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_第4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第一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cognition)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也指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通常与情感和意志并列提出。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 维 和 语 言 等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二)感觉的类型刺激的来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刺激能量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感觉距离和非距离距离和非距离感觉临床上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度感觉和内脏感觉1.外部感觉 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视觉系统分辩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

2、力。2.内部感觉(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2)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速度变化,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3)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值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

3、觉阈限;而人的感官察觉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2.感受性的变化(1)感觉的适应 感觉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的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感觉后象(5)感觉的补偿 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6)联觉(7)

4、感受性与训练二、知觉(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种类: 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1)物体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2)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 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对象和背景的转换是有条件的:(1)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2)知觉者的经验、目的、兴趣等。2.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5、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4.知觉的恒常性 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三)错觉练习题:1.感觉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形式。(辨析)2.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平衡觉B.运动觉C.内脏感觉D.视觉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体现了()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后效D.感觉补偿4.“入芝

6、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A.直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5.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三、注意(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目的的明确性以及需要意志努力的大小,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 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和控制,是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注意。3.随意后注意(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等四种。1.注意的广度(数量的多

7、少)2.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的条件:(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3)集中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的条件:(1)原有注意的紧张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四、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

8、的主要编码形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两种,主要是听觉编码。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4.根据记忆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三)遗忘及其原因1.遗忘的种类(1)根据遗忘的时间,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假性遗忘)与永

9、久性遗忘(真性遗忘)(2)遗忘还可分为注定性遗忘与被动性遗忘(3)根据遗忘的内容,可分为部分遗忘与整体遗忘2.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四)遗忘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2.遗忘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1.遗忘规律的发现者是()A.博比特B.科尔伯格C.艾宾浩斯D.卢梭2.小明背诵一个英语单词,背诵8遍的时候正好记

10、住,那么小明需要共背诵()遍才能使记忆效果更佳。A.8 B.9 C.10 D.12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其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晨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4.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再认或回忆:1.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2.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回忆的种类:(1)有意回忆与无意回忆(2)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 需要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称为追忆。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

11、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五、思维(一)思维的概念 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所谓概括性:(1)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独创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4.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

12、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根据思维过程只能过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5.根据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和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思想2.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3.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思维发展因素的观点(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问题的表征(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动机(5)情绪六、想象(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的目的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