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工程考试试卷及答案2010-10-12 08:39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共计 20分,每个名词解释2分)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2 .设计车速3 .缓和曲线4 .曲线超高5 .停车视距6 .纸上定线7 .沿河线8 .匀坡线9 .路基压实度10 .路基翻浆二.填空题(共计30分,每空1分)1 .按技术标准分类,我国公路共分为(1)、 、(3) 、(4)和 (5)。2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 (6)、(8)和 (9)四类。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有(10)、(11)和 (。4 .汽车行驶总的要求是(13) 、(14)、

2、( 15)和 (16 )。5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17 ) 、( 18 )和 (19 )。6 .路基稳定材料中的无机结合料主要指(20 )、( 21 )和 (22 )。7 .路面分成四个等级,即( 23) 、(24) 、(25)和 (26)。8 .路面使用品质主要指路面的(27) 、(28)、(29)和 (30)四项指标。三.选择题(共计25分,每个选择题5分)1 .某双车道公路转弯路段需加宽,若其上行驶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距离为5米,转弯半径R=125米,则加宽值应为。(A) : 0.2, (B): 0.1, (C): 0.052 .微丘地形是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 以下,相对

3、高差在 以下。(A) : 3 、100米,(B) : 20 、200米,(C): 20 、100米3 .我国标准规定,除 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A):三和四级公路,(B):四级公路,(C):乡村公路4 .假定路面混凝土板变形完全受阻,在中午时间段混凝土板产生翘曲应力,此时板底弯拉应力是荷载应力 温度翘曲应力。(A)减;(B)加;(C)不考虑5 .相同车辆荷载作用下,最大弯沉值相同,那么弯沉盆半径较大的路面结构较弯沉盆半径较小 的路面结构的刚度是 。(A)小;(B)大;(C)相同;(D)与弯沉盆半径无关。四.问答题(共计35分,每个问答题7分)1 .平面线形三要素指的

4、是什么?说明各要素的特点。2 .简述平曲线与竖曲线结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 .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4 .简述沿溪线的布局应考虑哪些问题?5 .简述路面使用品质的主要指标,并各举出一种测定方法。五.计算题(共计40分)1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09,计算下列参数。(共计8分,每小题4分)(1)当半径R=500m,横向超高ih=5%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多少?(2)当V=80km/h ,横向超高ih= 2%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2 .某道路路基施工工程中,现状土为粘,f土,现场检测土的含水量为21%,其液限和塑限分别为30%和17%。该工程处于IV区,粘性土的

5、分界稠度wc1、wc2和wc3分别为1.03、0.94和0.77。(共计7分,每小题3.5分)(1)试判断该土是否适合于修筑路基,为什么?(2)如不适合修筑路基,可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进行处理(例举两种以上方法)?3.某平原区三级公路,有一弯道处于土质边坡地段,已知转角 a =24。49 (50偏),圆曲线 半径500m,缓和曲线长50m,其横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请用最大横净距法检查该弯道是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如不满足,则路堑内侧边坡至少应向外切割多少? (25分)(我国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的行车视距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平原区三级公路 停车视距ST=75m,横净距计算公式如下。)y1

6、80力=%(1-3工),二标(1)圆曲线长度L行车视距S:2 式中,(2)平曲线长度L 行车视距S 圆曲线长度L力二 & (1 - cos + sin(- 5)(/一 /)3 = arcfg式中:(3)平曲线长度L行车视距Sh-Rt (1- cos-) + sin(一 一切/+ sin -式中:S:行车视距(m), L:平曲线长度(m), L :圆曲线长度 1 :缓和曲线长度3 :回旋线角(。),公路转角()Rs:曲线内侧行驶轨迹的半径(m),Ls:曲线内侧行驶轨迹的长度(m)注: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提供以下数据 平曲线要素计算公式:(m)T;F(m)禽=2&衣()T=(R + p)屋

7、+4二(m)7T = (or-2A) /? + 24(m)2= (R+p)sec -一 (m )J = 2T-L(m)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中 立印 中 L RgT2L = R(d 22222R答案: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共计 20分,每个名词解释2分)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 365天8760个小时的交通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排在第30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2 .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指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 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3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曲

8、率 连续变化的曲线。4 .曲线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作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的超高。5 .停车视距: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6 .纸上定线:纸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7 .沿河线:大致上沿河(溪)岸布置的路线。8 .匀坡线:是两点之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定的地面点的连线。9 .路基压实度:实测干密度与室内测定最大干密度之比。10 .路基翻浆:冬季路基发生冰冻后水分冻结,并伴随发生水分迁移,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加, 春季融化后路基强度降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路基土冒出等破坏现

