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精品]铁道无缝轨道线路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精品]铁道无缝轨道线路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精品]铁道无缝轨道线路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精品]铁道无缝轨道线路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精品]铁道无缝轨道线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绪论1.1 线路大修1.1.1 概述铁路线路是由路基、轨道和桥隧建筑物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工程结构,共同发挥各自的功用,其任何组成局部的改变或损坏,都将影响整体功能。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根底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的剩余变形,主要是机车车辆与线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又带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而构成线路的不平顺。这种线路的不平顺性,即使是微小的,亦将显著增加机车车辆对线路的附加动力作用。不平顺愈强,附加动力作用愈大,钢轨及其

2、轨下根底负担愈重,剩余变形的幅度及其积累愈快,线路承载能力愈低。而铁路运量即通过总质量(表示为轴载与其通过次数的乘积)愈大的线路上,上述过程将开展的愈加剧烈1。对目前的线路结构来说,产生不均匀的剩余变形及其积累是无法防止的。人们只能设法延缓它的开展,通过线路维修把它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线路必须经常保持规定的技术完好状态,一旦这个技术标准被突破,靠线路维修又不能完全防止上述破坏现象的发生,线路各组成部件的疲劳与磨耗伤损,以及道床脏污程度等到达了规定的限度以至于不能继续使用时,就必须进行线路大修来修复轨道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铁路运量的增长,列车平均轴载的

3、增加,行车速度的提高,以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展与应用,需要强化或更新线路设备时,也必须由线路大修去完成。1.1.2 设计内容本设计中采取的方法及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运营条件及线路测量资料,对既有线路平纵断面进行改善。(2)线路大修平面设计14:线路大修平面改善设计,主要是矫正既有线路平面的位置,平面设计以原线路设计标准为依据,并遵循一定的原那么和根本的技术条件,根据线路勘测资料,对线路曲线局部各测点进行拨距计算。(3)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的目的是改善原有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本设计在既有路基面标高、轨面标高及既有道床厚度的根底上,利用Excel对计算轨面标高、设

4、计轨面标高、设计道床厚度等进行计算,并绘制纵断面设计改善图4。1.2 铁路无缝线路1.2.1 概述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开展,要求强化铁路轨道结构,提高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消除现有一般无缝线路的缓冲区和道岔区钢轨接头的影响,实现线路的无缝化。把焊接轨条长度延长达整个区间或跨区间并与道岔焊联成一体,这种超长轨条的无缝线路称为区间无缝线路或跨区间无缝线路。由于无缝线路的施工工艺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维修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胶接绝缘接头的技术工艺过关并投入使用,无缝道岔的设计理论逐步完善和试铺成功,从1964年在日本建成第一条高速铁路开始,相继于1983年法国模式的高速铁路成功运营,至今国内外在区间无

5、缝线路和跨区间无缝线路都取得了很大的开展。如日本青函海底隧道长53.83km,在12的坡道上铺设了轨条长53.7km的无缝线路;法国以巴黎为中心的几条高速铁路上,多数无缝线路的轨条长度贯穿整个区间,其中最长一条长达50km;德国焊接道岔数达11万组之多,截至1992年底德国已有93.2%的线路铺设了超长轨条的无缝线路;俄罗斯在顿涅茨铁路上铺设了一段轨条长17.5km无缝线路。中国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铺设超长轨条的无缝线路4359.5km。2001年在京沪线南京一上海区间成功铺设了一条轨条长为249km的跨区间无缝线路。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上方案全面铺设区间无缝线路或跨区间无缝线路5。在普通线

