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围的资源配置问题。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
2、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4、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6、在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
3、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8、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C、A、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4、罗伯津斯基定
4、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则下降。5、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6、H-O理论是指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论(资源配置论)。7、依据克鲁格曼的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最有产生生比较优势的前景。8、HO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说明贸易的基础。9、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涕增的的。10、在X、Y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KX/LXKY/LY,
5、我们称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丫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判断题:1、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F)2、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比率(PK/LL=r/w)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F)3、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贸易,所以HO理论适用于解释产业贸易。(F)4、我们可以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电子产品的贸易。(T)选择题:产品生产增加,而另一4大产业中,发展汽车业业,1、保护贸易具有使生产要素价格逆转的趋势是指D。A
6、、H-O定理B、H-O-S定理C、R定理D、S-S定理第四、五章: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属于一种短期分析。2、特定要素模型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3、在短期情况下,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的方向变化。4、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贸易的基础。5、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主要从生产技术的变化角度来解释贸易的基础,这是一种比较利益学说。6、重叠需要理论是从消费者行为即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7、当假设消费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收入水平时,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就不再是相对价格差异,而是需求结构的相似性。8、两个国家的人均收
7、入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9、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10、产品周期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11、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应着重从需求因素方面给予说明,收入变动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判断题:1、汽车行业的资本设备和纺织业的资本设备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特定资本,无论是在1年2年,还是在20、30年都无法自由流动。(F)2、T11奢侈品,1110一日用品(F)选择题:1、在决定需求的因素中,属于喜爱偏好畴的有:A、B、C、EoA、美国人对圣经的需求
8、B、中国人放鞭炮C、中国人对茶叶的需求D、南方人对竹凉席的需求E、旧社会北方老太太对小脚布鞋的需求。第六章:1、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主要从生产规模的差别说明贸易的基础。2、产业贸易理论由产品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论三个原理作为支柱。3、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4、克鲁格曼认为大多数工业品,如飞机、汽车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5、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大蒜、汽车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6、依据克鲁格曼的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4大产业业中,发展汽车业,最有产生生比较优势的前景。判断题: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下,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贸易的重要原因。(F)2、电子计算机、轿车、飞机制造业属于规模收益递增行业。(T)3、可口可乐、红牛、芒果汁等属于市场定向型产业。(T)选择题1、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C,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是C。A产业间贸易,产业贸易B产业贸易,行业贸易C产业贸易,产业间贸易A、奔驰、本田牌轿车的进出口B、宁牌服装出口转口美国C、中国的石油贸易3、依据波特“新竞争经济学”原则,在某省现有的下列重要产业中,那一产业最适于产业集聚,有潜在的竞争优势,E。A、建材业B、蔗糖业C、水电业D、有色金属E、汽车业第七章: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
10、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本国出口。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进口国的生
11、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销。10、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三大类:关税、非关税壁垒措施、鼓励出口和出口管理措施。11、我国的关税体制是复式关税税制,主要利用配额、许可证来控制进口。12、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13、我国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将初步建成低税率、宽税基、硬税制、严征管的关税制度。判断题:1、管理贸易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又叫有组织的贸易。(T)2、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提供开发基金属于进口保护贸易政策。(F)
12、3、凡以货物价格作为征税标准的关税叫从量税。(F)4、同时使用从价税和从量税税率计税的叫选择税。(F)5、自愿出口限制是违背出口国本身的利益,是一种更有效的保护措施。(T)6、鼓励出口措施有:出口信贷、政府采购、出口补贴等等。(F)7、20世纪90年代,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不是国际贸易的主体。(T)8、实际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税率是我国关税税制的特点之一。(T)选择题:1、_B_的含义是对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一固定税额,中国主要实行B-oA从价税,从量税B从量税,从价税C从量税,选择税2、中国加入WTO表明今后中国的贸易政策是朝着C方向发展。A保护贸易政策B开放型的适
13、度保护贸易政策C管理贸易政策第八章:1、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那个关税称为最佳关税。2、最佳关税的条件可表示为关税的边际收益等于关税的边际成本。3、幼稚产业论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观点,但这种保护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的。4、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5、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6、战略性贸
14、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政府干预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上争夺有限的垄断租金。2、下述属于同质产品的产业贸易的有:B、C判断题:1、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竞争论、改善国际收支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F)2、自愿出口限制、配额、反倾销等是进口保护政策(T)。3、倾销、出口补贴、不保护知识产权、不出口劳改产品等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F)。第九章: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
