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课堂讨论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_第1页
中特课堂讨论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_第2页
中特课堂讨论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_第3页
中特课堂讨论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_第4页
中特课堂讨论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组成员:浅谈教育公平问题目录目录 一、什么是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二、我国教育公平的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现状和问题 三、教育不公平的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原因 四、教育公平的四、教育公平的意义意义 五、如何促进教育五、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公平 六、十八大六、十八大后后教育教育改革改革一、什么是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既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又要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且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它反应出人对教育活动认识的价值取向, 涵盖了人们对教育特殊社会功能的认识。 1949年,

2、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从2006年起,西部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不用交学杂费了,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了,大学生基层服务3年可免还国家助学贷款了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而在现实中,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穿着褴褛,

3、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种种显示无不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不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拉大, 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 使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似乎人们都习惯了拼爹时代的来临二、我国教育公平的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现状和问题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地区和城乡差

4、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

5、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在西藏调查时发现,许多县城内老初中全校4000多人,仅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全县95%的学校师生共用一个旱厕所,厕所里没有上下水。下雨天,老师、学生要冒雨如厕。由于县财政投入困难,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场所还在国家禁用的石棉瓦小房子里。财政困难还造成教师工资偏低,几个工作八、九年的中学教师,月收入才只有八、九百元,导致教师流失严重。很多中小学没有本科毕业的教师,教学质量甚差。一些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

6、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差距。2、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校,如果不拿钱,即便学校守在家门口也不能入学。广大农村的孩子,因为要就近入学必须在乡下读初中,不能进城市念好的学校。有些地区虽然有优质学校想挖优秀学生,但当地学校又不允许,这也给孩子就读造成不公平。二是高考录取制度存在问题二是高考录取制度存在问题。我们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剪刀差,从农村聚钱、借助全国一盘棋发展起来的,还

7、有些名校是前人留下的。但是,现在的招生制度并非凭分数择优录取。而是给各地方发放名额,在分配名额时,又不考虑人口和生源多少。这种招生设计给一些地方的高中生升大学造成困难。例如河南近1亿人口,每年高中毕业人数96万,能够升省外去学习的只有6000人,北大、清华在全国招生指标是8.3,在河南却是0.1,造成极大不公平。当地学生动情地说,高考对全国考生是走独木桥,对我们省的考生则是走钢丝绳。据调查八成网友认为高考对河南考生不公据调查八成网友认为高考对河南考生不公 同一张试卷,一样的考题,考进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河南考生比外省高50多分。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表示,河南考生上大学时的入学成绩几乎是班上最

8、高的。去年,河南省一本录取率不足7%,北京的一本录取率为25%,还不及北京的1/3。 全全国国各各省省每每所所211学学校校所所占占人人数数三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均问题。三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均问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给不少省区的高考带来很大困难。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985院校河南没有一座。省内学校少,外边重点学校又招的少,所以他们认为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或花大钱

9、到大城市去读那些公办学府兴办的收费学校了。3、学生家庭收入过低造成的受教育不公平、学生家庭收入过低造成的受教育不公平 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的政策,使得义务教育阶段人人可以入学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家庭贫困,再加上高中、大学收费偏高,仍然造成一些贫困学生面临上高中、大学的困难。特别是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家庭收入低的孩子明显减少。如,中山大学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已经降到6%以下。北京某名牌大学报到薄显示,农民的孩子也已降到13%。这同中小学中农民子女占在校人数70%以上相比,呈现出过分悬殊。 现在大学年收费普遍在4500元以上,加上生活、住宿、书本费等,一名普通农民全年的收入(4

10、500元人民币)都不够培养一个大学生。而资料显示,在欧洲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费用仅相当家庭收入的10%。在我国如何朝这个目标努力,恐怕需从减少高校收费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去努力。4、政府规定执行不力造成的教育不公平、政府规定执行不力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进入1990年代末,各方面都出现了乱收费。教育也不例外。本来乱收费是要进行整治的,但是由于教育的乱收费,某些主管部门有提成,再加上乱收费的优质学校收入高、受益大,很多权贵名流子孙多通过走后门在这些学校就读,于是他们的话语权处于强势。造成整治乱收费行为对这类学校进行妥协,使反对乱收费的做法退到“三限”标准,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