6、路上,钢轨接头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接缝的存在,列车通过是发生冲击和振动,并伴随有打击噪声,冲击力可到达非接头区的三倍以上。接头冲击力影响行车的平稳和旅客的舒适,并促使道床破坏、线路状况恶化、钢轨及连接零件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劳动费用的增加。养护线路接头区的费用占养护总经费的35%以上;钢轨因轨端损坏而抽换的数量较其他部位大23倍;重伤钢轨60%发生在接头区。随着列车轴重、行车速度和密度的不断增长,上述缺点更加突出,更不能适应现代高速重载运输的需要。为了改善钢轨接头的工作状态,人们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至今,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采用各种方法将钢轨焊接起来构成无缝线路。这中间首先遇到

7、了接头焊接质量问题;其次就是长轨在列车动力和温度力共同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还有无缝线路设计、长轨运输、铺设施工、养护维修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随着上述一系列问题的逐步解决,无缝线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桥梁上铺设无缝线路,可以减轻列车车论对桥梁的冲击,改善列车和桥梁的运营条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这些优点在行车速度提高时尤为显著。实践证明,无缝线路由于消灭了钢轨接头轨缝,因而具有行车平稳,机车车辆及轨道维修费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延长,适合于高速行车等优点,是铁路轨道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当前高速、重载铁路的必需条件。1.2.2 路基上无缝线路路基上无缝线

8、路设计主要包括69:(1)无缝线路钢轨强度计算,采用连续支承法;(2)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采用统一公式模型;(3)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与计算。1.2.3 桥上无缝线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主要包括912:(1)钢轨的伸缩附加力的计算。梁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伸缩变形,通过梁轨相互作用,使钢轨产生伸缩附加力。伸缩附加力与梁的日温度差和扣件阻力的大小有关。(2)钢轨挠曲附加力的计算。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挠曲变形,通过梁轨相互作用,使钢轨产生挠曲附加力,与挠曲变形和扣件阻力的大小有关。(3)钢轨强度计算。钢轨在动应力、温度应力和伸缩附加应力(或挠曲附加应力,两种附加应力不叠加,取其中大者来计算)的作用下,不超过钢轨

9、的容许应力。(4)稳定性检算。钢轨在温度力和伸缩附加力(或挠曲附加力)的作用下,满足稳定性的要求。(5)锁定轨温计算。根据强度、稳定性和缓冲区轨缝设置的要求,计算桥上锁定轨温,并与路基上无缝线路相比拟。(6)断缝计算。桥上无缝线路焊接长轨一旦断裂后形成的断缝以及由于伸缩附加拉力而产生的钢轨缩短量叠加起来,检算断缝值是否超过规定的容许值。最后本设计对线路大修工作作了专题研究。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线路大修及无缝线路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汇总和学习,进一步稳固了专业知识,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根底,为将来能承当开展我国铁路开展的重任奠定基石。第2章 线路大修平面设计2.1 概述线路大修平面设计主要是校正线

10、路的平面位置。平面设计应以原线路设计标准为依据,并应遵循以下根本技术条件:(1)设计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单曲线,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保存复曲线,但复曲线的两个圆曲线间,应设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按计算决定,但不应短于20m。如条件困难不能设缓和曲线时,两个连续圆曲线的曲率不应大于1/2000,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50m。(2)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一般应短于9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m/h),特别困难地段不短于7超高度(m)容许最高行车速度(km/h),计算结果取10m整数倍。如原线路的缓和曲线标准较高时,应采用原线路标准。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困难

11、条件下可减至14m。(3)两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原那么上应不低于原线路标准。(4)并行的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的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那么,应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5)有条件时,应尽可能改善线路对桥梁的偏心及建筑物限界等,使其符合有关规定。(6)圆曲线外轨超高和顺坡,按工务段提出的数据设置,并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那么?规定。(7)大修平面设计时,应消除直线地段漫弯。如因建筑物限界关系等原因不能减少或消除时,允许保存原状。平面设计的重点是曲线整正计算,重新确定曲线要素及各主要点的里程,逐步计算每20m测点的拨量,然后根据计算的拨量将错动的线路拨正到正确

