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_第1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_第2页
《遗传学》复习辅导大纲(10级)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遗传学复习辅导课程内容及其概述第一章(教材Nol): 绪言;第二章(教材NQ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三章(教材NO3):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讲课时归入“基因突变” 一章)第四章(教材NQ4):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孟德尔遗传)第五章(教材NO5):连锁交换规律;第六章(教材Nol3): 数量遗传第七章(教材Ne6): 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第八章(教材NolO): 基因突变;第九章(教材Noll ):细胞质遗传;第十章(教材NQ8):基因表达与调控;第十一章(教材NQ9): 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全书内容主要分五大部分序言部分: 主要简介遗传学学科性质及其发展概况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与分子基础:主

2、要介绍与遗传学相关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和规律奠定基础知识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因素部分:主要介绍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染色体变异(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突变;(细胞质遗传)数量遗传学部分:对遗传学分支学科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简介 分子遗传学部分:对遗传学新兴分支学科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简介课程各章内容分述第一章(教材Nol):绪言主要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及任务;遗传学诞生及发展简况如: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概念;遗传、变异与选择的关系;遗传学诞生时间第二章(教材N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主要掌握:1、 细胞结构:了

3、解细胞的一般结构,重点掌握与遗传密切相关部一染色质/体的结构、形态和数目女口:染色体的主要组分(蛋白质、DNA );染色体的结构(DNA如何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核小体: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2a> H2b> H3和H4四种组蛋白的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DNA双链盘绕1.75圈在它上面而两个核 小体之间的连接丝由约含 50-60个碱基对的 DNA双链及一个组蛋白分子 H所组成、螺线体、超螺线体及染色 体);常 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区别(结构相同,只是核酸含量不同);染色体形态组成;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水稻、玉米、黄瓜、豌豆、洋葱、果蝇、人类)2、 细胞的分裂: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4、过程,重点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染色质/体(DNA以及 基因)复制、分离行为及其遗传学意义。如:如染色质/体(或DNA ) /或联系到基因(如Aa)复制时期、联会配对、交换等、染色质 /体(基因)分离形态、数目含量变化。注意通 过教材P17、19的图2-8、2-9掌握。(细胞染色体数为6,后期与后I期的染色 体图。);细胞中染色体 DNA含量为2c,则其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四分抱子中的染色体DNA含量为?3、 生物繁殖后代:了解生物繁殖后代的类别、过程及各类生物是生命周期,重点掌握有性繁殖中的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抱子,每个小抱子进一步发育成四个单核花粉粒。在

5、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每个小跑子的细胞核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一个成熟花粉粒,其中的两个细胞内核称为精核,另一个核发称为营养核(管核)。这样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雄配子体;玉米杂合体Aa的一个胚囊母细 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抱子,含 A或a的各占2个;而形成胚囊时,每个胚囊的 8个核都含A基因或8个 核都含a基因。女口:高等植物的雌配子形成过程、雄配子形成过程(教材P23的图2-13);授粉受精过程与果实(种子)形 成及果实直感现象(可通过一个例子了解掌握情况:玉米(水稻)抱子体细胞含10对染色体。问下列组织每个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 1)胚乳;(2)花粉管核;(3)卵核;(4)极核;

6、(5)精核;其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载有Aa和Bb基因,则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基因型如何?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二分体细胞的可能基因型如何?)基本概念:(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减数分裂、联会、交换、直感现象。第三章(教材 No3):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讲课时归入第七章“基因突变”中)主要掌握:(略)第四章(教材 呵):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孟德尔遗传)主要掌握:基因型、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1、不同等位基因对的基本遗传规律,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三点主要观点)。女口: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基因如何

