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一轮复习总结学案(一)描写技巧常考描写技巧: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明暗结合;二、细节描写、白描等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一描写手法;第三步: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氛围+情感典型诗歌: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 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
2、夺标的场面。(手法)从视觉方面写色彩,如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从听觉方面写声音,如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出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分析+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3、。(6分)(1)从写景的顺序看:本诗从时空的角度对浔阳秋景进行描写。(手法)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具体分析)(2)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
4、析。(5分)答:动静结合。(手法)江中流水生烟,岸上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涉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分析+效果)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2)云中君
5、: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5分) 答:“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分析)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明确手法+分析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
6、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 捻(ni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手法。(点明手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具体指出)写出了词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结合语境分析效果)表现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联系情感)(二)部分修辞常考修辞手法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
7、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地比喻句,后文直
8、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4、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给人以启迪;或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态度,烘托某种气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5.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律美,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吟诵和记忆;语句凝炼概括,抒情酣畅淋漓,表意集中,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能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也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更加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不但内容集中,节奏鲜明,增强气势,还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条分缕析,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加严密、更加透彻,从而起到强调观
9、点的作用;在记叙文中,运用排比叙事透辟,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7.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8.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的作用;用在议论文中, 9.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第三步:分析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氛围+情感典型诗歌:9.11、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
11、法的表达效果。(5分)答: 比拟。“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 比喻。“鼓击春雷 ”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夸张。“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姚雪红原创)
12、;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原指晋人殷浩 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读第二、
13、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坏壁:是残破的墙壁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
14、诗人何种人生态度。(5分)答: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姚雪红原创)
15、0; 泊舟严滩 真山民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5分) 答:用拟人手法表现“孤”。
16、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
17、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18、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比喻。颔联中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绕着花啁啁啼血,是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颈联中,诗人通过想象,把筝声比作深夜灯前思念游子,月下楼头盼望丈夫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筝声所蕴含的愁情。10、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
19、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5分)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
20、,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注】接淅:行色匆忙。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1)“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5分)答:比喻。(2分)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3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1)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
21、?(5分)答: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山”翠绿。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7.2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5分)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6分)答:本诗运用比拟,把无形的春有形化,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7.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22、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0.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请以词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5分)答:新颖独特的比喻作者将人的眼、眉直接化为旅程的山、水,将人的感情融入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3.颈联
23、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6.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6分)
24、 答:借代(1分),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3分)。用典(1分),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分)。6.2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
25、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l)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6.3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
26、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传诵赞叹的原因。(5分)答: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3分);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2分)5.1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27、,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5分)答: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2分展开)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手法2分)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总结3分)5.3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5分)答:秋日风雨中可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革度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
28、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2分)(三)抒情技巧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主题是作者自己。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借助于事,借助于景,借助于史,借助于物来表达。抒情的主体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他物。A、借景抒情: a、触景生情: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寓情于景:这类诗歌,往往只有景物,没有情语
29、,情完全融于景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 、托物言志(情)C、 咏史抒怀(借古讽今)D、借用典故二、提问方式1、简析诗歌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请简要分析诗中某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的。三、答题模式第一步:答出是什么抒情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一抒情手法;第三步:这一手法运用的效果:突出怎样情感四、典型例题(9.2作业)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
30、】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简析下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6分)答:直接抒情;(明手法2)(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写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足矣。(阐运用2)(3)抒发了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析效果2)2、阅读下面诗,按要求作答。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一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 请简要分析“红槿花中越鸟啼”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6分)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
31、景衬哀情)的写作手法。1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鸣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 (2)化用典故。1诗人被贬异地,听见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到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了自己的故园之思。1 3、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题目。【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霹雳:琴名。问:末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用典抒情;(明手法2)(2)“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阐运用2)(3)
32、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析效果2)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1)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明手法2)(2)以凤凰自喻,借清高悲鸣的凤凰,表明了诗人的高洁之志。(阐运用2)(3)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33、析效果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 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6分)答:融情于景,1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2直抒胸臆,1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表达凄凉心境。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用什么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借古讽今,/