12、位置上。曲线平面计算以既有线为参考标准,计算出的拨动量就是相对于既有线路上各测点应拨动的距离,拨正后的曲线是新的线路中心,大修施工时应按新的中线铺轨。计算既有曲线的拨距时,需要既有曲线的外业测量数据。而既有曲线的测量一般采用偏角法或矢矩法。偏角法是应用渐伸线原理,计算既有曲线各点和设计曲线各对应点的渐伸线长度,其渐伸线长度之差即为各点计算拨量。如图2-1所示,既有曲线B点的渐伸线长为,设计曲线上与B点相应的点渐伸线长为,因此,拨距就是两渐伸线长度之差: 0,曲线外挑,0,曲线内压。BANiN2N1B1B2BiB图2-1 曲线的渐伸线根据渐伸线的定义和性质,可导出如图2-1上B点对应的渐伸线长度

13、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点与曲线上任意点B之间的弧线长;曲线上任意点B处曲率半径与A点曲率半径的夹角。矢矩法测量如图2-2所示。ABC20806040100f120806040f2f3f4100始端切线图2-2 矢矩法测量图那么各曲线段的照准线对始端切线转角为: (2-3)测出两置镜点连线与测点切线的夹角及每20m处的矢矩即可。计算拨距的方法较多,一般经常维修与中修采用绳正法;大修与改建那么利用渐伸线法来计算。本设计为线路大修,故采用渐伸线法。2.2 既有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既有线虽已错动,但根本线形仍保持原来的形状,可分为按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性质计算。(1)当置镜点在曲线的始切线上时,圆曲线各

14、测点的渐伸线长度为: 式中,l圆曲线上测点的曲线长;圆曲线上测点的偏角,。缓和曲线上各点的渐伸线长度为: 式中,l缓和曲线上的测点至起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上测点的偏角,。结论:既有曲线的渐伸线长度,无论在圆曲线上还是缓和曲线上,其表达式均可表示为:渐伸线长度为测点偏角的弧度数乘该测点至置镜点的曲线长。(2)当置镜点由O点移至A点时,如图2-3所示,A点以后各测点的渐伸线长度: 式中,测点至始切线的累加偏角;、A、B点的偏角;置镜点A处的渐伸线长度;l测点至置镜点间的曲线长。HYAlyEAZHOxx0OBAEB图2-3 渐伸线计算示意图lBlABEAA结论:当置镜点移动时,置镜点后各测点的渐伸线

15、长度等于置镜点处的渐伸线长度加上各测点至置镜的曲线长乘各测点弦线与始切线间的夹角(累加偏角)。2.3 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1)选择曲线半径与缓和曲线长度进行曲线计算与设计前,首先要根据既有技术资料和现场实测结果估算既有曲线半径,既有曲线半径可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平均偏角法设L为测点间弦长(一般为20m),在圆曲线范围内取n个点偏角、,可求得圆曲线内L所对应的偏角的平均值为: (2-7)然后代入下式估算既有曲线半径: (2-8)三点法在既有曲线的圆曲线范围内选取3个距离为L的测点A、B、C,三点的渐伸线长度分别为、,那么通过此三点的既有曲线半径为: (2-9)多点法三个点不能表达整个曲线的全

16、貌,当圆曲线较长、测点较多的时候,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既有曲线的半径: (2-10)式中,L测点间的长度,一般取为20m;测点既有渐伸线的二次差值;n二次差值的个数,比测点数少2。设计曲线半径R可取估算的既有曲线半径RJ,并根据转角的大小取整(参见表2-1)。表2-1 曲线半径取整转角度数1010202030306060半径取整(m)501051具体选定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应不低于根本技术条件规定的长度,并取10m的整倍数。比照既有曲线技术资料,不低于原有缓和曲线的标准。(2)推算曲线各主要点的里程曲线中点QZ的里程为保证测量终点不拨动,即终切线不转动也不平移,应该使终点设计渐伸线的长度与既有渐伸

