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_第1页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成果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和城镇做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其中生态空间是保障和维护区域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多规合一”,而在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前,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红线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规划中对生态类空间已有安排并已落地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其次讨论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的新要求,最后提出了怎么规划绿地生态空间的策略。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绿地生态空间;空间规划引言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

2、由此日渐得到增强。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兼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科学协调绿地生态空间,推动绿地发展值得探讨。通过协调生态空间,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科学配置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指导绿地生态进行规划建设,以此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其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优先”底线控制、“山水林田湖草”全域统筹、“三生空间”科学布局等要求,其目标是长远的、宏大的、

3、智慧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人居智慧在当下永续发展中现代理念共识的中国方案。但是,目前正面临着,或者将面临着许许多多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比如大国土层面的自然空间与人居空间的布局和构成问题、国土空间要素提取分类与互相衔接等基础性问题,以及原有规划与现状的承接与对接、区域级国土空间组分划分与融合、各要素指标分配和强制或弹性管控等技术和管理问题。笔者才疏学浅地认为,要改变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局面,还需要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联动联合探索,早日拿出人类聚居国土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管控的“中国方案”。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的新要求随

4、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国土空间规划应做好生态的“底线管控”、强化生产生活的“品质营造”,在城市生态空间上,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增加了诸多内容:“城镇开发边界内,城市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的控制范围和均衡分布要求”、“通风廊道的格局和控制要求”、“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高度、风貌等空间形态控制要求”等。作为三大主体功能空间之一的生态空间,其要素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形态和生态环境格局,完善的生态系统是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国土空间体系的支撑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在促进国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同时,需要有效利用城市绿色网络与城

5、市发展间紧密的系统耦合关系,形成结构优化、特色突出、运营高效的国土空间构建体系。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的策略1. 规划技术框架在现状分析方面,应着重调查分析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因子的现存状况和系统构成问题,包括它们的分布情况与特征等,从空间状况和生态流有效性中发现问题,为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基础引导。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应考虑其敏感性和受干扰现状,界定生态空间资源要素类型(基础型、利用型、威胁型),为“三线划定、生态要素与资源利用的嵌合提供科学分析。生态网络架构确定则在保护自然本底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出发,结合地区发展战略需求,依据斑块、边缘、廊道和镶嵌体四种

6、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要素类型特性,从大小、联接、交叉、聚集和均布等方面推演因生态要素耦合关系改变可带来的优势生态空间脉络。最后在生态系统格局安全、功能增效和动态良性的理念下,从内在构成的各关键环节着手构建良好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具体包括:对于网络本体,根据界定类型特征确定生态用地性质,提高生态效能,划定边界,并进行相应的维护控制和发展引导。对于网络区域,主要有“本体本体”系统、“本体影响区”系统和“本体辐射区”系统。“本体本体”系统是生态本体的连接系统,其生态效能受制于网络的连接度和绿地发挥的生态效益。2. 优先建构结构性绿地塑造高水平的城区蓝绿空间,除需考虑公园绿地布局均衡性与绿地总量外,还应增

7、加两部分重点工作。首先要注重结构性绿地的合理建构与保护,结合城市资源本底与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廊等要素,以“带”“环”“心”“楔”和“网”等形态确定城区结构性、保护性绿色生态空间,并制定该空间内的准入建设类型,限制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形态。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结构性绿地不但包含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也应注重与区域绿地的连通,纳入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具有风景游憩功能的区域性绿地,利用其建设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和地质公园等,提供可供中短途游憩、远足、自然教育的生态场所;其次,统筹城镇外围和城镇间绿化隔离地区、区域通风廊道和区域设施防护绿地,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地防护网络,三大功能网络之间可

8、相互重叠,但需注重其连通性。3. 划定生态控制线根据绿色生态空间要素及其空间分布,与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协调,提出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案,在生态空间内实施与分级分类管控,并提出对应的管控策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其中生态控制线中严格管控范围与管控策略应与生态保护红线保持一致(图1)。在生态控制线划定过程中,需与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紧密衔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出发点,辨证处理不一致问题,确保将生态保护红线全部纳入生态控制线范围。结束语:多规协同、提升规划的协调性,已经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客观需求。为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地性和可实施性,在规划编制前,对

9、各部门空间类规划中的生态空间内容进行整合,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严格依照相关法规或规范整合各类生态空间,对于过度保护或保护不足的生态空间,应重新调整保护等级并与相应要素匹配,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根据生态要素重要性和城乡建设类型协调重叠斑块,与一级生态空间内重叠的各类现状建设用地,涉及建设安全或资源利用类生态要素的,应坚持迁移,涉及生态环境或农业生成类生态要素的,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且不再新增面积,与一级绿地生态空间重叠的各类规划建设用地,应严格调出。强化它们之间的衔接,建立基于空间规划体系的绿地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机制。参考文献:【1】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2020【2】高延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