11、,而且只适于高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规定的执行力仍然进一步被弱化,乱收费不仅限不了钱数、人数和分数,而且还把这种仅适于高中的规定,扩大延伸到优质的初中和小学。初中、小学、高中收取择校费的情况此起彼伏,力度越来越大。这样就造成有钱、有权的子女就读优质学校,无钱、无权的子女则入优质学校无门。此外,政府早已做出规定,应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学。但是,由于缺乏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仍在对农民工子女实行高收费。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广东佛山,几十名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指问学校,为什么要让他们“自愿”交18000元赞助费,当问题反映给教育局后,有关领导却说这种情况他管不了,也不应管那么

12、细。这给农民工子女入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和负担,也造成2000多万儿童只能留守农村,长年累月与父母相分离。五、农民工的城市化政策缺失造成的教育不公平五、农民工的城市化政策缺失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中国的城市化率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与农民工进城直接相关。但是,这些年的城市化只是在统计方法上作了一个改变而已,实际上进城的农民工并没有真正市民化。农民工在一些城市打工,有的已经超过10年、20年,甚至30年,但是他们享受不到市民的住房政策、子女受教育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等。例如广东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约等于本地人口的5倍,接近1000万人,地方公办中小学满足不了真正的农民工的需求,很多农民工还只能把子女

13、留在家乡读书。有一部分农民工虽然把第二代带在身边读书,但也大多只能进民办中小学就读。这里为农民工服务的民办学校接近200所,但学校条件同公办中小学差很多。公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10-12万元,而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仅2万多元。收入如此悬殊,农民工子女所享受教育质量也必然与公办学校造成巨大差距。此外,同是义务教育,由于农民工子女进入民办学校,不仅享受不到两免一补,甚至教师的工资还要由这些学生家长来支付。这同样造成教育不公平。 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 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育政策不尽合理 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多种原因种原因

14、,我国我国城乡、区域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平的制约, 2008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教育事业费为15473.62元元,而贵州省仅为而贵州省仅为2310.83元元,相差近相差近6倍。可以说倍。可以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 “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

15、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 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对中国的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和社会阶层不均衡所作出的动人心魄的描述。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是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但国家财政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

16、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比例一直较低,2008年只达到年只达到3.48%,不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部分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我国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开始实行开始实行重重点学校制度点学校制度。在教育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在教育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对对“多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快出人才

17、”曾产生积极作用。而重点曾产生积极作用。而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年来近年来,国家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国家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加大了薄弱学加大了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校改造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但是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但是,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人们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大量的社会资源和

18、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化的局面。 教育政策不尽合理教育政策不尽合理(一)颠倒的基础是基础还是专业 一是基础已不再具有原韧性,而已经赋予了很强的专业性特征。一年级学生解一道题需演译出许多种怪诞的解法,语文连一个字第几划是撇是捺,都设计得极为专业,且还给出非常专业化的名称,几近文字专业语言学,既干涩又难懂,很难想象是为6岁儿童而设。二是对重要性理解偏差。中国基础教育却把考试科目列为重要,对语文、数学加大份量,不断加深难度,强化了学科专业性,造成了以书本为中心的“窄而深”的课程设计

19、,与美国中小学“浅而广”的课程设计恰好相反。三是偏离发展的基础。中小学教育设计偏离学生发展实际,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小学生要粗通马列主义,但大学里则给大学生们上讲文明礼貌的课。这是发展上的颠倒! (二)失衡的英才教育模式重精英还是重普及 近来,大声疾呼要培养英才之声不断,对所谓素质教育、就近入学、普及教育提出密告,认为应突出教育的选拔性,主要发展重点中小学。这深刻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在如何推行全民教育与英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与选拔人才上定位的摇摆。 世界是不平衡的,重点与非重点、英才与庸才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怎么产生这些重点和非重点学校、英才和庸才的。美国现代化学者H.瓦尔马认为,现代化