7、传给后代):Aa杂合体繁殖后代时,能形成多少种配子?后代中有多少中基因型及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杂合基因型有多少种?在此基础上掌握独立遗传的2对、3对及多对 的规律杂交组合 AABBxAaBb最多能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后代类型;以血型基因为例的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以及拓展到烟草自交不亲和基因 S的SI、S2、S3、S4o2、由1对、2对及多对(分别位于不同同源染色体对,即独立遗传)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如: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尤其注意控制的性状显性完全、不完全差异,在次基础上掌握 2对及多对的规律在 AaBBCcddXAabbccDd 杂交中,指岀后代中

8、:(I) AaBbCcDd个体占多 少? ( 2)有B基因的个体占多少?;两对等位基因间存在互作下的几种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两对独立基因互作的互补、积加、重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和抑制作用等的表现型比例);以血型基因为例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可拓展到烟草自交不亲和基因S的SI、S2、S3、S4控制的性状的遗传)。3、 会利用棋盘式、概率或二项展开式计算某种(基因型/表现型)杂合个体繁殖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表现型的 比例等。第五章(教材NS5):连锁交换规律主要掌握:1、 掌握连锁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或 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形成重组型配子的机 制。女口:形成重

9、组型配子的机制(在个体繁殖后代过程中,性母细胞形成配子的进行减数过程的前期I中联会配 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致使原来连锁于同一染色体对上的两对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形成四种不等的配子:两种相等的亲本型配子和两种相等的充重组型配子)2、 掌握连锁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或3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基本规律,注意区分相引组和相斥组两种不同杂交下后代表现型个数多少的差异。女口:相引组中,亲本类型比重组类型多,但相斥组中则不是这样,但若与按9:331的比例计算岀的理论值比,都是亲本型多而重组型少。3、了解生物不同类型的决定性别的系统,重点掌握性连锁内容并注意与从性遗传(

10、又叫性影响遗传)的区别。女口 :胎生生物马牛羊和人类及果蝇的XY系统(雄性杂合,为 XY ;雌性纯合 XX );卵生生物鸡鸭等鸟类和家蚕及蛾蝶类的 ZW系统(雄性纯合 ZZ ;雌性杂合 ZW );重点掌握一些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常见等位基因对及其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如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的红眼 W和白眼 W基因;位于人 X染色体上的正常 C和色盲C基因的某父亲患有色盲的家庭中,女儿中有一半出现色盲。试问儿子中患色个体的概率);掌握从性遗传本质(与伴性遗传的异同):羊有角-无角(有角 A为显性,但只在 8中表现,在早中不表现)/人秃顶-非秃顶】秃顶是受常染色体基因A控制的,在男性中表现为显性,在女性

11、中表现为隐性,它的等位基因a (非秃头)仅在女性中为显性等的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规律。4、了解交换值的含义及测定计算交换值方法类别,重点掌握利用交换值进行基因定位和制作连锁遗传图(主要是三点测验法)。女口:交换值通过重组值估算(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比),大小在0-50%之间变动,主要取决与基因的连锁状况:连锁基因距离越近,连锁强度越大,发生交换重组的频率越低,交换值越小,反之亦然。也受性别、年龄、温度影响而稍有波动;通过杂交的F1代自交或测交,利用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数目可估算重组值(F】为紫 花、长型花粉粒,F2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2、红圆1338,总数6952。控制

12、该二对性状的基因间,交换值为100%-2 x 71338/6952 x 100% );通过理解教材 P100例题和作业题掌握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法(这是本章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它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测交后代群体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数目来判断基因 /对间是否连锁、进而计算各种交换值估算两个单交换值时,应该分别加上双交换值部分的值。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排列位置而实现定位。)水稻的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其连锁群数为?;如果不存在干扰,则观察到的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的双交换值比例应为?5、 掌握计算连锁遗传的后代群体中某重种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通过理解教

