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苯加氢细致入微网上下载_第1页
BEST苯加氢细致入微网上下载_第2页
BEST苯加氢细致入微网上下载_第3页
BEST苯加氢细致入微网上下载_第4页
BEST苯加氢细致入微网上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加氢单元”的工艺技术“加氢单元”包括粗苯蒸发、加氢反应、残油蒸馏和稳定塔处理等4个系统。加氢反应所需要的氢气由外界提高。(1)粗苯蒸发系统:从“槽区”来的原料(COLO),先经“粗苯过滤器”、再经“粗苯中间槽”、原料泵升压到所要求的操作压力,即:在开始运转时,该压力约为3030kPa;后期运转时,此时的压力约为3420kPa。已升压的粗苯进入“预蒸发器”(实际上是热交换器),在此与主反应器的高温反应物进行热交换,粗苯的温度提高并部分汽化,然后通过“混合喷嘴”,在此与氢气压缩机送来的循环氢气相混合。经“混合喷嘴”后的温度为177/183的混合气体进入“蒸发器”的底部。该蒸发器实际上是个蒸馏

2、塔,器底的压力约为2960/3320kPa,温度约为184/190;器底有重沸器(实际上为换热器),以提供塔内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器底的高沸点残油排出去“残油蒸馏塔”,而“残油蒸馏塔”塔顶获得的部分产品又送回到该蒸发器的器顶作回流。(2)加氢反应系统:从上述“蒸发器”顶部出来的油气,先经“预反应器热交换器”与主反应器来的反应物进行热交换,油气的温度升到190/228后进入“预反应器”的底部,向上通过器内的催化剂床层;在此,油气中的烯烃与苯乙烯等不饱和化合物在高活性Ni-Mo系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饱和。由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在预反应器内的温度升高到202/240,该温度靠“预反应器热交换器”

3、的主反应器的反应物量来加以控制的。“预反应器”底部的高沸点液体也排往残油蒸馏塔系统。从“预反应器”顶部出来的油气,再经主反应器热交换器、加热炉进一步加热后入“主反应器”,其加热炉出口的油气温度要求使主反应器内部的第二层温度在280/341。如果为新催化剂,此时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故应降低进入反应器的油气温度,一般控制在260左右。加热升温了的油气从“主反应器”的顶部进入,经器内的催化剂床层,在此进行脱硫、脱氮、脱氧与烯烃加成等反应。由于这些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出口处的气体温度升高到310/370,其压力约为1800kPa。该主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在操作过程中,会因结焦等因素而失去活性,这时,可以使用

4、蒸汽为载体和空气一起进行烧焦的方式来再生,使其恢复活性。主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过热交换器使其温度降低。由于在此冷却过程中会有铵盐(NH4Cl、NH4HS等)物质析出,因此需要用“冷凝液缓冲槽”的纯水,经冷凝液喷射泵注入到该换热器系统中去,以溶解这些析出物。然后,气体再经“预热交换器”、反应产品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到40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此分离出的注入积水定期排往废水处理系统。上述分离出来的气体作为循环气体,再经过“分离气体热交换器”、中间气罐,进入循环气体压缩机。在此设置分离气体热交换器的目的是确保进入压缩机的气体一定为干气体,绝对无冷凝液产生,以免使酸性气体在此冷凝或吸收下来而发生腐蚀。压缩后

5、的气体压力为3040/3430kPa。循环气体再返回反应系统,并从此循环气体中抽出一部分放散,以除去惰性气体。整个加氢装置的反应所需要的补充氢气由补充氢气压缩机提供,该机机后的压力为2490kPa,它进入到循环氢气压缩机的入口处。整个反应系统的操作压力靠补充氢气的数量和补充氢气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为2500kPa来加以控制。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经“稳定塔预热器”加热到约127后进入“稳定塔”。(3)“稳定塔”处理系统:“稳定塔”的塔顶操作压力为560kPa、相应的温度为92;塔底操作压力为580kPa相应的温度为156。该塔的热量由塔底的重沸器提供,采用低压蒸汽作为

6、热源。溶解于油分中的气体与部分油品气体从稳定塔的塔顶逸出,经冷凝冷却到65,入回流槽。在此回流槽处分离出的气体,再经废气冷却器进一步冷却,获得一部分碳氢化合物;最后,该稳定塔废气排入到废气处理系统。从稳定塔回流槽分离出来的液体,用回流泵打回到稳定塔的塔顶作回流。而该回流槽中的积水,定期排往废水处理系统。稳定塔的塔底产物即为BTXS馏分,它从塔底排出,经“预热交换器”、“反应物冷却器”最终冷却后进入后续工序“预蒸馏单元”的BTXS反应物中间槽。(4)残油蒸馏系统:从“蒸发器”来的器底产物直接进入本系统的“残油蒸馏塔”。该塔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操作。塔顶轻组分油气经过冷凝冷却器冷凝后流入回流槽。从该回

