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研究实 验 方 案一、 实验的意义和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和学习理念的更新,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呼唤,促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不断创新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近几年一直在实践和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课题。教育部在二十世纪末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其课程建设规划了蓝图和时间表。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项工作正在落实当中。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因此,进一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特
2、别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与教法的实践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两大支柱。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二十多年来,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
3、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未来五年,将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达到普及的五年,如果信息技术课程还如以往那样来教学,这种普及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以至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相径庭。“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本课题力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方面贯彻这种教学理念,使课题研究能起到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和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与
4、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大支柱,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研究的热门课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阶段的重要标志,对中小学整体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需要学生具有与各学段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也是主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渗透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是一种互生共存的关系。现在各学科课程的改革都在与信息技术结缘,而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达不到成为了主要矛盾。信息技术课程主动走入“课程整合”,了解整合的需要,配合整合的需要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应该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核心目标的有效捷
5、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教法;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本课题的宗旨。它的成果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传统学科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同时它的成果也将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研究做出贡献。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1)结合本省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际,开发出一套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辅助电子教材;并根据本省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提出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如何衔接,才能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通过点校实验,提出信息
6、技术课程的各种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形成理论,用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3)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理论依据和考核标准与方法。考核与评价是每一学科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考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都要实施的手段。在这个问题上各学科有其共性。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摆脱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建立一个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考核与评价办法。 (4)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5)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研究,提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和实施建议。(6)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
7、视点,也是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研究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方式与教学效果和在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2研究内容本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研究的主导思想,结合我国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将课题分为6 个子课题,分组进行研究。子课题如下:(1)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研究和高中、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3)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研究。(4)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
8、设的研究。(6)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 研究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实验课题必须符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精神,遵循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推动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2)科学性原则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方法来加强对实验课题的管理。首先,各实验点校在实验课题的立项上,要从本单位的信息技术教育实际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学科为主,进行科学论证,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其次,实验课题的组织管理、实施要科学化,要加强过程监控、实验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管理。 (3)组织性
9、原则课题要统一组织,加强管理。各实验学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要有全局观念,认清所从事的实验工作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所处的位置,顾全大局,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研究。2.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每一子课题至少有10所实验学校进行实践研究。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名课题负责人,组织安排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进程,制定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同时要注重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实验研究的各子课题间相对是独立的,相互又是融合的,统一在总课题下。所以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统帅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我省的基础教育为基地,在已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研,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10、,再与全国其它省市进行交流对比,参考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确定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切入点,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专题的研究。在研究的开始和进程中,各市子课题组可以建立广泛的联系,相互沟通,探讨研究,争取做到成果互补,资源共享。在研究手段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网站开辟一个本课题的专题栏目,与各地研究人员进行讨论,交流。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研究法、调查法(测试、问卷、访问、座谈)、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等,其中以实验、应用研究为重点。3.研究队伍(1) 总课题组是由有关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教研员组成;实验点校的课题组应由学校领导、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
11、其他学科教师组成。 (2)实验中要定期对实验成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精干、专业的实验队伍,确保实验的高质量、高水平。四、实验的组织和实施管理1. 实验的组织课题指导: 汪 力 张国林 池 洁 杜贵忠 课题主持人: 叶金霞 高国军课题组成员: 白春章 刘 艳 王建群 吴晓阳 张 晖 闫铁莹 周春艳 陈 莹 孟繁海 赵书阳 张 洋 刘明娟 赵春芝 徐小钧 鲁 东 董 玲 罗 颖 刘 勤 张春仁 刘 巍 王峻岳 李 成 王 峰 李学君 陈彧方 李 韦本课题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研训部承担组织实施。2.实验的实施管理(1)各实验点校均可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工作,实验点校间可互
12、相参加会议和活动,也可参加全国同类的会议和活动。(2)各实验点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和协调下,互相学习,协作攻关,成果共享。(3)各实验点校要更换课题负责人,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向总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4)总课题组要定期对实验点校课题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管理档案、加强资料管理,组织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评选优秀成果。(5)各实验点校课题主持人每阶段要写一份阶段实验报告报送总课题组,连续两次不报者,视为放弃实验处理。(6)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各实验点校课题的研究成果,发表时除注明总课题组成员外,同时应标注有关的各实验点校成员。各实验点校研究成果出版时,要征求总课题组意见,并统一标注总课题组名称
13、和课题组成员。五、实验的实施步骤1. 2006年6月上旬召开开题会,总课题组安排实验工作及研究任务,并布置签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2. 2006年6月,实验点校根据总课题组的课题实验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建课题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明确研究任务,填写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上报总课题组。3. 2006年6月2007年7月进行第一阶段实验。在此阶段,总课题组下去调研、了解情况,进行指导。2007年7月份,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一阶段实验总结报告,总课题组组织召开第一阶段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评选阶段优秀成果,推广典型,准备和布置下一阶段实验任务。4.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总结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实验。各实验点校分别对承担的子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2008年9月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二阶段实验总结报告,课题组组织召开第二阶段成果汇报会,评选阶段优秀成果。5.2008年10月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潍坊货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洛阳商业职业学院《口述史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港口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合同
- 橡胶制品招投标内控要点分析
- 高层公寓建设合同范文
- 施工合同执行追踪系统
- 2025正规货物运输合同
- 人事专用章使用规范
- 营业执照办理中的地址问题
- 情绪调试-再见emo你好+Emotion+高一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通用版)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 临水临电施工组织方案
- 国网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木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 班会: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件
- 学校“禁毒八个一”台账目录
- 心律失常PPT医学课件
-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与安全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