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大附中2009 2010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命题、校对、打印:高振华 崔建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直接说明秦始皇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3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2、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4. 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7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 8.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
3、付与八思巴。”当时管理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0.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11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2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4、。”这是说唐太宗A德治思想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1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代已废除,所以电视剧名会误导观众C.刘墉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14.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地 地 地 地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15.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秦始皇陵 秦
5、长城 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16.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字义相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
6、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1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19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7、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20.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21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共产主义小组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22中共在八七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的“新的道路”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C.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 D.接受
8、共产国际的领导2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撒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有限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4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25.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
9、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26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B C D27.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28.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
10、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29.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它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0“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反映的时代是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座号高一年级 历史 答题卷姓名 班级 考场 密 封 线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
11、代政治制度的三则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三 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
12、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清圣祖实录卷69请回答:1 材料一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6分)有人认为这种制度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2分)2 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不同,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1分)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3 依据材料三,康熙帝在当时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这一机构设置的作用是什么?(2分)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2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13、 材料一:图一 图二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文件在社会经济主张上有何不同?(4分)哪个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利益?(2分)哪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历史文件?(2分)其颁布的重大影响是什么?(4分)(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何意义?(4分)其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河大附中2009 2010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5 B C C C D 6-
14、10 D C D C D 11-15 C C B C C16-20 B D C D D 21-25 C B D B A 26-30 B A D A 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1)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政令)(6分)原因: 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议政,相权分散,既可集思广益,又便于皇帝的控制。(2分),(另答皇权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也可得1分。)(2)元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1分)影响: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3)机构:南书房(1分)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2分)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2分) 趋势: 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2分)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到丞相制度被废除。(2分)32异:天朝田亩制度要求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私有制。(4分) 天朝田亩制度更能体现农民阶级的利益。资政新篇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4分)(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