13、材 P106 例题和 P112 作业第 3 题来掌握第六章(教材NC6):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主要掌握:1、染色体结构变异:掌握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含义、各类型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配对和分离、遗传效应,如什么叫重复?染色体发生重复结构变异会岀现哪两种主要的遗传效应?)及应用(注意图示岀已a bAB CDE如:重点掌握倒位和易位类型的联会配对(画出二一 &二的粗线期的染色体联会图c d e复制之含义)又如:抱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岀现“后期桥”现象(主要是因某些原因而形成双着丝点的染色(单)体:缺失顶端的染色体间形成具有双着丝点的染色体;生臂内倒位后且倒位区段内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

14、生了一次交换形成双着丝点的缺失染色单体;重复染染色体发色体若重复区段内包含着丝点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这样的细胞细胞分裂时,都可产生染色体桥。)2、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数目变异和非整倍性数目变异。首先掌握各种变异类型的定义,重点掌握各种变异类型的染色体联会及分离,在此基础上掌握其产生的配子以及形成的后代类型计算、育性情况等。如:首先清楚两点联会只能在染色体的“两两”间进行,因此多倍体细胞中的两个以上的同源染色体间可以联会成各种“价体”(单价、二价、三价、四价体),分离时除了均等分离外,可能有多种其它方式;形成的配子能否可育,主要看配子中能否得到整套的染色体。一倍体:细胞中只有一套(份)染色

15、体,联会异常,分离混乱,形成的配子高度不育(或说可育的配子几乎没有),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二倍体:细胞中只有两套(份)染色体,正常联会成二价体,均等分离,形成的配子育性正常,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同源三倍体: 细胞中只有三套(份)染色体,联会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分离混乱,形成的配子高度不育(或说可育的配子几乎没有),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无籽西瓜的体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分别归属于3个染色体组,所以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类型。同源四倍体:细胞中只有四套(份)染色体,联会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分离以2/2分离为主,形成的配子部分不育(或说岀现部分可育的配子)

16、,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部分不育。双二倍体(异源四倍体):细胞中有四套(份)染色体,两两相同,能两两正常联会成二价体,均等分离,形成的配子育性正常,所以这种类型的生物高度不育。其它:(略)有助理解的例题:教材P146作业10题非整倍性数目变异生物:其增加或减少份数的相应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类似对应的染色体倍数性变异生物的(未增、减的其它同源染色体与二倍体一样正常),因此,这类生物的染色体联会、分离比相应的整倍性变异生物正常地多;这条增/减少的染色体很少通过花粉传递给后代,主要通过胚囊传递到后代有助理解的例题:P146作业12题。3、染色体变异的应用作物育种中应用: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双倍配子体

17、无融合生殖,在育种工作中各有什么用途(利用前者选择有用变异;利用后者固定杂种优势)试举一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种不育?(远源杂交异源二倍体,不育,经染色体加倍,成可育的双二倍体,如两个野生烟草种间杂交F1经染色体加倍的后代) (6处)一葡萄育种学家育成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良的新品种,但就是该品种的果实多而小。试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改良这一缺点,并且不改变其他优良性状。(照射诱导产生易位,从而产生半不育而核减少;遗传背景与原来相同,其它性状保持,经调剂营养,使所结果实增大。)无籽西瓜体细胞染色体数2n=3x=33o如果同源组全部形成三价体,后期I都是2/1分离,试分析它产生有

18、效配 了的概率。同时获得完整一个或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的配子才可育,各自的频率分别为(1/11)遗传学研究中的基因定位(利用单体、三体:见教材P143-144)显性基因定位(教材 P144):小麦中发现一个紫秆显性基因P突变系。如何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6分)可用表现正常绿秆(隐性)的小麦单体系列同该突变系杂交。选F中的单体株自交,若F2中绝大多数个体表现紫秆,则说明P基因在该单体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定位(教材 P144):如何利用表现隐性的玉米三体系列,确定糊粉层基本色泽基因R所在染色体? 试写岀杂交式。2"+lrxRRrFi ,选三体株自交,氏呈3: 1正常分离 2"