7、流槽用回流泵抽出一部分送回到“残油蒸馏塔”的塔顶作回流;另外部分则用泵送到“蒸发器”。“残油蒸馏塔”塔底残油,实际上为重苯,主要含有氧茚、茚、萘等,用泵排送到界区之外进一步加工。该塔塔底靠重沸器供热,以高压蒸汽作为热源。整个残油蒸馏系统的真空度,靠真空单元的液环真空泵提供。“真空单元”的冷却采用水冷却,而真空泵的密封液则采用苯加氢装置自身生产的“重组分”。主要设备的功用及其特点:(1)预蒸发器:粗苯在此器中进行预热、并部分蒸发,为了防止器内加热管壁面被聚合物堵塞,在预热器内还设立了特殊的混合喷嘴,靠这些喷嘴输送大量的循环液体,这样就可保证管的传热表面不被堵塞物粘附,并提高传热效果。换热器的管束

8、呈垂直安装。在换热器内的气/液流动呈对称分布。如果管子被堵塞,阻力立即上升,传热效果变差。此时,就应停运并清扫管束。(2)蒸发器:原料在适当的温度下与循环氢气混合,在该蒸发器内尽量要全部蒸发,但总是有一部分尚未蒸发而残留在器底。该残油排往“残油蒸馏塔”处理。其实,该残油就是粗苯中的一些“重组分”,也是必须要分离出来的。如果这部分“重组分”也带入后工序,那么会对加氢反应工序带来不利的影响。残油在“残油蒸馏塔”进行“闪蒸”,塔顶所获得的轻组分又送回“蒸发器”顶部作为回流,旨在提高“蒸发器”分离轻、重组分的效果。“蒸发器”的操作压力由后续工序,即加氢反应系统的压力所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其压力也

9、是会有所增高的。“蒸发器”的热量靠再沸器提供。为了避免杂质与高沸点聚合物堵塞,不直接在再沸器内汽化、蒸发,而是利用“预蒸发器”来的混合油气的速度,在混合喷嘴内混合后进入蒸发器。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温度与压力均有所下降,可使通过再沸器的循环率得到提高。其实,在再沸器管束内,一部分产品的蒸发必须避免,否则,管束内壁的聚合物生成量必将增加。显然,“蒸发器”的功用与结构有些特殊。在进入蒸发器之前,液体油已部分蒸发;在再沸器内的塔底油被加热,与预热了的循环气体在混合喷嘴内混合。实际上这是个很强的动态平衡,大量的液体通过再沸器进行循环。因此,在再沸器内只有很小的温升。在此需特别强调的是,再沸器必须低温操作

10、,要避免在管束内蒸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再沸器的管束表面生成聚合物的数量最少。蒸发器设有10层浮阀塔盘。器顶设置有捕雾层,目的是捕集蒸发油气所夹带的液滴,以免进入后续装置而引起结焦。(3)预反应器:在预反应器中,主要是要使CS2和易聚合的组分,如烯烃、苯乙烯等,在硫化态的Ni-Mo系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该催化剂的活性在190240范围内最高。先在此进行预加氢除去这些组分,是为了避免它们在以后装置的较高温度下会发生聚合与结焦。过热的蒸发油气混合物从底部进入预反应器。在该器的催化剂床层下面设有格栅和陶瓷球,旨在除去聚合物液体。在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如聚合物、结焦等沉积物会积累在催化剂的表面,致使催化剂

11、的活性下降。因此,为了保证满足所要求的转化率,对一些控制参数就需要调整,如氢气的分压与反应温度。催化剂活性的降低,可以靠提高出反应器的温度来调整。也就是说,催化剂的活性可以根据反应器的进、出口温度差来判定,此温升至少为5。由于长期在高温下运行,催化剂的结焦程度会增加,这时就提高进口的温度,但是,必须控制反应器出口的温度在240以内。当反应器的温升低于5和反应器的出口温度达到240时,催化剂必须进行再生,使催化剂恢复活性。再生的方法是以蒸汽为载体,并通入空气,对催化剂进行“烧焦”,从而使催化剂恢复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已再生的催化剂还必须在热循环气体内加入“硫化剂”DMDS,对催化剂进行“硫化