17、线的长度相等。K1/RLLRRZYYZR tg/2LKE=1/2RLxK (a) 平面图 (b) 曲率图E=1/2RLLxL(c) 角线图 (d) 渐伸线图图2-4 设计渐伸线长度计算示意图由图2-4可知,测量终点设计渐伸线的长度为: (2-11)式中,Ly圆曲线长,;l0 缓和曲线长;y测量终点至HZ点的距离;曲线转向角;X 为测量终点至曲线中点的距离。令,那么 (2-12)曲线中点QZ的里程=测量终点里程X。ZH、HY、YH及HZ点的里程据QZ里程可推算出ZH、HY、YH及HZ点的里程:ZH里程=QZ里程HY里程=ZH里程HZ里程=QZ里程YH里程=HZ里程(3)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的计算设

18、计曲线渐伸线的长度,可根据测点所在位置,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 ZHHY第一缓和曲线上各测点: (2-13)式中,R设计曲线半径;l第一缓和曲线上测点至ZH点的曲线长度;l0缓和曲线长。 HYYH圆曲线的渐伸线长度是在ZY点处自始切线内移一段距离p值,因此,在计算渐伸线长度时,应再加p值: (2-14)式中,s圆曲线上测点至ZH点的曲线长;L圆曲线上测点至ZY点的曲线长,;p内移距,。YHHZ第二缓和曲线渐伸线长度,是从终切线向外移值,因此: (2-15)式中,外移量,其中l为第二缓和曲线上测点至YH点的曲线长,。ZH点以后直线段的渐伸线长 (2-16)2.4 拨距计算 (2-17)拨距计算的步

19、骤:(1) 计算既有曲线各测点的渐伸线长度;(2) 选择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确定各主要点的里程;(3) 计算设计曲线各测点的渐伸线长度;(4) 求出各测点的拨动距离。各条曲线拨距计算见表2-2表2-3。选取曲线、曲线测量资料进行曲线拨距计算。拨距计算 e=EsEj15+表2-2 既有曲线拨距计算表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020bf60f50曲线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020b(弧度)3a( )21-02-308-27-051-28-25测点里程1K115+440+460+

20、480+500+520+540+560+580+600+620+640续表2-2拨距计算 e=EsEj15+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38/.039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20bf6f5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20b(弧度)3a( )21-25-501-30-10测点里程1+660+680+700+720+740+760+780+800+820+840+860续表2-2拨距计算 e= EsEj15+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

21、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20bf6f5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20b(弧度)3a( )21-28-101-26-20测点里程1+880+900+920+940+960+980K116+000+020+040+060+080续表2-2拨距计算 e= EsEj15a=773345,R=500m,l0=100m,L=776.862m,T+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20bf6f5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20b(弧度)3a( )29-25-351-19-40测点里程

22、1+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备注拨距计算 e= EsEj15曲线编号+表2-3 既有曲线拨距计算表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ZH:ZY:HY:QZ: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0-001320bf60f50曲线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020b(弧度)3a( )20-50-506-42-259-28-10测点里程1K117+400+420+440+460+480+500+520+540+560+580+600+620续表2-3拨距计算 e= EsEj15曲线编

23、号a=251110, R=600m,l0=140m,Lm,T+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Es14l36Rl013l12l02/24R11L2/2R与Xa10L或X9设计曲线主要设计点里程8YH:YZ:HZ:既有曲线角面积计算Ej720bf6f5既有曲线测量资料f40020b(弧度)3a( )27-05-451-04-00测点里程1K117+640+660+680+700+720+740+760+780+800+820+840备注第3章 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3.1 纵断面设计的特点及原那么3.1.1 设计特点线路大修的纵断面设计是在原有建筑设备的根底上进行,并在保持原有限制坡度的条件下,修正和改善原有