9、象,称为路基翻浆。二.填空题(共计30分,每空1分)1. (1)高速公路、(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2. (6)快速路、(7)主干路、(8)次干路、(9)支路3. (10)空气阻力(11)道路阻力(12)惯性阻力4. (13)快速 (14)舒适 (15)经济 (16)安全5. (17)自然展线(18)回头展线(19)螺旋展线6. (20)水泥 (21)石灰 (22)工业废渣等7. (23)高级路面 (24)次高级路面 (25)中级路面(26)低级路面8. (27)承载力 (28)平整度(或行使质量)(29)抗滑性能 (30)破损状况三.选择题(共计25分,每

10、个选择题5分)1. (A) : 0.22. (C): 20、100米3. (B):四级公路4. (A):减5. (B):大四.问答题(共计35分,每个问答题7分)1 .平面线形三要素指的是什么?说明各要素的特点。平面线形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曲率为零(或直径为无限大)圆曲线:曲率为常数(或直径为常数)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或直径为变数)2 .简述平曲线与竖曲线结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3)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是合理、悦目的;4)应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

11、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 叠;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3 .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双幅路:对向行驶车辆分开,减少了车辆干扰。三幅路:机动与非机动车分开,于交通安全有利。占地较多。四幅路:机动和非机动车分开,对向车分开,于交通安全和行车速度有利。占地多。4 .简述沿溪线的布局应考虑哪些问题?沿溪线的布局主要考虑:(1)河岸的选择。应考虑两侧的地质地形条件、选择支沟少,水文 及地质条件良好,向阳和迎风的一岸,同时除国防公路外,应选择城镇和

12、人口较密的一侧。(2)路线的高度。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准和工程经济性来确定,最好是将路线放在地质水文情况良好,不受洪水影响的平整台地上。(3)桥位选择。选择桥位时,除应考虑桥位本身水文地质条件外,还要注意桥头路线的舒顺,处理好桥位和路线的 关系。5.简述路面使用品质的主要指标,并各举出一种测定方法。承载力:贝克曼梁法测定弯沉。路面破损:人工调查测定。抗滑性能:摆式仪平整度:三米直尺法(测定方法还有其他多种,可以进行选择)五.计算题(共计40分)1. (8分)应用下列公式:RR72/(127 (u+ih)计算(1) R=500m; u=0.09; ih=5%;则:V 94

13、.29km/h(2) V=80km/h; u=0.09 ; ih=-2% ;贝U:RR720m;2. (7分)Wc= (Wl-W) / (Wl-Wp ) = (30-21) / (30-17) =0.69 由于Wch0不满足视距要求, 切割宽度=5.64-4.95=0.69m从路面以上0.90m处切割第四节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在外部因素作用下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发生失控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本节主要介绍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 性和急弯陡坡组合稳定性.为公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一、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在直线坡道上行

14、驶时,当公路的纵坡倾角a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使汽车发生纵向倾覆或纵向倒溜滑移,为简化计算,假定汽车上陡坡道时以低速等速行驶,则可略去空气阻力、滚动阻 力和惯性阻力,其受力图如图1-1-5所示。Iti )-1.1上裁起力、苴得L拗向尚I/汽车发生飘向械覆的必要条件是前轮法向反 作用力/为零.此时,汽车有可能绕着。点旋转 而产生但覆口敢其报限平衡方程得CctXEJf; - 口!MFlCf9 =0即Lajlqg 彳(1-1-20).式中;C汽车的总强力N;的 前轮法向反作用力为本时的摄果平街鞅鼓幅角;12汽车重心至后轴的明离m;h汽车重心离路面的高度.从以上分析可知,汽车不发生纵向倾覆的必要条件是

15、公路纵坡倾角要小于不发生纵向倾覆的极限平衡纵坡倾角,即 aa0(或ii0)。此外,从式(1-1-20)可知,汽车的重心高度 h愈低,汽车重心至后轴的距离12愈大,则汽车能适应的纵坡愈大,纵向稳定性愈好。2.纵向滑移根据路面对车轮的附着条件,对后轮驱动的汽车.驱动轮不发生纵向滑移的极限平衡方程是:IGGsiim7一 G1t尹=0即 sMa中二力中由于。中较小. 1次令痴的。甲F Gk式中:a发生纵向滑移的极限平衡纵坡倾角;Gk后轴驱动轮重力.N ; 路面纵向摩擦系数,见表1-1-3。从以上分析知,汽车不发生纵向滑移的必要条件是公路纵坡倾角要小于纵向滑移的极限平衡纵坡倾角,即aa里(或ii叫由于现

