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4/26/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1.gif)
![四堡雕版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4/26/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2.gif)
![四堡雕版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4/26/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3.gif)
![四堡雕版答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4/26/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4.gif)
![四堡雕版答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4/26/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61593180-1ef1-46b0-a14b-2cd041900c5b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堡雕版答案【篇一:2015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参考答案(文字版)】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卷一、1.d2.b3.d4.a5.b2、6.c 7.b 8.d3、9.c10.a11.c 12.b第卷4、13.( 1 )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铁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14.( 1 ) “湿 ”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 ”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
2、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15.( 1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五、16.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17.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18. ( 1)( 2)六、19.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
3、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20.( 1 )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 ”“ 锦 ”,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21.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22.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
4、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七、23. (略)p>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它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
5、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淳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 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
6、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 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椽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
7、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 ”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的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
8、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的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人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国都南迁,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人,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
9、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在连城、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来观察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很不幸,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地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地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 “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篇三:2016 年 3 月厦门市高三质检语文卷及解析】lass=txt> 第卷
10、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四堡,与传统书业有关。明清时期,四堡曾与北京、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目前是全国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四堡居民,多为躲避战乱的客家移民。客家人始终保持耕读并重的人文传统,一大批落地秀才为生业计,也加入了印刷业,为雕版在四堡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四堡周围山岭高耸,森林茂密,取之不尽的小叶樟、山梨、梓木、竹子等自然资源,为雕版印刷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当然,印书所带来的丰厚利润,野队四堡印刷业的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与催生作用。四堡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
11、于明,鼎盛于清”。在清中叶的鼎盛期,四堡成为我国南方刻坊中心。据有关资料统计,四堡仅马、邹两姓就曾有72% 的人口、1200 多人从事刻书印刷,印书坊至少100 家。四堡雕版所印书籍远销13 个省份 150 个县市,汀州府志记载,四堡出版的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销海外。到了清朝末年,四堡雕版印刷业先后遭遇了战火的侵扰和两次新技术的冲击,逐渐衰微。以横扫儒教、推翻满清为使命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战火烧到了偏远的四堡,毁于兵燹的书籍、版刻不计其数。清咸丰年间,上海开始出现了石印,石印采用活字印刷技术,和雕版相比,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尽管如此,四堡人并未感到多大危机,印刷业在原有轨道上照常
12、运转。清朝末年,国外铅印新工艺传入中国,很快垄断市场,四堡雕版印刷业无法与之抗衡,逐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印书坊大多停业倒闭,只有残存的几家苦苦支撑,惨淡经营至民国三十一年,终于落下最后的帷幕。四堡雕版的兴衰,促人思考和警觉。首先,新技术的引进及内容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四堡先人大胆引进、采用最新雕版印刷技术,大获成功。然而,清朝末期的四堡雕版印刷业故步自封,对新出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石印、铅印等创新技术无动于衷;科举废除后,印书内容依然是以儒学经典为主,未能及时转向,遂使失败成为必然。其次,适度的产业聚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四堡雕版印刷业如日中天之时,外地书商往来云集,江西浒湾的书商
13、在四堡采购转运,客观上有利于四堡印刷业的繁荣,四堡人对他们反而刁难排挤,结果浒湾书商购走四堡刻版,回到故乡经营自己的印书坊,成为四堡强劲的竞争对手。再次,加强版权意识,有利于出版业走向规范有序之路。为避免恶性竞争,四堡马氏与邹氏宗族内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族人利益的措施。每年春节,马、邹两族各书坊都张贴公布来年新刻书籍的封面,表示“版权所有”。但真正现代意义的版权意识和出版秩序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四堡出现。(摘编自市场瞭望2007 年 4 期,吕庆华文)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和一大批读书人的加盟,成为四堡调班印刷业兴起的文化基础。b 、四堡地处