24、纵断面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局部。因此,纵断面的改善设计,必然会受到原有建筑物的严格限制。例如拉坡设计,会受到车站内的天桥、地道、站台及区间的跨线桥、架空桥、桥梁和隧道等建筑净空的限制,一般说是不能随意抬道或落道的。过多的抬道,会造成前后道岔群抬高,站线顺坡工作量加大,路肩宽度缺乏,复线区段上下行道口通行不便,并行地段邻线有被砂埋和雪埋之虑;过多的落道,会造成路堑刷坡,增大施工困难,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等等。因此,如何在原有建筑设备的根底上,寻求最合理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就成为线路大修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3.1.2 设计原那么线路大修的纵断面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费事的工作,而线路大修施工又是在营业线上列车

25、间隙内或“天窗中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大修设计的特殊性。因而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线路上设施物的技术状态,结合提高线路质量和改善技术设备的要求,充分考虑设计断面与原有设备间的协调性与适应性,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原那么:(1)从确保行车平安出发,消除线路纵断面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地段。(2)从改善列车运行条件出发,提高牵引定数。(3)从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或“天窗中施工的条件出发,确保平安施工的现实性。(4)从减小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出发,应尽量防止落道或过高抬道。为保证设计质量,做到精心设计,适应运营条件,就必须研究和掌握线路纵断面设计的根本原理,熟知设计的根本技术条件,并在变化复杂情况下灵活地运用,才

26、有可能到达上述要求。3.2 纵断面设计技术条件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须符合以下各项根本技术条件:(1)尽可能改善原有线路坡度,如原有线路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有困难时,允许保存。(2)尽可能设计长的坡段,每段坡长一般不短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应不短于200m。(3)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的竖曲线: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须用抛物线形竖曲线连接。每20m竖曲线长度的变坡率,凸形纵断面地段不得大于1。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须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应根据运营条件采用2000010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5000m,并不得侵入

27、缓和曲线、道岔和无碴桥梁上。(4)设计电气化铁路纵断面时,应严格按照铁路限界规定。但为了改善原有线路坡度,也可考虑安排调整接触网高度。(5)两线路中心距离不大于5m,其轨面高度原那么上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如不可能,在个别地段,允许有不大于300mm的高度差。但在冬季受雪埋地段的轨面差不允许大于150mm。道口处不允许大于100mm。(6)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原那么上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顺坡率应不大于1。(7)深路堑或高路堤地段,原有道床厚度超过60cm地段,车站咽喉道岔区及站内正线,应尽量防止落道或过高抬道。3.3 纵断面设计方法3.3.1 纵断面设计步骤纵断面改善设计按以下顺序进行

28、:(1)熟悉和整理纵断面外业测量资料及有关现场调查资料;(2)根据测量和调查资料绘制原始平纵面图,其比例分别为:纵向1:50;横向1:5000。图中:原有线路平面根据原有平面资料进行绘制,注明里程,曲线起讫点位置,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及缓和曲线长度;设计改善线路平面根据平面设计资料绘制改善设计后曲线的起讫点位置,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及缓和曲线长度;里程按线路大修地段里程排列;现有轨面标高根据实测每100m(及加标)的轨面标高填写,单位以m计,准确到cm;现有坡度按百米标处的现有轨面标高计算坡度;现有路基面标高根据实测每100m处道床坡脚的路肩标高,单线线路路拱高=15cm,那么路基面标高应为:

29、 (3-1)现有道床厚度根据现有轨面标高,现有路基面标高及现有轨道各局部高度来计算现有道床厚度:=-(+) (3-2)式中,现有轨面标高;现有路基面标高;现有轨高;现有轨下垫层厚度;现有轨枕高度。、应分别通过外业调查确定,本设计可采用以下数值:现有50kg/m钢轨高度15.2cm,垫层2.0cm,轨枕20.2cm。现有纵断面按百米标处的现有轨面标高、现有路基面标高绘制。路基面纵坡以虚线表示。在纵断面图上注明桥梁、隧道、明渠、道口、涵洞等建筑物的中心里程、标高及有关资料。3.3.2 设计纵断面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是在现有纵断面图上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计算轨面标高根据采用的新轨道总厚度及现有路