15、和区域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4、贸易创造是指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5、贸易转移则是指成员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所产生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6、现实中,加入关税同盟对一些国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可利用同盟的统一市场,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7、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实际上是相互竞争国家之间建立紧密型国际分工的新形式。第十章:1、战后,发达国家率先推行了贸易自由化,但当本国或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走关税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2、自2
16、0世纪80年代初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上了贸易自由化之路。3、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其中,第一次发展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发生于80年代中后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判断:1、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贸易协调组织。(F)2、倾销、出口补贴、不保护知识产权、出口劳改产品等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T)3、关贸总协定是多边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的执行机构。(F)选择题:1、最惠国待遇原则在WTO中,实际意味着CoA互惠待遇B特别优惠C非歧视性2、WTO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之一是CoA保护知识产权和倾销B反补贴和倾销C反补贴和约束政府采购3、WT
17、O争端解决(有上诉)需要时间CoA半年B一年C一年另三个月第十一章:1、从改善世界围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最终都有利于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标准。2、在定义较宽的三种基本要素中,土地不存在跨地域流动的可能性,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要素是资本。3、资本流动的结果可以在提高资本边际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世界的产出水平和福利水平、并在严格的理论假设下起到替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同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代商品流动的作用。选择题:1、一个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有3种进入方式可供选择:_C_oA、出口、直接投资、自愿出口限制,B、出口、间接投资、许可
18、证,C、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2、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CoA、30%B、100%C、20%D8%3、目前世界通用的债务指标:AA、偿债率出口债务率、经济债务率B、经济债务率、偿债率、出口现值债务率C、偿债率、经济债务率、出口现值债务率。第十二章:1、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与其区位和行业结构特点有关,但要维持一种所有权优势需要以市场不完全为前提。2、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部化理论的基础。3、部化的过程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这为分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余地。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便产生了跨国公司和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推动力量的生产国际化进程。4、跨国公司的
19、国际扩展过程和格局是由所有权优势、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决定的。5、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既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7、交易成本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8、系统风险是指不能被分散化过程所消除的风险,它产生于所有公司共同经历的事件(如国周期性的经济波动)。9、技术转移形式有着垂直、水平、吸收型、有偿与无偿转移等情况。10、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实际上是垄断所有权优势理论、区位特定优势理论和市场部化理论的综合。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记录了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 劳务和金融资产的贸易活动。 国际收支平衡
20、表是一种以为基础的、 记录所有这些国际交易的会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引起国际支付和收人的交易有两大类:一是发生在商品、服务、收人和经常转移的交易,这些项目的总和构成经常项目;二是涉及金融资产买卖的交易,这些交易关系到现有资产项目所有权的变化,构成资本和金融项目。国际收支状况指的是一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在开放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均衡决定了其对外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反过来对国宏观经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章在介绍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和基本容时,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和容的重新调整,为了避
21、免与调整前的相关容相混淆,所以在某些容的写法上采取了比较的方式。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记录所有这些国际交易的会计表。2、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引起国际支付和收入的交易有两大类:一是发生在商品、服务、收人和经常转移的交易,这些项目的总和构成经常项目;二是涉及金融资产买卖的交易,这些交易关系到现有资产项目所有权的变化,构成资本和金融项目3、国际收支状况指的是一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4、我国对外贸易“奖出限入”、资本流动“宽进严出”的政策,扩大了对外贸易和金融项目顺差。选择题:1、以下项目属于金融账户的有:BA、债务证券债务减免B、特别提款权、外汇资产C
22、、货币黄金、股本证券2、从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我国实行资本流动“宽进严出”,的政策,扩大了_C_顺差第十四章: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则是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3、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4、外汇市场具有国际清算、套期保值和投机等若干基本功能。A、对外贸易B、经常项目C金融项目D、收益项目3、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A、大于小于过剩B、大于4、经常项目逆差反映了国民储蓄A、小于小于过剩B、大于国投资,也反映了国总产出大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国投资,也反映了
23、国总产出小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D、小于大于过剩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D、小于小于不足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5、外汇管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经常项目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上。6、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容有三个方面: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7、管理浮动又可以分为单独浮动、钉住的浮动和联合浮动。8、我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静态含义上的外汇。9、某日伦敦外汇市场挂牌1=$1.6000,3天后变为1=$1.6100,表示美元汇率下跌;或曰=$1.5900,表示美元汇
24、率,升。10、某日中国银行挂牌$100=831.30,3天后变为$100=832.60,表示美元汇率上升;或$100=829.90,表示美元汇率下跌。选择题:1、票据发行便利具有:B价格风险转移创新、B、信用风险转移创新、C、流动性增强创新。2、下列各组金融创新方式属于价格风险转移创新的:BA、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B、浮动利率债券、金融期货C、货币期权、可转让存单3、下列对冲基金属于高风险对冲基金的有:B_A、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量子基金B、老虎基金、量子基金C、罗伯逊管理的对冲基金。判断:1、对冲基金的特点是买空卖空、投资战略、高风险高回报。(T)第十五章:1、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
25、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2、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3、绝对购买力平价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4、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5、利率平价理论主要说明金融资产市场而不是商品市场中两国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6、利率平价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和抛补的利率平价两种。第十六章:1、调整国际收支失衡最基本的三种理论是指弹性法、吸收法和货币法。2、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