19、;+12 rxRR同上2n+l iorxRRAF 1,选二体株自交,F?中无色个体比例高于1/4,说明r在第10染色体上。第七章(教材NolO):基因突变 主要掌握:率比体细胞的?、 频率及特征基因突变指染 色体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的任何细胞 ;基因突变可自然发生,也可人工诱变,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常分二大类: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在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两大类因素中,化学诱变因素诱变的历史较晚,它可能有一定的特异性,而物理因素诱发基因突变一般没有特异性;基因突变是一种发生频率很低的现象,通常高等生物的基因突变率的变幅

20、比低等生物基因突变率的变幅小,体细胞的突变频率比性细胞的低,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了解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的重演性与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人类的?是一个由复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典型例子;祖父和父亲都是 0血型,则祖母的血型是?;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突变的平行性在育种上利用:小麦和黑麦是两个近缘种。在某物种中发现某优良的突变,根据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可推测其近缘种中也可能会发生类似色的突变。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及突变鉴定通常基因的显性突变表现得早,但纯合晚;隐性突变表现得晚,但纯合早。基因突变鉴定内 容有:突变的真实性鉴定;鉴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突变的频率鉴定植物基因突变

21、鉴定:(略,主要是通过杂交测定)生化突变坚 定:主要利用营养缺陷型与正常的野生型(即原养型)的差异,营养缺陷是丧失了合成某种生活物质的能力的突变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加入相应生活物质后才能生长;例子1:在链抱霉中,曾得到 A、B、C、D四个色氨酸缺陷型它们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突复型sK色皿引 噪皿引噪一甘油磷酸酯 K邻氨基苯甲酸 2括号内的字表示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一”表示不长,"+ ”表示生长试说明色氨酸的合成过程,并指岀各突变型的代谢的障碍。人类基因突变:(略)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DNA分子的分布、化学组成、结构、中心法则与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基因

22、突变的分子基础:分布:细胞的大部分 DNA位于细胞核里。Griffith首次将一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II转化为另一种类型 SIIL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Avery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促成这一转变的活性物质是DNA,从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DNA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DNA的分子的化学组成:山腺嘿吟(A)、胞爪密度(C)、鸟噂吟(G)、胸腺爪密嚏(T)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 构成的脱氧核昔酸聚合而成( RNA含有的碱基是腺喋吟(A)、胞密嚏(C)、鸟喋吟(G)、尿密嚏(U);结构Watson 和 Crick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和对 DNA 分子的 X 射线衍射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

23、DNA 双螺 旋结构模式:认 为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细长的多核昔酸链彼此互相盘旋而成双链结构(含量A=T、C=G ;配对人=C三G)某双链DNA 分子中, A 的含量为 30%,则 G 的含量为? 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是关于生物遗传信息流向的法则,认为生物遗传的流向是:从DNA 到 mRNA 到蛋白质的转录过程 和DNA 到 DNA 的复制过程中实现传递。中心法则所阐述的是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自我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复制由 DNA 聚合酶负责合成 DNA, DNA 复制时,先合成一小段 RNA (称为引物 RNA ) ,然后 DNA 聚合酶才 开始起作 用,新链的合成是由 5,3 方向延伸。 D

24、NA 半保留复制转录与反转录:是在 R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在一些病毒感染中中,反转录酶 可以用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称为反转录。其催化的过程是:山 RNA-DNA ) ,合成的 RNA 有 mRNA 、 rRNA 、 tRNA, 其中 tRNA 分子最小,不同物种细胞中的 tRNA 的结构是相似的,呈三叶草形,不同 tRNA 上携带有不同 的反密码子而转运不同 氨基酸。染色体的组蛋白可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非组蛋白可诱导结构基因的转录。翻译即合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合成由 DNA 、 mRNA 、 tRNA 和核糖体协同作用实现,但 DNA