30、基面标高,定出各百米标的“计算轨面标高:=+ (3-3)式中,现有路基面标高;设计采用的新轨高度;新轨下垫层厚度;新轨枕高度;规定的道床允许最小厚度,根据正线轨道类型表选用。设计60kg/m钢轨高度为17.6cm,垫层厚度为1.0cm,轨枕高度为23.0cm。根据“计算轨面标高,在纵断面图上定出“计算轨面标高线。(2)初步设计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是从固定建筑物(该点不能起道,作为控制点)开始,参考“计算轨面标高线及设计技术条件,定出变坡点的位置及标高,初步确定设计坡度。(3)计算“设计轨面标高根据变坡点的标高及设计坡度,可算出各点的设计轨面标高:=L (3-4)式中,计算点的设计轨面标高;前一点的

31、设计轨面标高;L前后两测点间的距离;设计坡度。遇到设有竖曲线的变坡点,其附近的百米标处轨面标高,还应加上(或减去)竖曲线的纵距。(4)计算起道高度:=-(+) (3-5)式中,某点起道高度;该点的设计轨面标高;该点的现有轨面标高;、新旧轨道各局部高程差。(5)计算设计道床厚度:=+ (3-6)(6)计算“挖路基深度当设计道床厚度小于允许最小厚度时,必须挖路基:=- (3-7)(7)校正纵断面算出的设计道床厚度,如果超出规定的允许最小厚度太多或太长,或者,挖路基太多或太长,都应重新设计坡度,再次计算“设计轨面标高、“起道高度及“设计道床厚度。(8)将最后确定的“设计轨面标高用粗实线绘制在纵断面图

32、上,定出“设计轨面标高线。3.4 原始资料大修地段位置:线K114+000K119+100,全长5km。现有线路条件:该大修地段属于I级干线,正线数目单线,限制坡度12,最小曲线半径为500m,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原有线路纵断面测量资料见表3-1。表3-1 线路纵断面测量资料里程道床厚度(cm)现有轨面标高(m)附注K114+00029站出站信号机+10024+20018+30026+40025183.35+50027+6002-15m,4-32m钢桥+700+80025+90027K115+00023+1001818道口、宽1m+20024+30016+40020+50020+60022

33、+70021+80020+90023K116+00025+10022+20020+30020+40024+50011+60014+70018+80019+90024K117+00024+10024+20020+30021+40020+50016+60017+70018续表3-1里程道床厚度(cm)现有轨面标高(m)附注+80019+90021K118+00019+10016+20023+30023+40023+50015+60016+70020+80021+90020K119+00016+10020站进站信号机3.5 设计数据及计算结果经计算得出数据如表3-2所示:表3-2 纵断面设计计算结果

34、里程(m)(m)(cm)(m)(m)(cm)(cm)(cm)K114+000294 186.6536 9 10024185.93 185.8941 42000186 185.1334.452 3000266 184.3720.446 400259 183.6122.447 500275 182.8636 9600700800259182.7127189002718188.43510K115+0002346 续表3-2里程(m)(m)(cm)(m)(m)(cm)(cm)(cm)1001850 20002452 3001635 10 4002038 7 5002040 5 6002238 7 70

35、02132 13 8002036 9 90023182.85 43 2 K116+00025181.93 042 3 10022180.89 53 20020179.93 56 30020178.97 59 400024177.95 67 50011177.24 47 60014176.38 42 3 700018176.46 43 2 80019174.59 39 6 90024173.74 38 7 K117+0002443 2 10024054 20020170.81 52 300021170.06 37 8续表3-2里程(m)(m)(cm)(m)(m)(cm)(cm)(cm)40020