20、的社会的人的发展有五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人发展的合理性。如果在一个国家中哪些学校是好是坏,是由政府来划分的,是政策性重点,用政策来规定哪些学校是重点。政策造成了英才和蠢才,实行强制性分流,那么这种人才的发展是不合理的,这种人才的分流很难真正选拔出栋梁之才。因此,政策定位对人的发展是不合理的,人才的分流很难真正选拔出栋梁之才。因此政策定位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僵化的一统是公平还是差异 中国基础教育政策都是一统的,单一旦具控制性,不仅统一学制,统一大纲,统一管理,还统一收费。其主要原因恐怕是认为基础教育都是义务教育,儿童发展相同,学习方式相同,经费也由国家包起来,因而政策也必然是统一的,只

21、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公平。这显然也是一直都在强化规范的结果。这种僵化的一统带来了许多政策上的问题。首先是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定位不清,既不能使城市带动乡村。也无法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即无法遵循先由人的现代化到经济现代化,再到国家现代化的当代社会发展逻辑,从而能通过教育来推动农村城市化,也无法把农村过剩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支持城市现代化发展。当下中国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力,由于现在农村人口素质过差,农民进城必然会带来各种城市问题。其次是发展上扶贫与赶超的政策定位。城市基础教育重在超越,而农村基础教育重点是普及,过去反复强调扶贫为重,尤其是“希望工程”,但大多数教育扶贫只是把学生送出农村和山区,并没能改

22、变山区面貌。基础教育在农村与城市的差别还在于,农村四年级儿童开始料理农务,小学毕业就生产,城市儿童高中毕业尚且不能谋生。能否打破农村小学生只准在课堂中背书,不能学习农业知识的禁区?这急待政策定位上的转变。再次,政策性不公平现象突出。一是高考本是以公平为存在理由,但由于大城市集中较多高校,划片招生使大城市400多分就可上大学,而农村则要500多甚至600多分,这就在基础教育中造成严重的政策性不公平。二是国家统一收费。也使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特别是富裕人群与贫困人群造成了更大的差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问题将日益严重。这种政策上的一统,也是造成全国基础教育无特色的重要原因。过去扶贫失败,就是因为没

23、有推行教育扶贫,而现在许多地方推行教育扶贫也未见成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改革教育,那为什么不改革呢?关键是一统制的教育政策定位之失败。 (四)极端化的考试要模式化还是多元智力 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定位的中心是考试,考试和分数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概念。所有课程中,凡考试科目则课时最多,小学一二年级课程统计表明,语文数学课占一半,英语则其次,三种作业每天2小时以上。所有课程设计,也是按考试方式展开的,从各个方面对重点概念进行反复的练习,生怕那一点没顾上,甚至挖空心思来强化某些重要内容。所有的教学内容也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来选编的,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以测验与考试构成,从各个层面反复地强调和深化着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4、。一个人若不经过专业训练,是无法解出这些题目来的。正是这样就构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窄而深”的课程体系,学习成了一种繁琐干涩的活动,毫无兴趣而言。这实际上也正是青少年厌学的一大原因。 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几乎是在高考的要求下开展的,统一大纲、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结果是塑造了统一曲模式化的思维体系,统一的学习步骤和方法。考出来的只是单一的高考英才。华南师范大学附小是广东省唯一的一所省管小学、著名老校,一位特级教师讲数学的一道题有三种解法,与标准答案的两种解法不同,结果十多位学生因为这道题上不了华南师大附中,给教师和校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极端化的考试下,学习的要诀就是加压,语文数学一般人

25、是应付不下来的。看似宽松,实际上控制严密的课堂中,考试这一幽灵正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使教师、家长、领导陷入其中。一名著名教育学家到一所乡镇中学去调查、校长提出座谈,随行人员本以为可以让教育家宣传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料各位教师和组级长们不约而同地提出的全部都是有关高考命题之类的问题。这即是今日中国基础教育政策下的教育实际。 四、为什么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意四、为什么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意义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

26、教育强国必先强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农村地区、边远贫困

27、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

28、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国家不可能强盛。不可能强盛。u五、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一是“提质量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在人人都

29、有学上之后,人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二是“缩差距缩差距”。

30、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

31、索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化;广东省开展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千校扶千校”活动活动,组织发达组织发达地区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三是“重配置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

32、教师跨校兼课、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台。 四是四是“建机制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