16、代汽车在货计制造时重心都比较低 一般远大于耳因而在大务敷的情己下,汽车在产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公路纵坡的 确定应以满足汽车不发生纵向滑移为前提条件。即纵坡设计时最大纵坡和合成坡度以下式进行控 制(M-22)二、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 .汽车转弯行驶时的受力特点与力的平衡汽车转弯时,人坐在车中会感到向弯道外侧偏倒,从物理学可知,这是由于离心力所引起的都.1*汽车诙学谓内我打皖同力的军雅离心力对在考道上行收的汽车来说爵 很大,它可能使汽车向外便护移而保覆白 了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使汽车平程也通过 道.就必须曲向内侧倾斜的横坡和路乘时 轮的附着力来提供稳定条件

17、.由此可知. 车在弯道上作等速B)建行驶时,作用在汽 横截面上的力除水平方向的廓心力尸外, 有汽车眠力c和轮胎与路用的播向附着 辱,如图I上所示伊离心力的作用点在汽车的重心,方向 平,并与画心方向相反.计算公式为F,(1-12:式中:F离心力,N;R圆曲线半径,m;v 汽车的行驶速度,m/s。将作用在汽车上的离心力F和汽车重力G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X和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 Y,则有T-X = Fco&a Gain aY = Gcta + F sina因为a很小,所以cosat sina tana=i(为路面横坡度)。由此可得:(M-24x = f士 f 喟士a式中:“+”一工车在圆曲线外侧车

18、道上行驶;-” 汽车在圆曲线内侧车道上行驶。横向力和竖向力是反映汽车行驶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横向力是不稳定因素,竖向力是稳定因素。但大小相等的横向力作用在不同的汽车上有不同的稳定程度,例如5000N的横向力作用在小汽车上,可会使其产生横向倾覆,面作用在重型载货汽车上则安然无恙。为了准确地衡量汽车在 圆曲线上行驶时的稳定、安全和舒适程度,采用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称为横向力系数,它近 似地可看作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以 u表示,即将式(1-1-24)代入式(1-1-25),则得秒=4 = 土 i(1-1-26!产G 颔式中:u横向力系数;其余符号向前.从式(1-1-26)可知,横向力系数与车

19、速成正比,而与圆曲线半径成反比,在一定的车速下。横向力系数愈大,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愈差。同时.也可看出汽车在圆曲线内侧路横坡上行驶时,对汽车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因此,式(1-1-26)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圆曲线超高以及评价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与舒适性指标的重要理论公式。2 .横向倾覆分析汽车在具有横坡的圆曲线上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当横向力增加很大,就有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边缘旋转而产生倾覆的危险。要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就必须使倾覆力矩Xh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Yh ,即(1-1式中;b两后轮中心距,m;其余符号同前。将式(1-1-27)代入式(1-1-26)并整理,得利用式(1-1-2

20、8)可用来计算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不发生横向倾覆时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和最大允许车速。3 .横向滑移分析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同时存在着使汽车向外侧滑移的横向力和阻止汽车向外侧滑移的横向摩 阻力。当横向力大于横向摩阻力时,汽车将发生横向滑移。因此,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 稳定条件是X Yf式中: X uG, 丫弋G式(1-1-29)可写为 u ff = (0.00.7)里,值见表 1-1-3式中:f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一般将式(1-1-30)代入式(1-1-26)并整理,得利用式(1-1-31)可用来计算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不发生横向滑移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和最大允许车速。由于现代汽

21、车重心比较低,一般b2h,即ul,而f0.5 ,所以汽车在产生倾覆之前,首先发生侧向滑移,故在路线设计中主要是考虑汽车不产生侧向滑移.从而保证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但 在汽车运输过程中,若由于载货过重、过高或重心偏移,使u值过大,也会导致倾覆,甚至倾覆还可能发生在滑移之前。三、汽车行驶的急弯陡坡组合稳定性汽车行驶在具有纵坡的弯道上,待别是小半径弯道上时,汽车除受坡度阻力外还受弯道阻力的影 响。如果纵坡大而平曲线半径小时,对上坡汽车来说耗费的功率增加,并使行驶速度减慢。对下 坡汽车来说有引起货物偏重的可能,带来行车危险。所以,在弯道与纵坡组合时,为了防止汽车 向合成坡度方向倾斜和滑移,应将超高横

