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_第1页
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_第2页
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_第3页
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_第4页
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药用植物细菌、病毒、线虫病害一一 药用植物细菌性病害药用植物细菌性病害百百 合合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鳞茎。具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鳞茎。具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之功能。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之功能。(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症状:症状:为害鳞茎,先生灰褐色不规则水浸状斑,逐渐扩为害鳞茎,先生灰褐色不规则水浸状斑,逐渐扩展,向内蔓延,造成湿腐,致整个鳞茎形成脓状腐烂。展,向内蔓延,造成湿腐,致整个鳞茎形成脓状腐烂。 病原:病原: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Erwinia carotov

2、ora subsp.carotovora)。菌体短杆状,周生)。菌体短杆状,周生2-5根鞭毛,兼性厌气性;无芽孢;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根鞭毛,兼性厌气性;无芽孢;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革兰氏染色阴性。 (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病菌在土壤及鳞茎上越冬,翌年侵染鳞茎、病菌在土壤及鳞茎上越冬,翌年侵染鳞茎、茎及叶,通过雨水、流水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引起初茎及叶,通过雨水、流水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侵染和再侵染。(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发病因素:发病因素: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抗病性,此病的发生与

3、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抗病性,气候(雨水、温度)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气候(雨水、温度)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一)百合细菌性软腐病(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百合。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百合。(2)生长季节避免造成伤口,挖掘鳞茎时要小心从事,生长季节避免造成伤口,挖掘鳞茎时要小心从事,不要碰伤,减少侵染。不要碰伤,减少侵染。(3)必要时喷洒必要时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倍液或47加瑞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剂4000倍液倍液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二)菊花根癌病(二)菊花根

4、癌病症症 状:状:菊花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菊花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肿瘤为灰褐色,表面光滑,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肿瘤为灰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不硬,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致地上质地不硬,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致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小且早落,病株生长缓慢或枯死。部失绿或变黄,叶小且早落,病株生长缓慢或枯死。(二)菊花根癌病(二)菊花根癌病病原:病原: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杆菌(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细菌短杆状,单生或成对生长,具)。细菌短杆状

5、,单生或成对生长,具15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在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淡云状混浊,表面有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淡云状混浊,表面有一层薄膜。一层薄膜。(二)菊花根癌病(二)菊花根癌病 根癌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通过雨水根癌细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也能传和灌溉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也能传播细菌。细菌通过虫

6、伤、机械伤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播细菌。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 碱性土壤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发病不利碱性土壤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发病不利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发病重;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发病重;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发病轻。土发病轻。 伤口,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伤口,均利于病菌伤口,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伤口,均利于病菌侵入,增加发病机会。侵入,增加发病机会。 发病因素:发病因素:病害循环:病害循环:(二)菊花根癌病(二)菊花根癌病(1)严格检疫,对怀疑有病的苗木用严格检疫,对怀疑有病的苗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15

7、00倍液浸泡半小时或倍液浸泡半小时或1的的96硫酸铜浸泡硫酸铜浸泡5分钟,冲分钟,冲净后定植。净后定植。(2)重病区实行重病区实行2年以上轮作。年以上轮作。(3)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加强田间管理,细心栽培,避免各种伤口,发现重病加强田间管理,细心栽培,避免各种伤口,发现重病株要及时拔除,轻病株可把瘤切掉用株要及时拔除,轻病株可把瘤切掉用72农用硫酸链霉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涂抹,有一定治疗效果。倍液涂抹,有一定治疗效果。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葛葛(Pueraria lobata),别名粉葛,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别名粉葛,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

8、物,以根入药。具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之功能。物,以根入药。具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之功能。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分布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三)葛细菌性叶斑病(三)葛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淡绿色水渍状,对光观察近半透明,后渐变淡褐色至褐初呈淡绿色水渍状,对光观察近半透明,后渐变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背面可见稀薄菌脓,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背面可见稀薄菌脓,带粘性;菌脓干燥后转为稍带光泽的胶膜状物,好像病斑涂带粘性;菌脓干燥后转为稍带光泽的胶膜状物,

9、好像病斑涂上一层蛋白清。上一层蛋白清。(三)葛细菌性叶斑病(三)葛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病原:丁香假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丁香假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菌体杆状,极生鞭毛。在)。菌体杆状,极生鞭毛。在牛肉汁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可使明胶牛肉汁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可使明胶缓慢液化,不水解淀粉,不能还原硝酸。缓慢液化,不水解淀粉,不能还原硝酸。 (三)葛细菌性叶斑病(三)葛细菌性叶斑病 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

10、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溅射作近距离传播,远距离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溅射作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调运(尽管种子带菌率极低),病菌经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调运(尽管种子带菌率极低),病菌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生长季节中,病菌不断借雨水溅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生长季节中,病菌不断借雨水溅射进行重复浸染,蔓延扩大为害。射进行重复浸染,蔓延扩大为害。发病因素:发病因素:高温多湿季节或植株偏施过施氮肥,有利病害高温多湿季节或植株偏施过施氮肥,有利病害发生为害。发生为害。(三)葛细菌性叶斑病(三)葛细菌性叶斑病 (1)重病区注意换种抗病良种;重病区注意换种抗病良种;(2)播前种子消毒;播