26、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商品的价格,但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的供求弹性。3、在各国国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当一国的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4、“J曲线”效应是指在贬值过程中,贸易收支差额先降后升。5、吸收分析法是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在弹性分析法中的一个应用。该方法说明货币贬值只有在收入相对吸收增加时,贸易收支才能得以改善。6、货币分析法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7、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8、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第十七章:1、在开放经济中
27、,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兼顾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个“目标”。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面临外平衡两个目标,则至少需要两个政策工具。3、分配法则为:将国平衡的任务分配给财政政策,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4、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在改变国收入方面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能有效地改变国收入,可用来刺激国经济。5、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会通过国际收支的调整机制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其他国家。第十八章:1、浮动汇率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将通过汇率的调整而自动实现。2、浮动汇率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将仅限于国目标。3、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
28、币政策。4、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是经济增长目标、就业目标、物价目标和国际收支目标。二、名词解释(164题,每题5分):第一章:国际经济学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生产可能性边界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机会成本: 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的数量。 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
29、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Ay/Axo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边际转换
30、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oflaborforcapitalinproduction,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
31、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第二章:重商主义、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提供曲线、贸易条件。重商主义:是流行于17、18世纪西欧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game方得益,一方受损)”,一个国家只有当其他国损失时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因此,他们鼓吹经济民族主义,主管制进口,奖励出口,政府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管制。绝对利益: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过就可以通过专业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比较利益: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
32、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绝对劣势相对小些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其公式为:T=PX/PM。这里,T代表贸易条件,R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R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第三章: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R定理、纯粹增长利益、悲惨型增长、里昂惕夫反论、人力资本说、R&D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学说、信息贸易理论、要素密集反向。要素禀赋:各国的相对要素丰
33、裕度。要素密集度: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着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叫H0S定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A国和B国的工资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同,会使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R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
34、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纯粹增长利益: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不考虑贸易条件情况下经济增长对A国福利的改善,我们称之为纯粹的增长利益。里昂惕夫反论: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commdity),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其与赫一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就是人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出日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R&D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学说:研究是
35、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工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是指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不同国家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而充裕的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人是从事研究开发的条件,市场对新产品的需研究开发产业化的基础,研究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较利益,它不是靠扩大已有的规模,而是通过向研究、开发投资取得的。信息贸易理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是一种软件要素。要素密集反向: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第四章特
36、定要素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第五章:重叠需求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学说。重叠需求理论: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B.Linder)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技术差距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后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技术,能够模仿生产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步消失。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
37、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第六章:产业贸易、同质产品、异质产品、同质产品的产业贸易、异质产品的产业贸易、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巴指数、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差异产品、外部规模经济。产业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一一产业贸易。同质产品:产品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异质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同质产品的产业贸易:a、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如中国的南方进口水泥,北方
38、出口水泥以减轻运费负担;b、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c、转口贸易d、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e、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关瓜果的进出口。异质产品的产业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贸易的基础,这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的不同上;同时,需求因特点不同也会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讲,产品的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这叫规模
