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复习题_第1页
农业昆虫学复习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比较各组害虫的为害症状的异同答:(1)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症状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相同稻蛀螟皆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组织,致使苗期、分蘖期呈现枯心苗、孕穗期成为死穗苞,抽穗期出现白穗,黄熟期成为虫伤株不同幼虫在植株茎内可穿节为害,取食茎内白色柔嫩组织,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和茎节部位作“环状切断”咬断大部分维管束,切口颇整齐,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幼虫蛀孔外虫粪较少且干,茎内虫粪多,黄色;水

2、稻从秧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其被害征状,随水稻生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一个叶鞘内有虫少则几头,多则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形成枯鞘;而2龄以后幼虫开始蛀入稻株内部食害,在分蘖时期,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造成死孕穗;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虫伤株的外表与健穗虽无甚差别,但会造成大量瘪谷,影响产量。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形成枯鞘。2龄后转株为害。幼虫蛀食多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为害,蛀孔较大,并有大量虫粪排出孔外2)稻纵卷叶螟和直纹稻苞虫害虫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直纹稻苞虫(属

3、鳞翅目,弄蝶科)症状一般为单叶纵卷。以幼虫为害稻叶,将叶片纵卷成筒状,藏在其中啃食叶肉,残留一层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斑。受害严重的稻田,稻叶干枯,全田片枯白。一般为多片叶叠苞,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躲在内取食叶片。幼虫咬食叶片,不留表皮,大龄幼虫可咬断稻穗小枝梗。3)稻瘿蚊和稻秆蝇害虫稻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稻秆蝇(双翅目,黄潜蝇科)症状以幼虫为害水稻,侵入生长点,使生长点不能发育。受害秧苗初期症状不明显,中期基部膨大,称“大肚秧”,愈合的叶鞘后期成管状伸出,称“标葱”,受害中的不能抽穗,较轻的多扭曲而不结实。秧苗期形成标葱以后极易死亡。幼虫蛀食稻苗心叶和幼穗,苗期受害,抽出的心

4、叶有多条细长裂缝。1龄幼虫未见为害,2龄幼虫心叶已被害,但为害孔细,较难看出;3龄幼虫有明显的长条形孔洞或裂缝;4龄幼虫长条形裂缝连续,多而长;5龄幼虫叶片被害不能抽出,或抽出形如乱麻,重者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孕穗期受害,穗形扭曲,部分小穗不实或无颖壳,严重时形成白穗,近似螟害。4)稻飞虱和稻叶蝉害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稻叶蝉(同翅目,叶蝉科)虫症状其成、若虫常群集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以针状刺吸式口器插入植株组织,吸食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由于刺吸取食。稻株上残留很多不规则的伤痕。受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常变黑发臭,甚至整株枯死。若虫群集在稻丛下部为害

5、,造成点线状褐斑;成虫多数为害叶片,出现点线状白斑,后变成褐色斑点,严重时整叶干枯,形同火烧。2、在蛀螟类预测方法中,防治枯心苗和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内容是什么?答: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1)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根据蛾盛发期和高峰期后,田间卵密度和水稻长势,特别注意长势旺、叶色嫩绿的稻田,具体确定普治对象田和捉枯心团对象田。(2)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决定普治1次的对象田,在田间卵孵化高峰期用药。普治两次的于孵化始盛期用第一次药。“捉枯心团”的在新枯心刚出现时用药。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1)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螟卵盛孵期内大肚超过10%,抽穗不足80%的田块是重点

6、防治对象。按品种和水稻生育期划分类型,每类型查23块,用对角线取样,每点查5丛。(2)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每天或隔天检查1次对象田的破口露穗情况,逐田落实施药日期。凡破口已超过50%,而抽穗不足80%,以及在盛孵末期破口不足50%而大肚已超过10%的田块,均应立即施药。3、如何确定一种害虫有迁飞特性?答:可通过对害虫越冬和同期突发现象的分析,结合高山网捕,飞机和海洋捕捉,标记释放回收,卵巢系统解剖等调查研究,证实害虫是否具有迁飞性。与非迁飞性害虫相比,迁飞性害虫有其独特的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种

7、群有“同期突发”现象(3)种群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4、如何进行稻飞虱的田间系统调查?答:本田从返青期开始至黄熟期结束,选各类型稻田2块,采用平行多点跳跃法或随机分散取样法,定田不定点,逢五逢十调查。分蘖期每田查25点,每点查4丛,共100丛;孕穗至黄熟期,每田查1020点,每点查12丛,共2040丛。迁入初期,须增加调查次数和样点,以掌握迁入始期和第一次迁入盛期。初期主要调查迁入量,可用目测法。其他时期用盘拍法,即统一用33cm*45cm长方形白磁盘,内涂一层薄粘虫胶或煤油、