11、前种子消毒;(3)实行轮作;实行轮作;(4)及时开展预防性喷药保护;及时开展预防性喷药保护; (5)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二二 药用植物病毒病药用植物病毒病 小茴香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伞形科植物。别名,)伞形科植物。别名,茴香、香丝菜、谷茴香、谷茴等,;其果、根、叶和全茴香、香丝菜、谷茴香、谷茴等,;其果、根、叶和全草全可药用。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活血、利气、草全可药用。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活血、利气、止痛等功效。主产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止痛等功效。主产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 (一)小茴

12、香病毒病(一)小茴香病毒病症状:症状:全株受害。发病植株表现矮缩,生长明显受抑,全株受害。发病植株表现矮缩,生长明显受抑,不抽薹或结籽少而小;叶片呈畸形皱缩,或花叶斑驳状。不抽薹或结籽少而小;叶片呈畸形皱缩,或花叶斑驳状。迟感染的植株叶片也呈花叶皱缩,抽薹开花结实受影响。迟感染的植株叶片也呈花叶皱缩,抽薹开花结实受影响。(一)小茴香病毒病(一)小茴香病毒病病原:病原:病原为芹菜花叶病毒病原为芹菜花叶病毒l号号(Apium virus 1)或黄瓜或黄瓜花叶病毒花叶病毒(CMV),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芹菜花叶病毒芹菜花叶病毒l号号CMV(一)小茴香病毒病(一)小茴香病毒病病害

13、循环:病害循环:两种病毒均在活体寄主植物上存活越冬,并两种病毒均在活体寄主植物上存活越冬,并借汁液和蚜虫传播,土壤不能传播病毒,种子是否带毒借汁液和蚜虫传播,土壤不能传播病毒,种子是否带毒尚未明确。尚未明确。发病因素:发病因素:环境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时,该病发生严重。环境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时,该病发生严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采取防蚜、避蚜措施;加强水肥管理,提采取防蚜、避蚜措施;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前用发病前用20菊马乳油菊马乳油2 000倍液或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喷倍液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喷20病毒病毒A50

14、0倍液和倍液和1.5植病灵植病灵1 000倍液各倍液各1次,以减缓次,以减缓症状。症状。 荠菜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别名,护生草、),别名,护生草、菱角菜,属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菱角菜,属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具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全国均有种植。具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全国均有种植。 (二)荠菜病毒病(二)荠菜病毒病症状:症状:全株性病变,病株叶色变浅,出现轻型花叶,有全株性病变,病株叶色变浅,出现轻型花叶,有的外叶出现黄色花斑,植株略矮化。的外叶出现黄色花斑,植株略矮化。 病原:病原: 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

15、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简称 CMV)。)。(二)荠菜病毒病(二)荠菜病毒病(二)荠菜病毒病(二)荠菜病毒病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病毒在活体寄主植物上存活越冬,并可借汁病毒在活体寄主植物上存活越冬,并可借汁液传染和昆虫传毒。虫媒除棉蚜和桃蚜外,还有菜蚜、液传染和昆虫传毒。虫媒除棉蚜和桃蚜外,还有菜蚜、玉米蚜等多种蚜虫,但属非持久性传毒。土壤不能传播,玉米蚜等多种蚜虫,但属非持久性传毒。土壤不能传播,种子传播有可能,但其作用大小尚未明确。种子传播有可能,但其作用大小尚未明确。发病因素:发病因素:任何有利于传毒虫媒繁殖、活动的天气条件任何有利于传毒虫媒繁殖、活动的天气条件和

16、田间生态条件的存在,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利。和田间生态条件的存在,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二)荠菜病毒病(二)荠菜病毒病(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注意防治黄条跳甲、蚜虫,减少注意防治黄条跳甲、蚜虫,减少传毒。传毒。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防病毒药剂。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防病毒药剂。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三)百合病毒病(三)百合病毒病百合花叶病:百合花叶病:叶面现浅绿、深绿相间斑驳,严重的叶片分叉叶面现浅绿、深绿相间斑驳,严重的叶片分叉扭曲,花变形或蕾不开放。有些品种实生苗可产生花叶症状;扭曲,花变形或蕾不开放

17、。有些品种实生苗可产生花叶症状;百合坏死斑病:百合坏死斑病:有的呈潜伏侵染,有的产生褪绿斑驳,有的有的呈潜伏侵染,有的产生褪绿斑驳,有的出现坏死斑,有些品种花扭曲或畸变呈舌状;出现坏死斑,有些品种花扭曲或畸变呈舌状;百合环斑病:百合环斑病:叶上产生坏死斑,植株无主秆,无花或发育不叶上产生坏死斑,植株无主秆,无花或发育不良;良;百合丛簇病:百合丛簇病: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染病植株呈丛簇状,叶片呈浅绿色或浅黄色,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染病向下反卷、扭曲,全株矮化。产生条斑或斑驳。幼叶染病向下反卷、扭曲,全株矮化。症症 状:状:(三)百合病毒病(三)百合病毒病(三)百合病毒病(三)

