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感觉知觉与注意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注意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一、一、 感觉的概述感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概念(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定义:人脑对人脑对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的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映。的反映。 一、一、 感觉的概述感觉的概述(二)感觉的分类(二)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 包括:包括: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嗅觉嗅觉、味觉味觉、肤觉肤觉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1)视觉)视觉 定义:个体对定义:个体
2、对光波刺激光波刺激的觉察。的觉察。 适宜刺激:波长为适宜刺激:波长为380780纳米纳米的光波(电的光波(电磁波)。磁波)。 特性:特性: 色调色调波长波长 明度明度强度强度 饱和度饱和度成分成分(2)听觉)听觉 定义:个体对定义:个体对声音刺激声音刺激的觉察。的觉察。 适宜刺激:频率为适宜刺激:频率为1620000赫兹赫兹的的声波声波。 特性:特性: 音调音调频率频率 音响音响振幅振幅 音色音色成分成分(3)嗅觉)嗅觉 定义:由定义: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中作用于鼻腔黏膜中的的嗅细胞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而引起的感觉。(4)味觉)味觉 定义:由定义: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3、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作用于味蕾味蕾而引起的感觉。而引起的感觉。 味蕾主要分布于舌上。味蕾主要分布于舌上。 四种基本感受器味蕾:四种基本感受器味蕾:苦、酸、咸、甜苦、酸、咸、甜 (5)肤觉)肤觉 定义:刺激作用于定义:刺激作用于皮肤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肤觉的四种基本形态:肤觉的四种基本形态: 触压觉触压觉 冷觉冷觉 温觉温觉 痛觉痛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运动感觉运动感觉(动觉)(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其感受器位于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其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肌腱、韧带和关节中;中; 平衡
4、觉:平衡觉:反映头部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觉反映头部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其感受器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内脏感觉: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也叫机体觉,是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状况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各脏器壁内各脏器壁内。常见。常见的内脏感觉有:饥、渴、饱、胀、恶心、疼痛等。的内脏感觉有:饥、渴、饱、胀、恶心、疼痛等。 (二)感觉一般特性(二)感觉一般特性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3、感觉对比、感觉对比4、联觉、联觉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
5、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适宜外,刺激物还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适宜外,刺激物还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 例例:一般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一般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听不见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滴答声。要产生感觉,刺听不见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滴答声。要产生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这种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这种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
6、性。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所需要的最小的物理最小的物理刺激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反比反比的关系的关系 感受性高感受性高阈限值低;阈限值低; 感受性低感受性低阈限值高阈限值高 例例:一个人能听到比别人弱一半的声音,那么此一个人能听到比别人弱一半的声音,那么此人听觉阈限比别人小一半,听觉的绝对感受性比人听觉阈限比别人小一半,听觉的绝对感受性比别人高一倍。别人高一倍。 感觉阈限分为: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
7、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到最小刺激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尽管刺激强度,又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强度的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强度的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 例:例:原有原有100克重量中再增加克重量中再增加1克克;增加增加3克或克或更多更多 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
8、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下降或消失感受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的现象 例:挑粪夫例:挑粪夫 子曰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暗适应
9、: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觉能力的提高 明适应:强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降低 听觉适应一般较困难,而痛觉则根本不能适应或很难适应,因为痛觉是伤害性刺激信号,如果太容易适应,就会危机有机体的生存。 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对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感觉对比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不同刺激作用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同一感受器官官,使其,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的现象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易记忆。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
10、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色彩的同时对比: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例:吃糖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苹果之后再吃糖,会觉得糖更甜。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 联觉联觉联觉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另一种感官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感觉和表象例例
11、: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声音甜,笑容温暖,脸色冰冷声音甜,笑容温暖,脸色冰冷运用:运用:绘画、建筑、环境布置、图案设计等绘画、建筑、环境布置、图案设计等二、知觉的概述二、知觉的概述(一)知觉的概念(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人脑对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事物的的整体反整体反映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的过程。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
12、和联系:区别:区别: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映;的反映; 是是单一分析器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整体属性的反应;的反应; 是是多个分析器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协同活动的结果。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组成部分,是知觉的,是知觉的前提基础前提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深入和发展。二、知觉的概述二、知觉的概述(二)知觉的特性和分类(二)知觉的特性和分类1.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
13、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有选择地把把少数事物少数事物当成当成知觉的对象知觉的对象,而把,而把其它事物其它事物当成当成知觉的背景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此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进行加