8、轻轻柴油,置稻丛下部,重拍稻株23下,稻虱落入盘内,计数虫种、虫型。结果折算成百丛虫量。各次调查时,抽查并统计各龄若虫比率。卵情调查:早稻在主害代成虫高峰后调查一次,晚稻在主害代的前一代成虫高峰期调查一次,主害代成虫开始突增后13d左右再调查一次。可在上述定点田内取样,每田取10个样,每个样拔半丛稻,共5丛,或20个点,每点2株,计拔40株。逐株剥查,记载虫种、未孵卵、被寄生卵、死卵及卵壳数,换算成百株和每1h有效卵数.若卵条数不足20,再增查一定调查数量;若卵量太大亦可先计卵条数,然后再剥查20条卵条,再换算成卵数.有条件的测报站,可设立稻飞虱观察圃,选主要类型稻田一块或几块,每块不少于33

9、4m.5、在稻飞虱预测预报中全国统一的世代划分和发生程度分级标准是什么?答:(1)世代划分。除海南岛外,划分世代以我国大陆南部的第一个世代为基础稻飞虱世代划分表第一世代4月中旬以前第五世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二世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六世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三世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七世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四世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八世代10月下旬以后各地习惯称呼的世代,可在相应的统一世代数后用括弧注出,如四(3)代。每一世代的具体起讫日期可根据当年实际发生日期来确定,若遇早发生年或迟发生年世代的起讫日期可适当提前或推后,但一般不适超过5d。(2)发生程度分级。以主要类型田百丛虫量及其发

10、生面积为依据,分成5个等级发生程度等级大发生中偏重中等发生中偏轻轻虫口密度(头/百丛)>3000>2000>1000>500<500该密度发生面积20202020856、试分析影响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答:(1)温度(2)降雨(3)风(4)越冬虫量(5)季节7、什么叫栽培治螟?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答:栽培治螟:通过采用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栽秧时间差异和水稻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螟虫为害期等栽培制度,可减轻螟虫为害的方法,依据:水稻的栽培制度(包括水稻茬口、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栽插期)与水稻螟虫种群

11、数量的消长和危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度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数量大,水稻受害重。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国水稻螟害与栽培制度关系密切,栽培制度的改革必然引起螟虫种群和螟害的变化,栽培制度由单纯改向复杂,三化螟种群趋于上升,二化螟凋落。反之由复杂改为单纯则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而不利于三化螟。8、试比较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生活习性有什么异同?答: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越冬越冬场所广,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一34龄幼虫在稻桩

12、及其他寄主残株和禾本科杂草茎秆及根际越冬成虫日伏夜出,喜欢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桩上产卵,产卵位置各代均以叶片为主,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于叶背面的卵更靠近叶基部,产于正面的距基部较远。卵块称鱼鳞状排列多在夜间羽化,日伏夜出,父配和产卵均在夜间进行,飞行能力强,趋光性强,有明显的选择产卵场所的习性(趋绿产卵的习性,故生长浓绿茂密、面积大的稻田着卵多),卵在寄主上如发霉的黄豆,产卵位置可在叶面或叶鞘上趋光性不及二化螟和三化螟,但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多在黄昏羽化,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有趋向粗壮高大植株上产卵的习性,产卵部位多在叶鞘内侧,田边比田中产卵多,故边行受害重。幼虫蚁螟孵出后,一般沿

13、稻叶向下爬行或吐丝下垂,从叶鞘缝隙侵入,或在叶鞘外面选择一定部位蛀孔侵人。二化螟侵蛀水稻能力比三化螟强,圆秆期侵人率也较咼,抽穗成熟期也能侵蛀为害。幼虫多为4龄、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蚁螟爬至叶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邻近的稻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造成枯心团。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破口期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幼虫有转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23龄后始分散蛀茎。一头幼虫能为害45株水稻,老熟后在叶鞘间或茎内化蛹。株为害习性,以3龄转株最盛,以夜间转株多,会在稻株上造成“

14、断环”。9、试比较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活习性的异同异同白背飞虱只有雌虫有短翅型,长翅成虫飞翔能力强,一次迁飞范围较褐飞虱广,雌虫繁殖能力较褐飞虱低,单雌产卵85粒,除产卵于水稻外,尚喜在稗草上产卵。群集拥挤习性较差。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取食稗草、李氏禾、早熟禾等。褐飞虱雌雄均有短翅型,每雌可产卵360700粒,最多达1000余粒,成虫产卵部位随稻珠老嫩而转移,在青嫩的稻珠上产于叶鞘中央肥厚处较多,在水稻衰老时产于基部中脉组织内较多。群集水稻基部取食、产卵、栖息。褐飞虱嗜食水稻,食性专。短翅型成虫是定居型、繁殖型,不能飞,只能爬、跳,但繁殖率大,寿命长;短翅型数量增多,是造成严重为害的预兆;