22、坡与纵坡的组合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汽车行驶 的稳定性。急弯和陡坡蛆合时,汽车前轴增加的荷 汽车在下城行段时的最不利情况道行分9 1.1吊0 J)所示,设公路纵城的坡度倾角为 横城的坡度为凡则作用在前轴上垂直于路 e的为Wfl = ?Gc40km/h,应设置缓和曲线,如设计车速V40km/h时,可设置直线缓和段,而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时,直线和圆曲线可以径向连接。4.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及其要素计算(1)平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应结合当地的地形、经济等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定。对各个等级的道路平曲线,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

23、径, 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 城市道路设计中规定: 凡规划区内道路的圆曲线,应采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方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一般来说,选择平曲线半径主要考虑两点因素:一是道路的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车速;二是地形、地物的条件。根据这两点因素来选定一个较大的比最小半径大一些的平曲线半径。尽可能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值,但最大半彳5不宜超过 10000m。通过计算得到的平曲线半径值一般应采用整数。当半径在125m以下时,应取5的整倍数;在125m至250m时取10的整倍数;在250m至1000m时取50

24、的整倍数;在1000m以上时取10 的整倍数,零碎之数除设置复曲线可用外,一般因不便于测设计算,都不采用。(2)平曲线要素计算当平曲线的半径 R和路线转折角 ”确定后,即可进行平曲线各要素的计算。如设有缓 和曲线时,还需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Lc值。按照几何关系可算平曲线各要素见下表。为了便于应用,公路曲线测设用表中按不同的R和a以及Lc值)将相应的各要素值编制成表以备查用。平曲线要素公式要素名称只有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切线长 T(m)T= .-曲线长 L(m) , I; :-外距 E(m).一 二一二式中p圆曲线内移值,:一颁- 26潴税=4_ gq内移前圆曲线的起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一亍-

25、丽声;0缓和曲线角,*孵;(度)。ZH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直缓点)HY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缓圆点)QZ圆曲线中点(曲中点)YH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圆缓点)HZ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缓直点)4.平曲线最小长度平曲线长度包括圆曲线的长度和缓和曲线的长度。当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 如果曲线很短,则司机操作方向盘很频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平曲线的长度除了满足平曲线的转弯半径 R和路线转角”等几何因素外,还应满足另外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使司机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操作方向盘,一般曲线长至少要有6s的路程,;二是保证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由于曲率的变化引起了离心力的变化,而所产生的离心

26、加速度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以保证乘客的舒适。为了使路线顺直,在地形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小时,往往容易引起司机在视觉上产生急弯的错觉, 道路是顺适地转弯,其长度应大于规定值。2.3弯道的超高和加宽1 .平曲线超高(1)超高的概念在弯道上当汽车沿着双向横坡的外侧车道行驶时, 相同,且均指向曲线外侧,影响行车的横向稳定。因此,应尽量使路线转角小一些,此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但当转角过使司机感到由于车重的水平分力与离心力的方向 为了使汽车能够在弯道上不减速,也为了使乘客在弯道上没获得一个向着平曲线内侧的自重分力以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 有不舒服的感觉,使汽车能安全地行驶, 就需要把该部分的路面做成

27、向曲线内侧倾斜的单向坡面,这就称为平曲线的超高。超高的位置应设置在全部圆曲线(HY至YH )范围内,这段单向超高横坡的路段称为全超高路段,其内各断面形式都相同,也可称为全超高断面。从直线段的双坡断面向圆曲线 的单向超高横坡断面逐渐过渡须有一个渐变的过渡段。一般情况下,圆曲线两端的超高缓和段是对称的,因此平曲线上路面超高设计是由三部分组成的。2 .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可用下式计算得到:如= -从a 127R 产对某一确定的道路来说,设计车速V和横向力系数 科是确定的,超高横坡度ib就只随平曲线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当 R越小,所需的超高横坡度就大,但如果横坡度过大,当 汽车以等于或低于设计车速在弯

28、道上行驶或停车时,汽车就有向弯道内侧滑动的危险,所以城规规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大超高横坡度。反之,平曲线半径 R越大,所需要的i超就越小,当 R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需要设 置超高了,此时汽车即使在弯道外侧行驶也是很安全的。3 .超高的过渡方式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状况、车道数、i超值、横断面形式、便于排水、路容美观等因素决定,按其超高旋转轴在道路横断面组成中的位置可分为几种情况:(1)无分车带的超高方式1)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横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值。2)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a)绕内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