12、”,正如像新催化剂那样需要“硫化”,使催化剂处于“硫化态”,适当降低其活性,以提高它对烯烃加成反应的选择性。(4)主反应器:它实际上与“预反应器”一样,也是属于“固定床反应器”。其充填的催化剂是已硫化了的Co-Mo系触媒。其反应温度比“预反应器”要高,故从“预反应器”出来的油气需经热交换器、加热炉,假如到指定的温度进入“主反应器”的顶部。在此,于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加氢反应:烯烃类组分被彻底加氢饱和;含硫组分、如噻吩,和含氧、含氮组分都可转化成碳氢化合物、硫化氢、水与氨等。芳香烃的加氢必须加以抑制,以减少苯烃的损失。具体的反应式如下:1烯烃的加成反应:CnH2n+H2 CnH2n+22噻

13、吩的脱硫反应:C4H4S+4H2 C4H10+H2S3加氢脱氧反应:C6H6O+H2 C6H6+H2O4加氢脱氮反应:C6H7N+H2 C6H14+NH35副反应芳香烃的氢化反应:C6H6+3H2 C6H12。同样,在加氢运行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会积累一些沉积物,如聚合物、结焦物,这样催化剂的活性就要下降。为此,需要对主反应的操作参数加以调整,如调整氢气分压、反应温度等。催化剂活性的降低,可以靠提高主反应器进口温度来加以补偿。而对于反应选择性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操作压力,即调整氢气的分压,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催化剂的活性可以从反应产物中的噻吩含量来加以评定。如果该噻吩含量已达到允许值以

14、上,则必须提高进口温度。当然,反应温度应尽量控制得低一些,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即减少芳香烃的氢化反应,也可降低结焦的速率。当反应器出口温度达到370时,催化剂就需要进行再生,以恢复其活性。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也是采用以蒸汽为载体、加入空气进行“烧焦”。此再生后的催化剂与新催化剂一样,也需要进行“硫化”处理。主反应器的热量靠加热炉提高。进入主反应器温度靠其出口温度来加以控制与调节。(5)稳定塔:在稳定塔中,通过蒸馏将溶解于液体反应物中的气体,如:H2S、CH4、C2H6等除去。塔底的供热靠再沸器提供,以低压蒸汽作为热源。该塔塔顶出来的废气,经冷凝冷却器后入回流槽。该回流槽实际上是个分离槽,分离出来的

15、未冷凝气体再经废气冷却器,以进一步回收碳氢化合物。最后还未冷凝的气体则送外废气处理系统。该回流槽还分离出废水与油液,此油液泵送到稳定塔的塔顶作为回流。该稳定塔的进料液需要预热后入塔,靠该塔塔底热油液通过“进料预热器”与此进料液进行换热。该塔塔底液经与进料液换热后,再经冷却器冷却后入“中间槽”。(6)残油蒸馏塔:在残油塔中,其原料液是从“蒸发器”器底来的“重组分”。此塔的功用是为了尽可能回收其中的苯烃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并分离出“轻组分”。该“轻组分”则送往“蒸发器”顶部作回流。该“残油塔”塔底残油含有一定量的古马隆、茚、萘等,是制造古马隆-茚树脂的原料。故用泵将此残油送往古马隆树脂

16、生产装置。“残油蒸馏塔”塔底的热量,靠立式再沸器提供,以高压蒸汽为热源。为了防止聚合物在再沸器中的结垢和沉积,导致管束堵塞、或传热效率下降,故要求再沸器管束内必须处于湍流状态,采用泵进行塔底液的大流量循环来加以实现。2、“预蒸馏单元”的工艺技术:经“加氢单元”装置来的加氢油(BTXS),进入本单元的原料槽。此槽采用N2气封,目的是为了防止O2进入、而影响加氢油的质量。自“BTXS原料槽”用泵抽出,并控制一定的流量,经预热器升温后入“预蒸馏塔”。该预热器的热源是“预蒸馏塔”塔顶BT油气的冷凝液。该“预蒸馏塔”的操作压力为450kPa,即在压力下操作。因此,塔顶油气的温度可以达到146,这一温度完

17、全可以满足该塔顶油气作为后续萃取蒸馏单元的BT分离塔的“再沸器”热源的温度要求。“预蒸馏塔”塔顶油气经上述“再沸器”初步降温后,再经冷凝器进一步冷凝冷却。由于在进行纯甲苯生产时,该BT分离塔是停用的,此时“再沸器”也停用。因此塔顶油气只能靠冷凝器来冷却。所获得的BT馏分入回流槽。自回流槽用泵抽出一部分去“预蒸馏塔”塔顶作为回流;另一部分则送经热交换器,预热“预蒸馏塔”的进料液;再经冷却器冷却后送往“萃取单元”的“进料槽”或槽区的BT馏分中间槽暂时储存。“预蒸馏塔”塔底液体靠“再沸器”加热到约212。塔底产物XS馏分经冷却器冷却后送往“二甲苯蒸馏单元”,以回收二甲苯产品;或冷却到40后送往界区外