25、不参与肽链的 合成过 程; mRNA 上的碱基序列(三联体密码子序列)决定合成的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即一个三联体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存在一个以上不同密码子决定同一个氨基酸的简并现象),因此,碱基发生改变,就有可能引起合成的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改变,最终导致蛋白质功能(性状)发生改变(突变);当然,由于简并现象的存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是可以发生的,可见,同义的密码子越多,生物遗传的稳定性越高。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实质是该基因位点内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碱基替换和倒位而引起分子结构(碱基序列)改变,二是碱基缺失和插入等引起移码(当然也使分子结构改变,但移码产生的

26、效应更大)例题1:若某DNA分了的非模板链为 ??TACGCGATGCCGTTA,试写岀其模板链、转录的 mRNA以及相应 的tRNA反 密码子。(1)该 DNA 分了的模板链为:?ATGCGCTACGGCAAT( 2)转录的 mRNA 为: -? -UACGCGAUGCCGUUA- ?-(3)相应的 tRNA 反密码了为:?|AUG|CGC|UAC|GGC|AAU|例题 2:写岀山下列 DNA 转录的 mRNA 的碱基序列:( 1 )3, TACCCATGATTTCCCGCGATATATATGCCTGCAATC 5'。( 2)5' TACCCATGATTTCCCGCGATAT

27、ATATGCCTGCAATC 3'( 1 )5, AUGGGUACUAAAGGGCGCUAUAUAUACGGACGUUAG3'。( 2)5' GAUUGCAGGCAUAUAUAUCGCGGGAAAUCAUGGGUA3'例题 3: 一条 DNA 的碱基为 A=30, T=30, C=20, G=20= 这条 DNA 转录成的 RNA 成分如何? 转录的 RNA 的碱基成分为 U=30, A=30, G=20, C=20 =4、基因突变的诱导与生物对突变的修复基因突变的 诱导主要讲化学因素诱导。化学诱变剂主要有以下诱变机制:妨碍DNA某成分的合成而引起的DNA结构的

28、改变(如2-氨基尿嚅噬、8-乙氧基咖啡碱能妨碍嚅嚏的合成;6-蔬基喋吟能阻碍喋吟的合成);碱基类似物替换 DNA分子中的不同碱基而引起的 DNA碱基对改变(转换和颠换:噂吟被噂吟 、嚅陡被嚅嚏替换的现象称为 转换,而喋吟被唯嚏、U密嚏被喋吟替换的现象称为颠换。如2氨基喋吟是腺噱吟的碱基类似物、5 一漠尿H密嚏是胸腺嚏的碱基类似物,);直接改变DNA某些特定的结构 (烷化剂、亚硝酸、羟胺)引起DNA复制错误:2氨基口丫嚏能嵌入每个相邻的碱基之间,从而引起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生物对突变的修复:(一般了解P259-262)DNA的防护机制:DNA的修复机制:例题1 :为了适应下列氨基酸的变化,改变相应

29、的遗传密码最少需要替换几个碱基(附遗传密码表)?(1 )由 glu 变为 lys ;( 2)由 leu 变为 ala;(3 )由 phe 变为 gly ;( 4 )由 trp 变为 ser;(5 )由 val 变为 glu。第八章(教材 Noll ):细胞质遗传主要掌握:1、 掌握细胞质遗传的含义及特点,并通过椎实螺螺纹性状的遗传例子:dd左旋XDd右旋父本交配,R后代群 体中右/左 旋个体的比例。掌握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区别。女口: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所有的四个特点(P274 :非孟德尔式遗传;正交和反交所得F1表现不同;连续回交可置换掉核基因而不能置换掉细胞质基因;附

30、加体和共生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表现岀类似病毒的转导和感染)是由于性母细胞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细胞质不均等性分裂和受精中合子细胞的细胞质主要源于母体的胚囊的缘故;椎实螺螺纹性状的遗传是一个典型的母性影响的例子(即性状由核基因控制的遗传,但后代的表现型由受精前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右旋对左旋为显性,后代的表现型总是受母体的基因型决定)。2、 掌握一些由细胞质中的细胞器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细胞质遗传现象和规律,重点掌握由附加体和质粒基因决定的细胞质遗传和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因为这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的基因工程和育种学的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基础)。如:叶绿体基因突变与白花苗形成(自花授粉作物比异花授粉作物更