15、长翅型能飞、善跳、长翅型成虫的发生,说明飞虱将大量迁移。成虫于晚上和清晨羽化,不久即可交配,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成虫和若虫喜阴湿,怕执照阳光。10、在稻田生态系统,影响水稻害虫种类变化或优势种群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答:栽培制度复杂,品种繁多,各稻虫的习性各异,三者交错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稻虫生境,决定了各稻区稻虫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但水稻栽培制度的改革,品种的更新,气候的变化,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天敌的盛衰等,都会导致稻田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引起水稻害虫种类组成的变化和种群的演替。11、哪些年份二化螟有可能猖獗为害答:春季温暖湿度正常,二化螟幼虫死亡率低,发生期提前,数量多

16、,为害重。夏季温度较低的丘陵山区发生较重。12、为什么把夏季降雨日数作为预测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答: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的适宜温、湿度为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成虫在高温(30C以上)和干旱(相对湿度90%以下)条件下寿命短,产卵量少。相对湿度在60%以下,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蛹期淹水48小时以上,死亡率大。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它的发生。13、如何做出稻纵卷叶螟的防止决策答:(1)农业防治。注意合理施肥,防止前期徒长,可减轻为害程度。抓紧早稻收获,及时暴晒稻草,以杀死稻草上的幼虫和蛹。有条件的地区,可计划用稻田面积的5%左右作诱集田,进行早栽、肥培,并

17、重点防治。(2)药剂防治。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农药防治。用药时间最好在傍晚,因为该虫取食和转稻苞以这时最佳;水保持3.3cm的浅水;喷雾、泼浇应在有露水时进行;防治适期为盛孵期,即成虫出现后的79天。(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释放寄生蜂选用生物农药14、稻秆蝇在我国哪些稻区为害较重?它的发生规律怎样?答: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高山区为害较重,但黑龙江省也有发生;发生规律:在冬季温暖地区无越冬现象,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产卵与早稻秧苗和早栽早稻稻珠上。5月第一代幼虫孵化,为害秧苗心叶。6月下旬7月初孵化出第二代幼虫,为害中稻幼穗和晚稻心叶。幼虫孵化后借助露水爬至叶枕出

18、侵入叶鞘。后钻入心叶。侵入后57天,心叶出现被害状。水稻抽穗后,幼虫在叶鞘内生存。一般一株一虫,未发现转珠现象。早稻上,老熟幼虫爬至剑叶叶鞘内的叶枕出化蛹。15、在进行水稻害虫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研制、选用安全、高效的窄谱农药,合理施药。高效广谱农药对天敌具有巨大的杀伤作用,研制、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窄谱农药,对保护天敌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施药:使用选择性或内吸性药剂;尽可能不采用喷雾、喷粉和泼浇法,而采用颗粒剂或土壤施药;避免在天敌繁殖、活动期间施药;轮换农药品种,选用复配剂;选择施药时期、一次防治兼治多种害虫等措施,对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防止抗性的产生,保护天敌和环境具有重要意

19、义。一.比较下面害虫为害状的异同 稻象甲: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轻的呈现一横排小孔,重的秧叶折断,飘浮水面。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稻水象甲:以4龄幼虫在根外直接咬食稻根,造成断根,有时幼虫向上取食直到根基部,致使稻草枯黄。由于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或腐烂。根系受到破坏的水稻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新根少、植株矮小、苗易倒伏、甚至漂秧。水稻分蘖率降低,成穗率和无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成虫能在水面下或水面游动,白天多栖息于稻

20、株基部,在日落前1开始陆续向上爬,啃食稻叶仅残留一层表层,呈透明状。稻瘿蚊: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形成“大肚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稻秆蝇:以幼虫钻入稻茎内为害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心叶抽出后出现小孔或白斑点,被害叶尖变黄褐色,展叶后叶上有若干条细长并列的裂缝;被害幼穗变为畸形或成白穗。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稻

21、叶蝉以成幼虫群集稻株茎秆上刺吸汁液,也可以叶片和穗部取食。被害叶片初呈白色斑点,后变成褐色斑点,严重时整叶干枯,形同“火烧”。二1.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1)按苗情,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据当地测报站预报,在成虫盛发高峰后23天,按不同类型田水稻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查卵块密度。重点查长势旺盛、叶色嫩绿的田块,以确定防治对象田。各种类型田查23块,每块查一分地,当调查结果推算每亩有卵块30块以上时,定为全面施药田;不足30块的,定为“抓枯心团”防治田。(2)查卵块发育进度,定施药日期。与上述查卵量的同时,从确定为全面施药防治的各类对象田中连根拔起带卵块的稻株50棵,集中移栽到便于观察的地方,