18、百合病毒病百合花叶病百合花叶病:百合花叶病毒(:百合花叶病毒(Lily mosaic virus),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粒体线条状;百合坏死斑病百合坏死斑病:百合潜隐病毒(:百合潜隐病毒(Lily symtomless virus)和黄瓜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潜隐病毒粒体线条状;),百合潜隐病毒粒体线条状;百合环斑病:百合环斑病:百合环斑病毒(百合环斑病毒(Lily ring spot virus)百合丛簇病毒百合丛簇病毒:Lily rosettle virus。病病 原:原:(三)百合病毒病(三)百合病毒病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百合花叶病、百合环斑病病毒通过汁液接种百合花

19、叶病、百合环斑病病毒通过汁液接种传播,蚜虫也可传毒。百合坏死斑病通过鳞茎传到翌年,传播,蚜虫也可传毒。百合坏死斑病通过鳞茎传到翌年,此外,汁液摩擦也可传毒,甜瓜蚜、桃蚜等是传毒介体此外,汁液摩擦也可传毒,甜瓜蚜、桃蚜等是传毒介体昆虫。百合丛簇病由蚜虫传播。昆虫。百合丛簇病由蚜虫传播。发病因素:发病因素:任何有利于传毒虫媒繁殖、活动的天气条件任何有利于传毒虫媒繁殖、活动的天气条件和田间生态条件的存在,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利。和田间生态条件的存在,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三)百合病毒病(三)百合病毒病(1)选用健株的鳞茎繁殖。选用健株的鳞茎繁殖。(2)百合生长期及时喷洒杀虫剂,控制传毒蚜虫,减少

20、该百合生长期及时喷洒杀虫剂,控制传毒蚜虫,减少该病传播蔓延。病传播蔓延。(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防病毒药剂,隔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防病毒药剂,隔7-10天一次,连防天一次,连防3次。次。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三三 药用植物线虫病害药用植物线虫病害 丝瓜丝瓜(Luffa cylindrica)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别)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别名,天罗、绵瓜、布瓜、天络瓜等。具有药用,有清凉、名,天罗、绵瓜、布瓜、天络瓜等。具有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功效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功效。 (一)丝瓜根结线虫病(一)丝瓜根结线虫病症状:症状:丝瓜被根结线虫为害后,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影响丝瓜被根

21、结线虫为害后,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影响生长发育,致植株发黄矮小。气候干燥或中午前后地上部打生长发育,致植株发黄矮小。气候干燥或中午前后地上部打蔫,拔出病株,可见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剖蔫,拔出病株,可见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剖开根结可见其内生有许多白色细小的梨状雌虫,即根结线虫。开根结可见其内生有许多白色细小的梨状雌虫,即根结线虫。(一)丝瓜根结线虫病(一)丝瓜根结线虫病病原:病原:南方根结线南方根结线虫(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雌)。雌雄异形,幼虫细长雄异形,幼虫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雌成虫梨

22、色透明。雌成虫梨形,卵包裹在卵囊形,卵包裹在卵囊内,雌虫埋藏于寄内,雌虫埋藏于寄主组织内。主组织内。二二 龄龄 幼幼 虫虫雌虫雌虫二龄幼虫侵入寄主二龄幼虫侵入寄主雌虫会阴花纹雌虫会阴花纹(一)丝瓜根结线虫病(一)丝瓜根结线虫病病害循环:病害循环:常以卵囊或常以卵囊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翌春条件适宜冬,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翌春条件适宜时,由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产出单细胞的卵,孵出二时,由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产出单细胞的卵,孵出二龄幼虫,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由龄幼虫,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

23、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根冠上方侵入。发病因素:发病因素: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雨季有利于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其活动雨季有利于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其为害砂土常较粘土重。受到抑制,其为害砂土常较粘土重。(一)丝瓜根结线虫病(一)丝瓜根结线虫病(1)保护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保护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2)轮作。轮作。(3)必要时选用必要时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米乐尔颗粒剂每亩1.52kg,于定植前,于定植前15天,撒施在开好的沟里,覆土、压实,定植前

24、天,撒施在开好的沟里,覆土、压实,定植前2-3天开天开沟放气,防止产生药害、毒害。沟放气,防止产生药害、毒害。防治方法:防治方法:(二)菊花叶枯线虫病(二)菊花叶枯线虫病症状:症状:该线虫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能侵染花芽和花。一般该线虫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能侵染花芽和花。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受线虫侵染的叶片,侵入点处很快植株下部叶片最先受害。受线虫侵染的叶片,侵入点处很快变褐。以后褐色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变褐。以后褐色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花器受侵染后,花不发育,即使开花,也规则形褐色病斑。花器受侵染后,花不发育,即使开花,也长得细小畸形。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长得细小畸形。花芽、花蕾干枯或退化,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发病严重植株,开花前即枯死。能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