14、闽西山区,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产原料。c 、人力资源重组是四堡雕版印刷业兴盛的有力保障,比如仅马、邹两姓就有1200 多人从事印刷业。d 、经济利益的驱动,刺激并催生了四堡雕版印刷业,使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繁荣和鼎盛。【答案】c【解析】这题是典型的论据与观点不符的错误方式。“仅马、邹两姓就曾有72%的人口,1200 多人从事刻书印刷”,只能说明从业人口的比例多,不能推断出人力资源充足的结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雕版印刷发展之初,四堡人勇于接受新知,但在清朝末年,四堡人故步自封,致使印刷业渐趋衰微。b 、清咸丰年间,面对采用
15、活字印刷新技术的挑战,四堡人坚守传统,仍保持雕版印刷业的正常发展。c 、犹豫地处偏远,四堡雕版印刷业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少,即使太平天国的战火也未动摇其根基。d 、国外铅印新工艺的传入,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致使四堡雕版一落千丈,至民国三十一年黯然退场。【解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存在出入。原文 “和雕版相比,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尽管如此,四堡人并未感到多大危机,印刷业在原有轨道上照常运转。”已经点明这种技术是占优势的,不改变的四堡印刷业只是在原有轨道运转不愿意改变,不能说是正常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何才能保持产业发展、维系市场良性竞争,四堡雕版印刷业的
16、兴衰,引发人们深沉思考,促人警醒。b 、商品的供给要符合文化市场的需求,在供需出现矛盾时四堡书房未能做出及时调整,最终导致市场流失。c 、适度的产业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四堡人的排外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堡雕版印刷业的繁荣。d 、四堡各书坊每年公布新刻书籍封面,说明版权意识在四堡已成为共识,这对避免恶性竞争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存在出入原文的 “版权所有”加了引号,表示这是版权意识的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共识,最后一句也强调“真正现代意义的版权意识和出版秩序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四堡出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高
17、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 “ 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 “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鸣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
18、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 ”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鄴,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
19、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 /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b.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 /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c.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 /登故北
20、城以望/军营甚整。d.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 /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简析】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加守丧,不办理外事。b. 崩是帝王死去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d. 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答案】d【简析】爵位可世袭或降等世袭。6.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b. 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经历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c. 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共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d.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台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请求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答案】a【简析】“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22、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答案】: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简析】翻译出大意给2 分; “迁 ”“ 烽戍 ”“ 安 ”三处,每翻译对一处给 1 分。( 2)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答案】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朝廷灭亡。【简析】翻译出大意给2 分; “以 ”“ 事 ”“ 颠沛 ”三处,每翻译对一处给 1 分。【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
23、,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文襄帝对他说: “我替你娶郑述祖的女儿,你嫌弃什么而且不高兴呢?”高睿回答道:“我为我自己丧父丧母感到悲痛,现在将要举行婚礼,我更加哀思痛切。”话没说完,他抽泣呜咽不能自己,文襄帝也因此而伤感他。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高睿身高七尺,仪表堂堂,他熟悉政事,知人善任。天保二年,高睿出任定州刺史
24、。六州大都督,当时他十七岁,堪称好刺史。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时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
25、等人说: “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授任为尚书令。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武成帝去世,
26、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任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瑞说:“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手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送崔融杜审言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注 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幔。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8. “笳吹夜边声 ”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 ”,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 分)9.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答案:8. 特点:前者悲凉,后者豪壮。作用:前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与忧国的悲慨之情作铺垫;后者渲染了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按摩师题库与参考答案
- 深度剖析商业领域的竞争格局及应对策略
- 电子商务物流的仓储管理优化探讨
- 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与灾备规划考核试卷
- 现代企业领导力培养与团队领导
- 涂装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挑战
- 现场改善措施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 电商服务创新与用户体验提升
- 2025-2030年可褪色颜料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数据质量监控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上半年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阀拆除与回装方案
- 文献检索教案
- 八年级上册英语阅读还原50题-含答案
- 网优案例汇总
- 仓库每日检查记录表仓库每日检查内容及每日巡查事项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矮小症诊治指南
- 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
- 《克雷洛夫寓言》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