34、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寄寓了忧国伤时的感慨。(四)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提问方式: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问变体: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答分析:明确表达方式的概念,需要和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区分开。答题步骤:(1)明确何种表达方式。(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该表达方式。(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经典例题回顾:汴河亭 唐 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注:迷楼: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浙人项升为造迷楼。景阳楼:陈后主是南朝陈的
35、末代皇帝,他不理政事,沉湎淫乐,专宠贵妃张丽华,在宫中建景阳楼。1.请结合诗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答: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分)。记叙主要体现在前四句,第一句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承接上句,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先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三、四句写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1分)描写主要表现在五、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游途中鼓声震天,旌旗如林的景象。(1分)议论抒情主要体现在七、八句上,点明了诗文主旨,无道之君必然灭亡。(1分
36、)柳 唐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 柳 宋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2.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李诗重在抒情(1分),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1分),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1分);曾诗重在议论(1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
37、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乡村四月 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3.乡村四月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答案】(1)描写、记叙。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叙事,以水田插秧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南 园 唐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5分)【答案】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2分),表达了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2分),
38、也有怀才不遇之苦(1分)。(五)诗歌的篇章结构一、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二、反复、铺垫、照应、抑扬。三、卒章显志、对比。1、先景后情村行 宋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问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前三联和最后一联有什么关系?答:前三联写村中景象,最后一句抒发思乡之情。作者触景生情,见异乡的美景引发自己的思乡之情。2、先情后景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问题:从结构上考虑,前两句和后三句有什么关系?答:前两句抒情,后三句写景。前两句说梦中
39、之恨,后三句描写梦中的美景,风景越美,遗恨越深,因为自身已成阶下囚,美景只能在梦中出现,3、以景结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问:分析第四句的作用答:第四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的愁情。本句的描写,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4、反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问:“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有什么关系?答:上下两片采用了反复手法,上片写的
40、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5、铺垫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问:前两联描写洞庭湖的景象,和后面有什么关系?答:前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壮阔的景象,这就为下面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洞庭湖那么壮观,自己什么时候能渡过去?作者借此表达了面对大好的局势,希望出来做官实现政治理想的感慨。6、照应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
41、襟比散丝。问:诗歌收敛有什么作用?答: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7、抑扬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问:诗歌结尾和前面很不相同,他们形成怎样的关系?答: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8、卒章显志在狱
42、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问: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了主旨。9、对比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问:本式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答:对比。“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与四海之兵对比,“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则是今昔对比,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六)诗歌情感的复杂性一、诗歌情感复杂性在诗歌中,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
43、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豪放派的诗人也有情意缠绵的作品,反之一样。二、思想情感的规范答题1.题目类型:“此诗表达(表现、传达、抒发、流露)了怎样(哪些)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怎样的情趣?2.规范答题:先答出情感(这首诗的主旨是 这首是抒发了作者 ); 然后结合诗句或意象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如果有手法的话,一定将手法体现在分析中。注意: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件的叙
44、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3、赏析思想感情型题目的解题方法a、注意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b、熟悉常见的情感类别(同情、赞赏、贬斥、冷漠、哀怨 、激愤、憎恶、忧愁、欣喜、向往、思念等)c、熟悉感情载体(如杨柳离别 明月思念),了解古典诗歌的常见情感主题。 友情提示: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1、了解大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积贫积弱
45、,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2、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诗人及诗歌是这样炼成的:片段一:少年、青年漫游时(做官前),诗歌大都描写祖国美好的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抒发壮志凌云的抱负。片段二: 1.考功名不中,诗歌抒写怀才不遇,或者对科举的愤慨,或者想回家。2.考功名中金榜:做官失意,诗歌抒写怀才不遇,或者愤世嫉俗,想辞官归隐。 四、答题示例1
46、、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问: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2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分)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2分)2、 青玉案 惠洪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注取次:仓促,匆忙。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
47、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6分)答: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答出3点即可)3、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那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7分)答: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题中“待”字)(3分)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重门朝已启”、“起坐听
48、车声”和颔联)(4分)4、 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本词为欧公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加以说明。(6分) 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的怅恨,从古至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无穷无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比去年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希望友人尽情观赏,也足见去年作者曾与友人来赏过此花,包含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本应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明年花开不知同
49、谁再来赏此花的伤感之情“今年花胜去年红”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清代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2分)5、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1分)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1分)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
50、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3分)6、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6分)答: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
51、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以上各1分),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2分)7、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答: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2分);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2分);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2分);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
52、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2分)。(答出三种感情变化皆可以满分)8、 满庭芳·蜗角虚名 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请根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集中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9、 渡 汉 江 宋之
53、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5分)答: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3分)通过这两句诗
54、,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送别诗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和深沉祝愿(七)形象分析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55、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典型试题】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
56、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两种类型: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10.3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6分)(1)第一问我的做法
57、:扑枣任西邻。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分。大意思对即可)(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2)全诗塑造了一位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爱国诗人形象。(5分,大意对即可,但需要结合诗句分析)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5.3 第5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11分)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答: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合同
- 合同制员工福利待遇调整趋势
- 代理区域销售合同书
- 【课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2025年度IT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云南省元马中学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供水供电合同
- 天津天狮学院《机械制图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幼儿歌曲弹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海洋大学《半导体制造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五篇)
- (读书笔记)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 《医疗垃圾的分类》课件
-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英语》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 双碱法脱硫操作规程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及实验课件
- 病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梳理(最新最全)
- 安全施工作业票(模版)
- 环保管理制度(适用于软件企业)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清正版)
- 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