29、向横坡后, 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值。 一般新建工程多采用此方式。b)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 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值。一般改建工程多采用此种方式。c)绕外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 相应降坡,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此种方式仅在特殊设计时采用。(2)有分车带的超高方式当道路有分车带时,其超高过渡方式有以下三种。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城市道路单幅路路面宽

30、度及三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线旋转;双幅路路面宽度及四幅路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宜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4 .超高渐变率及超高缓和段的长度Lc由于路面外侧抬高,外侧边缘纵坡与路面原设计纵坡有一个差值,此差值称为超高渐变率,又称超高附加纵坡度。行车道的超高缓和段或加宽缓和段一般应从缓和曲线起点开始设置。为保证排水,超高缓和段也可以从缓和曲线的某一点开始设置。2.平曲线加宽(1)加宽的原因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 汽车前轮的轨迹半径和后轮的轨迹半径不同,汽车前轮可以自由地转动一定的角度,而后轮只能直行,不能随便转动。因此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前后轮迹不 会重叠,后轮内轮

31、轮迹底弧线半径比前外轮轮迹底弧线半径小一些。见图2-3-5。当汽车沿内侧车道行驶时,如果转弯半径较小,汽车的前轮轮迹在道路上,而内后轮轮迹就可能落到 侧石线上了。另外,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其轨迹也是很不稳定的,有较大的摆动和偏移。在 这种情况下,弯道内侧的路面就应该加宽。城规规定,当道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城市道路对每条车道的加宽值作了规定,城市道路路面加宽后, 人行道或路肩也应相应加宽,以保证行人交通和路容的美观。(2)加宽缓和段长度1)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采用与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相 同值。2)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但有加宽时,加

32、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 渐变率为1:151:30,且长度不得小于10m的要求设置。一般在圆曲线(HY至YH)范围部分是全加宽段,而直线段的加宽值为零,所以在全 加宽段的前后必须分别设置一段加宽过渡段,此过渡段即为加宽缓和段。加宽缓和段一般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终点的直线上。在地形困难地段,允许将加宽缓和段的一部分插入曲线, 但插入长度不得超过加宽缓和段的一半。2.4平曲线上视距的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 必须使司机能看清楚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内道路表面,以便遇到意外情况可及时处理,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这一确保汽车刹车时看得见、停得住的必要距离 称为行车视距。在城市道路交叉口、 弯道的内侧

33、及道路上坡的转坡点等处均应保证行车视距 的最短距离。行车视距通常可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多种。其中错车视距只在最低级的单车道公路上才考虑。目前,我国城规主要规定了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两种。1 .停车视距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 视距,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为 1.2m,障碍物的高度为0.1m。停车视距的长度包括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个部分。(1)反应距离S1 :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汽车所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2)制动距离S2:驾驶员从采取措施开始制动至汽车完全停住所需要的距离称为制动 离。(3)安全距离S3

34、:一般取S3=510m,以保证汽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在障碍物前停车而不致撞到障碍物上。2 .会车视距会车视距在双车道且无明确划分车道线的道路上考虑,这是因为在双车道道路上,司机一般都在道路的中间行驶,只有当发现对方有来车时。才回到右侧车道上,这种从发现对方 来车而至相互避开会车的最小距离叫做会车视距。会车视距的长度为停车视距的两倍。3 .弯道视距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其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所 遮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距是否能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时,则应清除视距范围内的障碍物,若无法清除则采取设置反光镜等措施,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4 .5平曲

35、线的类型及其组合1 .圆曲线圆曲线是道路曲线的主要类型,各级道路不论转角大小, 均应设置圆曲线。它的组合有:(1)同向曲线:当一条道路上转向相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同向曲线,同向曲线之 间有一定的直线段,当此直线段很短时,称为 断背曲线”,这种曲线对行车十分不利,应加 以避免。(2)反向曲线:当一条道路上转向不同的两个圆曲线相邻时称为反向曲线,半径大而无 超高的反向曲线可以直接相连,否则应在反向曲线中间设置足够长的直线缓和段长度。(3)复曲线:直接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向曲线称为复曲线。2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汽车从直线段驶入圆曲线所需要的过渡段。我国道路设计中多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常见形式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3 .回头曲线回头曲线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间所夹的直线段而组成的复杂曲 线。回头曲线由于它的技术标准低,行车不便,施工养护也较困难,因此,工程中只有在不 得已时才采用。4 .平曲线之间的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