14、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适应环境。例如: 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指将自己的听觉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关注兴奋点而将其余的点全部过滤出去的能力。 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则充耳不闻;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朝说话人望去。 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当注意指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
15、便成为知觉的图形,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的图形,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看到一对情侣了吗?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你看到的是紫色还是白色的厨房? 黎明与黄昏(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各种把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的个别成分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形成整体
16、知觉的组织原则:形成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1 1)邻近性原则:邻近性原则: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整体;(2 2)相似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在其他方面特点相同的情况下,相似的部分在其他方面特点相同的情况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当作一个整体;容易被当作一个整体;(3 3)好图形原则:好图形原则: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容易被看作一个整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体;(4 4)良好连续原则:良好连续原则: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作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5 5)完整倾向原则:完整倾向原则:知
17、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完善的形式;(6 6)共同命运原则:共同命运原则: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图形的组织原则图形的组织原则(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予以解释,并用概念(词)概念(词)来标志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它。知觉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性。13或或B?经验因素经验因素一组二组例图例图知觉的
18、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知觉觉与与经经验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言言语语提提示示能能唤唤起起过过去去经经验验(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的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物理特性在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发生了变化变化,知觉对象并不知觉对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被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大小恒常性: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
19、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例:同一个人站在离我们3米、5米、15米、30米的不同距离处,他在我们视网膜上折视象随距离的不同而改变着。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人的大小却是不变的,仍然按他的实际大小来感知。方向恒常性:指个体不随身体部位或视像方向改变而感知物体实际方位的知觉特征。 例:人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弯腰时,侧卧时、侧头时、倒立时等,当身体部位一旦改变,与之相应的环境中的事物的上下左右关系也随之变化,但人对环境中的知觉对象的方位的知觉仍保持相对稳定,并不会因为身体部位的改变而变化。 明度恒常性: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
20、征。颜色恒常性: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例: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错觉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错觉海林错觉:两平行线为多方向的直线所截时,看起来失去了原来平行线的特征。编索错觉:此图像盘起来的编索,呈螺旋状。
21、实则系由多个同心圆所组成。2. 知觉的分类 视视知知觉觉听听知知觉觉触触知知觉觉嗅嗅知知觉觉味味知知觉觉根据知觉时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感官的特性空空间间知知觉觉时时间间知知觉觉运运动动知知觉觉根据人脑根据人脑所认识的所认识的事物特性事物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一)注意的概念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指向与与集中。集中。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而离开
22、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集中性: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被抑制。被抑制。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维持功能:维持功能:外界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通过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加
23、以注意,就会很快消失。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一项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当转移。监控功能:监控功能:注意在调节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使得注意向规定方向集中。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类型(二)注意的类型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 事先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也不需要付出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意志努力的注意。的注意。例
24、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上课时,时,老师老师停止停止声音。声音。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刺激物的特点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特点:(1)强度:强度:任何相当于强烈的刺激,例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会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但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
25、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孩子群中站一个大人,万绿丛中一点红,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大街上的红绿霓虹灯有规则地一亮一灭,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4)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 新异性时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习惯化刺激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好奇心,就是人们对新异刺激的注意和探求。2.人的内部状态人的内部状态:(1)需要和兴趣)需要和兴趣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因为这些事物对他具有重要的意义。例
26、如,人们天天看报,所注意的消息往往有所不同,从事文教工作的人,总是更多地注意文教方面的报导;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总是更多地注意体育方面的新闻(2)情绪状态)情绪状态 凡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愉快,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当一个人无精打采或过于疲劳时,平常容易引起的事物,这时也不会引起他的注意。(3)知识经验知识经验 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保持注意有着巨大的意义。新异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但要保持这种注意则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 如司机。(二)注意的类型(二)注意的类型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 又称又称随意注意随意
27、注意,指事先,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有预定的目的,需要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的注意。 例如:青年工人在开始学习机床操作的时候,对于操作过程还不熟悉,稍不注意就会出废品或发生事故,他要集中注意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更要密切地注意,甚至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来使注意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工作。 有意注意常常服从于活动的任务。人自觉地提出的任务,决定着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区分出哪些对象和现象,以及它们的那些方面、特点和性质,也就是决定着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些什么。引起和保持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意注意:1.明确目的任务 有意注意是由目的、任务来决定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对完成目的、任务的