31、易见到白化现象);草履虫细胞中的卡巴粒 控制的(合成草履虫素)放毒性是典型的由共生体决定的细胞质遗传:含有卡巴粒时能合成毒素,表现岀有毒型,但卡巴粒在细胞质中能否稳定存在去则受草履虫的小核上的基因影响,有显性基因K时则卡巴粒能稳定地存在于细胞质中;草履虫含有两种细胞核:负责营养的多倍体的大核和负责遗传的二倍体的小核,放毒型与敏感型交配接合时,接合时间短则只交换小核,接合时间长时则细胞质及其所含的卡巴粒也发生交换。通过接合方式交换两个小核中的一个后,草履虫再进行自体受精方式形成两个后代子细胞,自体受精形成后代的过程见 P285图U-11,遗传情况见P285图U-130例Kk (卡巴粒)Xkk,若

32、长时间结合,自体受精产生的子细胞,经多次无丝分裂后的表现型比例(1/4)植物雄性不育:类 型有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遗传特点核不育型由核不育基因控制,多数为隐性基因,因此难以找到保持系,限制了此类的生产应用。质核互作不育型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中存在不育基因S,而细胞核中没有育性恢复基因R,即细胞核基因为 r时,个体才表现岀雄性不育,不育系 的基因型为S ( rr),其保持系的基因型则是 N (rr) 00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的不同组合,育性的遗传有不同表现(见P287图11-14 ),并由此掌握三系的概念和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三系配套原理。此外,进一步一般了解此类

33、型的遗传特点的复杂性:抱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抱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是抱子体(植株)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配子体(花粉)所含基因无关;配子体不育配子体不育指花粉的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所控制。)、细胞质基因的多样性与细胞核基因的对应性(反映岀在细胞质中和染色体上分别有许多个对应位点与雄性的育性有关)、单基因不育与多基因不育第九章(教材 N0I3 ):数量遗传主要掌握:1、数量性状含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研究方法及溃传理论如:数量性状含义、遗传特点、研究方法:的特点,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不同,它具有连续变异、不易分组、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异 对其研究需要用

34、平均数和方差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其方差,估算遗传率等重要参数。广义遗传率可用下式估算/7 ; =¥ A100%"B vF2Vf2=1/3(V/V疽VF2ZVf1 X100%VF2VQqoo%=3 至 Mi。用VF, 一般可估算VE,因为通常F由纯系杂交而得,是基因型相同的群体,其表型值变异是由环境影响所致。用| ( Vpi+VpJ可估算VE,因为PI和P2是基因型不分离群体,其表型值变异是环境影响所致。用-fv +V +V 可用于估算 VE,因为PI、P2、Fi通常都是基因型相同的群体,其V是由环境影响所致,此3 k耳耳& )用于估计象玉米自交系间杂交后代的遗传率时,

35、对Ve的估算较可靠。当遗传率=0时,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方差等于0。这时若个体间存在表型方差,则这种方差实际上是环境方差狭义遗传率可用下式估算力 2 = 2/ f2TLB1+UB2)x WO % =,N1/2R1/2va + 1/4vd + vexlOO%公式中,2戏二(VA+VR:)计算所得是加性方差值上式不考虑上位性方差和显性方差,若考虑时:VP=VA+VD+VI +VE两亲本数量性状基因型差异越大,则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中,该性状的表型值变异越大,遗传方差越大,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遗传率越直。小麦品种的原种,具有纯合、一致的基因型,故其遗传率为零;某性状在以下群体中,遗传率必定为零:基因型一致的