39、报酬递增,也叫“规模经济”巴指数:产业贸易在一国总体贸易(贸易总量,或某一大产业如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中的重要性可以由如下巴指数(产业贸易指数)(IIT)(intra-industrytradeindex)公式计算:巴指数=(1|X,i-M,i|/X,i+M,i)M00,(210)其中,X,i:中国商品i对某国(地区)的出口(FOB),M,i:中国商品i自某国(地区)的进口(CIF);产业贸易份额也等于1减去净贸易额或产业间贸易额在国家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产业贸易份额为一个在01之间(或)的数字。如果所有贸易都是在产业间进行的,则各个产业不是仅有出口就是仅有进口。在这种极端的案例中,所有贸易都是产
40、业间的,产业贸易份额为0。如果各产业的进口量都与出口量相同(X=M),则产业贸易份额便为1(或100%)。如果某些贸易为净贸易,某些贸易为产业贸易,产业贸易份额数值便位于01之间,其数值大小表明着产业贸易的重要性。不完全竞争:经济理论中,有两种市场结构经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研究对象。这两种典型的不完全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垄断竞争:许多厂商出售同一种差别产品,而且进出该产业都比较容易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差异产品:同类产品中产品性质有所差异的产品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整个产业产量增加时,每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都会降低。第七章:关
41、税、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倾销、掠夺式倾销、持续性倾销、反倾销税、生产效应、保护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税收效应、国际收支效应、保护成本或关税的净损失、消费者剩余、关税的再分配效应、生产扭曲、消费扭曲、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配额租金。关税: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收。从价税: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课征的关税。从量税:按照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容量等为标准课征的一种固定税额。复合税:同时采取从量、从价两种方法计征的关税。倾销:出口国企业用低与正常的价格在国外销售产品。掠夺式倾销:某种商品暂时一以低于国价格或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以将该国的生产者逐出
42、市场,待其占领市场后再提价俩弥补过去降价出售的损失。持续性倾销:国垄断者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长期以低于国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反倾销税:这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关税的生产效应:指由于关税导致的国产量增加保护效应: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本国同类商品受到保护关税的消费效应:指关税带来得国消费的减少。关税的贸易效应:由于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关税的税收效应:政府从关税中所得收入国际收支效应:平衡国际收支保护成本或关税的净损失:是指由于关税引起的一国财富的真实损失,即由于关税引起的生产的无效率和消费的扭曲消费者剩余:消费者
43、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关税的再分配效应:由于关税,收入被进行了再分配。从国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者)转移到国商品生产者(获得更高价格者),从国家丰富要素部门(生产出口商品部门)转移到稀缺要素部门。这就导致了低效率一一关税造成净损失。生产扭曲:为保护成本或净损失中的生产部分,是由于征关税后,一些国资源从更有效的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转向了低效的进口商品的生产部门。消费扭曲:为保护成本或净损失中的消费部分,是由于征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商品的价格被人为的提高了,同时也打乱了外国的消费模式。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关税是否等于或高于国价格上涨额,即出口国是否也负
44、担部分甚至全部关税,这涉及到关税对价格的影响程度,又称之为关税的贸易条件效果。非关税壁垒:除关税以外的其他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进口配额:直接限制进口数量的重要措施,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配额租金:C部分,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这里则称为配额收益(Quota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rent)。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第八章: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保护就业论、最佳关税、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普标准、有效保护率。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应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45、,但在发展中国家制造工业的建立初期,他们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多年的制造也想竞争,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工业发展壮大,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扶持,待到他们成长以后再让他们到国际市场自由竞争。保护就业论: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前者指某个行业得到保护,生产增加、就业也增加。后者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之上的。他看到了古典经济学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和只重视供给方面的不足,认为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取决于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水平。最佳关税:使一国的贸易条件得益超过其贸易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关税水平。穆勒标准:某种产业
46、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只要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对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产业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符合这一标准的产业为幼稚产业。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坎普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
47、尔标准的全部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有效保护率:关税使国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第九章、第十章: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次优理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TO、G7高峰会议、M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SDR(特别提款权)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对非成员国则指定统一的关税率。自由贸易区;区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一切贸易壁垒,实行区商品的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对非成员国保留自己的贸易限制。共同市场;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
48、它允许参加国之间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次优理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那么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并且这样做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关税同盟并仅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并不必然产生次优的福利状态。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益。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49、经济一体化:制度派所说的实际上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功能派则属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经济联盟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欧盟是目前最强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在某些方面成员国已经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了该组织(如货币、金融政策、部市场、外贸),使得欧盟越来越像一个联邦制的统一国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