28、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2.组织有关活动 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能引起注意的有关活动,有利于有意注意的维持。如提出需要思维活动参与的问题,提出加强注意的自我要求,尽可能地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活动(如实验操作、技能练习)密切结合起来等,这些将有助于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3. 激发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过程暂无兴趣,但对活动的意义和最后获得的结果有很大兴趣。例如,学习外语这一活动往往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当学习者认识到掌握外语这一工具后,可以借鉴国外的科学技术,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29、就对学习外语产生了间接兴趣。这一间接兴趣,能维持人们稳定而持久的注意。4. 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有意注意是与排除干扰相联系的。干扰可能是外部的刺激物,如分散注意的声音和光线等;也可能是机体自身的某种状态,如人的疾病、疲倦、无关思想和情绪的影响。为此,我们要设法采取一定措施排除这些干扰。除了事先去掉一切可能妨碍工作或学习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用坚强的意志同一切干扰作斗争,要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在任何干扰情况下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自制能力。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
30、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有意后注意通常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例如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但是在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而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典型例子:学车(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也叫注意的也叫注意的范围范围,指在,指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时间内能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数量。注意广度也表明。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
31、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的对象也越少。(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狭义:狭义: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例如,在听觉方面,把一只怀表放在离被试耳朵一定的距离上,使他刚能听到表的滴嗒声。这时被试时而听到表的声音,时而听不到;或者感到表的声音时强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作注意起伏。 广义:广义:指虽然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活动本身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却没有改变。 例如,学生听课时,既要看教科书、看实验演示、板书,又要听教师讲述,还要记笔记等。由于这些活动都服从于听课这一项总任务,它们属于在注意稳定性范围之内的注意转移。
32、对于要求持久注意的活动,这种转移有积极作用,它可以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注意的稳定性影响因素:1、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特点,对注意稳定性的影响;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特点,对注意稳定性的影响; 主体状态:主体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需要和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 精神精神状态;状态; 对象特点:对象特点:(相对)强度、对比关系、新异性、运动变(相对)强度、对比关系、新异性、运动变化。化。注意:过于复杂和过于单调的刺激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注意:过于复杂和过于单调的刺激不利于注意的稳定。2、人的注意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和年
33、龄差异。、人的注意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运用:运用: 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保持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就要了解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和掌握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应该明确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具体任务,并积极地去尝试解决它。要使注意对象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化。不同的活动最好是交替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注意与外部实际活动相结合,可以起到组织和控制注意的作用。因此,人在注意的时候,若能把注意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直接接触实物,就可以使注意较长时间地稳定在所注意的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一个人的主体状态有关。 例如,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能以极大的兴趣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所注意的事物,并以积极的态
34、度进行思维,注意的稳定性就容易保持。(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两种或多种活动时时把注意指向不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的对象。 例例: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能观察学生听讲的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能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操纵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情况;操纵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变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化等。(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地从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个对
35、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一活动上。上。二、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二、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用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 1、 教师方面: 由于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上课缺乏吸引力,或无意义的重复,冗长的言辞,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厌烦,导致注意力涣散以寻求其他的刺激。 2、外界刺激,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漫步在知识的森林里,偶然外界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等,都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 3、学生方面(主观): 主要是一些学业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上无事可干,自然而然就会使注意力涣散。二、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二、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减少能分散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减少能分散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一方面,要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听课的因素,一方面,要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听课的因素,如保持教室周围的安静,教师内布置要简朴,尽如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园林铺面合同范本
- 保洁物料供货合同范本
- 企业策划宣传合同范本
- 农机割台租售合同范本
- 出口螺杆验货合同范本
- 公司分期手机合同范本
- 企业职员培养合同范本
- 企业终止租赁合同范本
- 化粪池安装合同范本
- 2024年深圳市南山区蓓蕾幼教集团招聘考试真题
- 杭州市淳安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盆市场分析现状
- 2025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时事政治模拟题及答案
- 物业服务行业礼仪培训
- 退市新规解读-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同证券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治理体系与资源配置研究
- 外墙真石漆施工方案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