36、169.51 43 250016169.07 52 60017168.93 33 1270018168.99 25 2080019168.79 45 90021168.84 53 K118+00019169.51 38 710016170.20 21 2420023170.34 50 30023170.54 48 40023170.71 49 50015170.99 40 560016171.18 39 670020171.30 045 80021171.37 048 900020171.39 49 K119+00016171.47 45 10020171.50 045 3.6 设计纵断面图设

37、计线起点里程为K114+000,终点里程为K119+100,全长5000m。线路含有一个道口,道口宽1m;一座钢梁桥。坡段最长为900m,最短为200m。含有两个平曲线,曲线半径为500m,曲线半径为600m。上坡坡度最大为,下坡坡度最大为。当相邻两坡段坡度差大于时,应设竖曲线,所以共设置6条竖曲线。现有道床最厚为29cm,设计道床最厚为67cm,挖路基最深为24cm。根本符合纵断面设计标准。在挖路基时比拟集中,根本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纵断面设计图见附录B(图号:01)。第4章 路基上无缝线路设计无缝线路是用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而成的长钢轨线路,又称为焊接长钢轨线路。无缝线路是轨道结构技术进步的

38、重要标志。4.1 无缝线路根本技术条件4.1.1 无缝线路分类无缝线路按钢轨内部的温度应力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温度应力式和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种类型。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是指把钢轨焊成长轨节铺在线路上,拧紧扣件锁定后,由于各种线路阻力约束不能自由伸缩,一年四季随钢轨温度变化,长轨节内承受着不断变化的温度拉力或压力。长轨节端部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接头夹板及螺栓,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铺设维修方便。放散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目前一般已不使用。现今世界各国主要采用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以下简称无缝线路。从钢轨长度的角度看,无缝线路可分为:普通无缝线路、全区间无缝线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目前我国容许速度大于120km/

39、h的线路,都要求铺设全区间或跨区间无缝线路。4.1.2 无缝线路铺设地段和位置无缝线路铺设地段和位置,应符合以下条件:(1)轨下根底稳定,线路没有翻浆冒泥、下沉挤出和大于15mm的冻害。(2)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应尽量采用全长淬火轨或耐磨轨。(3)桥梁有浅基、孔径缺乏、偏心超限、载重等级缺乏或支座、墩台等严重病害和下承板梁上,铺设无缝线路须严格进行检算。(4)桥上铺设无缝线路,除符合下述条件者外,均应检算钢轨、墩台的受力状态、轨道防爬能力及钢轨低温断缝值等:在无碴桥上,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690地区,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50kg/m钢轨、桥跨总长为1000m及以下的60kg/m

40、钢轨;年最大轨温幅度为85及以下地区,桥跨总长为200m及以下的50kg/m钢轨、桥跨总长为165m及以下的60kg/m钢轨。在有碴桥上,跨度为32m及以下(包括单跨和多跨)、桥全长在无缝线路固定区内、年最大轨温幅度超过80地区,桥上应铺设混凝土枕。(5)在隧道长度为1000m及以上时,铺设无缝线路宜将隧道内单独铺设一段长轨,伸缩区设于隧道洞口内方,缓冲区尽量设置在隧道洞口外。隧道长度小于1000m,可不单独铺设。4.1.3 无缝线路结构组成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包括固定区、伸缩区和缓冲区。(1)伸缩区长度根据计算确定。(2)固定区为长轨减去两端伸缩区的长度。每段长轨的长度,应根据线路情况和施工条件决定,原那么上应与自动闭塞区段的长度一致。假设受条件限制,固定区也不应短于50m。(3)缓冲区一般由24节标准轨或厂制缩短轨组成,有绝缘接头时为4节(胶接绝缘接头为35节)。4.1.4 缓冲区和伸缩区的设置缓冲区应设在以下地点:(1)两段长轨之间;(2)道岔与长轨之间;(3)自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