50、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12月17号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并于1945年12月生效。按照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6年3月,次年3月开始工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为,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
51、平衡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避免竞争性贬值、保持各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相对稳定、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等等。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根据1944年7月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1947年皿二月起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宗旨为,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WTO: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正式取代1948年以。来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h),它是经过成员国政府和立法机构批准的国
52、际条约创建的常设经济组织。它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脐的发展。G7高峰会议:G7高峰会议是指西方7个大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首脑,定期就世界经济的重大事务进行磋商的会议。在会议上,7国的根本宗旨在于稳定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的较少。M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15年分三阶段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然而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产品全部价值的62o5%是在成员国生产的,才能享受免税待遇;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成员国一致给予所有的北美金融公司以国民待遇;放宽对外
53、资的限制,公平招标;严格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等。SDR(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第十一章:要素国际流动答:是指资本、劳动、技术等的国际流动。资本国际流动答:资本国际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
54、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长期资本流动答: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一般而言,长期资本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家贷款等。直接投资答: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设厂开矿等)。直接投资是资金投入到采矿业、工商企业、农业生产的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跨国公司的资金转移等,但直接投资总是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间接投资答:是指通过购买国外政府或企业股票或债券的形式的对外投资,间接投资大都属于证券投资。短期资本流动答: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的资本流动。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包含着许多形式,但大都属于
55、间接资本流动的畴。短期资本流动大都以各种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以及活期存款等形式存在。国际技术转移答:是指用于生产的工艺、程序和方法等系统知识的转移。技术转移属于软件的流动,技术转移的形式包括专利使用、技术秘密的使用、制造技术的传播等。具体的转移形式则有着垂直、水平、简单型、吸收型、有偿与无偿转移等情况。两缺口模型答:两缺口模型是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钱纳利和斯特劳特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资金短缺的必要性。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公式:IS=M-X公式左边(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M-X)是进口与
56、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由于有投资、储蓄、进口、出口四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中性技术进步答:在技术进步中没有引起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即此技术进步既未节约劳动也未节约资金,属于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答:由于技术变动导致了K与L之比上升,因此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答:由于技术变动导致了K与L之比下降.因此属于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迸步。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答:占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对外经济战略上大都经历过三个阶段:新产品出口、直接投资生产该产品和技术转让。三个阶段之间互有联系,按一定规律实行周期循环。适用技术答:适用技术是指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
57、要素禀赋特点、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相适应的技术。偿债率答:它的经验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用公式表示如下: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20%,超过30%则是危险的。出口债务率答:它的经验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出口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100%。经济债务率答: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30%第十二章:国际生产
58、折衷理论答:邓宁在1976年提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特定优势十市场部化十区位特定优势,实际上是垄断所有权优势理论、生产区位优势理论和市场部化理论的综合。这也是当代对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所有权特定优势答: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一种当地同类企业不具备的特定所有权优势条件,例如,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市场销售优势、资本融资能力优势等等。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没有这些特定所有权优势,它就很难在东道国战胜当地的竞争对手而生存下去。部化理论答:市场部化是指企业具有将所有权特定优势进行部化的能力,由于外部市场存在的不完全性,如新产品缺乏价格可比性。在寡头市场的情况
59、下难于议价,这样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可能会受到打击而丧失,部化是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体系,形成部的经营空间,在部实行资源更好的配置,克服在外部市场进行交易的不利条件。区位特定优势答:区位特定优势是指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即国际投资的软硬条件等等方面的优势。它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到该国去进行投资的原因。交易成本答:所谓交易成本从狭义上说,是指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中间产品答:中间产品是指在基本投入和最终产品之间,为生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所有中间投入,如技术、信息、营销技巧等等无形资产。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部化理论的基础。转移作价答: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经济政策的差别,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转移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通过人为定价策略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第十三章:国际收支答: 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牙科综合治疗台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隐形文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设施供货合同范本
- 年产20万吨奶牛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中国工业除湿机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自吸石化滑片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课前背本第21课时追求民主价值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课前小测第18课时崇尚法治精神
- 电容项目立项报告
- 班级文化传承与班主任使命
- 地下室车库综合管线施工布置
- 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采购订单模板
- 毕业设计钢筋弯曲机的结构设计
- 工程结构质量特色介绍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雨污水管网劳务施工分包合同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