灾情信息的进行录
14、入、编辑、数据维护等操作,并且可对信息进行查询检索。除了文字信息,系统还支持多媒体信息的上传和导入,可将照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上传到系统中,这样用户就可将在现场拍摄到的信息作为灾情信息的一部分上报了。2.3预警应急体系管理预警应急支持管理是利用数据库和GIS分析技术,根据预警分析结果,针对应急预案、灾害点与其周边信息和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形成应急方案,为应急指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2.4灾点搬迁治理管理本功能是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对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搬迁工程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将查询结果在页面的下部罗列出来,在该界面上还可进行新增、删除工程信息等操作。
15、主要容包括:(1)实现对实际搬迁户数、人口、实际安置地点、搬迁实施起始时间;安置点评估、勘察、可研、设计、施工、监理文件、报告、图、表;资金总额、来源、使用情况等信息的管理。(2)地质灾害点经过搬迁处置结束后,灾点状态将设为稳定,不再作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理。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地质灾害治理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治理工程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将查询结果在页面的下部罗列出来,在该界面上还可进行新增、删除工程信息等操作。主要容包括:(1)治理项目受益人口、经济价值;治理工程措施(手段);治理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单位、实施单位(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治理项目审批单位、文件、验
16、收文件、投资金额、来源、使用情况;治理实施起始时间(期次)、完成情况等信息的管理。(2)地质灾害点经过治理处置后,灾点状态将设为稳定,不再作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理。灾害应急信息管理包括:应急避让、应急工程、预警信息查询、应急预案发布等功能。综合信息包括:工作部署、新闻、政府公告、科普知识、防灾信息快递、规程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管理员能上传地质灾害会商资料(图片、视频),为参与会商的专家分配权限,系统提供专家会商界面和专家会商表,调阅历次会商数据进行回放,记录各专家意见、单位、填写时间等并信息保存会商视频录像资料,支持会商表打印输出功能,支持6路画面远程视频会商。GPS定位追踪显示可结合PDA设备
17、采集的坐标,在三维影像上进行线路跟踪显示。支持线路回放显示。灾调基础数据管理实现了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中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包括灾调表、规划治理等容地质灾害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需定期生成各种报表,常用的报表主要有:灾情报告表、地质灾害一览表、灾害灾情汇总表、成功预报实例报表、预警信息反馈表、隐患报告表、评估报告备案一览表、灾害治理情况一览表、防治措施各月累计表(报送月份、转移灾害点的户数和人数、搬迁、安置灾害点的户数和人数,勘查、治理灾害点的点数和资金)、地质灾害速报、月报等。本系统提供的报表统计可根据行政区、日期,以与以各报表的专题信息为条件(如灾情报告表可设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为条件)进
18、行汇总统计。对生成的统计报表均可直接打印输出,也可输出到如EXCEL、TXT等格式文件中。灾情报告表。灾情报告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的灾情进行统计,逐级上报。灾情报告一般按月进行统计。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县级用户只能选择本行政区)、灾害规模、危害级别、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失踪人数等条件;统计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级别、灾害规模、伤亡情况(死亡、失踪、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成因、措施建议等。地质灾害一览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的地灾点(含已发生灾情的灾点和未发生灾情的隐患点)情况汇总,可按任一时间段进行统计。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
19、、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县级用户只能选择本行政区)、灾害规模、危害级别、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失踪人数等条件;统计容包括:灾点名称、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理位置、X坐标、Y坐标、灾害规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威胁人口、威胁财产、灾害危害程度、资料来源等。成功预报实例报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发生灾情的灾点,在灾情发生之前已通过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手段发出预警,使人员和财产即时得到转移,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点进行汇总上报,该报表一般按月进行汇总,逐级上报。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统计容主要包括:地点、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灾害发生时间、避免人员伤亡
20、、避免经济损失、预报方法、预报人(或单位)。预警信息反馈表主要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或专业监测预报预警实际发生灾情点进行汇总统计,该报表一般按月进行汇总。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统计容主要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经度、纬度、灾害规模、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诱发因素(人类活动、小时雨量、日雨量、过程雨量)、地质背景等。隐患报告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等级、发现时间、所在行政区。统计容主要包括:地点、隐患类型、规模、受威胁人数
21、、潜在经济损失、成因与发展趋势、防灾措施。评估报告备案一览表是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备的地质灾害评估备案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系统按用户所属行政区进行分级查询,即区级用户可以汇总全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评估备案,地市级用户可汇总地市与所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备的评估备案,县级用户只能汇总本级报备的评估备案。统计条件主要有:报备时间。统计容主要包括:评估报告名称、级别、备案单位、备案时间、评估单位、局收市局报备日期、局收评估单位报备日期等。2.5地灾图形发布查询、浏览地质灾害点分布图、防治规划图等图形数据。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是与时向社会大众和灾害区人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地环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作为地灾管理的外网延伸,为基层国土所的管理应用服务。发布成果既包括利用电视节目向社会大众发布,也包括利用向社会大众发布。前者着重于广泛的区域性的灾害预报预警,后者着重于详细的灾害点的预报预警,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闪灯芯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数字降噪ADSP模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摩托车后位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行李跟踪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科技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打造CEO的个人品牌
- 2025年中国草药提取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空心砌块液压成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浸酸剂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数学建模活动:决定苹果的最佳出售时间点》教学设计
- 小儿急性肠炎查房课件
- 机械基础(少学时)(第三版) 课件全套 第0-15章 绪论、带传动-气压传动
- 07J912-1变配电所建筑构造
- 纠正冤假错案申诉范文
- 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优化研究
-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2课 预防近视(教案)
- 大酒店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文件
- 解剖学知识点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课件
- 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