36、V F2中表型值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的性状,其遗传率较高。X遗传率高可说明群体的基因型比较纯合、一致,后代很少分离。J广义遗传率较低,从该群体选到高产基因型的把握性小。J同一个杂交组合的 F2代,分别种植在肥力均匀和不均匀地块。则两块地性状的遗传率将不相同,前者遗传率较高,后者遗传率较低。试验地均匀、管理一致,对育种试验将无影响;提高遗传率;降低遗传率;稳定遗传率米自交系平均高度分别是48英寸和72英寸,相互杂交所得Fi高度一致,平均 60英寸。500株F?中有两株48英寸,两株72英寸。问:此处玉米株高山几对基因控制?每一增效基因(A, B,)对高度的 效应值是多少?(1)极端类型2/500=

37、(1/4) , =4,故知4对基因控制(2)每个增效基因的效应值:里严=3 (英寸)8例题2两个玉米自交系平均株高分别为48英寸和72英寸。F|高度一致,平均 60英寸。F?有3100株,其中最 矮36英寸共4株,最高84英寸共2株。问:此处玉米株高由几对基因控制?每个增效基因(A, B,)的 效应值是多少?( 1)极端类型=与土 = 3,在3100株中占为I玉米株高由5对基因控制。每个增效基因的效应值 =弓* = 4.8 (英寸)2、近亲繁殖含义、亲缘关系远近的确定、常见近亲繁殖类型的近交系数及自交、回交的遗传效应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雌雄个体间交配进行繁殖叫做近亲繁殖。群体/个体的亲缘关系远近

38、用近交系数衡量,近交系数变化于0-1之间:自交是同一个体的雌雄性细胞结合,其近交系数为1/2 ( 1+FA),其中植物自花授粉植物的自交是最极端的数量性状的遗传理论:多基因学说:多基因学说是关于数量性状的遗传理论。基本观点是:(1) 数量性状山微效多基因控制。(2) 各基因效应相等(增效或减效),有累加作用。(3) 等位基因间、非等位基因间表现互作。(4) 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连锁与交换,遵循三个基本规律。小麦红粒品系RiRiR2R2r3r3xRiRir22R3R3,则F基因型为 RIRIR2r2R3r3, F?代红粒株与白粒株之比为1: 0(全红);红色种皮小麦品种 RiRi22R3R3与

39、ririLRgD杂交,F?植株将表现红种皮植株:白种皮植株=63 : 1的植 株间分离。小麦红粒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F2岀现63: i的红粒株与白粒株的分离,说明上述两亲本品种间的差别基因有:3对水稻品种甲,在6月i日后38天成熟,品种乙在 6月i日后28天成熟,其Fi在6月i日后32天成熟。这 里F表现多基因的部分显性效应玉米品系甲的穗长 6cm,品系乙的穗长i6cm, F】平均i2cm,超岀双亲中间值。说明F】表现有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部分显性效应例题1两个玉如何理解多基因假说及应用它解释数量性状的遗传现象,希望通过利用讲课中所列举的两个例题来加深理解近亲繁殖类型,其近交系数为1;同一双亲后

40、代雌雄个体间交配叫全同胞交配,其近交系数为1/8 ( 2+FA+FB);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后代间的交配叫半同胞交配,其近交系数为1/8 ( 1+FA)。自交、回交的遗传效应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略):近亲繁殖是育种上的重要手段,利用自交或回交可以使异质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导致基因型的纯合,使其后代群体具有相对纯合的遗传组成,形成通常所说的品种或自交系;利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合人工选择可将一优良品种(系)转育成不育系(先将其与已有的不育系杂交,然后再与该优良品种连续回交即可)。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与群体纯合体的计算:连续回交的作用是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向?基因型纯合。纯合体比例计算公式:x%="-xlOO%注意n的含义使用本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各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和各对基因型后代 的繁殖能力相同。计算例题:例题1:求基因型为 AaBbCc杂合体,自交 4代的群体内三对基因均为纯合(即纯合体)的百分率及基因型为AABBCC个体比重3、杂种优势概念含义及其大小衡量、影响杂种优势大小的因素、解释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