22、每天下午检查卵块发育情况,统计50块卵中,已孵和卵粒全变黑的卵块(即将孵化)合计的比率,当累计占30%时,即表明田间同样情况的卵块,已有16%,即通常为“始盛孵”的指标。若决定要施两次药的,即可决定在翌日施第一次;若决定只施一次药的,则还应继续观察。当50块卵已全部变黑或已孵化,则表明全代卵块盛孵高峰已到来,决定施药两次的应在翌日施第二次药;决定施一次药的,也应于翌日施药。至于抓枯心团,可于盛孵高峰后23天,当有青枯心苗少量出现时,应以青枯心苗所在处为中心1平方米的范围内施药。由于卵块孵化进度不一,隔几天要复查、补施药。2.防白穗的“两查两定”:(1) 根据预报的盛孵期,查苗情,定施药日期。在

23、当地测报站预报的盛孵期,经常检查当地各类型田的苗情,每类型田查23块,每块按对角线查5个点,每点5丛水稻(各点应距田基1.7米以上),每次分别记载大肚、破口和出穗的稻株数,计算各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凡盛孵始期以前,出穗已超过80%的和盛孵末期大肚仍不足10%的类型田,不作为重点施药对象田。前者可不施药,后者可归入防止枯心苗处理。凡在盛孵期内,大肚已超过10%,抽穗不到80%的田块,均列为施药防止白穗的对象田。(2) 查水稻破口露穗情况,定施药日期。在上述防治对象田,每天或隔天检查一次,在盛孵期内,实行早破口的田块早施药,迟破口的田块迟施药,逐块落实施药日期。三、如何确定害虫有迁飞习性可以通过以

24、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种群具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3) 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 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以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四、如何进行稻飞虱的田间采集调查?本田从返青期开始至黄熟期结束,选各类稻田2块,采用平行多点跳跃法或随机分散取样法,定田不定点,逢五逢十调查。分蘖期每田调查25点,每点4丛,共100丛。孕穗期至黄熟期,每田调查10-20点,每点查1-2丛,共20-40丛。迁入期须

25、增加调查次数和样点,以掌握迁入始期和第一次迁入期。初期主要调查迁入量,可用目测法,其他时期用盘拍法,即统一用33cm-45cm长方形白磁盘,内涂一层薄粘虫胶或煤油,置于稻丛下部,重拍稻株3次,使其落入盘内,计数虫种、虫型,结果折算成百从量。各次调查时,抽查并统计各龄若虫比例。卵情调查,早稻在主害代成虫高峰期后调查一次,晚稻在主害代的前一代成虫高峰期调查一次,主害代成虫开始突增后13天左右在调查一次,可在上述定点田内取样,每田取10个样,每个样拔半丛稻,共5丛,或20个点,每点两株,计拔40株。逐株剥查,记载虫种、未孵化卵,被寄生卵、死卵及卵壳数,换算成百株和1hm2有效卵数。五、试分析影响水稻

26、迁飞性害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1)温度水稻迁飞性害虫适温范围一般是20-30°C2)光照条件(3)降水与湿度如:春季低温多雨,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延迟,发生量减少。反之,春季温暖干燥,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提早,发生量增多。而稻飞虱在高湿多雨情况下对其发生有利。(4)食物分蘖期若和孕穗期如果与螟虫高峰期相吻合,则会大发生;孕穗期-开花期间对稻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为有利。(5)天敌天敌数量和种量越多,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就越有利。(6)田间管理制度及栽培制度六、什么叫栽培治螟?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栽培治螟:水稻螟害与虫口关系不大,而与水稻栽培情况关系密切,即在栽培上使水稻抗螟力最弱时期与螟

27、虫发生期错开。依据?(1)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栽秧时间差异和水稻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二化螟为害期。(2)深水灌溉,二化螟卵开始盛孵时,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期,各灌深水一次,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始蛹前降低水位,盛蛹以后灌深水,也可杀死大量虫蛹。(3)夏收灭茬,双季连作早稻收获时,二化螟羽化前,翻耕灌水,消灭稻茬中二化螟幼虫,降低后期虫源基数,控制二化螟为害。七、试比较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生活习性的异同?相同:©都以幼虫取食危害。成虫都在夜间活动,都属于夜出性。都以幼虫越冬。都具有趋光习性和趋嫩性。成虫飞翔能力读较强。不相同:越冬: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及杂草上越冬;大螟多以老熟幼虫越冬,少数以3-4龄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上越冬。食性:三化螟为单食性,只取食水稻;二化螟为杂食性,取食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大螟为杂食性,主要取食水稻、棉花等。羽化时段:三化螟在夜间羽化;二化螟在夜晚羽化;大螟多在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