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1_第1页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1_第2页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1_第3页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1_第4页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化学溶液知识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

2、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一定温

3、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2)P点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4、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 气体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

5、,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100%应该注意: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

6、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4)、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目的: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

7、100mL)、蔗糖。实验步骤: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蔗糖质量:50g×52.5g,水的质量:50g2.5g47.5g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因为溶液稀

8、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a%Bg×b%(其中BAm水)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 gBg)×b%。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

9、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c、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AgBg)×c。、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

10、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单位要统一。(7)、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

11、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考点汇总:【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

12、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二、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是混合物。【规律】溶液的判别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

13、叫做溶质。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散在

14、水里的物质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变化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在溶解过程中,发

15、生了两种变化。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拓展】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

16、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相互转化【规律】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理解要点】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

17、度没有意义。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状态:达到饱和时。单位:以克为单位。【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

18、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考点7】溶解度曲线:(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意义: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9、,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考点8】结晶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2.方法: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

20、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规律】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1、3.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

22、溶解。【说明】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典例讲析: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2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

23、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 B.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从0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20

24、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6.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 4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 54溶解度g温度O20406080204

25、06080甲乙7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课后作业:1.名称中有水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硬水 B.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2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中考资源网 A. 料酒 B. 食醋 C. 花生 D. 鸡精3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4在一

26、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中考资源网tAttt000BCD0 5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0 温度/溶解度/gMNA. B. C. D.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考资源网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而成的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降低饱和溶液

27、的温度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7有W(g)ww浓度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20W(g)网的硝酸钾C、蒸发掉W/2(g)溶剂 D、加入5/14W(g )硝酸钾8质量分数为30%的某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40%,则原溶液的质量是()A30g B40g C50g D60g925时向氯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的质量不变10下图中能表示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是 中考资源网××

28、;牌口服液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化学式:C12H22O14Zn含锌量:每支口服液含锌 _mg××制药厂 11.右图是某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 mg,标签“_”上的数据是( )A3.25 B6.5 C13 D14.3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中考资源网A.    B.    C.    D.中考题1.(2011泸州市)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29、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2(2011.桂林市)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C3(2011滨州市)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4(2011盐城市)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

30、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解度gABt2t1Ca温度/ob 29题 30题 31题 32题5(2011.泉州市)右图是X、Y两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时,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Y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 有晶体析出 Dt2时,X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Y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6.(2011.无锡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D若要将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