18、槽区的XS馏分槽暂时储存。工艺特点:(1)“预蒸馏塔”采用加压操作,旨在使塔顶温度升高,这样将此塔顶油气作为“萃取蒸馏单元”BT分离塔的再沸器热源。加压操作的另一个优点是回流量增加、而热量消耗不会增加,这是因为压力增加、使蒸发量减少,即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也很少。(2)“预蒸馏塔”的再沸器热源是高压蒸汽,其功用是将BT馏分与XS馏分完全分离开来。(3)“预蒸馏塔”的操作压力可以随着“再沸器”不同的温度要求加以调整。(4)“预蒸馏塔”的回流液量较大,这是为了使BT与XS在塔内更好地分离;另外,也是为了满足有足够的油气向再沸器提供热量。(5)在“预蒸馏塔”油气系统还设置了“冷凝冷却器”,且冷却面积较大

19、。这是因为后续“BT分离塔”的“再沸器”所需热量会有变化时,该“冷凝冷却器”就可作为后备冷却的手段。再说,当生产纯甲苯时,该BT分离塔就停用,此时“再沸器”也停用,那么此时的“预蒸馏塔”塔顶油气就全靠该冷凝冷却器来承担冷凝冷却的任务。3、纯苯萃取蒸馏单元:(1)萃取蒸馏系统:该系统的原料有:“预蒸馏单元”来的BT馏分、在生产纯甲苯是,储存在槽区的BT馏分。原料从“进料槽”用泵抽出,经“预热器”预热后进入“萃取蒸馏塔”。该萃取蒸馏塔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萃取蒸馏段、上部为非芳烃馏分中溶剂的回收段。这里采用的溶剂NFM从萃取蒸馏塔的塔顶加入,流量约为5.4kg/kg进料量(即:BT馏分)。溶剂的进塔

20、温度为116。为了减少芳烃的损失,一定要使萃取蒸馏塔塔顶的非芳烃中含芳烃量较少,因此进塔溶剂的温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离开萃取蒸馏塔塔顶的蒸汽中,包括所有的非芳烃、少量的芳烃与微量的溶剂NFM。其实,溶剂经萃取蒸馏塔的上部,即溶剂回收段的精馏后,溶剂已得到充分的回收,故萃取蒸馏塔塔顶油气中几乎没有NFM。此非芳烃蒸汽经冷凝冷却器,以水为冷却介质;冷凝液体进入回流槽,再用回流泵送一部分去萃取蒸馏塔塔顶作回流,另外部分则送往界区外的槽区,温度约40。萃取蒸馏塔塔底产物,主要是溶剂NFM和芳烃(即:“富液”),温度约170、压力为240kPa,直接用泵送往“解析塔”,从溶剂中回收芳烃。萃取蒸馏塔的塔底

21、供热是靠重沸器与再沸器。重沸器的热源是采用高压蒸汽;而再沸器的热源是塔底自身的热贫油。(2)“解析”系统:该“解析”系统的功用是将纯芳烃从溶剂NFM中解析出来。它是通过“解析塔”来实现的。其解析的速度取决于“闪蒸”时的供热与芳烃在溶剂中溶解度的降低。解析塔的塔顶压力为30kPa(绝),此真空度是通过真空装置来维持的。在此,采用减压操作,也是为了降低温度,以减少解析所需热量的消耗。为了使解析塔塔底物料加热到198,在解析塔的底部设置了两组再沸器,一组以高压蒸汽为热源,另一组则以低压蒸汽为热源。另外还在解析塔的中部设置了以热贫液为热源的再沸器。从塔顶出来的温度约52、压力为39kPa(绝)纯芳烃蒸汽经水冷却的冷凝冷却器,冷凝液入回流槽,一部分用泵送往“解析塔”塔顶作回流,回流比为0.75;其余部分则送往“B/T分离塔”。“解析塔的塔底液,温度为198、压力为45kPa(绝),用泵排出。为了回收塔底贫液的热量,该热贫液依次经过优化设计的换热器,以确保各换热器达到规定的所需温度,即:在”萃取蒸馏塔的“再沸器”达到温度170、在“解析塔”的“再沸器”达到温度153、在“BT馏分预热器”达到145。最后贫液再经水冷冷却器,冷却到温度约116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